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的器械介绍、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志良 赵振刚 +7 位作者 廖延标 徐原宁 魏薪 李怡坚 熊恬园 唐红 冯沅 陈茂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经成为不能行外科开胸换瓣和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近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不劣于甚至优于外科...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经成为不能行外科开胸换瓣和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近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不劣于甚至优于外科开胸换瓣。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TAVI技术已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 生物瓣膜 并发症
下载PDF
医学生视角评价医学科普文写作的教学方式
2
作者 李怡坚 廖延标 +1 位作者 曾静 李君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212-214,共3页
随着全民健康需求的逐渐提高,医学科普成为了大众关注的话题,医学科普文应运而生,而撰写医学科普文也成为了当代医学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学科普文写作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培养医学生科普意识,助力医学科普事业。而该... 随着全民健康需求的逐渐提高,医学科普成为了大众关注的话题,医学科普文应运而生,而撰写医学科普文也成为了当代医学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学科普文写作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培养医学生科普意识,助力医学科普事业。而该类课程的开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医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通过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55名医学生对于开设医学科普文写作教学的认识及反馈。结果显示,多数同学认同该教学方式,认为在了解医学前沿知识的同时,巩固了以往所学,提高了自身文献查阅、团队合作及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但如何将该教学方式有机地融入现有课程,不增加学生多余负担,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普文写作 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管理进展
3
作者 李怡坚 陈茂 《心电与循环》 2016年第6期393-397,共5页
2002年,Cribier等[1]完成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的证据已充分证明,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R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外科手术中高危的患者,TAVR效果... 2002年,Cribier等[1]完成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的证据已充分证明,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R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外科手术中高危的患者,TAVR效果不劣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而经股动脉的TAVR甚至优于SAVR[2-3]。据此可以预见的是,主动脉瓣狭窄需行TAVR的患者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并可能用于更低危、年轻的患者。因此,提高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决定TAVR技术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而围术期管理是确保TAVR安全、有效的关键所在[4-5]。本文将以TAVR围术期管理中的焦点问题为侧重点,介绍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围术期管理 导管 外科手术 患者数量 主动脉瓣狭窄 重度狭窄 焦点问题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辉亮 刘芃芃 +6 位作者 贺超 杜雪 李怡坚 杨耀景 史梦丹 宋晨 朱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24-127,共4页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多种药理作用逐渐被研究者所发现有,其中抗炎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主要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临...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多种药理作用逐渐被研究者所发现有,其中抗炎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主要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衍生物 抗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自膨胀式瓣膜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患者一例
5
作者 何芊蓓 李怡坚 +4 位作者 赵振刚 李侨 李晓 李翔 冯沅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83-1386,共4页
该文报道了1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16岁患者,其右心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形态呈锥体型,极具挑战性。入院后采用自膨胀式瓣膜,成功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2年随访期间病情稳定。该病例旨在为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患... 该文报道了1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16岁患者,其右心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形态呈锥体型,极具挑战性。入院后采用自膨胀式瓣膜,成功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2年随访期间病情稳定。该病例旨在为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患者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 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反流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四叶式主动脉瓣一例
6
作者 陈智成 李怡坚 +2 位作者 冯沅 赵振刚 魏薪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
四叶式主动脉瓣(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QAV)作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远期病变类型多以反流为主。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极为少见。该文报道了一例QAV合并严... 四叶式主动脉瓣(quadricuspid aortic valve,QAV)作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远期病变类型多以反流为主。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极为少见。该文报道了一例QAV合并严重反流且存在瓣下小隔膜的高龄患者,通过术前评估及心脏团队的讨论指导,选择较高过膨胀率(oversize率)的可回收瓣膜,顺利完成了TAVR手术,并通过调整瓣膜植入深度一站式覆盖了瓣下隔膜,术后患者心悸等症状明显改善,未见明显瓣周漏以及反流,为该类患者的TAVR手术方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下隔膜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短期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原宁 李怡坚 +7 位作者 欧袁伟翔 王子介 廖延标 赵振刚 魏薪 彭勇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伴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与AS伴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的结果,明确T...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伴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与AS伴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的结果,明确TAV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拓展TAVR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4月—2017年9月已完成TAVR的252例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临床结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其中4例因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败患者而未被纳入。