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应洪 王海月 +5 位作者 吕腾飞 张绍文 蒋明金 何巧林 孙永健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置"钵苗机插+高密度(M_1D_1)"、"钵苗机插+中密度(M_1D_2)"、"钵苗机插+低密度(M_1D_3)"、"毯苗机插+高密度(M_2D_4)"、"毯苗机插+中密度(M_2D_5)"、"毯苗机插+低密度(M_2D_6)"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的处理开展试验。【结果】秧龄与插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且互作效应显著。同一机插方式及密度处理下,机插25 d秧龄水稻的秧苗素质、群体茎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单茎叶片和茎鞘表观转运量及转运率、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抽穗后净同化率以及产量均明显优于40 d秧龄处理。同一秧龄和机插方式下,水稻群体茎蘖数、各时期LAI和衰减率、群体干物质量、光合势以及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抽穗后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在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均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M_1D_2处理最优,而毯苗机插则表现为随着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且钵苗机插各指标较毯苗优势明显。25 d秧龄下,钵苗机插行距33 cm、配套株距14.5~15.5 cm,因群体总颖花数、结实率的优势,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中又以行距33 cm、株距15.5 cm最能充分发挥其杂交籼稻株型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到12.74 t/hm^2,是本研究最佳组合;而毯苗机插随秧龄增大以及栽插密度的降低,群体质量指标恶化,有效穗数不同程度降低,产量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钵苗机插 毯苗机插 密度 产量 光合生产
下载PDF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应洪 孙永健 +4 位作者 李玥 吕腾飞 蒋明金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9-610,共12页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通过"钵苗机插+高密度"、"钵苗机插+中密度"、"钵苗机插+低密度"、"毯苗机插+高密度"、"毯苗机插+中密度"、"毯苗机插+低密度"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的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特征、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结果】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茎和叶的氮素转运量、穗部氮素增加量、氮素偏生产力、拔节后根系干质量以及产量,25 d秧龄均较40 d秧龄优势明显。在相同秧龄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提高氮素积累及吸收速率,增加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的转运量,从而提高稻谷产量;尤其在秧龄25 d、钵苗机插株距为15.5 cm时,较其他处理优势明显,为本研究最优处理。毯苗机插在25 d秧龄与株距为12 cm时,也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密度降低,提高了根冠比及茎叶转运率,但降低了各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吸收速率以及结实期茎叶的转运量,产量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秧龄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下,主要生育时期根干质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7**~0.83**),齐穗和成熟期根冠比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极显著负相关(r=-0.52**和-0.79**)。【结论】机插杂交稻25 d秧龄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均优于40 d秧龄,且钵苗较毯苗机插能优化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但其机插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行距与株距以33 cm×15.5 cm为宜,可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同步提高;且拔节与成熟期根系的生长对产量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钵苗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及应用提供技术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机插方式 密度 根系
下载PDF
樟树叶多酚抑菌活性及在冷藏草鱼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应洪 李忠海 +1 位作者 付湘晋 张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30,141,共4页
为研究樟树叶多酚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食品保鲜的效果,测定樟树叶多酚对7株常见致病菌、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研究其对冷藏草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甲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 为研究樟树叶多酚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食品保鲜的效果,测定樟树叶多酚对7株常见致病菌、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研究其对冷藏草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甲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霉、黑曲霉、毛霉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顺序为: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青霉=黑曲霉=毛霉;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00,0.625,1.250,1.250,2.500,2.500,2.500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000,1.250,2.500,2.500,2.500,2.500,2.500mg/mL。新鲜草鱼肉添加5,10mg/g樟树叶多酚,可明显抑制冷藏草鱼肉中微生物生长,鱼肉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甲氨含量增加速度明显降低,使冷藏鱼肉货架期从3d分别延长至6,8d。樟树叶多酚可作为鱼肉保鲜用天然抑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多酚 抑菌 荧光假单胞菌 草鱼 挥发性盐基氮
下载PDF
