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38
1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3 位作者 杨守业 陈英勇 王永波 杨达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4-1184,共11页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洛川黄土以及古土壤,显著弱于宣城风成红土,而与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非常接近。下蜀土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与其他风成堆积剖面风化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气候条件通过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对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起重要的影响,其中降水因素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2)镇江下蜀土剖面风化过程中,绝大部分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迁移淋失,仅Fe和Ti轻微富集,元素的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Na>Ca>Mg>K>Fe2+>Si>Mn>Al>Ti>Fe3+;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揭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去Ca、Na过程,并初步进入到去K风化的中级阶段;微量元素除Sr、Ga迁移淋失外,Th、Ba、Cu、Zn、Co、Ni、Cr、V等均表现出富集特征,这可能与下蜀土风化成壤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粘粒、有机质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有关。(3)元素迁移在剖面中的变化特征揭示,在0.24Ma之前的中更新世早、中期,该区气候较为暖湿,兼有干湿交替的特征;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偏干凉,风化淋溶最弱;至晚更新世早期则又出现一段明显暖湿的成壤时期,形成下蜀土剖面中的S1古土壤层。总之,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整体上向干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化学风化 元素迁移 镇江
下载PDF
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1 位作者 鹿化煜 韩辉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3-81,共9页
通过系统采样与粒度测试,在同北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向阳剖面)的粒度特征;并根据堆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该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及风尘堆积物的物源变迁等问题进行了初... 通过系统采样与粒度测试,在同北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皖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序列(向阳剖面)的粒度特征;并根据堆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该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及风尘堆积物的物源变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堆积序列 粒度特征 安徽 第四纪 地层
下载PDF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85
3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鹿化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2,共8页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 :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 <5 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 ,>5 0μm的砂粒贫乏 ,平均含量仅占 4.18% ;5 0~ 10μm的粗粉砂含量为 49.36 % ,为众数粒组 ;10~ 5μ...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 :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 <5 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 ,>5 0μm的砂粒贫乏 ,平均含量仅占 4.18% ;5 0~ 10μm的粗粉砂含量为 49.36 % ,为众数粒组 ;10~ 5μm的细粉砂平均含量为 18.0 2 % ;<5μm的粘粒含量为 2 8.4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标准的二段式 ,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 ,粒度参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征。粒度分析证实 ,镇江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一样同是大气粉尘堆积物。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沿主风方向呈带状排列的砂黄土带 (柴达木黄土 )、典型黄土带 (黄土高原黄土 )、粘黄土带 (山东黄土 )、细粘黄土带 (宁镇下蜀黄土 )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第四纪风尘堆积空间分布延伸序列 ,它们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粒度 镇江市 成因 黄土剖面 第四纪地层 风力作用
下载PDF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1 位作者 杨达源 房迎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沉积 末次冰期 江西新余 鄱阳湖南部沙山
下载PDF
皖南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68
5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鹿化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5-82,共8页
根据安徽宣城向阳剖面64个样品系统的氧化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皖南更新世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记录的气候变迁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气候总体上以湿热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近0.8Ma以来经历了8次大的干... 根据安徽宣城向阳剖面64个样品系统的氧化物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皖南更新世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记录的气候变迁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气候总体上以湿热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近0.8Ma以来经历了8次大的干冷-暖湿气候旋回,显示本区中、晚更新世气候变迁具有全球一致性特点;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演变的总趋势是由湿热向偏于偏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堆积 氧化物地球化学 古气候变迁 古气候
下载PDF
