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出行环境中的老年旅客用户研究
1
作者 李斯雯 李思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当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常规的铁路客站建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下老年旅客的出行需求,虽然部分客站努力通过对环境及设施的自我更新来提升其适老化程度,但尚未形成健全的适老化服务体系。为保障老年群体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当下,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常规的铁路客站建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下老年旅客的出行需求,虽然部分客站努力通过对环境及设施的自我更新来提升其适老化程度,但尚未形成健全的适老化服务体系。为保障老年群体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提升老年旅客的出行体验,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及跟踪55名具有典型性老年旅客,以定性及定量的用户研究方法,从生理、心理、尺度、行为等角度建立铁路客站老年旅客的用户画像和用户旅程图,为公共交通出行环境中的适老化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空间 铁路客站 适老化 用户画像 老年人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张晓珍 刘鹏 +5 位作者 李斯雯 李冰融 蒋会茹 张开勇 耿子翔 张必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对比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对比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FSH、E_(2)、LH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LH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SH、E_(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血清激素FSH、E_(2)、LH水平,与单纯西药相比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针药结合 针灸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斯雯 秦崇臻 +3 位作者 吴仍裕 朱虹 周强 金音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25-1028,1068,共5页
目的以总结深圳市院前急救系统在抗击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的作用为例,为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政策文件和相关网站检索的方法收集资料,使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 目的以总结深圳市院前急救系统在抗击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的作用为例,为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政策文件和相关网站检索的方法收集资料,使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深圳市急救中心充分发挥了应急指挥平台作用,承担各类病例的院前急救转运工作,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以及发热患者的咨询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利用当前深圳市院前急救模式的优势,充分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结论院前急救系统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中发挥调度和转运的重要作用,加速院前急救体系信息化建设、发挥院前急救模式特点和完善疫情防控机制,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体系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院前急救医疗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联防联控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佳乐麝香所引起的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神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倩茹 姜丽思 +2 位作者 牟文燕 王建美 李斯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5-672,共8页
为探讨新兴有机和无机复合污染对海陆交错带关键性物种沙蚕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毒理学指标(致死率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污染物[佳乐麝香(HHCB)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TiO_2)]浓度... 为探讨新兴有机和无机复合污染对海陆交错带关键性物种沙蚕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毒理学指标(致死率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污染物[佳乐麝香(HHCB)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TiO_2)]浓度间的关系。单一污染胁迫结果显示:HHCB和纳米TiO_2对P.aibuhitensis均具有潜在生理毒性。通过8 d的P.aibuhitensis致死率与污染物浓度间关系得到HHCB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13.21 mg·L-1,纳米TiO_2的LC50为27.09 mg·L-1。P.aibuhitensis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随HHCB浓度增加而降低,即ACh E抑制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与单一HHCB处理的沙蚕ACh E活性相比,纳米TiO_2的存在使其ACh E活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_2可以促进沙蚕ACh E对HHCB的敏感性,进而加重HHCB对P.aibuhitensis的神经毒性。因此,ACh 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来表征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纳米TiO_2作为新型环境修复材料在使用时一定要考量其可能带来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乐麝香 纳米二氧化钛 神经毒性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长白山两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斯雯 赵华晨 +3 位作者 高菲 高雷 王明哲 崔晓阳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2期7-10,47,共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固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方法】本文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严格的样地对比途径,研究了...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森林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碳固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方法】本文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严格的样地对比途径,研究了两种林型土壤中有机碳库大小及其剖面分布差异,旨在探讨次生演替对温带森林土壤碳源汇效应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杨桦次生林比原始阔叶红松林在表层和亚表层(0~20 cm)土壤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碳,而在深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无显著差异,表明林型或次生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仅限于表层和亚表层。