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铜绿微囊藻春化过程与诱导低温间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郭蔚华 余敏 +2 位作者 刘青香 吴杰 李星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2-2026,共5页
在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anchi Lake)春化作用被揭示后,认识到该藻生长活动对低温有需求,分析冬季低温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春化过程与诱导低温间的关系等,对深入认识藻大暴发的春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anchi Lake)春化作用被揭示后,认识到该藻生长活动对低温有需求,分析冬季低温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春化过程与诱导低温间的关系等,对深入认识藻大暴发的春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中先用31 ℃对藻高温休眠处理,然后用14-7 ℃低温诱导,最后在19 ℃、2 000 lx 下培养3 d,算出平均藻增长率,用变温实验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结果为:藻生长启动的春化过程(诱导时间/诱导低温)为12 h/14 ℃、11 h/13 ℃、9 h/12 ℃、7 h/11 ℃、6 h/10 ℃、7 h/9 ℃、8 h/8 ℃、10 h/7 ℃,10 ℃为最适诱导低温;藻增长的最大春化过程实验中,10 ℃连续处理45 d 后,平均藻增长率稳定在42.2%,这时藻数量2 d 增长1 倍,与藻暴发时的藻增长一致;低温间的掩盖实验表明,强低温的藻春化作用掩盖弱低温的藻春化作用,但在10-7 ℃内,掩盖作用是短时间的;对低温春化过程的累积作用分析表明,诱导低温在14-10 ℃波动对藻作用过程中,最强低温的间断春化过程具有累积作用,而诱导低温在10-7 ℃波动对藻作用过程中,最强低温的间断春化过程则没有累积作用;滇池的铜绿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9 ℃,而太湖的铜绿微囊藻为25 ℃,生长在滇池的铜绿微囊藻是铜绿微囊藻中适应云贵高原湖泊的一个生态型,即滇池铜绿微囊藻,学名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anchi Lake;对春化作用重新定义分析,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春化作用属于广义春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化过程 生长启动 最大增长率 诱导低温间关系 滇池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利用藻红外测试技术研究多种重金属溶液对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林艳 杨鹏飞 +2 位作者 郭蔚华 罗菲尔 李星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考察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的混合溶液对藻类的生物毒性,选择Cr(Ⅲ)、Pb(Ⅱ)、Hg(Ⅱ)、Cd(Ⅱ)、Mn(Ⅱ)5种重金属,以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浓度配制的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混合溶液为受试样品,并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藻红外测试... 为考察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的混合溶液对藻类的生物毒性,选择Cr(Ⅲ)、Pb(Ⅱ)、Hg(Ⅱ)、Cd(Ⅱ)、Mn(Ⅱ)5种重金属,以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浓度配制的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混合溶液为受试样品,并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藻红外测试技术,评价了低浓度下单一重金属溶液和多种重金属共存溶液对藻的生物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按照饮用水标准限值配制的5种单一重金属溶液均未观察到对藻有生物毒性,但在多种重金属共存的27个不同组合的混合溶液中,有73.1%的样品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藻响应出现率与混合溶液中重金属的总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8942)。当多种重金属以二元至五元混合时,藻响应出现率分别为50%、80%、100%、100%,表明随着重金属组分的增加,混合溶液的毒性作用越来越显著。当不同混合溶液的重金属总浓度大于0.11 mg·L-1时,平均累积藻响应占比显著上升到93%,表明重金属混合溶液中藻的毒性与总浓度之间存在剂量响应关系。采用平均藻响应出现率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不同重金属的相对影响顺序为:Cr(Ⅲ)87.5%>Pb(Ⅱ)和Hg(Ⅱ)58.3%>Cd(Ⅱ)和Mn(Ⅱ)54.3%,表明Cr(Ⅲ)表现出的藻毒性远高出其他重金属。现行的水质标准通常采用单一指标和限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指标不能有效规避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藻类 生物毒性 混合物毒性 藻红外测试
下载PDF
化学品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技术的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蔚华 李星广 +1 位作者 林艳 杨鹏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0-337,共8页
