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8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类专业词汇日语翻译探究——评《英日汉化学化工辞典》
1
作者 李春雨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化工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简单的化学化工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学习的种子。学生步入初中后化学成为了一门重要学科,开展化学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化工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会接触到简单的化学化工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学习的种子。学生步入初中后化学成为了一门重要学科,开展化学教学对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中化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具有许多的分支,学生可以凭自己的爱好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但是由于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阅读外国的文献,其中有众多化学化工专业术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给学生提供进行化学学习的便利,帮助学生掌握化工类专业词汇日语翻译技巧成为了高校化学教学中急需解决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化工类专业 日语翻译 化学化工 化学教学 个人与社会 化工辞典 学习与研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特色发展——评《日语翻译核心词汇》
2
作者 李春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11-I0011,共1页
在新时代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这一变化给外语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在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院校外语学科应积极推动新工科与新文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增加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提高学科优势... 在新时代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这一变化给外语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在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院校外语学科应积极推动新工科与新文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增加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提高学科优势,探索一条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在此观念下,我国理工类学校外语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采取分类培养、创新型培养、融合培养等各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助力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外语教育发展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助力于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外语学科教育在开展期间所需要考量的新课题以及重点内容。在培养外语学科专业人才期间,必须关注人才的各项能力提升情况,也应不断打牢抓好人才的基本能力。在此情况下,促进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我国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学科 高质量人才 理工类院校 分类培养 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 能力提升 核心词汇
下载PDF
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分级与乳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李春雨 郭青鑫 王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期76-78,10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分级与乳腺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超声分级的乳腺腺体发生乳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探讨乳腺腺体超声结构特征分级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大庆龙南医院乳腺超声检查患者300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分级与乳腺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超声分级的乳腺腺体发生乳腺疾病的影响因素,探讨乳腺腺体超声结构特征分级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大庆龙南医院乳腺超声检查患者3000例,患者检查资料均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DataSystem,BI-RADS)分类诊断,阳性病例均通过手术并得到病理证实.同时进行乳腺腺体超声结构特征分级,将乳腺腺体结构特征分为6级.分析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分级与阳性病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乳腺腺体超声特征分级人群之间罹患乳腺疾病的特征差异.结果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6个分级人群中乳腺腺体超声分型对分级结果影响最大,雌激素相关饮食及药物、体质量指数BMI、年龄的影响依次降低,内分泌的影响最小.病理结果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分级能够有效地预示患者乳腺腺体患病几率,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在乳腺检查中对乳腺腺体结构超声特征的分级评价可以很好的提示医生及患者重视乳腺患病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影像报告 疾病特征
下载PDF
五四“人的文学”的历史逻辑与价值承传
4
作者 李春雨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始终伴随对“人”的关注,“人”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核心关切,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导向不断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建构。五四“人的文学”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是一代人的思想共识,也是文学与时代、社会碰... 五四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始终伴随对“人”的关注,“人”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核心关切,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导向不断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当代建构。五四“人的文学”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是一代人的思想共识,也是文学与时代、社会碰撞的精神结晶。五四新文学的创作实绩给予了“人”新的内涵与阐释,同时在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中也实现了与“人”的深层互动。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当代文学继续高扬“人”的传统,延续五四以来对“人”的精神和个性的关注,展现出更为复杂、多元的文学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人的文学 文化自觉 文学经典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鲁迅“国民性”话语的跨文化建构——以李冬木近著《国民性》为中心
5
作者 李春雨 许成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97,共8页
鲁迅的“国民性”话语体系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穿越时空的、跨文化的。追溯“国民性”的词源演变,勾勒其从音译向意译过渡的轨迹,有助于从概念史层面揭示“国民性”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流动性;国民性的“存在”与“非存在”讨论,... 鲁迅的“国民性”话语体系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穿越时空的、跨文化的。追溯“国民性”的词源演变,勾勒其从音译向意译过渡的轨迹,有助于从概念史层面揭示“国民性”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流动性;国民性的“存在”与“非存在”讨论,反映出语言实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深层互动,凸显了鲁迅作为国民性话语传播中介角色的不可替代性;《斯巴达之魂》完成了“斯巴达”从抽象“心像”到具体“形象”的转变,蕴含着鲁迅早期创作中的国民性思想萌芽,是鲁迅自觉将世界性因素融入文学创作的先声。李冬木对鲁迅国民性话语跨文化建构的解读,为鲁迅研究贡献了新的域外视角,亦丰富了“世界鲁迅”的文化形象与学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国民性” 李冬木 跨文化建构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6
