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赵梦奇 祁新禹 +4 位作者 刘昊楠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 目的评估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high dysplastic developmental spondylolisthesis,HDDS)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的29例重度腰椎滑脱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7例,年龄(9.9±2.6)岁,术前滑脱Meyerding分度为Ⅲ度16例、Ⅳ度9例、Ⅴ度4例。记录患儿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时的腰椎滑脱率、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滑脱角(slip angle,SA)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儿腰腿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2年及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1.8±10.9)个月。患儿SV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7.8±21.5)°比(21.1±8.2)°]、LL[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52.2±19.3)°比(34.5±11.7)°]、PT[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39.4±14.0)°比(26.4±8.2)°]、SS[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7.8±10.7)°比(35.2±7.9)°]、SA[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26.4±14.4)°比(10.7±5.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TK[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14.4±9.3)°比(15.5±5.4)°]、PI[术前比术后3个月为(67.3±12.5)°比(61.6±10.9)°]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SV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1.1±8.2)°比(19.9±8.2)°]、TK[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5.5±5.4)°比(20.1±7.5)°]、PT[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26.4±8.2)°比(30.7±11.4)°]、SS[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5.2±7.9)°比(41.0±11.0)°]和SA[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10.7±5.2)°比(10.6±6.0)°]均无明显变化(P>0.05),LL[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34.5±11.7)°比(46.3±11.8)°]和PI[术后3个月比术后2年为(61.6±10.9)°比(71.7±13.8)°]明显增大(P<0.05)。术后2年时VAS评分由术前(5.6±1.1)分降至(0.4±0.2)分(t=17.030,P<0.05),JOA评分由术前(11.9±2.9)分升至(20.4±2.8)分(t=-17.972,P<0.05),有效率达96.6%。2例术后出现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伤口皮下积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平均滑脱复位率为(82.6±6.7)%,脊柱融合率为100%。结论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DDS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重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不良性 腰椎滑脱 影像学参数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 Ⅰ型前臂畸形的疗效
2
作者 范竟一 张学军 +3 位作者 孙琳 李承鑫 祁新禹 孙保胜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由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06至2020-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接受改良尺骨逐步延长... 目的探讨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治疗由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06至2020-10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接受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手术患者10例(共11肢),男8例,女2例,手术年龄(10.0±2.8)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桡骨关节面角度(RAA),腕骨偏移度(CS),相对尺骨短缩长度(RUS)。临床评价腕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腕关节尺偏、桡偏活动度,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1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8.2±6.6)个月,尺骨平均延长距离(38.9±6.6)mm。术前与末次随访的RAA[(40.1°±14.2°)vs.(39.3°±13.8°)]、前臂旋后活动度[(48.2°±7.5°)vs.(53.6°±6.0°)]、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35.5°±3.5°)vs.(136.8°±3.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CS[(65.0%±22.5%)vs.(34.1%±10.4%)],RUS[(11.2±2.2)mm vs.(-3.9±5.3)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0.0°±7.7°)vs.(54.5±7.9°)]、腕关节伸直活动度[(45.9°±8.6°)vs.(61.4°±6.4°)],腕关节尺偏活动度[(42.7°±7.5°)vs.(30.5°±6.5°)]、腕关节桡偏活动度[(17.7°±4.7°)vs.(29.1°±4.9°)],前臂旋前活动度[(59.1°±5.4°)vs.(65.0°±3.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理性骨折1例。结论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能够有效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引发的MasadaⅠ型前臂畸形,改善前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尺骨逐步延长法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前臂畸形 MasadaⅠ型
下载PDF
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治疗的挑战和经验:一项16例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总结
3
