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索金雀异黄酮对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林丽桥 黄敬媚 +1 位作者 黄小晓 李政钊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14-1822,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阐明金雀异黄酮对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方法。从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金雀异黄酮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的致病基因,分析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阐明金雀异黄酮对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方法。从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金雀异黄酮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的致病基因,分析确定金雀异黄酮潜在靶点与肝细胞癌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采用TCGA的肝细胞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共同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STRING平台构建DEGs的靶点交互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进行验证。进行分子对接试验,检测金雀异黄酮对肝细胞癌增殖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235个金雀异黄酮的潜在作用靶点和9415个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其中40个差异表达的共同靶基因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ESR1、AR、HRAS、CCNA2、MMP9和CYP3A4为核心靶点。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获得333个富集项,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23个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雀异黄酮与核心靶蛋白有强烈的结合能力。体外实验证实,金雀异黄酮显著抑制了肝细胞癌的增殖。结论金雀异黄酮通过多个代谢和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癌的发展机制。ESR1、AR、HRAS、CCNA2、MMP9和CYP3A4的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金雀异黄酮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通风模式对室内颗粒污染物扩散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李琳琳 马鸣宇 +3 位作者 李政钊 李航 何国雳 罗杨 《能源研究与信息》 CAS 2024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比分析了置换通风(DV)和地板送风(UFAD)模式下室内速度、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中考虑了夏季室内环境在不同送风速度(0.3、0.5 m·s^(-1))和送风温度(20、22℃)下的气流运动及颗粒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比分析了置换通风(DV)和地板送风(UFAD)模式下室内速度、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中考虑了夏季室内环境在不同送风速度(0.3、0.5 m·s^(-1))和送风温度(20、22℃)下的气流运动及颗粒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当送风速度较大时,两种模式下系统的颗粒去除能力均有所提高,但送风速度的变化对DV模式下系统性能的影响比对UFAD模式下性能的影响显著。此外,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DV模式下室内人员呼吸高度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均低于UFAD模式下的,但送风温度的改变对两种模式下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通风 人体微环境 颗粒物浓度 地板送风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联山 李政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37-840,共4页
人工智能(AI)在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AI在急危重症患者图像诊断、生命体征监测、个体化治疗和决策支持方面展现出卓越效果。然而,数据隐私和安全、模型解释和可解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技术集成和可操作性等... 人工智能(AI)在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AI在急危重症患者图像诊断、生命体征监测、个体化治疗和决策支持方面展现出卓越效果。然而,数据隐私和安全、模型解释和可解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技术集成和可操作性等仍存在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改进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多模态数据整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护系统、强化学习和自主决策,以及关注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等。跨学科合作和医学专业知识与AI技术的结合是推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提高的关键。本文通过综述与展望,期待AI在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诊断 治疗 挑战 图像诊断 生命体征监测 个体化治疗 决策支持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艳秋 宋进 +3 位作者 宾华威 唐晓梅 曾光 李政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及器官衰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有效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 创伤性休克 急救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政钊 曾光 +1 位作者 叶雨 梁昆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MODS分为MODS组(84例)与非MODS组(70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MODS组患者在入院后6 h之内休...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MODS分为MODS组(84例)与非MODS组(70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MODS组患者在入院后6 h之内休克纠正率、格拉斯哥评分(GCS)、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非MODS组(P<0.05);患者年龄、创新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Ⅲ评分、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高于非MODS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后6 h之内休克未纠正、ISS分值高、APACHEⅢ评分高是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ODS组死亡率为55.95%,高于非MODS组的14.29%(P<0.05);MODS发生率与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并发MODS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入院后未及时纠正休克、ISS分值及APACHEⅢ评分高,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入院后要注意MO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发伤 危险因素 急诊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政钊 杨新文 +1 位作者 张杰 帕尔哈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69-31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11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分组。入院当日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我院收治的11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分组。入院当日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进行损伤严重度(ISS)评分测定。结果多发伤患者PT>18 s、APTT>60 s、TT>15 s与ISS评分呈正相关。休克组较非休克组、低体温组较非低体温组、酸中毒组较非酸中毒组PT>18 s、APTT>60 s、TT>15 s患者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凝血异常与损伤程度、病理生理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监测多发伤患者凝血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病情、成功诊治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血液凝固 休克
下载PDF