剪根处理对不同秧龄杂交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应洪 王海月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李娜 孙永健 代邹 谢华英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36,共11页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设置不同秧龄(25d和40d)和幼苗伤根处理(整株根系剪去1/3、2/3、全部,以不剪根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根系损伤后(0~48h和1~29d)的生理响应、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特性...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旱育秧方式育苗,设置不同秧龄(25d和40d)和幼苗伤根处理(整株根系剪去1/3、2/3、全部,以不剪根为对照),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根系损伤后(0~48h和1~29d)的生理响应、物质积累、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剪根后不同秧龄秧苗受影响的程度及反应速度不同,秧苗地上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出现了明显峰值,伤根程度越大,峰值越高,到达峰值的时间越早;25d秧龄的幼苗在剪根后的生理抗性及恢复能力均明显强于40d秧龄的幼苗。从剪根程度来看,不同秧龄下,剪根1/3处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25d秧龄,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地上部、根系干质量以及根冠比均大于对照,同时该处理氮素积累显著高于对照;40d秧龄,整个生育期根系表面积均随剪根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剪根1/3处理在处理后22d,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处理后29d,地上部、根系干质量、根系长度、氮素积累量以及含氮率均大于对照,而伤根程度较大不仅会导致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受阻,同时会严重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秧龄 剪根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左旋芳樟醇及其两种复方精油的催眠镇静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应洪 李忠海 +2 位作者 付湘晋 张慧 杨海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探讨左旋芳樟醇及其两种复方精油(1号复方精油配方:左旋芳樟醇∶薰衣草精油∶依兰依兰油∶柏木油=1∶2∶4∶3,2号复方精油配方:左旋芳樟醇∶薰衣草精油∶依兰依兰油∶柏木油=5∶3∶1∶1)对小鼠的催眠镇静作用,研究精油对小鼠自主活动、... 探讨左旋芳樟醇及其两种复方精油(1号复方精油配方:左旋芳樟醇∶薰衣草精油∶依兰依兰油∶柏木油=1∶2∶4∶3,2号复方精油配方:左旋芳樟醇∶薰衣草精油∶依兰依兰油∶柏木油=5∶3∶1∶1)对小鼠的催眠镇静作用,研究精油对小鼠自主活动、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精油对小鼠均有明显的催眠镇静作用,其中以浓度为10-3的2号复方精油的效果最佳;在小鼠自主活动能力测试中,2号复方精油组小鼠的总路程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休息时间、活动时间、活跃度、中间区域时间和中央区域路程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2号复方精油极显著缩短小鼠睡眠潜伏期(P<0.01),从(18.47±2.04)s缩短到(14.13±1.73)s,极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1),从(27.01±5.84)s延长到(40.41±8.36)s,增加小鼠睡眠只数(P<0.01),从1只增加到7只.可见,左旋芳樟醇及其两种复方精油具有明显的催眠镇静作用,以2号复方精油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芳樟醇 复方精油 催眠 镇静
下载PDF
施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5 位作者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徐徽 王海月 马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45-475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不同氮效率杂交水稻产量差异与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种改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通过设置低肥(75 kg N·hm^(-2),37.5 kg P_2O_5·hm^(-2),75 kg K_2O·hm^(-2),记为N_1P_1K_1)、中肥(150 kg N·hm^(-2),75 kg P_2O_5·hm^(-2),150 kg K_2O·hm^(-2),记为N_2P_2K_2)、高肥(225 kg N·hm^(-2),112.5 kg P_2O_5·hm^(-2),225 kg K_2O·hm^(-2),记为N_3P_3K_3)3种施肥水平,并在各施肥水平下均增设一不施氮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结实期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结果】品种与施肥水平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转运、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特征和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品种对氮肥回收利用率、千粒重,以及总颖花数的影响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施肥水平的调控效应;施肥水平对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结实期叶片和茎鞘氮的运转,以及产量调控作用显著。N_2P_2K_2相对于N_1P_1K_1处理能促进不同氮效率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氮收获指数,促进结实期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运转,进而显著提高稻谷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且N_2P_2K_2均显著高于同品种下其他的肥料施用处理,为本试验最佳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N_3P_3K_3处理易造成结实期叶片及茎鞘中氮滞留量增加,氮转运贡献率显著降低,导致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高效品种具有总颖花数、结实率高的特征,其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累积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等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但千粒重并不是氮高效品种所独有的特征;此外,氮高效品种结实期更有利于叶片与茎鞘氮素的运转及穗部氮素的累积,尤其氮高效品种具有较高的茎鞘氮素转运率,其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及农艺利用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99*—0.743*),是导致不同氮效率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差异的重要因子,可作为氮效率及品种鉴选的评价指标,也可以以进一步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高效水稻品种茎鞘氮素运转率,作为实现水稻高产与氮高效利用协调统一的另一重要途径。【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氮高效品种具备的结实期茎鞘高氮素转运、高总颖花数及结实率是优于氮低效品种而形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N_2P_2K2_为氮高效品种配套的最优氮磷钾肥施用模式。提高抽穗期至成熟期氮累积量,促进叶片与茎鞘氮运转量,尤其应提高茎鞘氮素运转率,可实现高产与氮高效利用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水平 水稻 氮效率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玥 李应洪 +5 位作者 赵建红 孙永健 徐徽 严奉君 谢华英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3-684,共12页