2006年3月11日南京“泥雨”降尘特征及其粉尘来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2 位作者 陈英勇 蔡元峰 杨达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4,共12页
对2006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泥雨”形式的湿降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泥雨粉尘来源及泥雨降尘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泥雨降尘通量为3.77g/m2,在南京全境的降尘总量达到2.49×10^4t;2)泥雨粉尘... 对2006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泥雨”形式的湿降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泥雨粉尘来源及泥雨降尘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泥雨降尘通量为3.77g/m2,在南京全境的降尘总量达到2.49×10^4t;2)泥雨粉尘的质量磁化率值为174×10^-8m^3/kg,略高于黄土磁化率值;3)泥雨粉尘中〈16μm的细粒组分占绝对优势(含量为91.91%),平均粒径6.05μm,众数粒径7.68μm;粒度参数及分布曲线显示泥雨粉尘具有比黄土和现代干降尘更好的分选性和更对称的峰态;4)XRD和SEM分析表明,泥雨粉尘以絮状矿物颗粒为主,其中粘土矿物含量最高,占57.7%,其他矿物有石英(15.5%),钠长石(12.0%)和微量的白云石(1.0%);5)泥雨粉尘的常量元素组成与黄土、现代干降尘以及上陆壳(UCC)大体相似,显示其主要为地壳源;而微量元素中Zn,Co,Ni,Ba,Cr,V,Cu,Zr,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黄土及UCC偏高,其中Zn,Cu,Cd和Pb等含量显著偏高,显示了地壳源之外的人为污染源的影响;相比本地的下蜀黄土,南京泥雨粉尘样品的REE组成特征与北方黄土之间的相似程度更高,显示了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6)根据泥雨降尘的特征,结合天气活动过程,可以判定此次南京泥雨降尘并非本地扬尘所致,而主要来源于北方尘暴活动所产生的细粒粉尘;寒潮冷锋的南侵提供了长距离输送动力,而长江下游海洋性暖湿气流对细粒粉尘的清除过程则最终导致了泥雨的形成;南京春季泥雨降尘事件实质上是长江下游地区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沙尘暴活动的一种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雨 粉尘 湿降尘 物质来源 沙尘暴 南京
下载PDF
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1 位作者 杨达源 陈曰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稀土元素(REE)作为示踪元素在各种岩石的成因、物源、演化及形成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对镇江大港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REE变化于193.7~214.9μgg^-1之间... 稀土元素(REE)作为示踪元素在各种岩石的成因、物源、演化及形成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对镇江大港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剖面∑REE变化于193.7~214.9μgg^-1之间,平均值为207.7μgg^-1下蜀黄土REE绝对丰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这主要是由于下蜀黄土中粘粒组分含量较高,对REE特别是轻稀土元素(LREE)产生较强的吸附作用造成的。镇江下蜀黄土和黄土高原黄土的REE特征参数及配分模式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它们均与上陆壳(UCC)具有相近的REE组成;下蜀黄土剖面不同时代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几乎完全一致。这些特征为下蜀黄土的“风成说”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并揭示了下蜀黄土的物质来源区可能是一个广泛而开放的空间范围,下蜀黄土粉尘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过了高度的混合。镇江下蜀黄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主要继承了原始物质的特征,粉尘物质堆积后虽经过较强的风化成土作用,轻重稀土间的分馏强于黄土高原黄土,但总体来说化学风化对REE的分馏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古土壤层与黄土层样品的REE组成差异不大,没有产生明显的Ce和Eu再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下蜀黄土 镇江
下载PDF
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特征与环境记录 被引量:51
8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2,共6页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的研究,对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质量磁化率采样测试。磁化率变化记录了中更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7~8次大的气候旋回变迁,与邻区风尘堆积及北方黄...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的研究,对镇江下蜀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质量磁化率采样测试。磁化率变化记录了中更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7~8次大的气候旋回变迁,与邻区风尘堆积及北方黄土高原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下蜀黄土S2以来磁化率记录可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细节上的详细对比,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对应于MIS中5a、5b、5c、5d和5e亚阶段的波动特征;对比揭示,近20多万年以来,下蜀黄土堆积区对全球古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磁化率 环境记录 镇江市 古气候 氧同位素
下载PDF
S2以来下蜀黄土沉积序列磁化率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6-772,共7页
对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试 ,并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S2以来下蜀黄土磁化率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5a ,5b ,5c ,5d和 5e亚阶段... 对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试 ,并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S2以来下蜀黄土磁化率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 5a ,5b ,5c ,5d和 5e亚阶段的波动特征 ;下蜀黄土S2磁化率记录则可与深海氧同位素 7阶段进行细节上的详细对比 .对比揭示 ,最近 2 0多万年以来 ,下蜀黄土堆积区对全球古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 ;同时 ,下蜀黄土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在某些阶段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可能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效应与东亚古季风气候影响的叠加作用 .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全球变化信息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磁化率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 镇江 沉积序列 古气候 第四纪
下载PDF
