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能配位聚合物[Co_(4)(HBTI)_(4)(H_(2)O)_(8)]的合成、结构、爆轰性能及催化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国利 李敏 +2 位作者 李建晴 陈勇强 杨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88-2196,共9页
我们以4,5‐双四唑咪唑(H3BTI)为能量配体,利用水热法构筑了一例新型含能配合物[Co_(4)(HBTI)_(4)(H_(2)O)_(8)](1)。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1呈中心对称的四核结构,中心离子Co(Ⅱ)呈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此外,结合Kissinger和Ozawa... 我们以4,5‐双四唑咪唑(H3BTI)为能量配体,利用水热法构筑了一例新型含能配合物[Co_(4)(HBTI)_(4)(H_(2)O)_(8)](1)。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1呈中心对称的四核结构,中心离子Co(Ⅱ)呈六配位的八面体几何构型。此外,结合Kissinger和Ozawa‐Doyle两种方法对1进行非等温热动力学分析,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出1的爆轰性能相关参数。配合物1的摩擦感度高于360 N,且撞击感度高于40 J。配合物1可同时催化高氯酸铵(AP)和1,3,5‐三硝基‐1,3,5‐三嗪烷(RDX)的燃烧分解反应,其分解温度分别提前了25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 4 5‐双四唑咪唑 爆轰性能 燃烧催化
下载PDF
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建晴 冯小花 +1 位作者 双少敏 董川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3,共5页
对 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液氮低温荧光 (LTF)、低温光 (LTP)、滤纸表面室温光 (PS RTP)、滤纸表面室温荧光 (PS RTF)及延迟荧光 (PS DF)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各个药物的LTF、LTP、PS RTP、PS RTF及PS DF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在 2 80~ 2 ... 对 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液氮低温荧光 (LTF)、低温光 (LTP)、滤纸表面室温光 (PS RTP)、滤纸表面室温荧光 (PS RTF)及延迟荧光 (PS DF)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各个药物的LTF、LTP、PS RTP、PS RTF及PS DF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在 2 80~ 2 90nm范围内 ,最大发射波长λem在 4 30~ 4 5 0nm范围内。考察了溶液酸度对 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各种光谱强度及波长的影响。实验表明 :各种光谱均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发射 ,中性溶液次之 ,碱性溶液最弱。研究了PS RTP或PS DF的寿命和偏振性。结果表明 :喹诺酮类药物的PS RTP或PS DF的寿命均在 0 .1s数量级 ,属于长寿命光或延迟荧光 ,而其PS RTP或PS DF为非完全偏振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喹诺酮类药物 荧光 Ling光 发光特性 分析
下载PDF
三种喹诺酮类药物滤纸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建晴 冯小花 董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1-314,共4页
提出了以滤纸为基质的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吡哌酸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滤纸基质延迟荧光(PS-DF)分析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取样量少(1.5μL),线性动力学范围宽。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吡哌酸的线性动力学范围分别为0.17~34.3,0.64~31.9... 提出了以滤纸为基质的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吡哌酸三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滤纸基质延迟荧光(PS-DF)分析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取样量少(1.5μL),线性动力学范围宽。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吡哌酸的线性动力学范围分别为0.17~34.3,0.64~31.9,1.21~243ng·μL^(-1)。灵敏度高,检出限分别为0.018,0.066,0.093ng·μL^(-1)。应用于尿液中喹诺酮药物的含量测定,标准回收率在98.50%~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尿液 滤纸表面延迟荧光法 培氟沙星 诺氟沙星 吡哌酸 药物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两种卤代荧光素与DNA作用荧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建晴 侯晓丽 +1 位作者 魏玉霞 董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0-533,共4页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与DNA作用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最大λex/λem为518/540 nm和540/560 nm,DNA的存在会使TBF和TTF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荧光猝灭实验和偏振实验表明:TBF与DNA的...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与DNA作用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最大λex/λem为518/540 nm和540/560 nm,DNA的存在会使TBF和TTF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荧光猝灭实验和偏振实验表明:TBF与DNA的作用方式可能是沟槽键合和嵌插作用,而TTF嵌插在了DNA碱基对之间;盐效应实验表明:溶液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TBF和TTF与DNA的作用;荧光法测得TBF和TTF与DNA的结合常数为1×106和2×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0.62和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荧光素 四氯四溴荧光素 DNA 荧光特性
下载PDF
