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SNE的多参数岩体结构面分步聚类方法
1
作者 李新正 王述红 +1 位作者 侯钦宽 董福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0-1550,共11页
结构面聚类是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步骤。常用聚类方法多以产状作为分组依据,忽略了结构面物理特性指标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分组依据单一化的不足,综合考虑结构面倾向、倾角、迹长、张开度、填充状态和粗糙度的影响,提出一种... 结构面聚类是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步骤。常用聚类方法多以产状作为分组依据,忽略了结构面物理特性指标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分组依据单一化的不足,综合考虑结构面倾向、倾角、迹长、张开度、填充状态和粗糙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学生分布随机邻近嵌入(studen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简称t-SNE)的多参数岩体结构面分步聚类方法。首先,利用t-SNE算法对除产状外的结构面特征进行数据降维;进而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K-means算法的全局最优初始值,并采用分步聚类思想完成聚类。研究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高维空间样本稀疏的问题,同时保留了数据的局部结构与全局结构。新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能对空间分布相似区内结构面的物理特性进行精确划分,分组精度更高,且在避免复杂权重值计算的条件下,能有效区分产状与物理特性参数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中国新疆某露天矿坡结构面实测数据分析中,所得分组结果合理可靠,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可为多参数岩体结构面的分步聚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多参数 分步聚类 t-SNE K-MEANS算法
下载PDF
夏季庙岛群岛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2
作者 张悦 于国旭 +3 位作者 徐勇 李新正 王金宝 隋吉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10,共15页
根据2022年8月大潮期间庙岛群岛岛屿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17种);定性... 根据2022年8月大潮期间庙岛群岛岛屿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17种);定性调查共鉴定42种,软体动物最多(30种)。潮下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9种,低于潮间带定量调查,其中软体动物最多(2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34个/m^(2),平均生物量为82.82 g/m^(2)。潮下带平均丰度为18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708.02 g/m^(2)。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187、1.723和0.540;潮下带H′、D和J′平均值均高于潮间带,分别为1.301、2.204和0.669。在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施氏玻璃钩虾(Hyale schmidti)、平背蜞(Gaetice depressus)、潮间海钩虾(Pontogeneia littorea)等。潮下带优势种与潮间带不同,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等。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在20%的相似性水平上,庙岛群岛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别可划分为4个和3个群落。与周边海域潮间带历史资料相比,调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在物种数量、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丛佳仪 李新正 《地球》 2023年第5期9-12,共4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承载着地球80%以上的生物。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干米,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具有纬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水文条件复杂、陆源影响强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承载着地球80%以上的生物。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干米,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具有纬度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水文条件复杂、陆源影响强等特点,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类型 海洋大国 海洋生物多样性 管辖海域 中国近海 生态系统 水文条件 地球
下载PDF
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新正 李宝泉 +3 位作者 王洪法 王少青 王金宝 张宝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94,共12页
利用2002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用轻潜水(SCUBA)方法于该礁盘不同位置设立的4个定量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IRI指数、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 利用2002年5月12日至5月21日在南沙群岛渚碧礁用轻潜水(SCUBA)方法于该礁盘不同位置设立的4个定量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IRI指数、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构格局以及用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对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获得渚碧礁调查站大型底栖动物总种数314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57.94个/m2,平均生物量为64.85g/m2;群落中主要的重要种或优势种为粗糙毛壳蟹(Pilodius scabriculus)和鼓虾(Alpheus spp.),但IRI指数相对较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4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非常相似,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渚碧礁 南沙群岛 南海
下载PDF
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新正 李宝泉 +2 位作者 王洪法 王金宝 张宝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2-618,共7页