庐山模式--以综合创新地理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1 位作者 陈刚 王腊春 《高等理科教育》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适应地理学发展趋势和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特点,亟须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的综合创新地理学人才。南京大学以庐山实习为依托,对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庐山模式":(1... 为适应地理学发展趋势和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特点,亟须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的综合创新地理学人才。南京大学以庐山实习为依托,对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庐山模式":(1)坚持"地理学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形成三大分支学科交叉融合的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2)发展体验式学习理论,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实践教学方法;(3)强化考评引导和跟进机制,开辟综合创新一体化培育途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融合、自主创新和沟通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创新人才 野外实践 教学模式 地理学 庐山实习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术中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徐生 王琛 +1 位作者 徐小东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关键技术要点.方法对56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常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纱条保护、特制套管穿刺吸引器冲洗吸引、20%高渗盐水二次灭活和残腔探查.结果56例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关键技术要点.方法对56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常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纱条保护、特制套管穿刺吸引器冲洗吸引、20%高渗盐水二次灭活和残腔探查.结果56例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10~120 ml,平均70 ml.无并发症.56例随访1~12年,平均2年6个月,无肝包虫复发.结论3%过氧化氢溶液纱条保护、特制套管穿刺吸引器冲洗吸引、20%高渗盐水二次灭活和残腔探查处理技术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包虫病
下载PDF
经电视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徐生 王琛 高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新方法。方法:复习文献并总结为37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临床经验。结果:37例肝包虫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行包虫内囊摘除术均获成功。结论:经电视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内窥镜外科...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新方法。方法:复习文献并总结为37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临床经验。结果:37例肝包虫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行包虫内囊摘除术均获成功。结论:经电视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内窥镜外科新技术。术者必须具备有扎实的肝胆道外科学基础,丰富的临床外科手术经验,熟练的腹腔镜下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棘球蚴病
下载PDF
腹腔镜残余胆囊再次手术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徐生 王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手术经验,避免再次发生残余胆囊。方法:分析16例残余胆囊发生的原因,明确诊断并用腹腔镜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应用腹腔镜将残余胆囊再次切除均痊愈,疗效满意。结论:在用腹腔镜行残余胆囊切除术时,应注意...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手术经验,避免再次发生残余胆囊。方法:分析16例残余胆囊发生的原因,明确诊断并用腹腔镜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应用腹腔镜将残余胆囊再次切除均痊愈,疗效满意。结论:在用腹腔镜行残余胆囊切除术时,应注意第一穿刺点的位置,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术中仔细分离,处理好三管关系,避免损伤胆总管;必要时术中可用超声技术确定残余胆囊及结石的准确位置;术后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法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手术
下载PDF
以“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为目标导向的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王腊春 《高教论坛》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针对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中常见的功能定位及实习内容强调学科分化而忽视地理综合、实习模式重基础知识传授而轻创新人才培养及基地发展多封闭建设而少开放共享等问题,介绍了南京大学庐山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以"注重基础、加... 针对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中常见的功能定位及实习内容强调学科分化而忽视地理综合、实习模式重基础知识传授而轻创新人才培养及基地发展多封闭建设而少开放共享等问题,介绍了南京大学庐山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以"注重基础、加强综合、引导创新、坚持共享"为指导思想,形成以"综合性、创新型、开放式"为目标导向的地理学实习基地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为兄弟院校及其他学科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 综合性 创新型 开放式 庐山
下载PDF
皖南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韩辉友 《安徽师大学报》 1998年第1期64-69,共6页
将北方黄土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磁化率参数引入江南第四纪风尘堆积区研究,对安徽宣城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向阳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化采样、测试,根据该剖面磁化率及其曲线的变化特征,对其古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风尘堆积 古土壤 磁化率 气候变迁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助力甘肃省腹腔镜发展
16
作者 李徐生 高鹏 +1 位作者 徐小东 吕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81-482,共2页