可可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建晴 朱海斌 卫艳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TB主要以静电力与BSA相互作用;研究了TB对BSA构象的影响,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同时研究了Cu2+存在下TB与BS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盐酸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建晴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λem=530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λem=530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随着DNA浓度的增大,Ber的荧光强度增大,显示了很好的光敏性能。偏振、荧光猝灭实验等也进一步表明:Ber与DNA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嵌插结合;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Ber与DNA之间的作用。在PH=3.0适宜酸度条件下,建立了以Ber为探针定量测定DNA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5.2×10^-5mol/L,精密度(RSD)为2.7%(n=7),检出限为1.43×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胸腺DNA 盐酸小檗碱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Cu^(2+)、Pb^(2+)和Ni^(2+)对日落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建晴 张爱花 蔡雪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50-1553,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在Cu2+、Pb2+和Ni2+存在时,不同温度下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F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三个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 SV,结合常数K A,结合位点数n。经过比较发现,有无金属离子,FCF对BSA荧... 利用荧光光谱法,在Cu2+、Pb2+和Ni2+存在时,不同温度下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F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三个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 SV,结合常数K A,结合位点数n。经过比较发现,有无金属离子,FCF对BSA荧光猝灭机理基本一致。Cu2+和Ni2+离子虽然也有与BSA结合的倾向,但总的趋势是加强了FCF与BSA的相互作用。Pb2+则不同,不同程度地减弱了FCF与BSA的结合作用,可能与Pb2+结合蛋白质能力更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落黄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Cu^2+、Pb^2+ NI^2+
下载PDF
4种喹诺酮类药物滤纸基质室温燐光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晴 董川 冯小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6-718,共3页
提出了以滤纸为基质的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 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滤纸基质室温 光 (PS RTP)分析的新方法。方法取样量少 (1.5 μL)。其线性动力学范围依次为 0 .11~ 5 5 .2、0 .35~ 2 11、2 .10~ 5 2 6、1.0 3~ 4 ... 提出了以滤纸为基质的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 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滤纸基质室温 光 (PS RTP)分析的新方法。方法取样量少 (1.5 μL)。其线性动力学范围依次为 0 .11~ 5 5 .2、0 .35~ 2 11、2 .10~ 5 2 6、1.0 3~ 4 11(ng/斑点 ) ;灵敏度高 ,其检出限分别为 0 .0 82、0 .0 70、0 .0 80、0 .12 3(ng/斑点 ) ;标准回收率在 97.70 %~ 10 2 .2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室温Lin光分析 环丙沙星 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 氧氟沙星
下载PDF
纸基质室温燐光法研究氧氟沙星体内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晴 冯小花 +2 位作者 双少敏 晋卫军 董川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30-932,共3页
本文建立了滤纸基质室温光 (PS RTP)法测定人尿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 ,并将该法用于人尿中氧氟沙星回收率和排出速率的测定。实验表明 :氧氟沙星在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99.1 % ,相对标准偏差RSD <1 .7%。给药后 2 4h内的排泄率... 本文建立了滤纸基质室温光 (PS RTP)法测定人尿中氧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 ,并将该法用于人尿中氧氟沙星回收率和排出速率的测定。实验表明 :氧氟沙星在尿液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99.1 % ,相对标准偏差RSD <1 .7%。给药后 2 4h内的排泄率为 77.7% ,氧氟沙星最大药物浓度出现的时间为 2 .5~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滤纸基质室温Lin光 药代动力学 排出速率 尿液浓度 药物分析 抗菌药
下载PDF
金属离子铜(Ⅱ)、铅(Ⅱ)和镍(Ⅱ)存在时苋菜红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晴 吕秀清 刘毓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5-1498,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铜(Ⅱ)、铅(Ⅱ)及镍(Ⅱ)存在时对苋菜红(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试验在pH 7.43的B-R缓冲溶液中进行,荧光测定的激发波长(λex)为280nm和发射波长(λem)为350nm。试验发现:1由于与AT的结合,使BSA的内源性荧光发生猝灭现象,荧光的猝灭程序随AT的浓度增加而加强;2上述3种离子的加入,使AT-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3种离子均能与AT竞争参与和BSA的结合,产生以生成不发光基态配合物为主的静态荧光猝灭,加强了AT对BSA的猝灭作用,但并不改变其反应的类型,在猝灭反应中同时有非辐射能量转移;4在3种离子中铅(Ⅱ)与BSA的结合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苋菜红 牛血清白蛋白 铜(Ⅱ) 铅(Ⅱ) 镍(Ⅱ)
下载PDF
药根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晴 刘毓芳 +2 位作者 蔡雪梅 卫艳丽 董川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6-488,496,共4页