在以往藻红外测试技术的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杯测试1个藻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藻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藻温;2)改为3个测试组;3... 在以往藻红外测试技术的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杯测试1个藻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藻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藻温;2)改为3个测试组;3)将单指标法改为三指标法;4)增加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分析。通过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和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分析改进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指标方法中,三指标法控制假结果出现率为20%,控制效果最好;在测试4元重金属共存(总浓度0.066~0.156 mg·L^(-1))的毒性时,测试3个藻温的所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均为100%/100%,测试1个藻温的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为67%/100%,表明测试高浓度的重金属毒性时,不同指标法都有很好的评价效果;在测试一元重金属(0.001~0.1 mg·L^(-1))毒性时,只有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是100%/100%,远高于其他指标法,表明只有三指标法才可准确测试低浓度重金属的毒性。在测试5种不同重金属共存的毒性时,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平均为86.8%/100%。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技术用于化学品急性毒性测试,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藻红外测试 三指标法 技术改进
下载PDF
二元联合作用藻红外测试方法——以重金属为例
4
作者 贺栋才 李星广 +3 位作者 郭蔚华 林艳 杨鹏飞 刘晨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9-340,共12页
为检验二元联合作用藻红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用Cu^(2+)、Fe3+、Mn^(2+)、Al3+、Cr3+、Hg^(2+)、Cd^(2+)、Pb^(2+)、Zn^(2+)进行了二元联合作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联合药液的参照浓度与单药液的参照浓度比为0.5:0.25的有15组二元组合,为... 为检验二元联合作用藻红外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用Cu^(2+)、Fe3+、Mn^(2+)、Al3+、Cr3+、Hg^(2+)、Cd^(2+)、Pb^(2+)、Zn^(2+)进行了二元联合作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联合药液的参照浓度与单药液的参照浓度比为0.5:0.25的有15组二元组合,为2.0:1.0的有10组二元组合,为1.0:0.5的有11组二元组合;在9种重金属的36组二元联合作用测试结果中出现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表明联合作用类型表现出多样性;14组拮抗作用中单组的再现性为50%~100%、多组的再现性的出现率为93%、单组的重现性为67%~100%、多组的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21组相加作用中单组的再现性为50%~100%、多组的再现性的出现率为86%、单组的重现性为67%~100%、多组的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1组协同作用重现性67%;36组联合作用测试结果的再现性为50%~100%、再现性的出现率为86%,重现性为67%~100%、重现性的出现率为100%。上述分析可知,9种重金属的36种二元联合作用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再现性、重现性,表明测试条件、藻温测试方法、三指标评价法能够保证藻响应温差和藻响应药品评价结果的质量,参照浓度分析方法、联合作用评价方法能够控制联合作用分析结果的质量;藻响应的有毒有害物都存在敏感浓度,用参照浓度分析方法可分析出藻响应有毒有害物的参照浓度。因此,藻红外测试技术可以用于测试重金属、农药、有机药品、抗生素等的二元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藻红外测试 二元联合作用
下载PDF
成都陆肖TOD市政管线迁改及微型管廊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腾璨 李星广 +1 位作者 麦天鹏 郑乔漪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年第11期215-217,M0021,共4页
TOD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市政用地面积比常规地下空间大,市政管线迁改需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兼顾工期、经济性、管线运维可靠性。陆肖TOD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对区域所涉及的市政管线进行迁改设计,并探索规划“一横一纵”... TOD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市政用地面积比常规地下空间大,市政管线迁改需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兼顾工期、经济性、管线运维可靠性。陆肖TOD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对区域所涉及的市政管线进行迁改设计,并探索规划“一横一纵”微型管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轨道交通 市政管线迁改 微型管廊
下载PDF
化工生产过程中如何做好化验分析工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星广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7期41-42,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化验分析工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之一,是保证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了化工行业产品趋于精细化和高端化,对化验分析工作提出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化验分析工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之一,是保证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了化工行业产品趋于精细化和高端化,对化验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化验分析的原理出发,重点介绍了提高化验分析工作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化验分析工作价值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生产 化验分析 问题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