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提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茶叶及副产物中7类化学成分
1
作者 管梦迪 郑亚茹 +8 位作者 杨柱林 李慧敏 娄华桥 杨玉冰 李佳梅 易伦朝 李斯屿 胡永丹 任达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63,共11页
以甘油替代甲醇等传统溶剂,结合超声处理对茶叶中多类化学成分的同时高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茶叶中的7类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油提取的效率与传统有机溶剂甲醇和乙醇相当,效果明显优于... 以甘油替代甲醇等传统溶剂,结合超声处理对茶叶中多类化学成分的同时高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茶叶中的7类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油提取的效率与传统有机溶剂甲醇和乙醇相当,效果明显优于纯水。通过优化色谱-质谱分析条件,建立儿茶素、酚酸、黄酮、有机酸、氨基酸、生物碱、核苷酸7类共130种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限:0.0001~4.3321 mg/kg)和准确度(回收率:80.10%~121.12%)。将方法应用在实际样本中,不同茶叶及副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于茶叶样本,茶叶副产物茶渣也含有较高含量的咖啡因、儿茶素和茶氨酸等高价值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化学成分 甘油 提取 质谱法 定量
下载PDF
浸渍酶及酵母对蛇龙珠葡萄酒中非花色苷酚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斯屿 金赞敏 +1 位作者 石英 潘秋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了Vinozym G、FCE两种浸渍酶以及BDX、XR两种酵母对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些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XR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3、T4组样品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了Vinozym G、FCE两种浸渍酶以及BDX、XR两种酵母对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些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XR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3、T4组样品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黄烷-3-醇在变化趋势以及最终含量上的差别很小,多数黄酮醇类物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而经BDX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1、T2组样品中总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在酿酒结束后较高。经FCE酶和BDX酵母处理的T2组酒样总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在4种处理中最高,最有利于葡萄酒颜色的稳定,黄烷-3-醇类物质在酿酒结束后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干红葡萄酒 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浸渍酶 酵母 HPLC—MS
下载PDF
PET瓶储条件对蓝莓酒颜色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晨 刘树勋 +4 位作者 王绍阳 刘雅冉 李斯屿 张柏林 朱保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2-327,共6页
以在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瓶内贮存的发酵结束后的蓝莓酒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储存条件对其酚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有光和室温避光条件相比,酒窖储存的酒样,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下降速度较... 以在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瓶内贮存的发酵结束后的蓝莓酒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储存条件对其酚类物质和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有光和室温避光条件相比,酒窖储存的酒样,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下降速度较慢,且对游离花色苷的降解和聚合花色苷的上升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保护了蓝莓酒的红色色调,减缓了酒颜色向砖红色转变的速度。相关性分析发现,酚类物质影响酒样的颜色参数,总酚、总花色苷、游离花色苷及辅色花色苷与红色色调显著正相关,总类黄酮及聚合花色苷与黄色色调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酒窖储存酒样的品质与其他两种条件有显著差异;在瓶储6个月内,室温避光和室温有光组酒样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温度是决定蓝莓酒PET瓶储期内酚类物质和颜色参数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酒 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PET)瓶 瓶储 酚类物质 颜色
下载PDF
冷浸渍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黄酮醇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昱 袁小悦 +3 位作者 李斯屿 王振中 段长青 何非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2期29-33,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冷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了4类黄酮醇物质,分别是槲皮素类、杨梅酮类、山奈酚类和异鼠李素类。冷浸渍处理的实...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冷浸渍工艺对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了4类黄酮醇物质,分别是槲皮素类、杨梅酮类、山奈酚类和异鼠李素类。冷浸渍处理的实验组样品中4类黄酮醇物质含量在酿造前后均高于未作冷浸渍处理的空白组样品,实验组黄酮醇类物质总含量较对照组在酒精发酵前高出120.3 mg/L,在酿造过程结束后高出97.8 mg/L。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的四类黄酮醇物质发酵前含量相比于发酵后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实验组样品在发酵结束后黄酮醇类物质总量相比于发酵前共增加200.2 mg/L,对照组样品在发酵结束后黄酮醇类物质总量相比于发酵前共增加22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黄酮醇 冷浸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干红葡萄酒
下载PDF
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几类多酚成分的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祝音洁 郭思江 +1 位作者 李斯屿 何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1,共7页
该文以两种湖南刺葡萄品种(米葡萄和甜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在其酿造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刺葡萄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到六大类酚类物质共33种,其... 该文以两种湖南刺葡萄品种(米葡萄和甜葡萄)为原料酿造的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在其酿造过程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刺葡萄干红葡萄酒样品中共检测到六大类酚类物质共33种,其中包括7种黄酮醇类物质、5种黄烷-3-醇类物质、3种羟基苯甲酸类物质、3种羟基肉桂酸类物质、7种非酰化花色苷类物质、8种酰化花色苷类物质。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两种刺葡萄酚类物质的变化基本一致,苹乳发酵结束后酚类物质均明显上升。其中米葡萄酒的黄酮醇、黄烷醇含量高于甜葡萄酒,而甜葡萄酒的其他四种酚类物质含量比米葡萄酒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酚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酒精发酵 变化
下载PDF
黄烷-3-醇氧化聚合对鲜食葡萄贮藏期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玮玥 李斯屿 +3 位作者 王冬 朱志强 刘月 武运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7-1127,共11页
【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 【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黄烷-3-醇二聚体种类与颜色褐变的关系。【结果】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能够生成6种二聚体。pH=3.0时仅生成一种无色的B型二聚体,pH=4.0时会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pH=5.0时既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又产生2种黄色A型二聚体,而pH=6.0和7.0时,只产生2种呈黄色A型二聚体,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存在4种B型二聚体,其中2种B型二聚体和模拟体系中的产物相同。【结论】酪氨酸酶氧化产生的黄烷-3-醇二聚体作为中间产物参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颜色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褐变 黄烷-3-醇二聚体 氧化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