为探究缓控释氮肥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以早籼中熟常规稻中嘉早17和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150kg/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副区设尿素一次性基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控释氮肥... 为探究缓控释氮肥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以早籼中熟常规稻中嘉早17和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150kg/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副区设尿素一次性基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控释氮肥、硝化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2种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共6种氮肥处理,探究缓控释氮肥和品种对机插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与氮肥管理对机插稻物质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相对于常规尿素运筹,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促进机插稻结实期干物质的积累、氮素的吸收及转运,穗部氮积累量提高51.83%,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8.71%,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7.97%,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提高5.54%,树脂包膜氮肥对中籼迟熟杂交稻稻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作用显著,为本试验最优的机插稻配套缓控释氮肥;而硫包膜及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增产、增效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但对机插稻各器官氮素的转运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生育期长的中籼迟熟杂交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氮转运量及最终产量均显著高于生育期短的早籼中熟常规稻。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转运的表现,选用中籼迟熟杂交稻,施用加阳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有效提升机插杂交稻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机插稻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王海月 李玥 +8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王春雨 赵建红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64,共15页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机插稻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厢沟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下载PDF
不同株距和缓释氮肥配施量下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海月 殷尧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杨志远 严奉君 张绍文 郭长春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3-855,共13页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目的】温江地区高产水稻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hm^2,以此为基础,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尿素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量对机插稻分蘖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群体生长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进行了机插杂交稻田间试验。在行距为30 cm下,设3种株距处理为16 cm、18 cm、20 cm;在尿素氮施用量54 kg/hm^2下,设4个缓释氮用量为36、66、96和126kg/hm^2,总施氮量相应为90、120、150和180 kg/hm^2。在插秧时缓释肥与尿素混合,一次性追施。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运移量。【结果】缓释氮肥配施量和株距对主要生育期的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且互作效应显著;缓释氮肥配施量的效应明显高于株距。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总施氮量为150和18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单茎茎鞘与叶片干物重,叶面积衰减慢,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高,光合特性强,促进干物质累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群体颖花量,保持了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机插稻产量。株距为16 cm,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水稻群体茎蘖数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缓慢消减,有效穗数足,虽穗粒数显著降低,但有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协调出较高的产量。而株距为20 cm,配施总氮量为180 kg/hm^2处理,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和攻大穗,增加了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多,灌浆充实量大,千粒重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株距与缓释氮肥配施量耦合下,尤其以拔节至齐穗期光合势、齐穗期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较高(r=0.87**~0.91**),对促进增产更为重要。【结论】在机插行距30 cm下,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尿素(54 kg/hm^2)配施总氮量为150 kg/hm^2时,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的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463.8 kg/hm^2,为本试验的最佳肥密运筹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用量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F优498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绍文 何巧林 +7 位作者 王海月 蒋明金 李应洪 严奉君 杨志远 孙永健 郭翔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4,共13页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 【目的】阐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籼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控制性灌溉方式下设置5个施氮水平处理为N 0、90、135、180和225 kg/hm^2,调查了主要生育期水稻生长状况和氮素吸收及转运量。