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混合痔行内外分治及局部注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常恩 季利江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局部注射 疗效观察 分治 解剖生理 肛肠科 注射术 治疗 术式
下载PDF
良性胆管狭窄瘢痕中TGF-β_1、COX-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常恩 姚英民 +2 位作者 韩少山 刘万涛 丁飞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2,240,共4页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良性胆管狭窄瘢痕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分别检测胆管良性瘢痕中TGF-β1及COX-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TGF-β1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1.82±13.42)%和(17.78±8.93)%...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良性胆管狭窄瘢痕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分别检测胆管良性瘢痕中TGF-β1及COX-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TGF-β1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1.82±13.42)%和(17.78±8.93)%,通过成组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对照组病例阳性率分别为81.82%、0%,通过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7.18±11.18)%和(14.69±5.69)%,通过成组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对照组病例阳性率分别为90.91%、0%,通过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中。结论 TGF-β1及COX-2表达增高与胆管瘢痕形成有关,TGF-β1可能通过调节COX-2表达,共同参与胆管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胆管狭窄 转化生长因子Β1 环氧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常恩 李新秋 王玉明 《河北中医》 2014年第8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2组治疗4周后观察甲状腺疼痛、触痛缓解时间及甲状腺肿胀消失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70%)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甲状腺疼痛、触痛缓解时间、甲状腺肿胀消失时间及疗程短,复发率低(P<0.05)。2组治疗后T3、T4及STSH治疗组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亚急性 注射剂
下载PDF
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常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2018-20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甲乳外科137例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观察切口瘢痕及对乳房形态、功能的影响。结果:137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甲级愈合,切口美观,手术瘢痕不明显... 目的:探讨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甲乳外科137例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观察切口瘢痕及对乳房形态、功能的影响。结果:137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甲级愈合,切口美观,手术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改变。36例术后患者产后哺乳正常。结论: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科学,术后瘢痕隐蔽,乳房外形及功能效果满意,达到治病目的,同时符合美容要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乳房后间隙 乳腺纤维腺瘤 切除术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玉宝 李常恩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70....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70.0%,而癌旁组织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6.7%、11.7%,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2)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FAK和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FAK和MMP-9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参与了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FAK蛋白 MMP-9蛋白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检测Bmi-1及P16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玉宝 李常恩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探讨Bmi-1及P16基因表达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人胆管细胞癌组织芯片150芯(其中包括7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5例)标本的Bmi-1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Bmi-1及P16基因表达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人胆管细胞癌组织芯片150芯(其中包括70例胆管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5例)标本的Bmi-1及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mi-1和P16蛋白显著差异表达。结论:Bmi-1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P16蛋白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Bmi-1与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预后是否有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P16蛋白 BMI-1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梅虹 李常恩 +1 位作者 杨梁 高迎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12例,qRTPCR检测乳腺癌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12例,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INC01001的相对表达量;通过重组质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过表达LINC01001,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过表达LINC01001后MCF-7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能力变化。qRT-PCR检测miR-485-5p和CDKN1A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DKN1A、CDK4、CDK6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LINC01001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周期进展(P<0.05),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过表达LINC01001后,MCF-7细胞的miR-485-5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可促进CDKN1A蛋白的表达和抑制CDK4、CDK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下调miR-485-5p的表达上调CDKN1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为lncRN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CDKN1A 增殖
下载PDF
建筑企业劳务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李常恩 温庆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第15期38-38,44,共2页
分析了建筑企业劳务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建筑企业 劳务资源 管理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套管式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9