作者 李春雨 王艳 +1 位作者 宋文卿 陈艳丽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7-10,共4页
目的 探析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 目的 探析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超声(三者联合)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41例确诊为乳腺癌,53例确诊为良性乳腺病变。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11、0.617、0.742、0.913。多模态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灵敏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96.23%(51/53)、准确度为95.74%(90/94)、阳性预测值为95.12%(39/41)、阴性预测值为96.23%(51/53),高于单独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提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多模态超声 超声血流成像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李春雨 赵艳飞 +2 位作者 安阳 陈焕玲 姜慧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SD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SDS的... 目的:探讨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SD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SDS的临床表现、基因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儿,男性,27月龄。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为首发临床表现,患儿既往3月龄时出现腹泻,口服胰酶散治疗后腹泻好转,近半年反复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显示牙釉质发育不良,影像学表现为四肢长骨骨质密度异常,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儿Shwachman-Bodian-Diamond综合征(SBDS)基因c.258+2T>C纯合变异。住院期间给予保肝和增加粒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1年,患儿病情稳定。结论:SDS患儿典型表现为腹泻,肝功能、血象和骨骼异常,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落后,心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和免疫系统受累,对疑似患儿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SDS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肝功能异常 中性粒细胞减少 基因检测
下载PDF
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桥墩恢复力模型与滞回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春雨 贾和举 +1 位作者 李运生 王军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为减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且实现经济快速的震后恢复,提出一种新型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桥墩(PDS-SCCP)。文中对PDS-SCCP的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建立了反映其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ABAQUS建立PDS-S... 为减小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且实现经济快速的震后恢复,提出一种新型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桥墩(PDS-SCCP)。文中对PDS-SCCP的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建立了反映其滞回特性的恢复力模型。采用ABAQUS建立PDS-SCCP的数值模型,并将ABAQUS计算结果与恢复力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PDS-SCCP的滞回特征;在往复荷载作用下,PDS-SCCP可以实现预期的工作机制,其塑性损伤集中于可更换耗能装置,混凝土墩身基本保持弹性,复位装置能够稳定地为桥墩提供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桥墩 碟形弹簧 恢复力模型 滞回性能 可更换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干预COVID-19肺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分析
9
作者 武燕 马啸 李春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方法探讨麻杏石甘汤干预COVID-19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经TCMSP、HTDocking数据库检索麻杏石甘汤所有药物的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得到活性成分,在Uniport数据库检索其发挥治疗作用可能的基因靶点;借助Ge...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方法探讨麻杏石甘汤干预COVID-19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经TCMSP、HTDocking数据库检索麻杏石甘汤所有药物的成分并进行ADME筛选得到活性成分,在Uniport数据库检索其发挥治疗作用可能的基因靶点;借助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检索COVID-19肺炎相关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疾病网络;借助String系统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特征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核心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疾病靶蛋白及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麻杏石甘汤与COVID-19肺炎交集基因靶点67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核心基因靶点有MAPK1、MAPK3、STAT1、JUN等8个。GO富集分析显示,相关生物过程1863个,分子功能95个,细胞成分36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相关作用通路167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活性成分槲皮素、山奈酚、熊果酸等与核心基因靶点JUN、MAK1、IL2等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麻杏石甘汤可能以槲皮素、山奈酚等为物质基础,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协同发挥抑制病毒活性,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肺部组织,从而对COVID-19肺炎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COVID-19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衰老基因的鉴定及免疫浸润分析
10