作者 张瀚文 姚子明 +3 位作者 郭东 刘昊楠 李承鑫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致畸原因、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疗效和预后... 目的总结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致畸原因、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疗效和预后。根据临床资料收集时间,将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角、后凸矫正率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进行分组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颈椎后凸畸形患儿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8.2±4.7)岁。致畸原因:先天性9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3例、结核性2例、医源性1例和外伤性1例。16例颈椎后凸畸形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血管神经和周围脏器损伤,围手术期无一例严重并发症。9例行单纯前路手术,主要术式为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前路序贯椎间扩张矫形术;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1例采用分期手术);1例行单纯后路手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术前颈椎后凸角为47.0°(43.0,55.5)°,术后颈椎后凸角为6.5°(0,15.8)°,末次随访时颈椎后凸角为9.5°(6.5,13.3)°,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后凸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4.836,P<0.001;Z=-4.829,P<0.001),但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93,P=0.111)。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均内固定在位且术区骨性融合;随访期间,6例出现远端交界性后凸,3例出现临近节段退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评级均为E级,较术前明显好转(Z=14.545,P<0.001)。结论儿童颈椎后凸畸形临床罕见,根据病因和局部畸形情况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预后,但需警惕远期邻近节段退变和远端交界性后凸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先天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肢体不等长和肢体延长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承鑫 潘少川 于凤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肢体不等长 肢体延长术 矫形外科 病理生理
下载PDF
肢体不等长和肢体延长术(二)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承鑫 潘少川 于凤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肢体不等长 肢体延长术 治疗 骺固定术 适应证
下载PDF
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分析
6
作者 李承鑫 田苡任 +3 位作者 刘虎 任强 祁新禹 张学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7-434,449,共9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1个月~14岁(5.32±4.48岁)。颈椎后凸病因:神经纤维瘤病2...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形的术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儿童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1个月~14岁(5.32±4.48岁)。颈椎后凸病因:神经纤维瘤病2例,先天性4例,医源性1例,结核性1例,成骨不全1例。8例术前有颈部疼痛,5例合并神经功能损伤(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2例伴颈椎脱位,2例伴脊柱侧凸畸形。术前采用Halo头环牵引2例,颅骨牵引1例,悬吊牵引1例,平衡悬吊牵引2例。5例单纯行前路矫形手术(神经纤维瘤病2例,先天性1例,医源性1例,成骨不全1例);4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先天性3例,结核性1例),其中一、二期(松解后牵引)各2例。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计算矫形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及脏器损伤并发症。单纯前路手术患者后凸Cobb角度由术前45°~85°(72°±16°)矫正至术后0°~30°(12.6°±14.1°),矫正率63%~100%[(83±19)%];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后凸Cobb角由术前40°~85°(55°±20°)矫正至术后0°~30°(16.3°±12.5°),矫正率33%~100%[(64±28)%]。随访3~6年(4±1年),融合节段均在术后3个月实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矫正率无丢失,无内固定失效。4例患儿末次随访出现邻近节段退变,3例患儿出现远端交界性后凸。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为E级。结论:根据病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颈椎后凸畸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不确定性,远期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和远期交界性后凸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 儿童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肢体不等长和肢体延长术(三)
7
作者 李承鑫 潘少川 于凤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50-552,共3页
关键词 肢体不等长 肢体延长术 手术适应证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对建立住宅小区GIS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承鑫 元志玲 《城市勘测》 2003年第3期25-26,29,共3页
本文提出了建立住宅小区 GIS的设想 ,进一步讨论了由传统 GIS和办公自动化有效结合开发类似于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实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架 ,并提出了展望性的意见。
关键词 GIS 数字小区 实用地理信息系统 办公自动化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螺钉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现令 李现今 +6 位作者 张学军 鲁守彦 赵萍 李承鑫 孙琳 张昆亚 张钦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5640-5645,共6页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生物力学理论在脊柱内固定器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脊柱椎弓根螺钉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6-01/2010-10CNKI和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生物力学理论在脊柱内固定器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脊柱椎弓根螺钉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6-01/2010-10CNKI和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或"Pedicle Screw,Biomechanic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入选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力学不仅为内固定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测试和评价新设计内固定器效果的最终依据和标准。