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气泡技术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恒震 胡黎明 辛鸿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15-120,共6页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修复工作势在必行。对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综述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以及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修复...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修复工作势在必行。对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综述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以及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修复技术的现场应用方案,利用微纳米气泡的高效气体传质以及存在时间长的特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实现污染物去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可以大范围提高地下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有效修复地下水体。研究表明,微纳米气泡强化修复技术节能高效、环境友好,在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下水 原位修复 微纳米气泡 现场方案 数值模型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光学观测系统开发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恒震 胡黎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污染的地下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一套微纳米气泡的光学观测系统,该系统由模型箱、激光器、CCD相机、显微镜头、三维可调节支架及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可以对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及多孔介质中的粒径分... 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污染的地下水原位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一套微纳米气泡的光学观测系统,该系统由模型箱、激光器、CCD相机、显微镜头、三维可调节支架及图像处理软件组成,可以对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及多孔介质中的粒径分布、运动速度和吸附特性等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系统观测的微纳米气泡粒径范围为900nm以上。该系统功能强、观测精度高,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系统 微纳米气泡 粒径 运动速度 吸附
下载PDF
从“亢害承制”论癌症“行气败乱”病机和肺癌治要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新生 刘维兵 +3 位作者 林艳艳 邓海滨 徐振晔 李恒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0-24,共5页
系统梳理“亢害承制”理论的《黄帝内经》渊源和历代名家的代表性注释,特别是清代医家虞抟关于“一元、六元和子来救母”等亢害承制元气论,表明元气是自然界万物化生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重点论述了“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假说的理论... 系统梳理“亢害承制”理论的《黄帝内经》渊源和历代名家的代表性注释,特别是清代医家虞抟关于“一元、六元和子来救母”等亢害承制元气论,表明元气是自然界万物化生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重点论述了“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假说的理论内涵,即癌症的发生是由于脏腑虚弱,长期收受异常,造成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导致机体脏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异常、功能衰退的病理过程。并用“亢害承制”理论论述“行气败乱”癌症病机和补元治癌大法。脏腑虚弱是癌症发病的前提和基础,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是癌症发生的过程,“行气败乱”是癌症形成和发展的病理结果与状态。其中元气亏虚是癌症发生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大补元气,恢复和促进机体的化生能力,改善虚弱脏腑功能,恢复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癌症治疗的本质。肺癌的发生除了与先天一元亏虚有关外,还与其不胜之火亢、其子肾水寒救母不力密切相关,所以肺癌的治则包括大补元气、清火热、滋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害承制 行气败乱 癌症病机 元气论 五行生克制化 六气承制 肺癌 大补元气 补元抑癌方
下载PDF
以参芪为主扶正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恒震 王帅 +1 位作者 蔡新生 高建喆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目的:评估以参芪为主的扶正方及中成药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目的:评估以参芪为主的扶正方及中成药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资讯,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万方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等国内数据库以及PubMed、OVID、EmBase等国外数据库,查找有关以参芪为主的扶正方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10月到2020年3月。使用RevMan5.3软件对挑选出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针对扶正方的疗效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共计1724例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46,95%CI:1.35~1.59,P<0.00001)。结论:以参芪为主的扶正方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 黄芪 人参 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生命质量 中医 化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南京粉砂三轴压缩过程中的三维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剑秋 张巍 +3 位作者 肖瑞 梁小龙 许林 李恒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砂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孔隙结构演化与其宏观力学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微型三轴仪,对南京粉砂试样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利用显微CT扫描,获得了加载过程中试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试样表现出应... 砂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孔隙结构演化与其宏观力学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微型三轴仪,对南京粉砂试样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利用显微CT扫描,获得了加载过程中试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试样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端部摩擦阻碍试样体积膨胀,发生鼓形区状破坏;试样整体体孔隙率从初始的46.3%减小到40.9%,后增大到43.0%附近,且试样破坏区孔隙率显著增大;统计区状破坏区表征单元体孔隙参数,发现破坏前孔隙被压密消失,孔隙数量减少32.4%,平均孔隙半径减小48.8%,导致孔隙半径分布趋于集中,破坏后破坏区域内出现大量大半径的孔隙;颗粒间错动导致颗粒棱角破碎,使孔隙形状趋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南京粉砂 显微CT 三轴剪切试验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表征单元体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三周疗和剂量密集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宁 范晓娜 +5 位作者 李恒震 代宜胜 姜丹 陈卓 卢百琪 李志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805-3811,共7页