Based on the macrobenthic samples collected seasonally from 9 intertidal stations in Nugukou (N1, N2, N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Hongshiya (H1, H2, H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nd X... Based on the macrobenthic samples collected seasonally from 9 intertidal stations in Nugukou (N1, N2, N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Hongshiya (H1, H2, H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nd Xindao (X1, X2, X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round the Jiaozhou Bay during August 2003 to May 2004,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of intertidal zone of the Jiaozhou Bay was analysized using PRIMER, of which CLUSTER, MDS and DIVERSE functions were adop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10 specie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locations, including 38 species of mollusk, which was the most abundant, 36 species of polychate and 18 species of crustacea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three diversity indices among the 9 stations differed.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d MD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from the 9 sampling stations could be converged to four groups, namely, A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N1, N2, N3;B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H2, H3;C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X1, X2, X3, and D group, including only Station H1. The types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s of subst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胶州湾
下载PDF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新正 于海燕 +3 位作者 王永强 帅莲梅 张宝琳 刘瑞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0-84,共5页
自 1998年 2月~ 1999年 11月对胶州湾的 1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状况调查 ,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为胶州湾底栖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资料。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两年内... 自 1998年 2月~ 1999年 11月对胶州湾的 1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状况调查 ,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为胶州湾底栖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资料。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两年内各站春季和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 ,冬季和夏季的指数较高 ,物种均匀度指数夏季最高 ,春季最低 ,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 ,春季和冬季略同 ,秋季最低。 1999年各站出现的底栖动物种数明显高于 1998年 ,差异显著 ,生物多样性平均指数较 1998年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东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新正 王金宝 +1 位作者 王洪法 张宝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东海23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东海23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在秋季为87m-2,远低于春季的138m-2,而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秋季为1.40gm-2,高于春季的1.25g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为1.62gm-2a-1,远低于渤海和南黄海.研究表明,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受水温和水深的影响.平均P/B值在研究海域为1.41a-1,高于渤海和黄海,表明在东海大型底栖生物中个体小而代谢快、生活史短的种在大型底栖生物中占的比重要大于渤海和南黄海,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密度 生物量 次级生产力 P/B值 大型底栖生物 东海
下载PDF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探 被引量:56
8
作者 李新正 王洪法 张宝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7-533,共7页
根据1998—1999和2000—2004年在胶州湾10个大面观测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其中,平均栖息丰度在1998—1999年为381.7ind/m2,200... 根据1998—1999和2000—2004年在胶州湾10个大面观测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其中,平均栖息丰度在1998—1999年为381.7ind/m2,2000—2004年为304.6ind/m2;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22.22g/m2,2000—2004年为16.30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18.65 g/(m2.a),2000—2004年为3.41g/(m2.a);P/B值在两个时间段均为1.05a-1。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由湾口—湾北部的湾顶呈梯度升高,2000—2004年次级生产力较1998—1999年有所下降,湾顶的高分布区下降更为明显,且高分布中心向西偏移,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保持稳定。文中分析了次级生产力下降和偏移的原因。通过比较,发现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高于渤海,远高于南黄海和东海,验证了次级生产力受水深的影响,随水深加大而降低;P/B值较渤海高,较东海低,与南黄海大部分海域平均值接近,验证了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也说明了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渤海,低于东海,与南黄海其它水域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生产力 P/B值 生物量 丰度 大型底栖动物 胶州湾
下载PDF
南黄海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新正 于子山 +1 位作者 王金宝 王洪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2-705,共4页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南黄海24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 根据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在南黄海24个大面站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在2000年秋季为154.2个/m2,与2001年春季的147.8个/m2相当,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秋季为6.92g/m2,远高于春季的2.81g/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为4.98gm-2a-1.与生物量的分别格局相似,次级生产力在所调查海域的西南和东南部有两个高生产力分布区域,而该二区域正好在黄海冷水团的两侧,由此验证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受海水温度的影响较大.平均P/B值在研究海域为1.10a-1.与渤海研究结果比较,证明了底栖生物群落生产力随水深增大而下降,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次级生产力 P/B值 大型底栖生物 南黄海