Visfatin与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政钊 邓宏明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03-505,共3页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与内脏脂肪量呈正相关,在内脏脂肪组织丰度极高,在肥胖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亦升高。而肥胖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全身性炎症病理过程,对于visfatin与炎症的关系研究较少。其可能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其对糖代谢和visfatinmRNA的表达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内脏脂肪素 炎症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内脏脂肪 肥胖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住院医师航空医学救援培训中的应用和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政钊 刘朝忠 +2 位作者 宾华威 郑晓文 冯基花 《蛇志》 2022年第2期287-28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1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临床...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培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1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式进行培训,两组培训周期均为4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技能出科考核,并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87.86±4.65)分,对照组为(85.51±4.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科技能考试成绩(83.16±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36±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学习兴趣、急救环境适应、理论知识应用及技能操作掌握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虚拟现实系统进行航空医学救援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急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医学救援 虚拟现实 急诊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政钊 《蛇志》 2016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两组培训后进行... 目的探讨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两组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方法评价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的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住院医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教学方面评价指标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较传统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的临床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 CBL 电除颤 临床技能 急诊科
下载PDF
优化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路径的探索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会民 王熙斌 +1 位作者 李政钊 韦钰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1-662,665,共3页
目的基于急诊科与胸外科密切协作,探索更加高效、节约和安全的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路径。方法以该院急诊科接诊的创伤性血气胸病例62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分为两组,传统路径组(30例)明确诊断后交由胸外科专科治疗,协作路径组(32例)明确... 目的基于急诊科与胸外科密切协作,探索更加高效、节约和安全的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路径。方法以该院急诊科接诊的创伤性血气胸病例62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分为两组,传统路径组(30例)明确诊断后交由胸外科专科治疗,协作路径组(32例)明确诊断后与胸外科密切协作在急诊科进行救治,需剖胸手术者才转入胸外科治疗,所有病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创伤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人均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2种临床路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创伤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人均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路径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急诊科与胸外科密切协作的临床路径与传统临床路径相比,同样安全并且更加节约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学 临床路径 创伤和损伤 血气胸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T739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柳青 梁梅花 +2 位作者 张幸 李政钊 曹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T73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分别采用0、15、30、60μmol/L的芒柄花黄素作用T739细胞后,CCK8法检测T739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情况,... 目的观察芒柄花黄素对人膀胱癌细胞T73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分别采用0、15、30、60μmol/L的芒柄花黄素作用T739细胞后,CCK8法检测T739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GSK-3β、Axin、β-catenin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15、30、60μmol/L的芒柄花黄素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明显抑制T739细胞的增殖(P<0.05),且作用T739细胞48 h后凋亡率随药物剂量增加显著上升(P<0.05),呈浓度-效应关系。Hoechst33258染色显示T739细胞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凋亡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法显示GSK-3β及Axin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P<0.05),β-catenin蛋白水平则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且均呈浓度-效应关系。结论芒柄花黄素对T739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芒柄花黄素上调GSK-3β、Axin蛋白表达和降低β-catenin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T739 凋亡 GSK-3Β AXIN β—catenin
下载PDF
前白蛋白与D-二聚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昆 赵会民 +2 位作者 王熙斌 李政钊 凌志安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与D-二聚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创伤性休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治疗后结局分为死亡组(A组)和非死亡组(B组)。两组患者在送进急诊室时,均采静脉血为第1天的样本,在之后的第...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与D-二聚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创伤性休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治疗后结局分为死亡组(A组)和非死亡组(B组)。两组患者在送进急诊室时,均采静脉血为第1天的样本,在之后的第3天、第5天、第7天再分别取静脉血,检测前白蛋白与血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3天、第5天、第7天,A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B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B组前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与前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632,P〈0.01),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1)。结论前白蛋白和D-二聚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D-二聚体 创伤性休克
下载PDF