结果共248例AS患者接受TAVR手术,其中BAV患者131例,TAV患者117例。BAV与TAV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3.56±6.35)、(74.31±6.35)岁(P=0.354),男性比例分别为51.9%、63.2%(P=0.072),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分别为(7.56±4.01)%、(8.78±5.14)%(P=0.037);BAV患者与TAV患者的TAVR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4%、98.3%(P=0.359),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1%、2.6%(P=0.176),术后血流动力学示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分别为(2.39±0.53)、(2.31±0.45)m/s(P=0.262)。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对于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TAV和BAV重度狭窄患者,TAVR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原文传递
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用于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振刚 李锐韬 +13 位作者 魏薪 彭勇 魏家富 何森 李侨 李晓 李怡坚 李翔 周轩 郑明霞 陈果 安琪 陈茂 冯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5-831,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Prizvalve进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TPVR)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组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经评估适合通过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TPV...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Prizvalve进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TPVR)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组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经评估适合通过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TPVR治疗的外科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患者,均使用Prizvalve进行TPVR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即刻效果主要通过临床植入成功率评价,定义为瓣膜顺利植入且术后超声心动图评估的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在中度以下、肺动脉瓣峰值压差<40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4例男性,年龄14~37岁。初始诊断包括法洛四联症(2例)、永存动脉干(1例)、肺动脉闭锁(1例)和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既往行Ross手术);4例通过同种或人工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1例通过跨瓣补片技术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干预指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合并反流(3例)、单纯狭窄(1例)及单纯反流(1例)。4例存在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前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峰值流速为3.5 m/s,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为50.0 mmHg。除1例患者既往因主肺动脉严重狭窄已植入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外,其余患者在术中均先预植入覆膜CP支架再进行瓣膜植入。5例患者均临床植入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平均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峰值流速为2.3 m/s,平均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峰值压差为21.2 mmHg。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已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4例已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最近一次随访时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均为1级。结论对于解剖条件合适的外科术后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国产球囊扩张式短瓣膜Prizvalve进行TPVR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耐久性数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 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球囊扩张式瓣膜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
原文传递
股静脉-房间隔途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家富 陈飞 +10 位作者 蒙炜 魏薪 彭勇 李侨 何森 李怡坚 郑明霞 周轩 陈果 冯沅 陈茂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生物瓣膜衰败后二次开胸换瓣是导致心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要因素。2020年ACC/AHA指南推荐经导管二尖瓣植入瓣中瓣作为高风险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77岁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男性患者,经评估为外科高风险,行股静脉-房间隔途径的经导... 生物瓣膜衰败后二次开胸换瓣是导致心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要因素。2020年ACC/AHA指南推荐经导管二尖瓣植入瓣中瓣作为高风险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77岁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男性患者,经评估为外科高风险,行股静脉-房间隔途径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3 h在CCU拔除气管插管,无气促等不适,术后第1 d转出监护室,第3 d出院。相比心尖途径,股静脉-房间隔途径创伤更小,更早脱离监护室,更早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 经房间隔 经股静脉 经导管 瓣中瓣
原文传递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发展历程及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怡坚 赵振刚 +1 位作者 冯沅 陈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2-1027,共6页
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猛,其范围不仅限于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还包括多项新兴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左心耳封堵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等。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起步相对较晚,但... 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猛,其范围不仅限于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还包括多项新兴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左心耳封堵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等。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国内相关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器械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部分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器械和技术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重磅研究和重要事件,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为例,展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发展历程及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一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若宸 赵振刚 +6 位作者 魏薪 李怡坚 李茜 王子介 徐原宁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该文介绍了1例伴有严重心肺功能失代偿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前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并通知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备台。