两种林型5~10 cm与0~5 cm土层、10~20 cm与5~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但杨桦次生林上部土层对下部土层的决定系数(R2)明显高于阔叶红松林,即杨桦次生林上部土层有机碳含量对下部土层的影响比原始阔叶红松林更明显。【结论】土壤动物活动和土壤环境改变所致根系分布变化可能是次生演替引起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重要原因;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尚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森林土壤 有机碳库 剖面分布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的T型变换器直接功率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斯雯 党超亮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由于具有多目标优化、无需控制器参数设计等优势,在现代电力电子变换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模型预测往往开关函数不固定,且需要分别对各个开关状态进行大量计算选定最优开关矢量。针对传统模型预测算法的缺陷,提... 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由于具有多目标优化、无需控制器参数设计等优势,在现代电力电子变换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模型预测往往开关函数不固定,且需要分别对各个开关状态进行大量计算选定最优开关矢量。针对传统模型预测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基于最优矢量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直接功率控制(OMPC-DPC)方案,通过直接生成最优电压矢量极大简化计算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三电平T型并网变换器中。最后,结合全面的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模型预测 直接功率控制
下载PDF
佳乐麝香对萝卜种子发芽及DNA损伤的生态毒理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姜丽思 张倩茹 +4 位作者 王建美 李斯雯 宋婕 崔伟娜 刘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由于佳乐麝香(HHCB)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产品中,被持续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HHCB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水培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浓度HHCB对萝卜的表观生长指标(发芽率、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 由于佳乐麝香(HHCB)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产品中,被持续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为探究HHCB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水培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浓度HHCB对萝卜的表观生长指标(发芽率、根伸长抑制率、芽伸长抑制率)和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图谱的根尖DNA损伤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25 mg·L^(-1))胁迫对萝卜发芽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50 mg·L^(-1))胁迫可以显著抑制萝卜发芽率(P<0.05)。萝卜的根长和芽长抑制率随HHCB浓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根伸长对HHCB胁迫较芽伸长更敏感,更适宜指示HHCB对植物的生态毒性效应。萝卜根尖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大于或等于5 mg·L^(-1)的HHCB即可明显导致萝卜根尖基因组DNA损伤,且随着HHCB浓度的升高,根尖基因组DNA含量呈线性降低,DNA多态率增加,基因组模板稳定性(GTS)减小,遗传相似性变远。这表明较低剂量的HHCB胁迫就能够导致萝卜根尖基因组DNA损伤,且随浓度升高而损伤严重。因此,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萝卜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HHCB遗传毒性效应的敏感生物标记物,为化学品污染生态毒理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乐麝香 萝卜 生态毒性 DNA损伤 RAPD
下载PDF
大兴安岭双河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喜亭 张建宇 +3 位作者 李斯雯 仲召亮 胡晓光 王文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7,共9页
【目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良好林分结构是天然林保护的重要目标,明确林分个体大小、群落特征及乔灌草垂直结构对其变化的作用,将有助于基于林分结构调整来提升植物多样性。【方法】本文于2016年8−9月对我国最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双河国家... 【目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良好林分结构是天然林保护的重要目标,明确林分个体大小、群落特征及乔灌草垂直结构对其变化的作用,将有助于基于林分结构调整来提升植物多样性。【方法】本文于2016年8−9月对我国最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乔灌草更新层个体大小特征、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解析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的耦合关系,排序影响多样性变化的最重要个体与群落特征指标。【结果】(1)研究区域共记录9个树种,其中白桦和兴安落叶松的株数占全部树种的80%以上;灌木树种19种,其中越桔数量占灌木总量的93%;草本植物记录了74种,最优势植物小叶樟占全部草本数量15%;更新层以先锋树种白桦数量最多,占比60%。(2)双河自然保护区树木胸径和树高仅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半;双河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表现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在0.53~0.73之间,更新层物种丰富度较低,乔木和草本多样性较大兴安岭核心地区(呼中)高出50%左右。(3)借助冗余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群落特征、草本层对多样性的差异解释功能最大,而且更新层株高对多样性差异具有最大解释功能(P<0.05)。【结论】双河自然保护区具有本区域较高的乔木和草本植物丰富度,但尚需要更长的保护时间来恢复森林质量,而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是实现植物物种演替更新以达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特征 耦合关系 冗余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灸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取穴规律
9
作者 李斯雯 马睿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584-586,共3页
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是一组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2]),其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皮层锥体细胞和锥体束、脑干运动神经元,临床上常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肌束颤动、锥体束征,累及延髓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 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是一组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2]),其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皮层锥体细胞和锥体束、脑干运动神经元,临床上常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肌束颤动、锥体束征,累及延髓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障碍,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MND属于祖国医学"痿病""喑痱证"范畴,认为由五脏亏虚,风、火、痰、瘀等邪毒积聚,脏腑虚损,日久筋脉失养所致^([3]).针灸治疗MND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本文收集国内外针灸治疗MND的临床文献,归纳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常用经络及穴位,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疾病 进行性加重 筋脉失养 吞咽障碍 锥体束征 肌无力 运动神经元病 痿病
