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电”后的文学——浅论新世纪中国文学生产的影视化转型
1
作者 李幸雪 张丹 王泽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新世纪中国文学频繁"触电",是文化市场、传播媒介、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却在影视改编的影响下对文学内部产生了反作用。运用文本细读、比较分析理论研读等研究方法,研究新世纪中国文学生产领域在"触电"... 新世纪中国文学频繁"触电",是文化市场、传播媒介、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却在影视改编的影响下对文学内部产生了反作用。运用文本细读、比较分析理论研读等研究方法,研究新世纪中国文学生产领域在"触电"后发生的具体变化,并从图像化、集体化、类型化三个角度对文学生产的影视化转型进行阐释,对"触电"后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文学生产 触电 影视化
下载PDF
从接受到创化:《檀香刑》与茂腔的影响关系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幸雪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00,共8页
2008年,莫言发表长篇小说《檀香刑》并提出写作中的“大踏步撤退”~①,这标示了其文学创作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故事的历史原型是1900年发生在山东高密的“西乡群众与义和团抗德阻路运动”,但在历史史实之外,小说又赋予了主人公孙... 2008年,莫言发表长篇小说《檀香刑》并提出写作中的“大踏步撤退”~①,这标示了其文学创作道路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故事的历史原型是1900年发生在山东高密的“西乡群众与义和团抗德阻路运动”,但在历史史实之外,小说又赋予了主人公孙丙一个特殊的身份——猫腔戏班班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刑》 创化 长篇小说 历史史实 2008年 创作道路 小说故事 义和团
原文传递
城乡互视下的精神之痛——重读毕飞宇长篇小说《那个夏天 那个秋天》
3
作者 李幸雪 《芒种》 2020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毕飞宇作品中受关注较低的一部。处在1996年获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2000年广受赞誉的中篇小说《青衣》两座高峰之间,毕飞宇1998年的这次长篇初尝试在问世后却似乎...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也是毕飞宇作品中受关注较低的一部。处在1996年获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2000年广受赞誉的中篇小说《青衣》两座高峰之间,毕飞宇1998年的这次长篇初尝试在问世后却似乎未激起水花,关于《那个夏天那个秋天》的评论文章至今仍寥寥无几。虽然在再版序言中作者也自认为这部小说"感觉并不好",但他同时给我们这样一个提示,"《青衣》和《玉米》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鲁迅文学奖 《青衣》 《玉米》 互视 《哺乳期的女人》 长篇小说 秋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