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娟 田玉娟 李嵬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包括总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比较不同资料患者的测评结果.结果不同发病年...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包括总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比较不同资料患者的测评结果.结果不同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患者韦氏智力测验量表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发病年龄、病程、病灶患者韦氏记忆量表的记忆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及病灶是难治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因素,应予以有针对性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认知功能 影响因素 病程 病灶
下载PDF
血浆D-Dime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嵬巍 洪巧 刘淑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2859-286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诊治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样本,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2)和轻...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诊治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7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样本,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2)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n=48),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浆D-Dimer和sICAM-1水平,入组患者均行急性胰腺炎Ranson评分系统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估,并将两种血浆指标与两种病情程度评估系统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P组患者的血浆D-Dimer、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MAP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患者的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SAP组和MAP组患者的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与血浆D-Dimer、sICAM-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D-Dimer和sICAM-1的表达水平在AP患者的诊治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其水平越高则提示患者病情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IMER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急性胰腺炎 病情程度
下载PDF
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嵬巍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ABP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CP组和对照组,其中ERCP组45例患者进行了ERCP手术,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了传统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相关临... 目的探究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ABP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CP组和对照组,其中ERCP组45例患者进行了ERCP手术,对照组33例患者进行了传统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肠道恢复、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ERCP组患者的肠道恢复、症状缓解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ERC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 胆源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炎与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嵬巍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药物性肝炎(DILI)和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DIDL组)和32例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各项指标... 目的分析对比药物性肝炎(DILI)和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DIDL组)和32例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各项指标及治疗、预后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DIDL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显著高于AIH组患者(P<0.05);AIH组患者在1∶100、1∶1 000和1∶3 200的ANA系列均显著高于DIDL组患者(P<0.05),1∶320系列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IH组患者Ig A、Ig M、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DIDL组患者(P<0.05);DIDL组患者的界面炎症、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玫瑰花样等病理结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IH组(P<0.05);DIDL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AIH组患者(P<0.05)。结论 DIDL和AIH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两者部分血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结构等存在差异,对于临床诊断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诱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