下载PDF
空间媒介理论视域下的高铁站房
10
作者 顾志勇 李斯雯 刘强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26-127,共2页
20世纪6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首的思想家们开启了空间转向学说的大门,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空间不再只是服务于单一功能的客观存在,更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交空间。这种思维的转向让空... 20世纪6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首的思想家们开启了空间转向学说的大门,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空间不再只是服务于单一功能的客观存在,更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交空间。这种思维的转向让空间研究的落脚点集中在了"人与空间的社会化关系"上,认为空间除了物理形式外,还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集合。本文基于空间媒介理论,探索高铁空间中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空间媒介 传播 高铁站房
下载PDF
金纳米棒包覆钨酸钠钇粉体的制备及光热诊疗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辰 刘杰 +2 位作者 李倩 李斯雯 张钰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扩展低长径比金纳米棒在信息、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通过水热合成法掺杂稀土元素在金纳米棒表面包覆钨酸钠钇,制备出了荧光GNRs@NaY(WO_4)_2粉体。其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发光性能、光热能力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 为了扩展低长径比金纳米棒在信息、生物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通过水热合成法掺杂稀土元素在金纳米棒表面包覆钨酸钠钇,制备出了荧光GNRs@NaY(WO_4)_2粉体。其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发光性能、光热能力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PL)和光热成像仪(PTI)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荧光GNRs@NaY(WO_4)_2粉体的相组成、尺寸及形貌均匀一致;在980 nm激光激发下,Yb^(3+)/Er^(3+)共掺杂使样品呈现很强的绿光(~4S_(3/2),~2H_(11/2)→~4I_(15/2))和红光(~4F_(9/2)→~4I_(15/2));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迁移(FRET)机制影响,样品在红光区的发射强度下降,但其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该粉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溶血性和一定的抗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钨酸钠钇 水热合成 纳米材料 光热诊疗 生物相容性 抗癌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三棱抗血栓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男 李明臣 +8 位作者 李元媛 闫海英 韩利文 黄欣 李斯雯 王鹏 时银萍 王亮 时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筛选中药三棱抗血栓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斑马鱼血栓模型对中药三棱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抗血栓作用进行测试。以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抗血栓作用显著的部位进行分... 目的:筛选中药三棱抗血栓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斑马鱼血栓模型对中药三棱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抗血栓作用进行测试。以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抗血栓作用显著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 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心脏染色强度(P<0. 01),其余各部位抗血栓作用不明显。在该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5-羟甲基糠醛(2)、对甲氧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醛(4)、对香豆酸(5)、阿魏酸(6)、香草酸(7)、原儿茶酸(8)、香兰素(9)、Methyl-3, 6-dihydroxy-2-[2-(2-hydroxyphenyl)-ethynyl]benzoate(10)及1, 3-O-二阿魏酰基甘油(11)。结论:三棱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斑马鱼血栓模型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双齿围沙蚕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Cu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张倩茹 姜丽思 +2 位作者 牟文燕 李斯雯 魏树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8-1638,共11页
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分子特征,记录了其对于液态Cu^(2+)胁迫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测序获得的HSP70 cDNA序列与其他沙蚕及无脊椎动物HSP70同源性比对来判定蛋白特性.结果表明:该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 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分子特征,记录了其对于液态Cu^(2+)胁迫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测序获得的HSP70 cDNA序列与其他沙蚕及无脊椎动物HSP70同源性比对来判定蛋白特性.结果表明:该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161bp,包括5'非翻译区48 bp,3'非翻译区142 bp,一个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和Poly A尾巴以及开放阅读框1971 bp.阅读框共编码656个氨基酸,总分子量为71.43 kD,理论等电点为5.15.该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IQK,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C端重复序列GGMP.同源性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双齿围沙蚕HSP70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4%,与其他无脊椎生物的HSP70相似性也高达79%以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Cu^(2+)(0.2~5.0mg·L^(-1))胁迫能够显著诱导沙蚕HSP70 mRNA表达,并于1d后达到峰值.本研究系统描述了双齿围沙蚕HSP70的分子特性,其可被液态Cu^(2+)诱导表达,具备作为环境污染分子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热休克蛋白70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重金属胁迫