南宁市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宾华威 宋进 +3 位作者 郑依曼 梁宏华 张家瑜 李政钊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对南宁市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展开初步调查,为泌尿结石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7-2019年广西各大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泌尿系结石病例9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南宁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泌尿结石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 目的:对南宁市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展开初步调查,为泌尿结石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7-2019年广西各大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泌尿系结石病例9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南宁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泌尿结石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的泌尿系结石发生情况,同时分析结石成分和结石部位。结果:南宁市不同地区人群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其中市区人群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最高为23.58%。南宁市瑶族人群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最高为47.68%,其余依次为壮族和汉族。上尿路结石男女性别之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下尿路结石男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结石高发于31-60岁人群,其中51-60年龄段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的人群的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最高为40.85%,且文化程度越高,对泌尿系结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越高。泌尿结石的成分主要为磷酸钙、草酸钙、尿酸及磷酸镁钙,其中以混合结石居多,结石部分主要分布为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论:南宁市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患病率较高,常见于中老年男性人群,需要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针对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蛇咬伤的下一代救治方法——生物合成寡克隆抗蛇毒血清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燕秋 梁歆敏 +3 位作者 唐佩玲 陈嘉怡 何彩意 李政钊 《蛇志》 2019年第3期319-321,共3页
蛇咬伤是亚热带地区一个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因蛇咬伤死亡人数为8.1~13.8万例,而致残人数为该数字的3倍。与许多严重病症相比,毒蛇咬伤造成的大部分死亡和严重后果完全可以通过更广泛地提供安全有效的抗蛇毒血清进行预防。传统... 蛇咬伤是亚热带地区一个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因蛇咬伤死亡人数为8.1~13.8万例,而致残人数为该数字的3倍。与许多严重病症相比,毒蛇咬伤造成的大部分死亡和严重后果完全可以通过更广泛地提供安全有效的抗蛇毒血清进行预防。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是通过将蛇毒注入动物体内而获得的动物免疫血清制剂已存在了120多年,临床用于挽救了许多蛇伤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异源性的存在常引起过敏反应。本文将描述基于重组表达的人单克隆抗体寡克隆混合物的蛇毒生物合成寡克隆抗蛇毒血清(BOA)的生产、制备及其优势与改进,进一步讨论抗蛇毒血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抗蛇毒血清 BOA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金雀异黄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
15
作者 宋进 蒋艳秋 +3 位作者 宾华威 刘朝忠 张剑锋 李政钊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ymMap、C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金雀异黄素在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薛定谔Maest...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ymMap、C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金雀异黄素在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薛定谔Maestro 10.2软件进行金雀异黄素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47个金雀异黄素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靶点,得到GO生物过程结果66条,GO细胞组成结果42条,GO分子功能结果66条,KEGG通路247条,5个hub基因。5个hub基因分别与金雀异黄素分子对接良好。结论预测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调控多个靶点和通路途径发挥对抗创伤性脑损伤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金雀异黄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政钊 郭联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7期62-64,共3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新型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具有合成简易、结构可调、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易修饰等特点。近年来,以金属有机骨架作为药物载体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在药物传递、光...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类新型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具有合成简易、结构可调、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易修饰等特点。近年来,以金属有机骨架作为药物载体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文章综述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在药物传递、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及多模态成像引导的联合治疗等抗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以期为金属有机骨架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肿瘤诊疗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肿瘤 多模态成像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深度烧灼法在中华眼镜蛇咬伤野外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邓旺生 宋进 +2 位作者 郭联山 刘朝忠 李政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中华眼镜蛇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也是我国高发的致伤蛇种。中华眼镜蛇咬伤后的突出症状为局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被咬伤局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坏死形成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外科创面处理甚至截肢处理。改善及... 中华眼镜蛇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也是我国高发的致伤蛇种。中华眼镜蛇咬伤后的突出症状为局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被咬伤局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坏死形成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外科创面处理甚至截肢处理。改善及减轻咬伤后组织坏死是目前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眼镜蛇咬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处理患肢和伤口,减轻蛇毒的吸收。但目前针对野外中华眼镜蛇咬伤后的现场处理缺乏非常明确有效的措施。深度烧灼法试图利用高温灼烧迅速破坏毒素,使毒液失去活性,有望在蛇咬伤早期减轻毒液吸收,改善患者预后,而深度烧灼法的现场救治方法和效果国内外未见广泛研究报道。本文针对野外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早期患肢和伤口的处理和深度烧灼法的实施的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希望能对临床中野外蛇伤的救治提供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蛇咬伤 野外救治 深度烧灼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