下载PDF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新正 王洪法 +2 位作者 于海燕 李宝泉 王金宝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利用 1998~ 2 0 0 2年 19个季度月胶州湾 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 ,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 11.82 g/m2 ,平均总栖息密度 5 .6 3个 /m2 .分布区主要在 1、3、4、7号站 ,... 利用 1998~ 2 0 0 2年 19个季度月胶州湾 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 ,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 11.82 g/m2 ,平均总栖息密度 5 .6 3个 /m2 .分布区主要在 1、3、4、7号站 ,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 -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 .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 ,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 ,二者升高 ,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 .图 5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皮动物 数量变化 环境因子 胶州湾
下载PDF
中国长臂虾总科的动物地理学特点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李新正 刘瑞玉 梁象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3-406,共14页
本文讨论了长臂虾总科在中国分布的 3个科 ,即拟贝隐虾科、叶颚虾科和长臂虾科的属、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区系特点。拟贝隐虾科和叶颚虾科种类较少 ,分布于热带海域 ,我国分别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发现 1属 1种和 3属 3种 ,均为广布的... 本文讨论了长臂虾总科在中国分布的 3个科 ,即拟贝隐虾科、叶颚虾科和长臂虾科的属、种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及区系特点。拟贝隐虾科和叶颚虾科种类较少 ,分布于热带海域 ,我国分别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发现 1属 1种和 3属 3种 ,均为广布的常见种。长臂虾科是本总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十分常见的科 ,包括 2亚科 10 2属 ,世界性分布 ,海洋、淡水均有 ,我国大量分布。其起源中心应在印度 -西太平洋暖水区 ,一部分浅海沿岸种经河口进入淡水水域 ,大量发展 ,很少种可分布至温带区边缘 ;另一部分在热带珊瑚礁环境大量发展 ,并与许多动物类群共栖或共生。长臂虾亚科基本上是浅海 -淡水自由生活类群 ,我国已记录 9属 6 1种 ,主要分布于南部 ,多数为东洋界热带和亚热带种 ,分别属东洋界 (淡水 )和印度 -西太平洋区 (海水、半咸水 ) ;而极少数种分布至北方 ,温带性的淡水种有 2种白虾 ,1种小长臂虾和仅见于东北部的条纹长臂虾 ,属于古北界区系 (淡水 ) ,海水种有黄、东海的敖氏长臂虾及细指长臂虾 ,属于北太平洋温带区系 (海水、半咸水 )。隐虾亚科全部为海洋种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 ,以珊瑚礁为主要栖息地 ,大部分分布于印度 -西太平洋海域 ,80 %以上的种类或多或少与其他海洋生物共栖 ,自由生活的种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地理学 中国区系 分布 长臂虾总科
下载PDF
不同孔径底层筛对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取样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新正 王洪法 +2 位作者 王金宝 张宝琳 李宝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74,共7页
利用2003年11月在胶州湾所设的20个站,每站成功取4个定量采泥样品,每两个样品分别用底层筛孔径0.5 mm和1.0 mm的套筛冲洗所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种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0.5 mm孔径底层筛样品的总... 利用2003年11月在胶州湾所设的20个站,每站成功取4个定量采泥样品,每两个样品分别用底层筛孔径0.5 mm和1.0 mm的套筛冲洗所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种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0.5 mm孔径底层筛样品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种数分别是1.0 mm底层筛的样品的1.36,1.19,1.15倍;两种筛所获的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影响最明显,对生物量、种数影响较小;环节动物多毛类、甲壳动物类群中的钩虾类个体较细小,是受底层筛孔径影响最明显的类群;0.5 mm孔径底层筛的取样质量明显好于1.0 mm孔径底层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取样筛 胶州湾
下载PDF
南黄海鳀鱼产卵场大型底栖生物次级生产力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新正 张宝琳 王洪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27,共4页
根据2001至2003年南黄海鳀鱼产卵期在鳀鱼产卵场33个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 根据2001至2003年南黄海鳀鱼产卵期在鳀鱼产卵场33个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生物定量样品资料,利用Brey′s(1990)的经验公式对调查海区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94.3ind.m-2,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为4.08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为4.09gm-2a-1.研究表明,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受水深的影响.平均P/B值在研究海域为1.32a-1.对研究结果与整个南黄海、渤海和东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讨论,证明生产力随水深的加大而降低,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密度 生物量 次级生产力 P/B值 大型底栖生物 鯷鱼产卵场 黄海
下载PDF
中国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新正 寇琦 +11 位作者 王金宝 甘志彬 杨梅 龚琳 隋吉星 马林 曲寒雪 初雁凌 曾宥维 王伟娜 张祺 董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70,共45页
综述了我国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和概况,以及我国分类系统学工作者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系统发育与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主要工作,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工作... 综述了我国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的历史和概况,以及我国分类系统学工作者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系统发育与分子系统学领域的主要工作,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工作。涉及类群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线虫、多毛类环节动物、星虫、螠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苔藓动物、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等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门类。涉及海域以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中国近海为主,也涉及了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深海环境的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学报道。本文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在我国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领域成就基础上,发现薄弱环节,研讨今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填补研究空白,赶超本领域国际前沿,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系统发育 无脊椎动物 海洋 中国