采用荧光和UV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药根碱(J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Jat对于BSA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Jat浓度增大,BSA荧光峰被猝灭的同时出现峰裂分现象,原来345 nm处的单峰逐渐裂分为二重... 采用荧光和UV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药根碱(J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Jat对于BSA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Jat浓度增大,BSA荧光峰被猝灭的同时出现峰裂分现象,原来345 nm处的单峰逐渐裂分为二重峰,其中一峰峰值蓝移,另一峰峰值红移至λem=362~365 nm;测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常数探讨作用机理,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相互作用;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 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Jat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SA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Jat对BSA的构象均有影响。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Jat与BSA作用距离<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药根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2种卤代荧光素滤纸基质室温磷光特性及其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晴 侯晓丽 +1 位作者 魏玉霞 董川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5-299,共5页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滤纸基质室温磷光光谱(PS-RTP)特性及其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PS-RTP的最大λex/λem为526/652nm和557/699nm;酸度实验表明:两种物质在碱性范围内有强发射... 对四溴荧光素(TBF)、四氯四溴荧光素(TTF)两种卤代荧光素滤纸基质室温磷光光谱(PS-RTP)特性及其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F和TTF的PS-RTP的最大λex/λem为526/652nm和557/699nm;酸度实验表明:两种物质在碱性范围内有强发射。小牛胸腺(DNA)的存在会使TBF和TTF的PS-RTP强度发生变化;偏振实验表明:TBF、TTF与DNA的作用方式有嵌插作用;TBF和TTF的磷光寿命分别为136.4ms和131.0ms属长寿命磷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荧光素 四氯四溴荧光素 DNA 滤纸基质室温磷光.
下载PDF
盐酸鸟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晴 蔡雪梅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鸟嘌呤(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H能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热力学公式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类型。用同步荧...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鸟嘌呤(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H能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热力学公式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类型。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GH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鸟嘌呤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下载PDF
几种金属离子对胭脂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晴 刘冷 李改仙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7、39℃)下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特性,考察了Cu2+、Ni 2+、Pb2+等金属离子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7、39℃)下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特性,考察了Cu2+、Ni 2+、Pb2+等金属离子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基本不影响胭脂红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但Cu2+、Ni 2+、Pb2+离子都与BSA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强胭脂红与BSA的结合作用及其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NI2+ PB2+ 胭脂红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柠檬黄褪色光度法检测H_2O_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晴 李垠俊 +1 位作者 鄯慧 蔡雪梅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加入柠檬黄显色剂,·OH与显色剂发生作用使柠檬黄褪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ΔA值的变化,从而间接测定产生羟自由基的量.对抗坏血酸、盐酸羟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抗羟基自由基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加入柠檬黄显色剂,·OH与显色剂发生作用使柠檬黄褪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ΔA值的变化,从而间接测定产生羟自由基的量.对抗坏血酸、盐酸羟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抗羟基自由基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抗氧化能力比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抗氧化能力强.4种体系中的回收率: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106.6%、102.4%,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2.2%、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 柠檬黄 H2O2-Fe^2+ EDTA-Fe(Ⅱ)
下载PDF
