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希国 李星毓 +1 位作者 庞存海 葛平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及专科病房救治"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96例,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120"现场救护并送来本院就诊的10...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及专科病房救治"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96例,根据来院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经"120"现场救护并送来本院就诊的100例作为研究组,自行就诊的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治效果、住院前和住院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治疗3个月时病死率和并发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发病到入院时间、窒息、抽搐和病死率对照组较研究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前脑疝的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影像学诊断时间、入住专科时间、延续病死率和住院第7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都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内,两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病死率和再卒中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是目前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预后
下载PDF
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希国 李星毓 +2 位作者 宝音 张永 庞存海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1期883-886,共4页
【目的】比较延迟液体复苏和即刻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经院前急救收治的63例有HT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前纠正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为即刻液体复苏组(A组,MAP 90... 【目的】比较延迟液体复苏和即刻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经院前急救收治的63例有HT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前纠正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为即刻液体复苏组(A组,MAP 90~110 mmHg,32例)和延迟液体复苏组(B组,MAP 70~89 mmHg,31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3个时间节点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碱缺失(BE)、动脉血PH(BpH)、谷丙转氨酶(ALT),统计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MAP、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在建立静脉通路前(即液体复苏前)Hb、Hct、Plt、BE、BpH、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院前急救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内救治期,A组较B组Hb、Hct、Plt、BE、Bp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90~110 mmHg和70~90 mmHg,A组液体输入量(3 250±457)ml,B组液体输入量(1 080±514)ml,两组在MAP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生并发症20例,死亡5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动性出血的HTS患者院前延迟性液体复苏,维持适当的MA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脏器的灌注和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延迟性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