文章结果显示椎弓根螺钉植入点、植入方向、螺钉大小、螺钉形状、螺钉材料对脊柱生物力学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脊柱 椎弓根 应用 生物力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浩 李承鑫 +5 位作者 张学军 郭东 范敬一 刘虎 孙记航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骨科CT确诊的22例颈椎畸形伴上颈椎不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 目的研究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儿童颈椎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骨科CT确诊的22例颈椎畸形伴上颈椎不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颈椎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模拟置钉及内固定手术,获得个体化置钉数据,再进一步术中辅助真实手术,采取一期后路矫形及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均采取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术中置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全部置钉成功,无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寰椎齿突间隙(ADI)明显缩小,延髓颈髓角(CMA)明显增大,延髓腹侧受压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手术死亡,1例二次植骨融合,1例同期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1例行枕骨大孔减压术,1例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结论个体化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螺钉内固定可提高置钉成功率,有效保护椎动脉及神经根,提高安全性,特别是对儿童颈椎畸形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畸形 内固定器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5 位作者 曹隽 冯磊 祁新禹 郭东 姚子明 李承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8例腰椎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6±2.3)岁;病程范围为3~10个月,平均病程为(5.6±1.5)个月。所有患儿随访时间达36~48个月,平均(41.2±3.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及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obb角、局部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植骨融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ESR值为(20.2±5.8)mm/1 h,较术前[(50.2±13.3)mm/1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8,P<0.01);CRP值为8(2,10)mg/L,较术前[20(4,30)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2,P<0.01);Cobb角为(11.6±3.7)°,较术前[(25.2±6.7)°]明显改善(t=10.334,P<0.01);腰椎后凸角为(35.6±5.4)°,较术前[(15.2±47)°]明显改善(r=23.500,P<0.01)。术前共有54例患儿(79.4%)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改变,术后末次随访时降至8例(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24,P<0.01)。患儿术后植骨融合均达到BridwellⅠ级标准,融合率达100%,融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为(6.6±2.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共有4例(5.9%)发生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品有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结核患儿腰椎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腰椎 儿童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研究集体康复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对其步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世刚 张素蕊 +3 位作者 赵萌萌 李仰军 李承鑫 车世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容。两组在训练前和训练1个月后对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进行测定。结果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及训练后组间对比各指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集体康复模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参数的改善,步频,步速明显加快,步长明显增长,患足最大廓清高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康复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三维步态 步频 步速 步长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竟一 张学军 +1 位作者 李承鑫 孙琳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9-02至2015-10,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对29例尺骨骨干续连症患儿进行了矫治。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及拍摄患肢X线片,评估术后患肢畸形及功能改...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9-02至2015-10,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对29例尺骨骨干续连症患儿进行了矫治。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及拍摄患肢X线片,评估术后患肢畸形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尺骨平均延长3.2 cm;1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不连,通过调整延长速度后逐渐愈合;1例拆除外架后发生尺骨骨折,石膏固定后自行愈合。术后患儿腕关节、肘关节及前臂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分步延长法治疗儿童尺骨骨干续连症效果明显,但术中要注意熟练操作,避免副损伤的发生,延长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延长速度,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分步延长法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尺骨骨干续连症
下载PDF
儿童SDSG 5/6型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后骨盆平衡情况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东 姚子明 +4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祁新禹 白云松 孙保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4-698,共5页
