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新农人短视频实践研究
1
作者 李旭绵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4期80-84,共5页
新农人的短视频实践是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方式。当前,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展演、直播带货、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乡村共同体等方式,逐渐形塑真实的乡村形象、提振了乡村经济,构建了数字乡村社会关系,助力了数字乡村建设... 新农人的短视频实践是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方式。当前,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展演、直播带货、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乡村共同体等方式,逐渐形塑真实的乡村形象、提振了乡村经济,构建了数字乡村社会关系,助力了数字乡村建设。然而,部分新农人进行短视频实践过程中,面临作品“同质化”严重、主播马太效应明显、非人行动者产生负面影响等现实困局。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建立新农人短视频内容孵化机制、为新农人中的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成长机会、建立新农人自己的品牌等,从而推动新农人短视频实践健康发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新农人 数字乡村 主观能动性 乡村形象
下载PDF
PD-1抑制剂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维持治疗中的作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玄勇 郭智 +7 位作者 谢晶 陈丽娜 王月乔 张弋慧智 陈晓 李旭绵 韦丽娅 王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经过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治疗组接受PD-1抑制剂维持治疗(n=3...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经过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治疗组接受PD-1抑制剂维持治疗(n=30),以同期未进行维持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并观察PD-1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随访截至2021年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年RFS率分别为80.0%和73.3%(P=0.542)。亚组分析显示,在IPI评分≥3分(70.0%vs 22.2%,P=0.037)、non-GCB型(90.9%vs 45.5%,P=0.022)患者中,经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后2年RFS率均较对照组获益明显。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皮疹2例、白细胞下降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肝功能损害1例、血小板减低1例、糖脂代谢异常1例、消化道反应1例。结论应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未能明显改善DLBCL患者的RFS,但在IPI评分≥3分、non-GCB型DLBCL患者中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维持治疗 无复发生存率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晓 郭智 +7 位作者 陈丽娜 刘玄勇 张弋慧智 李旭绵 王月乔 韦丽娅 谢晶 蔺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 背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因患者年龄范围宽、移植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主要取决于输入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文章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各种因素,并计算出适宜采集的血常规标准,对提高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进而提高自体移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36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所采集的CD34^+细胞数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疾病种类、采集当天各类细胞水平、采集前化疗次数、采集前疾病状态、初诊时有无骨髓受累等因素。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数与采集当天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有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上述4个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采集当天单核细胞绝对值对CD34^+细胞数的预测价值最高,其次为淋巴细胞比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比例;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疾病种类、动员方案、采集前化疗次数、发病时有无骨髓侵犯对最终采集成功率无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性别、动员前疾病状态、体表面积与最终采集成功率有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③结果表明,动员后通过监测血常规来决定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时间,其中主要监测白细胞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预测价值最高的为单核细胞绝对值,其界值为1.345×109 L-1。男性、采集前疾病状态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体表面积偏大时,最终采集的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动员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智 刘玄勇 +6 位作者 陈丽娜 张弋慧智 王月乔 李旭绵 韦丽娅 陈晓 谢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786-3789,共4页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注射液在血液肿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合并IPFI的55例血液肿瘤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注射液在血液肿瘤化疗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合并IPFI的55例血液肿瘤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经验,其中男34例,女21例,中位年龄43.5岁(16~75岁),观察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本组55例患者诊断为IPFI感染,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25例,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使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的中位时间是18.5天(7~56天),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过程中有1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幻觉,没有其它药物不良反应。最终全组患者有48例治愈、7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3%。结论:伏立康唑注射液治疗IPFI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注射液 血液肿瘤 化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经验性抗感染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1例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玄勇 郭智 +4 位作者 陈丽娜 张弋慧智 李旭绵 陈晓 王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47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老年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该病例的治疗经过,探讨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对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老年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该病例的治疗经过,探讨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对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该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老年患者经过多程化疗后进展,因基础疾病、合并症及化疗耐受性等因素导致后续化疗方案选择受限且疗效欠佳,我们通过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药物治疗后患者病灶完全消退获得完全缓解,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无疾病进展时间达半年以上。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是治疗难治性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有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化疗
下载PDF
PD-1抑制剂在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韦丽娅 郭智 +6 位作者 刘玄勇 陈晓 张弋慧智 李旭绵 王月乔 谢晶 陈丽娜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7期1107-1110,1115,共5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30例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是否序贯使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分为维持治疗组(n=15)和未维持组(n...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30例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是否序贯使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分为维持治疗组(n=15)和未维持组(n=15),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未维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维持治疗组12个月的DFS明显长于未维持组12个月的D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接受PD-1抑制剂维持治疗组的15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甲状腺功能减退,肺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输液反应,皮疹,患者均可以耐受。结论PD-1抑制剂是维持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DLBCL 维持治疗
下载PDF
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晶 郭智 +7 位作者 王强 刘玄勇 王月乔 陈丽娜 张弋慧智 李旭绵 韦丽娅 陈晓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10期955-961,共7页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接受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例IFD患... 目的:探讨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血液肿瘤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接受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例IFD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药应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30例IFD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数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16.5天(7~52天),治疗有效率86.7%,发生不良反应率16.7%,对照组治疗中位时间22天(7~56天),治疗有效率63.3%,发生不良反应率20%,观察组治疗中位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卡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IF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卡芬净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肿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植入综合征1例
8
作者 李旭绵 郭智 +3 位作者 陈晓 刘玄勇 张弋慧智 陈丽娜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水钠潴留、非心源性肺水肿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此症候群称为植入综合征(engraftment syndrome,ES),临床上较为罕见。多种效应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水钠潴留、非心源性肺水肿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此症候群称为植入综合征(engraftment syndrome,ES),临床上较为罕见。多种效应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效果。本文报道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ES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综合征
原文传递
EAC动员方案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丽娜 郭智 +6 位作者 刘玄勇 陈晓 张弋慧智 李旭绵 韦丽娅 王月乔 谢晶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EAC动员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过EAC方案或环... 目的探讨EAC动员方案(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在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动员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过EAC方案或环磷酰胺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36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采用EAC方案(EAC组),20例采用环磷酰胺方案(环磷酰胺组)。当白细胞≤1.0×10^(9)/L时给予G-CSF,每天10μg/kg,分两次皮下注射,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不良反应及ASCT后造血重建情况。结果EAC组和环磷酰胺组化疗后分别使用G-CSF动员中位天数5 d(3~8 d)、7 d(4~12 d)后开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成功率分别为100%(16/16)和75.0%(15/20),采集优良率分别为87.5%(14/16)、25.0%(5/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两组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67×10^(6)/kg、3.45×10^(6)/kg,单个核细胞数中位数分别为7.16×10^(8)/kg、5.09×10^(8)/kg,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1.4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4.219,P<0.001;Z=-2.118,P=0.034;Z=-3.104,P=0.002)。EAC组和环磷酰胺组≥3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16/16)和90.0%(18/20),≥3级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3.8%(7/16)和25.0%(5/20),≥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和65.0%(1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2;P=0.298;P=0.245)。两组感染、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后续ASCT均采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EAC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9.0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0.5 d;环磷酰胺组分别为12.0 d、13.5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4.698,P<0.001;Z=-3.757,P<0.001)。结论EAC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采集数目,优良采集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AC动员方案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