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亚地区应用不同勘探技术进行气藏预测和管理的几个气田实例
1
作者 B.C.Dural 李惠凌 +2 位作者 刘拜 黎发之 李祜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1996年第2期29-35,共7页
本文阐述了如何应用现代地质科学技术来改进气藏预测、完善生产计划和优化天然气采收率。 通过进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可确定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单个砂体的可能形态和规模。从而可优化气藏模型。其气田实例为位于加里曼丹马哈坝河三角洲... 本文阐述了如何应用现代地质科学技术来改进气藏预测、完善生产计划和优化天然气采收率。 通过进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可确定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单个砂体的可能形态和规模。从而可优化气藏模型。其气田实例为位于加里曼丹马哈坝河三角洲区和泰国湾的几个气田。 层序地层学有助于识别出一些全气田分布的有效区域盖层,这些区域盖层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将大量单个砂体(在某些情况下多达几百个)组合成少量的流动单元,从而有助于进行气藏管理。这种技术在描述印度尼西亚大型Peciko气田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用地球物理测井法和地震特征识别法确定储层参数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达班湾的Yadana气田就是一个表明如何根据用地震反演技术求得的阻抗值来确定孔隙度的一个实例。 Bongkot气田这一实例说明了如何使用三维地震和直接烃类显示(DHI)技术在复杂的断裂带进行油气勘探,以便优化斜井剖面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三维地震勘探 气藏 预测 管理
下载PDF
数值模拟有机质裂解形成异常地压机制
2
作者 李惠凌(编译) 《江汉石油科技》 1997年第1期10-18,共9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油气生成一直被作为异常地压的主要形成机制之一。油气生成对孔隙压力变化影响为:1)固体干酪根转化为液(气)态,孔隙流体体积增加;2)由于油气与孔隙水不相溶,沉积物的渗透率降低。假设液态烃和气态烃(甲烷)...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油气生成一直被作为异常地压的主要形成机制之一。油气生成对孔隙压力变化影响为:1)固体干酪根转化为液(气)态,孔隙流体体积增加;2)由于油气与孔隙水不相溶,沉积物的渗透率降低。假设液态烃和气态烃(甲烷)这两种有机物的裂解产物作为孔隙中的新相态依次出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异常地压形成机制的基础。用简化的三阶段的一级动力反应模型模拟油气的生成,用两相流体公式计算有机质成熟作用对地压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石油生成对地压的影响不大,天然气的生成对地压的影响却很大。在一定深度下,油气裂解形成超压的作用随岩石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有机质演化 异常压力 干酪根
下载PDF
东特拉华盆地、西得克萨斯和南新墨西哥超压体系的分布和形成
3
作者 Ming Luo Mark R.Baker +1 位作者 David V.LeMone 李惠凌 《国外油气勘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3-301,共19页
在特拉华(Delaware)盆地已确认有三个地下压力体系:一个上部常压体系;一个中部超压体系和一个下部常压体系。超压体系出现在东特拉华盆地,包括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六个县。超压体系的深度范围为3100~5400m。东特拉华盆地的正常流... 在特拉华(Delaware)盆地已确认有三个地下压力体系:一个上部常压体系;一个中部超压体系和一个下部常压体系。超压体系出现在东特拉华盆地,包括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六个县。超压体系的深度范围为3100~5400m。东特拉华盆地的正常流体压力梯度为O.0103MPa/m。但是最大的超压梯度接近O.02MPa/m,这与0.0231MPa/m的静岩压力梯度相近。超压体系有一个相对平缓的顶部和一个下凹的底部。在沉积中心,超压体系的最大厚度达2300m,并向边缘减薄。该系统中超压区内的最大超压达600MPa。war-Wink油田下部常压体系中发现了由于开采造成的局部低压区。特拉华盆地东部的超压主要与密西西比系、宾夕法尼亚系和二叠系(狼营统)页岩层序相关。这些页岩也是盆地的主要烃源岩。超压体系内的最初沉积速率为17~90m/Ma。校正后的井底温度测量结果说明超压带的地热梯度是25.1℃/km。这高于21℃/km的盆地平均地热梯度。超压体系的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大约分别为80℃和115℃。这个温度范围接近于粘土脱水带的温度。WarWink油田的生油窗和超压体系一致,这说明油气生成和运移在超压体系中很活跃。研究者提出了一个两级的超压模型。烃类成熟过程结合机械压实不平衡及粘土脱水,异常地增加了流体体积和孔隙空间,这是形成超压的初始原因。其次,在已存在的超压体内,由于热传导率降低和流体运移所造成的温度增加,将进一步加强流体热膨胀并引起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压力 得克萨斯州 石油生成
下载PDF
根据地震资料研究科威特的构造史和沉积史
4
作者 Rabe.,FB 李惠凌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1996年第6期42-53,共12页
为了模拟科威特构造史而编制了一系列的构造图和等厚图,这些图说明科威特的地质史属于普通沉降史中的一种,由于多期隆起曾发生过许多沉积间断,观察表明,中白垩纪大的不整合位于Burqan隆起之上。该隆起是油气聚集最的一个构造... 为了模拟科威特构造史而编制了一系列的构造图和等厚图,这些图说明科威特的地质史属于普通沉降史中的一种,由于多期隆起曾发生过许多沉积间断,观察表明,中白垩纪大的不整合位于Burqan隆起之上。该隆起是油气聚集最的一个构造。等厚图上所见到的变薄沉积岩表明该构造发育于侏罗纪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构造史 科威特 沉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