术中瓣膜释放后... 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该文介绍了1例伴有严重心肺功能失代偿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前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并通知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备台。术中瓣膜释放后造影显示无明显瓣周漏,有创峰值压差7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院内未发生不良事件,出院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狭窄解除,未见明显瓣周漏,心功能改善,肺高压减轻至中度。该例手术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说明了在严谨的评估后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可作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狭窄 心源性休克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患者临床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洋 李茜 +6 位作者 李怡坚 欧袁伟翔 王玺 李侨 彭勇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4月-2019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行TAVR的399例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收集所有入选患...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4月-2019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行TAVR的399例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临床结果和超声随访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终点日期为2020年6月20日。依据术中麻醉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局部麻醉(局麻)组和全身麻醉(全麻)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30 d和1年的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399例患者,其中206例(51.6%)接受局麻,193例(48.4%)接受全麻。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整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局麻组出现轻度、严重出血事件(12.4%vs.1.5%,P<0.001;10.4%vs.0.5%,P<0.001)与主要血管并发症(0.5%vs.3.6%,P=0.032)的概率较低,术后30 d的全因死亡率也较低(1.9%vs.6.7%,P=0.018)。结论与全麻相比,局麻患者出血事件、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30 d死亡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 死亡率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股动脉切开和经皮穿刺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玺 李奕明 +4 位作者 廖延标 李怡坚 徐原宁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建立股动脉入路时血管切开与经皮穿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建立股动脉入路时血管切开与经皮穿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OVI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02年1月—2017年10月,查找TAVI股动脉血管路径建立方法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暴露组采用股动脉经皮穿刺(percutaneous,PC组),对照组采用股动脉切开(surgical cutdown,SC组)。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4 893例接受经股动脉TAVI(transfemoral TAVI,TF-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PC组2 877例,SC组2 016例)。PC组和SC组严重血管并发症[比值比(odds ratio,OR)=0.8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0,1.06),P=0.17]、轻微血管并发症[OR=1.43,95%CI(0.87,2.37),P=0.16]、严重出血[OR=1.02,95%CI(0.55,1.90),P=0.94]及轻微出血[OR=0.90,95%CI(0.51,1.61),P=0.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的30 d内全因死亡率相当[OR=1.03,95%CI(0.76,1.40),P=0.85]。此外,PC组的术后住院时长较SC组更短[标准化均数差=–0.32,95%CI(–0.52,–0.12),P=0.002]。结论 TF-TAVI建立血管通路时选择血管切开或经皮穿刺具有相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且经皮穿刺TF-TAVI的术后住院时长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股动脉切开 经皮穿刺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Venus A-Valve与进口瓣膜临床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玺 李怡坚 +4 位作者 欧袁伟翔 王子介 廖延标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植入Venus A-Valve与进口瓣膜的结果,明确国产瓣膜Venus A-Valv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Venus A-Valve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 目的通过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植入Venus A-Valve与进口瓣膜的结果,明确国产瓣膜Venus A-Valv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Venus A-Valve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4月—2019年1月接受TAVR治疗且植入瓣膜为Venus A-Valve或进口瓣膜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资料,比较植入Venus A-Valve和进口瓣膜患者的基线特征、术中操作情况、术后临床结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342例接受TAVR的AS患者,其中植入Venus A-Valve的患者238例,植入进口瓣膜的患者104例(CoreValve 43例、Lotus 33例、SAPIEN XT 21例、SAPIEN 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合并症等基本情况相当,二叶瓣患者比例均在50%左右。在成功植入瓣膜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最大跨瓣流速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30(0.60)、2.50(0.6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30 d及1年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d:5.9%vs. 1.9%,P=0.086;1年:8.4%vs. 5.8%,P=0.307)。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大幅改善。结论 Venus A-Valve用于TAVR治疗重度AS患者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在二叶瓣高发的中国TAVR患者人群中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VENUS A-Valve
原文传递
“烟囱”支架技术处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左冠状动脉开口堵塞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依曼 李怡坚 +6 位作者 时瑞娟 李茜 徐原宁 熊恬园 陈飞 陈茂 冯沅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79-483,共5页