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辟了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新里程。1991年,我国云南曲靖的荀祖武医生开展了国内首例LC。我国的外科医师敏锐地意识到腹腔镜这一新技术的巨大价值,抓住机会,紧跟国际... 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辟了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新里程。1991年,我国云南曲靖的荀祖武医生开展了国内首例LC。我国的外科医师敏锐地意识到腹腔镜这一新技术的巨大价值,抓住机会,紧跟国际先进水平,使得我国腔镜外科快速发展起来,并由此带动了微创技术的新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外科手术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甘肃省 外科手术技术 腹腔镜技术 外科领域 外科医师 腔镜外科
下载PDF
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徐生 徐小东 高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评价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在治疗肝脏囊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囊性疾病患者腹腔镜术中常规应用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结果:7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45min,... 目的:评价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在治疗肝脏囊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囊性疾病患者腹腔镜术中常规应用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结果:7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35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12年,平均2年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特制腹腔镜多功能套管穿刺吸引器具有三通末端封闭穿刺、搅拌、吸引、剥离等多种作用,在腹腔镜治疗肝脏囊性疾病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囊性疾病 腹腔镜 套管穿刺器
下载PDF
内蒙古黄旗海不同粒级湖泊沉积物Rb、Sr组成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35
18
作者 申洪源 贾玉连 +3 位作者 李徐生 吴敬禄 魏灵 王朋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08-1217,共10页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全样、77!m ̄20"m和小于20#m三个不同粒级Rb、Sr含量和磁化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含量和Rb/Sr值变化阶段明显,Rb/Sr值与磁化率分... 内蒙古黄旗海湖泊沉积物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全样、77!m ̄20"m和小于20#m三个不同粒级Rb、Sr含量和磁化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中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含量和Rb/Sr值变化阶段明显,Rb/Sr值与磁化率分布曲线十分吻合,因此,小于20%m粒级成分的Rb/Sr值与磁化率包含更加真实的古气候环境信息。Rb/Sr值反映了风化的强度,因而可以作为指示夏季风环流强度的代用指标。黄旗海湖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Rb、Sr元素含量和Rb/Sr值以及磁化率值波动特征具有深刻的环境演变背景,由此揭示的环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新世气候千百年尺度的波动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黄旗海 全新世 不同粒级 湖泊沉积物 Rb/Sr比值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下游下蜀黄土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6
19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1 位作者 李徐生 王爱萍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2-406,共5页
根据元素含量、K2O/Na2O、K2O/CaO、Al2O3/Na2O、CIA及ACNK图解等指标对长江下游地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下蜀土比西北黄土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Ca、Sr、Na和Mg大量迁移淋失,不仅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迅速风化... 根据元素含量、K2O/Na2O、K2O/CaO、Al2O3/Na2O、CIA及ACNK图解等指标对长江下游地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下蜀土比西北黄土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Ca、Sr、Na和Mg大量迁移淋失,不仅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迅速风化,而且硅酸盐矿物如斜长石也明显风化,脱Ca、Na过程显著,而钾长石的风化很弱,脱K不明显。下蜀土与西北黄土的原始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下蜀土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可能受长江下游地区较强的季风性气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地球化学 黄土 长江 碳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 季风性气候
下载PDF
云南洱海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分析 被引量:50
20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4 位作者 朱育新 潘红玺 吴艳宏 夏威岚 李徐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74,共9页
根据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指标变化, 对云南洱海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洱海湖泊沉积物记录显示, 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参数对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别是耕作农业的出现有显著响应;沉积物元素Fe、Al含量的... 根据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指标变化, 对云南洱海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洱海湖泊沉积物记录显示, 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参数对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别是耕作农业的出现有显著响应;沉积物元素Fe、Al含量的变化也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水土流失有密切联系; 沉积物色素的变化则指示湖泊富人为营养化的历史。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元素、色素指标的变化是指示湖泊流域人类活动的有效指标并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古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湖泊沉积 环境指标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