作者 王巍 扬梁 +4 位作者 杜正文 杨祝 梅红 李常恩 高迎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8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在Cuff法("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效果更稳定、个体差异更小、术程更简易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制备供体时直接阻断下腔静脉并同时4℃肝素灌注,后立即剥离供心置于... 目的:在Cuff法("袖套"法血管吻合术)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基础上,改良出一种效果更稳定、个体差异更小、术程更简易的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制备供体时直接阻断下腔静脉并同时4℃肝素灌注,后立即剥离供心置于冰盘上冷却停跳。在移植过程中使用套管法吻合肺动脉与颈外静脉,主动脉与颈总动脉,将心脏总缺血时间降低到8min以内。结果:模型较以往方法术程明显缩短,手术难度降低,移植物热缺血时间<1min,并使每次手术间冷缺血时间变得稳定可控,续重复C57BL/6J小鼠同系移植20对,24h存活率为97%,14d后移植物窦性跳动的18对,成功率为90%,大大高于缝线法颈部移植和腹部移植术式。结论:本文介绍的模型较传统模型更为简单、快速、稳定、可靠,可以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小鼠 套管法 模型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常恩 高玉宝 王玉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中TGF-β1及COX-2表达及分布。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GF-β1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值分别为(67.20±11.08)%和(15.32&#...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中TGF-β1及COX-2表达及分布。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TGF-β1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值分别为(67.20±11.08)%和(15.32±8.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病例阳性率分别为83.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OX-2阳性细胞百分数均值分别为(84.17±10.80)%和(11.53±6.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病例阳性率分别为7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甲状腺癌细胞。结论:TGF-β1及COX-2表达增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成有关,TGF-β1可能通过调节COX-2表达,共同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分化型 TGF-Β1 COX-2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胆管良性瘢痕组织中前列腺素F_(2α)受体及前列腺素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李常恩 姚英民 +2 位作者 韩少山 刘万涛 刘青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F2α受体(PTGFR)和前列腺素合酶2(COX-2)在胆管良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胆管成纤维细胞中PTGFR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8例肝...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F2α受体(PTGFR)和前列腺素合酶2(COX-2)在胆管良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胆管成纤维细胞中PTGFR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8例肝外胆管瘢痕性狭窄患者的胆总管组织,另收集6例来自异体肝移植供体的正常胆总管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PTGFR及COX-2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不同浓度(0、10、20及30ng/ml)TGF-β1作用于胆管成纤维细胞后24h,用半定量RT-PCR法以及ELISA法检测胆管成纤维细胞中PTGF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PTGFR和COX-2在胆管良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83.3%(15/18),正常胆总管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2/6)及0(0/6),PTGFR及COX-2在前者均分别明显高于后者(P<0.05)。TGF-β1作用于胆管成纤维细胞后24h,随着TGF-β1浓度增高,可上调PTGFR mRNA及蛋白在胆管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胆管良性瘢痕组织中PTGFR和COX-2高度表达是造成胆管瘢痕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TGF-β1可诱导胆管成纤维细胞中PTGFR的表达增高,并呈浓度依赖性,调节胆管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良性瘢痕 前列腺素F2α受体 前列腺素合酶2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万涛 吴振华 +2 位作者 李常恩 金雷 姚英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313-132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查找1990~2010年期间国内外关于ERCP/S+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的RCT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 544例患者。其中6个是RCT,8个是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取石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l(0.92,1.01),P=0.14];②结石残留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l(0.65,1.72),P=0.83];③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85,1.55),P=0.48];④随访期内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0,95%Cl(–0.03,0.03),P=0.84];⑤住院时间:LC+LCBDE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RCP/S+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78,95%CI(0.94,2.62),P<0.000 1];⑥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组优于ERCP/S+LC组。结论 ERCP/S+LC与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但后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前者,更具优越性。但受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统计结果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英民 郑鑫 +2 位作者 吴振华 李常恩 刘青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研究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传统手术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于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7例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 目的研究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传统手术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于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7例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例的术前一般情况,并依此选定开腹手术对照组病例。模拟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围手期重要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对照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熟练的专业医师操作以预防术中危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原文传递
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令成 李林均 +4 位作者 李雅琼 李新秋 高迎飞 李金友 李常恩 《湖北中医杂志》 2015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示踪效果。方法将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亚甲蓝组,术前于乳晕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碳和亚甲蓝,找到染色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纳米碳组和亚甲蓝...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示踪效果。方法将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和亚甲蓝组,术前于乳晕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碳和亚甲蓝,找到染色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纳米碳组和亚甲蓝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分别为(3.95±1.23)枚和(3.10±0.96)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检出率分别为95.3%和87.5%,准确率分别为90.2%和85.7%,假阴性率5.9%和14.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能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数,可以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对指导手术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纳米碳 亚甲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