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李迎彤 李拥宁 +1 位作者 梁永图 罗琳玲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4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医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医院2020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MR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肠道准备效果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价;腹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中出血、穿孔总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进镜、退镜、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穿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大肠息肉更具优势,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切 腹痛程度
下载PDF
广东东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10580例胃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拥宁 李迎彤 +1 位作者 罗琳玲 骆训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0580例胃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胃炎755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7286例,男3710例,女3576例,男女之...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0580例胃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胃炎755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7286例,男3710例,女3576例,男女之比1.04: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70例,男317例,女53例,男女之比5.98:1;消化性溃疡(PU)2736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2349例,男1824例,女525例,男女之比3.47:1,胃溃疡(GU)295例,男236例,女59例,男女之比4:1,复合性溃疡(CU)92例,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3.38:1,DU与GU之比7.96:1;发病年龄≤20岁:DU占3.58%,GU占2.03%,CSG占4.17%;21~30岁:DU占36.02%,GU占12.2%,CSG占50.41%;31~40岁:DU占34.7%,GU占21.02%,CSG占34.89%;41~50岁:DU占21.2%,GU占24.75%,CSG占8.25%;51~60岁:DU占3.24%,GU占30.51%,CSG占1.54%;≥60岁:DU占1.28%,GU占9.49%,CSG占0.74%;DU好发部位球前壁(55.05%),大弯(22.01%),小弯(12.98%),后壁(8%),球后(1.96%);GU胃角(40.68%),幽门管(28.81%),胃窦(13.56%),胃体(10.85%),胃底贲门(6.1%);PU1、2、3、11、12月份检出率分别为31.36%、33.04%、30.96%、31.04%、32.56%。结论①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慢性胃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溃疡病;DU及CSG好发青壮年,比GU发病平均年龄早十年以上。②DU发病明显高于GU,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工作压力及烟酒是其高发原因;DU好发部位的顺序为球前壁、大弯、小弯、后壁、球后,GU为胃角、幽门管、胃窦、胃体、胃底贲门。③PU好发于冬春气温易变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上消化道疾病 胃镜术 消化性溃 胃肿瘤
下载PDF
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附9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拥宁 李迎彤 +1 位作者 覃英姿 骆训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癌18例,胃黏膜下癌15例,染色前后早期癌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
下载PDF
PGⅠ、PGⅡ、胃泌素-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拥宁 杨进兴 陈彩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2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体检及门诊收治的30~50岁健康体检者及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新胃癌量表评分进行胃癌风险分层,纳入新胃癌量表评分在12~2...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体检及门诊收治的30~50岁健康体检者及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新胃癌量表评分进行胃癌风险分层,纳入新胃癌量表评分在12~25分之间的中高危人群60例,根据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5例)、萎缩性胃炎组(28例)、胃癌组(7例),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Ⅰ水平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 G-17水平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且胃癌组患者PGⅠ水平低于萎缩性胃炎组, G-17水平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PGⅡ水平(18.7±3.8)μg/L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的(15.2±3.4)μg/L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14.1±4.7)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与G-17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筛查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作为萎缩性胃炎、胃癌诊断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癌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血清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5
作者 骆训武 吴浪廷 +1 位作者 李拥宁 蔡跃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6期452-454,共3页
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国内已有许多报道,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手段,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和远期疗效观察。自2004年1月,我们通过对部分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进行射频加局部化疗的系统临床研究... 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国内已有许多报道,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手段,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和远期疗效观察。自2004年1月,我们通过对部分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进行射频加局部化疗的系统临床研究,并与单纯射频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在肠梗阻缓解率、再转移率、生存率方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治疗 晚期大肠癌 临床研究 化疗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内镜 远期疗效观察 局部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