该文报道了1例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78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前评估显示其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但该患者属于冠状动脉堵塞的高危人群,心脏团队权衡... 该文报道了1例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78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前评估显示其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但该患者属于冠状动脉堵塞的高危人群,心脏团队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在采用导丝及球囊保护的情况下进行TAVR。手术过程中,自膨瓣释放后出现左冠状动脉开口堵塞,遂紧急行"烟囱"支架植入术,最终成功完成了瓣膜植入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术后病情好转,随访情况良好。该文借此探讨TAVR术中冠状动脉堵塞的危险因素,以及"烟囱"支架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堵塞 “烟囱”支架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并发冠状动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祝磊 欧袁伟翔 +3 位作者 李茜 李怡坚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冠状动脉阻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虽然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来全面评估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但有研究已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一些预防处理措施也被发现可减少其发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在中国处于... 冠状动脉阻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虽然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来全面评估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但有研究已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一些预防处理措施也被发现可减少其发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冠状动脉阻塞这一并发症的认识仍有待提高。该文探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并发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率、风险因素、预测性评估、预防、处理及预后,以期增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切开和经皮穿刺入路的临床结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园园 李怡坚 +9 位作者 王雅莉 郭惠利 熊恬园 廖延标 王玺 陈飞 欧袁伟翔 刘琦 陈茂 冯沅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522-530,共9页
目的 比较使用不同血管入路方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4月-2019年1月行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目的 比较使用不同血管入路方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4月-2019年1月行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基线情况、手术情况、瓣膜学术研究联盟-2标准结局指标和术后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 共纳入436例接受TAVR的患者,其中采用手术切开建立血管入路的患者58例,采用经皮穿刺建立血管入路的患者378例。手术切开组肿瘤患病率高于经皮穿刺组(8.62%vs. 2.65%,P=0.037),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体质量指数、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脏超声相关指标中,手术切开组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大于等于中度的患者较少(22.41%vs. 35.98%,P=0.043),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开组及经皮穿刺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5%vs. 98.68%,P=0.236)。术后即刻,手术切开组患者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43.10%vs. 24.87%,P=0.004)、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12.07%vs. 4.23%,P=0.030)和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20.69%vs. 3.44%,P<0.001)均高于经皮穿刺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提示两组最大峰值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0.52) vs.(2.50±1.67) m/s,P=0.274]。术后1年时,两组间心源性死亡率(5.17%vs. 3.17%,P=0.696)及全因死亡率(8.62%vs. 8.47%,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皮穿刺法相比,手术切开法和更高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关,而血管并发症等其他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切开 经皮穿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2017年ESC/EACTs与AHA/ACC心脏瓣膜疾病管理的指南解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欧袁伟翔 李怡坚 陈茂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1260-1264,共5页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EACTS)、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EACTS)、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分别在2012年及2014年推出心脏瓣膜疾病管理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指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急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即刻的瓣膜血栓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琦 陈飞 +9 位作者 李怡坚 徐原宁 李茜 赵振刚 熊恬园 王子介 欧袁伟翔 王玺 陈茂 冯沅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18-424,共7页
该文报道了一例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入院后,因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心脏瓣膜多学科团队讨论以后,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瓣膜植入后术中超声心动图提示跨瓣压差、瓣膜前向血流速度极大改善。但术后第2天... 该文报道了一例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入院后,因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心脏瓣膜多学科团队讨论以后,急诊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顺利,瓣膜植入后术中超声心动图提示跨瓣压差、瓣膜前向血流速度极大改善。但术后第2天床旁超声心动图提示跨瓣压差增高、人工瓣膜前向血流加速。综合考虑急性瓣膜血栓可能性大。采用华法林、肝素等综合抗凝治疗后,跨瓣压差、人工瓣膜前向血流速度均大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膜血栓 抗凝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巨大瓣环径合并严重钙化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乙恒 李茜 +5 位作者 赵振刚 熊恬园 李怡坚 徐原宁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前国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应用于超过目前最大人工瓣膜推荐最大瓣环径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相关报道非常少。该文报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巨大瓣环径合并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例,术前仔细制定手术方案,术中采用球囊前... 目前国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应用于超过目前最大人工瓣膜推荐最大瓣环径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相关报道非常少。该文报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巨大瓣环径合并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例,术前仔细制定手术方案,术中采用球囊前扩张、后扩张及冠状动脉保护等处理。术后随访2年,患者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钙化 大瓣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