【结果】1)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超过此范围则下降。2015年和2016年试验产量分别在施氮量为180 kg/hm^2和13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与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密切相关。2)随着施氮量增加,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而氮肥偏生产力、氮素生产效率、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则逐渐降低。氮肥回收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施氮量为135 kg/hm^2时,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氮肥回收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3)相关分析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控制灌溉下适宜的施氮量能够促进地上部与地下部协同生长,有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结论】从两年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来看,控制灌溉条件下,根据土壤肥力和温光条件,杂交籼稻F优498氮肥用量以135~18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施氮量 杂交籼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月 郭长春 +8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蒋明金 严奉君 殷尧翥 何艳 徐徽 杨志远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86,共1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 【目的】进一步研究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插密度和缓释氮肥配施耦合下,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率与产量间的关系。【方法】在前期研究确定高产施氮量180 kg/hm^2,机插稻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适宜配比为7∶3基础上,设3种株距(行距均为30 cm):16、18和20 cm,以及4种缓释氮肥(36、66、96和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处理。【结果】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和株距对机插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总量、成熟期叶片及穗部氮素吸收量、氮素转运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缓释氮肥减量配施对机插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显著大于株距。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50 kg/hm^2能促进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及各生育阶段氮素的累积,提高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并促进叶片和茎鞘中氮素的转运,进而显著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107.58 kg/hm^2)、氮肥利用率(66.19%)及产量(11463.85 kg/hm^2);株距为16 cm,缓释氮肥(12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为180 kg/hm^2虽能促进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的累积,但易造成结实期茎鞘及叶片中氮滞留量的增加,降低氮素转运率,导致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降低。从高产高效的角度考虑,以缓释氮肥(96 kg/hm^2)与常规氮肥(54 kg/hm^2)配施量150 kg/hm^2为宜;当株距增加到20 cm时,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吸收氮素的绝对量少,茎鞘叶片中的氮素向穗部转运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增加,产量及氮素利用率随缓释氮肥配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80 kg/hm^2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缓释氮肥减量配施与株距耦合下,机插杂交稻以齐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叶片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性(r=0.54**~0.85**)最高,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及产量更为重要。【结论】株距为18 cm,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为150 kg/hm^2能协同提高穗部氮素增加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为本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株距 缓释氮肥 减量配施 氮素利用特征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移栽的分蘖成穗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腾飞 周伟 +4 位作者 李应洪 张绍文 李玥 孙永健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9-672,共14页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穴插苗数和水肥管理模式下长秧龄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以及不同叶位与等级分蘖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水稻分蘖能力强,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多,且在65 d...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穴插苗数和水肥管理模式下长秧龄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以及不同叶位与等级分蘖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水稻分蘖能力强,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多,且在65 d秧龄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的分蘖能力强弱表现为干湿交替模式>旱种模式>淹灌模式;同时,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的各级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高于双苗.长秧龄水稻不同等级茎蘖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1次>2次>主茎>3次;不同等级茎蘖对长秧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1次>2次>主茎,结实率则是1次>主茎>2次.长秧龄水稻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1~9叶位,2次分蘖1~2和7~8叶位;分蘖成穗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2和7~9叶位,2次分蘖1~3和7~8叶位;对产量贡献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6~9叶位,2次分蘖1~2和7叶位;总体上,长秧龄水稻的优势分蘖叶位是1~2和7~9叶位,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之和达到了68.95%.延长秧龄,产量随之降低,但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仍然可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长秧龄 分蘖 成穗率