食用色素苋菜红荧光光谱测定与量子产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研究了pH、防腐剂、氧化还原剂等因素对苋菜红荧光光谱的影响,建立了荧光光谱法检测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的分析方法。以pH=6的三酸缓冲溶液为研究体系,测定波长为λ_(ex)=350 nm,λ_(em)=421 nm,对金属离子、食用酸、猝灭剂、糖类、防腐... 研究了pH、防腐剂、氧化还原剂等因素对苋菜红荧光光谱的影响,建立了荧光光谱法检测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的分析方法。以pH=6的三酸缓冲溶液为研究体系,测定波长为λ_(ex)=350 nm,λ_(em)=421 nm,对金属离子、食用酸、猝灭剂、糖类、防腐剂等对苋菜红荧光光谱的影响做了实验研究,测定了模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建立了测定苋菜红的荧光分析方法,相关系数r=0.9947,检出限为1.00×10^(-7)mol/L,回收率在92.25%~102.1%。以硫酸奎宁为参比标准,测量了苋菜红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量子产率,结果表明:在λ_(ex)=320 nm,荧光量子产率较大为0.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苋菜红 荧光量子产率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对孔雀石绿染料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建晴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8-43,共6页
通过酸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孔雀石绿(MG)染料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在pH=2~5比较稳定;温度对MG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光照对MG有明显的破坏作用;Fe^3+、AP^3+对MG稳定性影响较大;EDTA和B—CD对MG可起到保护作用;... 通过酸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孔雀石绿(MG)染料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在pH=2~5比较稳定;温度对MG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光照对MG有明显的破坏作用;Fe^3+、AP^3+对MG稳定性影响较大;EDTA和B—CD对MG可起到保护作用;为MG染料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稳定性 EDTA Β-CD
下载PDF
胭脂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建晴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2-26,共5页
就光照、温度、金属离子、食用酸等因素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度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H=4.42时,色素稳定性较好;温度对其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大;阳光直射和自然光照射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微量金属离子... 就光照、温度、金属离子、食用酸等因素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度对胭脂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H=4.42时,色素稳定性较好;温度对其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大;阳光直射和自然光照射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微量金属离子、不同种类的食用酸的存在不会对色素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红 合成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赤藓红合成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晴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1-45,共5页
文章采用光度法,研究了缓冲溶液pH、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各因素对赤藓红(Erythrosine,ET)合成色素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T合成色素溶液在酸度pH=2~9,范围内避光放置稳定性较好;氧化剂H_(2)O_(2)的存在对其稳定性影响... 文章采用光度法,研究了缓冲溶液pH、氧化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各因素对赤藓红(Erythrosine,ET)合成色素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T合成色素溶液在酸度pH=2~9,范围内避光放置稳定性较好;氧化剂H_(2)O_(2)的存在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而K_(2)Cr_(2)O_(7)对ET合成色素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ET合成色素与还原剂Na_(2)SO_(3)、NaNO_(2)共存时稳定性较好;ET合成色素与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葡萄糖、蔗糖共存稳定性较好,柠檬酸存在时ET合成色素溶液变色不能稳定存在;金属离子Na^(+)、K^(+)、Cu^(2+)、Zn^(2+)、Mg^(2+)、Ca^(2+)、Al^(3+)、Fe^(3+)的存在,对ET合成色素溶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红 合成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B-R缓冲溶液对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OH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晴 贾彦鑫 李慧颖 《运城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文章应用分光光度法对邻二氮菲-Fe^(2+)(Fe(phen)^(2+)_(3))氧化法测定羟基自由基(·OH)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利用加入抗坏血酸(Vc)对·OH的抑制作用,就反应过程中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pH值、用量及试剂的加入顺... 文章应用分光光度法对邻二氮菲-Fe^(2+)(Fe(phen)^(2+)_(3))氧化法测定羟基自由基(·OH)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利用加入抗坏血酸(Vc)对·OH的抑制作用,就反应过程中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pH值、用量及试剂的加入顺序,测量Fe(phen)^(2+)_(3)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A510变化值考察Vc对·O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B-R缓冲溶液,加入量和顺序不同,其清除·OH作用的效果也不同。在pH=7.54的B-R缓冲溶液用量3 mL时,Fe(phen)^(2+)_(3)体系中Vc清除·OH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缓冲溶液 邻二氮菲-Fe^(2+) 羟基自由基(·O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