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还是抑制:数字化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帅娜 刘东阁 梁志杰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文章首先基于能源利用效率、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从理论上阐释了数字化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其次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冲击,为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新的... 文章首先基于能源利用效率、绿色技术创新视角,从理论上阐释了数字化发展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其次采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冲击,为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新的证据。研究发现:一是数字化发展显著赋能了制造业绿色转型,这种赋能效应不仅体现在生产率方面,而且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二是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在南方地区已经显现,而在北方地区暂未显现;三是数字化发展能够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四是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中依然存在,并且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增”的特征。研究结论有利于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制造业绿色转型 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专业化分工与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破解“生产率悖论”之谜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帅娜 林婷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37,共12页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悖论?首先,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专业化分工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采用2011—2019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悖论?首先,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专业化分工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其次,采用2011—2019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冲击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其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偏向于大型企业以及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不会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均存在显著提升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专业化分工是服务业企业突破“生产率悖论”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专业化分工 服务业企业生产率
下载PDF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与“看病贵”——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33
3
作者 庞瑞芝 李帅娜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10,共14页
“看病贵”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社会民生问题。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国亟待解决“看病贵”难题,为此从分级诊疗体系视角探讨了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否会导致“看病贵”问题。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当前相... “看病贵”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社会民生问题。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国亟待解决“看病贵”难题,为此从分级诊疗体系视角探讨了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是否会导致“看病贵”问题。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当前相互割裂的分级诊疗体系及其“倒金字塔”特点的资源配置;其次,从要素规模效应、交易成本效应两方面阐释分级诊疗体系资源配置失衡影响“看病贵”的机制;最后,从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三方面实证考察分级诊疗体系下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检验其对“看病贵”的影响以及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第一,分级诊疗体系下的资源配置失衡显著加剧了个人和国家层面的“看病贵”问题;第二,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成本病”效应在东西部地区已经凸显,中部地区暂未显现。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分配的倾斜力度,透过体制机制的创新缓解分级诊疗体系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失衡,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配置 结构性失衡 “看病贵” 分级诊疗 要素规模效应 交易成本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的“服务业成本病”:中国的演绎逻辑 被引量:26
4
作者 庞瑞芝 李帅娜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价格效应”逻辑,选用2011—2019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是否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以及数字经济对“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目前中国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减缓“成本病”效应。异质性研... 基于“价格效应”逻辑,选用2011—2019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是否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以及数字经济对“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目前中国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减缓“成本病”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弱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高行业的“成本病”,但在住宿和餐饮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低的行业中,这种效应暂未显现;数字经济缓解“成本病”的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更为显著,西北地区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缓解“成本病”的原因在于其对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业成本病 生产率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生产率: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帅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67,共17页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赋能效应;(2)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凸显,在东部地区暂未显现;(3)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偏向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数据要素投入较多的行业;(4)高技能劳动力更易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能够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红利,从而显著增强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服务业生产率 高技能劳动力 市场化 赋能效应
下载PDF
高铁建设与城市开放发展:来自进出口贸易的证据 被引量:9
6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王美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2,共9页
高铁建设为城市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基于企业生产率构建高铁建设与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以2007—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高铁车次与进出口贸易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评估高铁建设对城市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和异质性冲击。... 高铁建设为城市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基于企业生产率构建高铁建设与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以2007—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的高铁车次与进出口贸易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评估高铁建设对城市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和异质性冲击。实证结果显示:高铁建设对城市进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和在“八纵八横”主干线上的城市尤为明显,高铁建设促进了生产中间商的信息匹配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进出口贸易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开放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以2015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影响较大,在剔除环境因素之前,各效率值均被高估;甘肃省县域经济... 本文以2015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效率影响较大,在剔除环境因素之前,各效率值均被高估;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效率整体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各县域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相差较大,大部分县域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同时,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均值为临界值,将县域经济效率划分为4种类型,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各县域经济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效率评价 三阶段DEA
下载PDF
甘肃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预测及难点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甘琲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2-19,29,共9页
根据《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稿)》中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全省"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修订稿)》中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全省"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结果表明:若按"十二五"期间的增速发展,甘肃省除了民主法治和人民生活子系统之外,资源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子系统、文化建设子系统和总系统完成度与目标值分别相差0. 24%、3. 31%、11. 48%和4. 71%。要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子系统必须共同发力,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监管是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程预测 GM(1 1)模型 甘肃省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下长江经济带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指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智 李枷宇 李帅娜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年第5期77-82,共6页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评价其2011—2016年间的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将11省市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评价其2011—2016年间的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将11省市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实施环境规制政策能有效促进创新效率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综合效率被高估,规模效率与第一阶段相比大幅下降,纯技术效率上升;长江经济带各个省市间创新效率有明显差异,规模效率呈现自上游往下游逐渐递增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在空间上表现为上下游高、中部低的"沙漏型"分布;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影响,表现为上游高、下游低、逐渐递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环境规制 规模效率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西北5省区为例
10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开发研究》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 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09。第二,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不同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呈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1995—199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但不显著;2000—200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投资每增长1%,GDP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效应依然显著并较前一阶段提高0.06个百分点。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宁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其次,是陕西、甘肃和青海,新疆则出现了不显著的逆向影响。这对西北5省区紧紧抓住新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效应 西北5省
下载PDF
数字化与服务业工资差距:推波助澜还是雪中送炭?--基于CFPS与行业匹配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帅娜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28,共15页
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数据匹配至中国家庭跟踪调查项目的个人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并且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技术对服... 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数据匹配至中国家庭跟踪调查项目的个人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并且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技术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还未完全度过拐点。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与服务业工资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在男性劳动力中更加凸显,在女性劳动力中并不明显;数字化对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倒U型"影响更加偏好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中暂未显现;相对于国有企业以及外商、港澳台商,数字化与服务业工资差距的"倒U型"关系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更加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主要通过就业效应对服务业工资差距产生"倒U型"影响。研究结论有利于预判数字经济时代下收入分配的变化,实现"十四五"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推动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服务业工资差距 倒U型 就业效应 岗位自动化 技能劳动力
原文传递
家庭资产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基于房产属性界定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房产占比的增加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2)... 基于房产属性界定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存在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房产占比的增加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2)房产占比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镇的中等收入家庭居民消费,对高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居民消费的影响虽不显著,但仍为正向影响,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房产占比的增加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反效果,且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同时,要充分重视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家庭资产结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结构变动 城镇居民消费 房产属性 CFPS数据
原文传递
浅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13
作者 李帅娜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9年第24期135-136,共2页
我国一直重视农村土地和农民收入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是农户种植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得到的农业收益极低,因此大量人员离开农村去外地打工,部分... 我国一直重视农村土地和农民收入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是农户种植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得到的农业收益极低,因此大量人员离开农村去外地打工,部分农村土地因此被荒废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农民收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