下载PDF
深海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及中国现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新正 董栋 +3 位作者 寇琦 杨梅 龚琳 隋吉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181,共13页
综述了国内外深海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在深海热液、冷泉、海山、深渊及鲸尸等特殊环境的考察、研究进展情况,并对中国将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做了梳理和展望。
关键词 深海 大型底栖生物 生物多样性 中国
下载PDF
青岛文昌鱼体征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新正 张宝琳 +3 位作者 李宝泉 李士玲 王洪法 王金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根据1981年和2004年胶州湾口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采集资料,分析了23年来青岛文昌鱼体质量、体长、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变化,发现1981年文昌鱼个体最大体长为55 mm,平均体长为37.63 mm,而2004... 根据1981年和2004年胶州湾口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采集资料,分析了23年来青岛文昌鱼体质量、体长、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变化,发现1981年文昌鱼个体最大体长为55 mm,平均体长为37.63 mm,而2004年个体最大体长仅42 mm,平均体长只有29.82 mm;1981年各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0.06~0.14 g,2004年为0.03~0.04 g;1981年平均栖息密度为753个/m2,2004年为1 220个/m2。采用成对数据平均数比较的假设双尾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也表明,文昌鱼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在1981年和2004年均有显著的差异,平均分布密度在显著水平a为0.01时,差异不显著,而在a为0.05时,差异显著;说明2004年采集的青岛文昌鱼个体长度和质量都明显变小而分布密度有所增加;而平均生物量,1981年和2004年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个体数比例表明,1981年和2004年文昌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以及各年龄组的生长情况等方面也不相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初步分析为底质的改变、栖息地萎缩、饵料丰度和组成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chang ET Koo) 体征 环境 胶州湾
下载PDF
探索科普“新思维”
17
作者 李香玉 李新正 叶影 《教育家》 2023年第37期38-41,共4页
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新... 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9月17日至23日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新的背景下,开展科普工作需要新思维,不断丰富科普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夯实科学教育的基础,让青少年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本刊特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新正和浙江省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叶影,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如何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工作 巾帼建功标兵 科技辅导员 科普教育 自立自强 科学素养 科技馆 全民科学素质
下载PDF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新正 韩占兵 张桂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89,I0005,共3页
1发病情况 2011年5月,郑州市郊区一养殖户在自家院内饲养18只蓝孔雀,在饲养过程中按正常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到孔雀4月龄时个别表现精神差,采食量减少,拉黄绿色或硫磺样稀便,个别粪便带血。养殖户按球虫治疗无效,发病数量从3只发展到9只... 1发病情况 2011年5月,郑州市郊区一养殖户在自家院内饲养18只蓝孔雀,在饲养过程中按正常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到孔雀4月龄时个别表现精神差,采食量减少,拉黄绿色或硫磺样稀便,个别粪便带血。养殖户按球虫治疗无效,发病数量从3只发展到9只,并出现1例死亡。病孔雀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膀下垂,缩颈低头,闭目呆立,拉稀下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孔雀 组织滴虫病 诊治 饲养过程 发病情况 免疫接种 食欲下降 养殖户
下载PDF
蛛缘蝽科系统发育初探(半翅目:缘蝽总科)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新正 郑乐怡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30-343,共14页
本文通对蛛缘蝽科各亚群16个代表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证实蛛缘蝽科为一单源群,支持Schaefe(1965)将该科分为蛛缘蝽亚科和微缘蝽亚科的意见,并认为扁缘蝽属和锥缘蝽属应分别单独成立族。Ahma... 本文通对蛛缘蝽科各亚群16个代表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证实蛛缘蝽科为一单源群,支持Schaefe(1965)将该科分为蛛缘蝽亚科和微缘蝽亚科的意见,并认为扁缘蝽属和锥缘蝽属应分别单独成立族。Ahmad(1965)等将原有蛛缘蝽族、稻缘蝽族和微翅缘蝽族分别提升为亚科从而将该科分为三亚科的观点得不到文中支序图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蛛缘蝽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姬缘蝽科系统发育初探──(异翅亚目:缘蝽总科)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新正 郑乐怡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78-89,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姬缘蝽科14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各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证明姬缘蝽科为一明显单系群,并支持Chopra(1967)系统中大部分族的划分意见,但因支序图中玛缘蝽族和姬缘蝽亚科为并系群... 本文通过对姬缘蝽科14属的比较形态学研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各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证明姬缘蝽科为一明显单系群,并支持Chopra(1967)系统中大部分族的划分意见,但因支序图中玛缘蝽族和姬缘蝽亚科为并系群,从而对Chopra系统中亚科的划分及玛缘蝽族是否成立提出疑问,并认为已有系统中的“红缘蝽亚科”应降为族级.文中还将支序分析结果与以前作者的系统发育意见相比较,认为本文所提出的关于该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姬缘蝽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