原文传递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土壤有机碳氮的协同积累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华晨 高菲 +3 位作者 李斯雯 高雷 王明哲 崔晓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5-1624,共10页
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成对样地途径,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分布及其协同积累特征,探讨了次生演替导致的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效应变化及其... 次生演替是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为例,通过成对样地途径,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的数量分布及其协同积累特征,探讨了次生演替导致的温带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效应变化及其碳氮耦合机制.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比原始阔叶红松林在土壤表层和亚表层(0~20 cm)积累了更多的有机碳和氮,其土壤C/N值也显著低于阔叶红松林;相对于阔叶红松林,杨桦次生林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平均增加了14.7 t·hm^(-2),相当于29.4 g·m^(-2)·a^(-1)的土壤碳汇增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不同林型的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积累特征.与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相比,相对富氮的杨桦次生林生态系统的上部土层中氮对有机碳的决定系数明显高于阔叶红松林,说明杨桦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含氮有机质积累.在有机质最丰富的表层(0~10 cm),两种林型间轻组有机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但杨桦次生林重组有机碳、氮的含量、储量及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阔叶红松林,其中,重组有机碳储量平均增加了8.5 t·hm^(-2),表明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增加主要在于矿物质结合态稳定性土壤有机碳、氮库的增容.凋落物分解和稳定性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碳氮耦合机制是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氮库变化的重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森林土壤 有机碳 全氮 碳氮耦合
原文传递
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
15
作者 马睿杰 叶晓 +2 位作者 李斯雯 姜雅亨 胡梦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2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及其应用意义。方法:探讨规培研究生英语学习环境和现状,分析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对其学习英语的意义。结果: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碎片化、互动性强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 目的:探讨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及其应用意义。方法:探讨规培研究生英语学习环境和现状,分析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对其学习英语的意义。结果: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碎片化、互动性强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有利于营造积极、有效的专业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结论:中医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可作为规培研究生有效的教学辅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专业英语 规培研究生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端地形因子对针叶林土壤黑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明哲 崔晓阳 +2 位作者 李斯雯 张伟波 赵华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8,共8页
【目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被认为是经济可行且有效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黑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汇方面具有重... 【目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被认为是经济可行且有效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黑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兴安岭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土壤黑碳的储藏分布特征,为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储量准确估算和森林土壤固碳功能的定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北端寒温带针叶林区,按照坡位、坡向差异,对称设置20块样地,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样。采用氢氟酸(HF)和盐酸(HCl)处理的重铬酸盐氧化方法对土壤黑碳进行分离,探讨了地形因子(坡位、坡向和坡度)对黑碳(BC)分布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因子对土壤黑碳密度变异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①研究区土壤黑碳密度(面密度)范围为0.02~3.64 kg/m2,腐殖质层密度最大,占全剖面的50.3%,具有明显的表层集聚效应;黑碳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3.7%~42.5%,除凋落物层外随深度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黑碳含量依土层减小的程度比有机碳含量依土层减少的程度小,对比非黑碳成分黑碳向下迁移的程度更大,其稳定性更强;各土层黑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24~59.13 g/kg,空间变异性较大。②坡位显著影响土壤黑碳含量和密度的分布,不同土层之间下坡位的黑碳含量均显示高于上坡位,下坡腐殖质层黑碳密度是上坡的2.21倍,其1 m剖面黑碳密度是上坡的1.91倍;不同土层间黑碳占有机碳比例均显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而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回归显示,坡位对土壤黑碳数量分异的影响较大,可独立解释腐殖质层黑碳密度空间变异的42.1%、1 m剖面黑碳密度空间变异的46.0%。③坡向通过光照和温度的不同影响黑碳储量分布,总体看来,BC含量(除凋落物层和母质层)和BC密度(除凋落物层)均显示阳坡略高于阴坡,但差异不显著,故坡向对黑碳影响较小;腐殖质层土壤BC密度与坡度无显著相关性,而按上下坡分组统计比较淀积层和全部1 m剖面,则上下坡点位分群趋势明显,下坡BC密度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上坡BC密度与坡度无显著相关性,坡度对黑碳分布的影响不及坡位大。【结论】大兴安岭林区黑碳储量丰富,BC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并缓慢向下迁移,其生物化学惰性可有效促进碳固定,提升森林土壤碳汇能力。坡位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土壤黑碳分布的主控因子,在同一发生层内,不同坡位的土壤剖面间由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冲刷作用等因素的各异导致黑碳含量和密度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区域黑碳分布规律,并为碳汇林立地的选取与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土壤黑碳 有机碳 地形因子 空间变异 大兴安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