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大连闪电定位监测资料(2007—2011年)和气象站观测资料(1963—2011年)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小波分析、GIS分析等,结果表明大连雷暴日近49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小波分析显示年雷暴日周期性不明显;地闪频次双峰值出现在...通过对大连闪电定位监测资料(2007—2011年)和气象站观测资料(1963—2011年)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小波分析、GIS分析等,结果表明大连雷暴日近49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小波分析显示年雷暴日周期性不明显;地闪频次双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地闪次数峰值出现在1:00—2:00;最大正闪强度为240.6 k A,正闪主要分布于10~70 k A,占正闪总体的95.13%;最大负闪为314.71 k A,主要分布于10~60 k A,地闪密度高值区在长海、普兰店南部、庄河南部。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对大连闪电定位监测资料(2007—2011年)和气象站观测资料(1963—2011年)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小波分析、GIS分析等,结果表明大连雷暴日近49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小波分析显示年雷暴日周期性不明显;地闪频次双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地闪次数峰值出现在1:00—2:00;最大正闪强度为240.6 k A,正闪主要分布于10~70 k A,占正闪总体的95.13%;最大负闪为314.71 k A,主要分布于10~60 k A,地闪密度高值区在长海、普兰店南部、庄河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