目的:探讨在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伴不平衡型骨盆[即脊柱畸形研究学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分型5和6型]患者中手术复位及重建腰骶前凸对骨盆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2月手术治疗的23例儿童重... 目的:探讨在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伴不平衡型骨盆[即脊柱畸形研究学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分型5和6型]患者中手术复位及重建腰骶前凸对骨盆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2月手术治疗的23例儿童重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患者,男2例,女21例,年龄9.6±2.4岁。均为L5滑脱,术前均伴有骨盆后倾。SDSG分型5型21例,6型2例。均行减压复位腰骶后凸矫正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L5倾斜角(L5 slope,L5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滑脱程度(slip percentage,SP)、SDSG发育不良腰骶角(SDSG dysplastic lumbosacral angle,SDSG-dys LSA)、Boxall′s滑脱角(Boxall′s slip angle,BSA)、Dubousset′s腰骶角(Dub-LSA)、腰骶后凸角(kyphotic Cobb angle,k-Cobb)。根据术后1年时骨盆旋转情况分为术后平衡型骨盆组和不平衡型骨盆组,对比两组患者后凸改善、滑脱复位率及近端固定椎的差异。结果:随访26±11个月(13~48个月),术后1年时PI无显著性改变(P>0.05),SS及Dub-LSA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PT、L5S、LL、SP、SDSG dys-LSA及BSA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k-Cobb由术前11.6°±12.8°改善至-11.5°±16.3°(P<0.05);滑脱复位率为(85.5±16.4)%。术后1年时23例患者中有5例(22%)骨盆改善为平衡型,骨盆平衡组患者滑脱复位率显著性高于不平衡组(90.9%vs.76.2%,P<0.05),两组腰骶后凸改善及近端固定椎位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儿童SDSG5/6型发育不良性腰骶滑脱可有效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部分患者可从不平衡型骨盆改善为平衡型骨盆,且骨盆平衡的改善与滑脱复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发育不良 骨盆参数 不平衡骨盆 儿童
下载PDF
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琳 孙保胜 +6 位作者 张学军 李承鑫 祁新禹 白云松 郭东 于凤章 潘少川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自1989年至2007年应用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的体会。方法对于下肢成角畸形,以及由于肢体过度生长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采用U型钉皮下置入方法(亦即Blount临时骺阻滞钉技术)。如果达到治疗效果,...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儿童医院自1989年至2007年应用U型钉方法矫治儿童下肢不等长和成角畸形的体会。方法对于下肢成角畸形,以及由于肢体过度生长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采用U型钉皮下置入方法(亦即Blount临时骺阻滞钉技术)。如果达到治疗效果,即时取出,如果暂时未达到治疗目的 ,需要在置入U型钉后1年左右暂时取出,3个月后重新置入,以避免损伤骨骺。结果共有16例患儿接受了临时骺阻滞技术的治疗。1例先天性单侧肢体过度生长,1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单侧肢体过度生长,2例K-T综合征,2例Proteus综合征,4例重度双侧膝外翻,1例内生骨软骨瘤合并膝外翻畸形,2例外伤骺早闭造成的膝外翻,1例骨骺发育不良合并膝外翻,1例Blount's病,1例佝偻病合并膝内翻。2例U型钉脱出,无断裂现象,1例出现骨骺变形,1例在置钉位置出现软骨样组织增生,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结论骨骺未闭合之前的儿童存在生长发育的潜力,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如果患有肢体过度生长导致的肢体不等长,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下肢成角畸形,可以采用临时骺阻滞技术,依靠自身的生长发育能力,自动调节后予以矫治。该方法具有创伤小,近似微创,手术较为简单,效果良好的优点。但是,置入钉的数量、位置、体内维持的时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骺阻滞技术 U型钉 儿童 下肢不等长 下肢成角畸形
下载PDF
生长棒撑开后最终融合手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祁新禹 姚子明 +4 位作者 郭东 白云松 李承鑫 孙保胜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30-834,共5页
目的评估经生长棒撑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后行最终矫形融合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生长棒撑开技术治疗并行最终融合手术的26例EOS患儿临床资料(男15例... 目的评估经生长棒撑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后行最终矫形融合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生长棒撑开技术治疗并行最终融合手术的26例EOS患儿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初次手术平均年龄(5. 2±2. 6)岁。对病因、最终融合手术年龄、撑开次数、固定节段数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Cobb角、胸椎高度、脊柱高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6例均行最终矫形融合手术,平均年龄为(13. 2±2. 3)岁。26例患儿中,17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6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凸,3例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顶椎位于胸段患儿15例,胸腰段8例,腰段3例;平均每例患儿经历8. 2次撑开术,平均撑开时间间隔为(11. 7±2. 6)个月。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69. 3±30. 8)°,末次撑开术后为(49. 4±22. 9)°,最终融合术后为(34. 7±14. 6)°。T1至T12距离从术前的(15. 4±2. 7)cm增至末次撑开术后的(22. 5±3. 6) cm,最终融合术后达(22. 9±3. 5) cm; T1至S1距离从术前的(24. 8±4. 2) cm增至末次撑开术后的(32. 5±4. 8) cm,最终融合术后达(33. 6±5. 2) cm。12例(46%)患儿共出现并发症14例次,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2例次,85. 71%),均在撑开手术同时进行翻修;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利用生长棒撑开技术治疗EOS患儿可有效控制其脊柱畸形的进展,并保留脊柱及胸廓的生长潜能。最终矫形融合手术的侧凸矫正率约为30%,适用于10岁以上骨骼发育相对成熟、反复出现内固定失败及畸形难以控制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腰骶部半椎体一期后路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东 高荣轩 +6 位作者 姚子明 张学军 曹隽 祁新禹 白云松 孙保胜 李承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96-602,共7页
