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选择首次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颈3~7后...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选择首次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颈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1 d、7 d和14 d VAS评分降低,JOA评分改善率中优良率增加,并发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和手术方案制定,术中病变节段探查和累及周围组织,经肌间隙入路的注意事项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个体化要求,术后的并发症预防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36.7±25.8)min,术后住院时间(7.5±2.3)d,术中出血量(286.4±56.7)ml,术后引流量(356.8±66.5)ml。术后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9)。JOA评分改善率为(78.6±13.2)%,其中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和血管损伤。随访1年共出现轴性症状3例(10.0%),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1例(3.3%),经对症处理后明显缓解或治愈。颈椎前凸26例,后凸4例(13.3%),经手法矫正后明显缓解。结论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CSM安全、有效,术中仔细辨认不同肌群平面,准确分离肌间隙是手术成功关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选择首次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颈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1 d、7 d和14 d VAS评分降低,JOA评分改善率中优良率增加,并发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摘目的研究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第3~7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从术前MRI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和手术方案制定,术中病变节段探查和累及周围组织,经肌间隙入路的注意事项及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个体化要求,术后的并发症预防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36.7±25.8)min,术后住院时间(7.5±2.3)d,术中出血量(286.4±56.7)ml,术后引流量(356.8±66.5)ml。术后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9)。JOA评分改善率为(78.6±13.2)%,其中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脑脊液漏、神经和血管损伤。随访1年共出现轴性症状3例(10.0%),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1例(3.3%),经对症处理后明显缓解或治愈。颈椎前凸26例,后凸4例(13.3%),经手法矫正后明显缓解。结论经肌间隙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CSM安全、有效,术中仔细辨认不同肌群平面,准确分离肌间隙是手术成功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