目的:探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和剂量密集化疗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的联合化疗(传统治疗组)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目的:探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和剂量密集化疗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的联合化疗(传统治疗组)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的联合化疗(剂量密集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患者生存获益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安全性。结果:一共有136名患者被纳入研究,40名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96名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传统治疗组中位PFS时间为5.5个月[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6~7.7],剂量密集组中位PFS时间为5.9个月(95%CI:4.4~6.8)[风险比(hazard ratio,HR)=0.95,95%CI:0.63~1.41,P=0.77]。传统治疗组的中位OS时间为8.6个月(95%CI:7.2~12.6),剂量密集组中位OS时间为8.9个月(95%CI:7.3~10.8)(HR=0.99,95%CI:0.65~1.50,P=0.95),两组患者的PFS和OS均未有明显差异。传统治疗组和剂量密集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2.5%和27.1%(P=0.52),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5%和66.7%(P=0.64),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传统治疗组和剂量密集组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0%vs 27.1%)、白细胞减少(5.0%vs 18.8%)和贫血(10.0%vs 15.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和剂量密集化疗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传统三周疗组具有更好便捷性,并且毒副反应更加可控、可预防,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剂量密集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晚期胰腺癌常用一线化疗方案真实世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宁 范晓娜 +5 位作者 李恒震 张文静 刘金爽 代宜胜 姜丹 李志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GS)方案在真实世界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A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GS)方案在真实世界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16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AG组(n=40)、AS组(n=31)、GEMOX组(n=31)、GS组(n=63),按照实体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本评估临床疗效和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本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65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6.0个月,AG、AS、GEMOX、GS方案中位OS时间分别为8.4、11.4、9.0、11.2个月(P=0.048)。AG、AS、GEMOX、GS方案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1、6.1、5.8、7.2个月(P=0.280),AS、GS组的中位OS和PFS时间相对较长。四组患者的ORR分别达27.5%、32.3%、29.0%、30.2%(P=0.977),四组患者的DCR分别达70.0%、80.6%、67.7%、79.4%(P=0.461),AS、GS方案具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优于AG、GEMOX方案,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AG、AS、GEMOX、GS方案的皮疹、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化疗副作用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方案、初始肝转移、化疗前癌胚抗原(CEA)值、CA19-9值以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值≥1000 U/mL(HR=1.68,95%CI:1.12~2.51,P<0.05)、GS方案化疗(HR=0.56,95%CI:0.36~0.87,P<0.05)以及化疗周期数≥4(HR=0.50,95%CI:0.35~0.70,P<0.001)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S、AS方案在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中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与其他方案相当,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胰腺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痞证论治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建喆 闫朝光 +1 位作者 蔡新生 李恒震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5期22-23,共2页
临床以《伤寒论》论治痞证收效良好。现以《伤寒论》为基础,理清张机(字仲景)治疗痞证的思路。导师认为痞证的本质为局部形成的一种结滞状态,因个人气血津液的盛衰情况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证型,治疗时当以清除痞结为主,同时注意中焦的顾... 临床以《伤寒论》论治痞证收效良好。现以《伤寒论》为基础,理清张机(字仲景)治疗痞证的思路。导师认为痞证的本质为局部形成的一种结滞状态,因个人气血津液的盛衰情况不同形成各不相同的证型,治疗时当以清除痞结为主,同时注意中焦的顾护以及整体气血津液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痞证 泻心汤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恒震 胡黎明 +2 位作者 王建 武晓峰 刘培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32-1539,共8页
地下水曝气法是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原位修复方法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场设计主要依据经验,缺乏系统的设计标准.为深入了解曝气去除污染物过程,并为现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 地下水曝气法是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原位修复方法之一,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现场设计主要依据经验,缺乏系统的设计标准.为深入了解曝气去除污染物过程,并为现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水气两相渗流数值模型以水压力和气压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利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建立水气两相渗流过程的控制方程.利用Van Genuchten(VG)模型及Mualem公式,建立渗透系数-饱和度-基质吸力(K-S-P)三者之间的关系.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则是在水气两相渗流的基础上,引入污染物的溶质运移、相间交换及生物降解模型.采用开发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地下水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将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与二维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模型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在曝气口附近,水有效饱和度最小;在曝气口上方,水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考虑气体所受的浮力作用或不考虑气体可压缩性均会使计算得到的曝气影响区域偏小.污染物去除边界与曝气影响区域的边界基本一致,在曝气区域内,溶质交换过程大大促进了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在曝气区域外,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较慢.结果表明实际工程地下水曝气修复系统设计时,应使得曝气影响区域覆盖污染区域以得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相渗流模型结合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模拟地下水曝气法去除污染物的全过程,对地下水曝气的设计、应用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曝气法 水气两相渗流 污染物去除 三维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