目的评价儿童先天性腰骶部畸形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1例腰骶部半椎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腰骶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以及短节段固... 目的评价儿童先天性腰骶部畸形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21例腰骶部半椎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腰骶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以及短节段固定融合术,随访至少24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对比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结构性侧凸、近端代偿弯、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的Cobb角、躯干偏移、矢状面平衡以及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结果21例中男12例,女9例;手术年龄2.17~13.00岁,平均(6.50±3.22)岁;术后随访24~84个月,平均(48.10±17.72)个月;融合固定2~4个椎体,平均(2.67±0.91)个椎体;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68.57±46.18)min;术中出血量100~1000 mL,平均(368.04±234.58)mL;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28.9±6.3)°降至术后的(8.5±3.0)°,末次随访时为(7.0±3.4)°,矫正率为75.8%。冠状面近端代偿弯Cobb角由术前(25.8±11.7)°自发性矫正为末次随访时(13.7±8.3)°,矫正率为46.9%。术后躯干偏移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正率分别为53.1%和56.3%,且随访过程中躯干趋于平衡和稳定。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脊柱-骨盆序列均保持平衡,术后无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侧凸矫正并改善躯干偏移,同时可保留一定的活动节段,有效控制畸形的加重和近端代偿弯的进展,避免腰椎长节段的固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腰骶部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椎弓根-肋骨撑开术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祁新禹 张学军 +5 位作者 于凤章 孙琳 李承鑫 潘少川 孙保胜 白云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报道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3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岁(1.7~7.5岁);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5°(30°~94°);采取后路手术,切断骨桥、融合肋,根据... 目的报道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经验.方法选择3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岁(1.7~7.5岁);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5°(30°~94°);采取后路手术,切断骨桥、融合肋,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器械进行脊柱侧弯凹侧撑开,近端肋骨用钩固定,远端椎体用椎弓根钉固定.术后每半年至1年撑开1次.结果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8~49个月),撑开2~5次;术后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38°(15°~61°),可持续撑开;患儿畸形改善,并发症少.结论椎弓根-肋骨撑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达到非融合手术的目的,伴发胸廓畸形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外科学 脊柱弯曲/先天性 儿童
下载PDF
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儿童腰椎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现令 张钦明 +8 位作者 李现今 张学军 李承鑫 孙琳 鲁守彦 张昆亚 于凤章 祈新禹 孙保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798-4803,共6页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 背景:由于1~3岁幼年儿童椎体发育未完全成熟,各种解剖径线相对较成人小得多,尚无幼儿专用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现有能够利用的直径最小的椎弓根螺钉是用于成人颈椎侧块或椎弓根固定的钉棒系统。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方法:将6具完整新鲜成年猪颈段C3~C6脊椎标本和6具完整8周龄新鲜幼猪腰段脊柱标本自椎间盘及关节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共54个椎体108侧椎弓根。按照标准操作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分别安置在成年猪颈椎标本和幼猪腰椎标本的椎弓根上,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与结论:颈椎标本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腰椎标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小于L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C5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明显大于C3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均值(P<0.05);颈椎和腰椎标的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椎体椎弓根力学数值与椎体骨密度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说明取得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在轴向拉力方面适应于幼儿腰椎的初步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成人 颈椎 幼儿 腰椎 可行性
下载PDF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136例的临床特征及骨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隽 孙琳 +5 位作者 孙保胜 张学军 李承鑫 祁新禹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骨嵴在椎管内的形态、节段、位置等形态学特点,提出新的纵裂分型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及...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骨嵴在椎管内的形态、节段、位置等形态学特点,提出新的纵裂分型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及Ⅱ型脊髓纵裂在胸腰段的发生率最高,腰段及胸段次之,颈段较少;Ⅰ型脊髓纵裂中椎管内骨嵴的发生节段以腰段最多,其次为胸腰段及胸段,颈段罕见.骨嵴以贯通型多见,存在腹侧型及背侧型,但数量较少.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完善术前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脊髓纵裂及骨嵴的形态特点,根据骨嵴在椎管内背侧、腹侧或是否贯通进行分类,对脊髓纵裂的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法 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髓 椎管闭合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