下载PDF
单宁酶性质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挥 李应洪 +1 位作者 颜红 李忠海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介绍了产单宁酶的菌种及不同来源的单宁酶理化性质差异,阐述了单宁酶的酶学性质、分子生物学特征、催化反应机理和单宁酶的分析方法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单宁酶 酶学 分子生物学 酶活性
下载PDF
攀枝花烟区不同基因型烤烟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官宇 吴昊 +6 位作者 胡建新 董华芳 潘兴兵 李应洪 赵丹 何钥 曾丽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58-2561,共4页
以8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光下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温等指标以研究不同品种(品系)烤烟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品系‘09011’(Q6)净光合速率最高,品种‘NC71’(... 以8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光下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温等指标以研究不同品种(品系)烤烟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品系‘09011’(Q6)净光合速率最高,品种‘NC71’(Q2)和‘红花大金元’(Q8)次之,品种‘K326’(Q1)、‘云烟203’(Q3)、‘NC102’(Q5)居中;‘云烟317’(Q4)和‘云烟105’(Q7)净光合速率较低。所测烤烟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层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上部>中部>下部;胞间CO2浓度层间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层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英语误用词的理解与翻译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应洪 覃先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高级英语》中"Ream it out again"的注释引发本文对英语误用词的研究。针对译界对误用词翻译的不理想,本文力图另辟蹊径,首先指出误用词的不可译性,分析人们在处理误用词时的两种不力方法,然后提出翻译误用词的几条基本策略。
关键词 词语的误用 误用词 理解 翻译
下载PDF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应洪 张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广为外语界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如同其它教学法一样有其优势,也有它的局限。应以科学的态度,结合教情、学情,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使之日趋完善,成为更加... 广为外语界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如同其它教学法一样有其优势,也有它的局限。应以科学的态度,结合教情、学情,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使之日趋完善,成为更加适应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基础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下载PDF
论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词的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应洪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97-100,共4页
 研究与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 词的句法分布的有关问题。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特别是《管约论》的相关理论来论证汉语中存在无标记条件句,"什么……什么"句可以分析成驴句。提出当句中有表示时间、态度和义务的特殊标记词时...  研究与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 词的句法分布的有关问题。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特别是《管约论》的相关理论来论证汉语中存在无标记条件句,"什么……什么"句可以分析成驴句。提出当句中有表示时间、态度和义务的特殊标记词时条件句中可以不使用WH 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语言学 WH-词 无标记条件句 什么……什么句 分布 驴句照应词 无标记词 变量
下载PDF
认识与超越——论文化意象的错位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应洪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1-93,共3页
文化意象错位是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的 ,其中文化传统不同引起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文学翻译的任务是超越差异 ,是“搭桥”而非“砌墙”。
关键词 文化意象错位 文化传统 文化意象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论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词的分布
20
作者 李应洪 《英语研究》 2003年第1期15-18,79,共5页
本文研究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词的句法分布。尽管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对此已做大量的研究,然而,他们的分歧很大,且无比较统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研究该问题的学者有:郑礼珊和黄正(1996),林若望(1996,1998),潘海华和蒋严(1997),温... 本文研究汉语无标记条件句中WH-词的句法分布。尽管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对此已做大量的研究,然而,他们的分歧很大,且无比较统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研究该问题的学者有:郑礼珊和黄正(1996),林若望(1996,1998),潘海华和蒋严(1997),温宾利(1997),基尔奇亚(2000),等等。本文将分析他们的分歧在哪里以及引起分歧的原因。本文还将试图提出有关此问题的普遍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词 无标记条件句 分析 驴句照应词 什么…什么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