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种植势在必行:创建功能性的系统,而非程式化的生态 被引量:5
1
作者 托马斯·雷纳 田乐(翻译) 李思(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通过创建由植物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景观设计项目得以缓解气候变化的严峻影响。尽管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生态学对于景观塑造的重要性,但景观设计专业人士却普遍缺乏构建稳定植物系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种植设计的新方法和... 通过创建由植物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景观设计项目得以缓解气候变化的严峻影响。尽管人们普遍认识到了生态学对于景观塑造的重要性,但景观设计专业人士却普遍缺乏构建稳定植物系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迫切需要探索种植设计的新方法和新工具。本文概述了城市环境下高生物多样性植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着重介绍了可提升物种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复杂性,有助于构造更具韧性的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种植设计中选择那些对胁迫、干扰和竞争表现出相似适应性状的物种,以及构建由多样化植物形态构成的多层次组合,将有助于建构具有兼容性、长期稳定的植物组合。为平衡多种植物组合带来的视觉复杂性,本文结合美国华盛顿特区Phyto设计工作室的案例与研究和实践经验,探讨了提升景观效果的种植设计策略。这些方法总结于作者探讨如何创建人工植物群落的著作—《后荒野世界的种植设计》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植 种植设计 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多样植物系统 种植策略体系
原文传递
健康的港口未来:重新审视河口景观沉积物 被引量:1
2
作者 特蕾萨·鲁斯维克 肖恩·伯克霍尔德 +3 位作者 布莱恩·戴维斯 马修·莫菲特 汪默英(翻译) 李思(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98-111,共14页
在整个五大湖地区,港口城市往往位于河口区域。河口曾经将河流沉积物分拣、塑形,并运输到湖中,如今被用作工业航道,需要定期进行机械疏浚维护工作。以往的沉积物管理实践要么将近岸的河流沉积物封存在封闭式处理设施(CDF)中,要么释放于... 在整个五大湖地区,港口城市往往位于河口区域。河口曾经将河流沉积物分拣、塑形,并运输到湖中,如今被用作工业航道,需要定期进行机械疏浚维护工作。以往的沉积物管理实践要么将近岸的河流沉积物封存在封闭式处理设施(CDF)中,要么释放于更深的开放水域。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从近岸系统中清除沉积物,使得其无法在岸线保护、栖息地营造、波能削减和填沙护滩等方面发挥潜在用途。综合上述两种封闭式(如封存于CDF)和低成本开放式(释放于开放水域)的处理方式,新型河口湿地得出了处理和运用沉积物的策略。本文描述了由五大湖保护基金支持的"健康的港口未来"项目所进行的一项尝试。通过协作设计和研究,本项目使用了系列工具集来生成、推测、建模、可视化和测试多个不同社会、生态和水文条件下的湿地形态。该项目可以被形象地称作"月牙",它提出了一种半圆形、部分开放的单元式湿地设计,以应对河口环境的复杂性。在整个设计-研究过程中,项目试图接纳不确定性、评估风险并探索相应结果,以重新定义公众对湿地营造和修复的期望,并重新构想五大湖沿岸的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沉积物 疏浚 湿地 五大湖区域 设计结合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河流与绘画实践
3
作者 劳雷尔·麦克雪莉 汪默英(翻译) 李思(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本文所述的笔者作品源于两个论题:一是场地和环境相互依存;二是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并且以苏格兰裔美籍景观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和苏格兰城市规划师帕特里克·盖迪斯的项... 本文所述的笔者作品源于两个论题:一是场地和环境相互依存;二是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并且以苏格兰裔美籍景观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和苏格兰城市规划师帕特里克·盖迪斯的项目及研究成果为创作基础。尽管两人提出理论的年代相隔近半个世纪,但由于同样看重地域性知识对于当地设计和规划实践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实践主题和方法也秉持相似的准则。笔者近期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对麦克哈格的研究成果颇有影响的两条河流—克莱德河和特拉华河。受这项研究的启发,本文展现了表达增量变化、叠加以及时间推移的横断面模型及相关绘图实践。文章首先讨论了地形图及其在美国、意大利和英国苏格兰的河流流域研究中的应用;随后,简要回顾了麦克哈格和盖迪斯对区域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贡献;进而介绍了以横断面为基础的实践项目对于其他学科领域观察和分析景观现象的实用意义,相关结论亦成为了笔者近期一次基于拓印和数字绘图技术的展览的理论基础。文章最后重申了实地考察对景观设计和其他基于环境的创造性作品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景观历史 横断面模型 持续性绘图实践 景观演变
原文传递
遗址生境管理:空间规划中考古遗址管理的跨学科方法
4
作者 霍尔格·贝姆 刘江 +1 位作者 李思(翻译) 冉玲于(翻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在空间规划中,以考古遗址为代表的多维景观历史发展常被忽略。本文通过提出"遗址生境管理"的新概念,将考古学研究与空间规划联系起来。该概念主张通过跨学科方法来帮助构建考古遗址的"遗址生境",从而将场地中的考... 在空间规划中,以考古遗址为代表的多维景观历史发展常被忽略。本文通过提出"遗址生境管理"的新概念,将考古学研究与空间规划联系起来。该概念主张通过跨学科方法来帮助构建考古遗址的"遗址生境",从而将场地中的考古学、美学和生态价值相互融合。作者认为,考古遗址在时间维度,尤其是历史变迁和重要事件中留下的痕迹(即景观史),以及遗址景观的动态变化应被视为空间规划的必要信息。因此,本文指出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必要性,包括能够反映景观发展和动态变化的学科,如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能够提供地方特征信息的相关学科,如生物学和专名学;以及与人类需求相关的学科,如社会学和心理学。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了与"遗址生境管理"相关的当前和未来议题,并强调了认识和实现跨学科协作对于成功规划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时间维度 考古遗址 遗址生境管理 跨学科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