作者 李春雨 李中兰 +2 位作者 冯越 宋玮 张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409-1426,共1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识别参与AS中的衰老基因。为靶向衰老细胞延缓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选取GSE21545和GSE43292作为训练集,选取其中部分数据进行合并,去除批次效应。计算合...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识别参与AS中的衰老基因。为靶向衰老细胞延缓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选取GSE21545和GSE43292作为训练集,选取其中部分数据进行合并,去除批次效应。计算合并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DEGs与衰老基因集(ARGs)取交集,得出筛选差异表达的衰老相关基因(DE-ARGs),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分别采用MCC、MNC、EPC、Degree、Closeness、Radiality六种方法,选取各自前10位的Node基因取交集作为hub基因。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并构建hub基因调控的ceRNA网络。最后我们在GSE100927数据集中验证了hub基因的表达,以证实我们研究的普遍性。结果:我们从De-ARGs中确定了5个hub基因。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基因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蛋白磷酸酶结合,PI3K-Akt信号通路等至关重要。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发现,多种免疫细胞参与AS,hub基因与免疫细胞存在明显相关性。ceRNA调控网络显示,mRNA与miRNA、lncRNA之间具有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复杂关系。利用外部数据集GSE100927,验证发现其中4个hub基因(IGF1, GRB2, MYC, PTEN)表达存在与训练集一致的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发现衰老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生物学功能,为靶向衰老细胞延缓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衰老 生物信息学 GEO 免疫浸润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钙土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跃 吕永超 +5 位作者 陈小姝 李美君 郭峰 高华援 张志民 李春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会提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NR、GS、GDH、SS和SPS活性。各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氮施肥20%(施氮量9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9.21%,相较于传统施肥增产1.57%,说明减氮20%即可既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氮肥需求,同时又能保证叶片中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花生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并通过降低单株秕果数和单株单果数,提高单株双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水平 产量 品质 碳氮代谢酶
下载PDF
垄上交错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日丹 赫思聪 +8 位作者 李美君 赵跃 吕永超 张志民 陈小姝 高华援 李春雨 夏雨宏 杨丹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497,共9页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 为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根据花生品种类型调整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以半匍匐型花生品种扶余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为材料,研究垄上交错单粒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M1(23.85万株/hm^(2))、M2(20.84万株/hm^(2))、M3(18.52万株/hm^(2))、M4(16.66万株/hm^(2))、M5(13.89万株/hm^(2))、M6(11.91万株/hm^(2)),以双粒播种(23.85万株/hm^(2))为对照(CK)。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植株性状、SPAD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半匍匐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在M6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17会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5密度下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在结荚期和成熟期的SPAD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粒红成熟期M4、M5、M6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K。吉花17在生育后期M4处理下的地上和地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有显著提升,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5.35%、23.31%。此外,随着密度的降低,四粒红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千克果数各密度处理低于CK;吉花17的产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单株饱果数、单株荚果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千克果数各处理均小于CK。垄上交错+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应用垄上交错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匍匐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2密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垄上交错单粒种植模式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直立型 半匍匐型
下载PDF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在植物和病原菌互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卓梦霞 刘思文 +1 位作者 李春雨 胡位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6-69,共14页
镰刀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几乎所有的镰刀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其毒素种类多、毒性强,一方面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之一参与镰刀菌的致病过程,另一方面可污染粮食和饲料... 镰刀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几乎所有的镰刀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其毒素种类多、毒性强,一方面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之一参与镰刀菌的致病过程,另一方面可污染粮食和饲料,进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相关病症。已有研究表明,镰刀菌侵染植物后产生的不同种类真菌毒素不仅毒害植物细胞,引起植物组织的坏死,还会加速病原菌的侵染;同时,针对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植物会激活防御酶并启动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将致病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转运到胞外,或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直接抑制病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为全面解析镰刀菌毒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中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该文综述了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种类、毒性机理以及毒素在植物和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植物对真菌毒素的防御反应策略,以期为镰刀菌毒素致病机制和病原菌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真菌毒素 毒性机理 病原菌与植物互作 解毒酶 转运蛋白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种衣剂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14
作者 李美君 孙日丹 +5 位作者 陈小姝 赵跃 张志民 李春雨 王丽 高华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 本研究以2个高感根腐病的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评价4种种衣剂单剂及复配组合共8个处理对花生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佳的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根腐病田间药效试验,以不包衣为空白对照(CK)。研究表明各包衣处理对花生出苗和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可降低产量损失,对2个花生品种的根腐病防效分别为11.42%~36.94%,17.53%~34.01%。主茎高、出苗率和产量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防治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ZYJ1(2.5%咯菌腈+25%嘧菌酯+24%噻呋酰胺)三元复配可用于防治花生根腐病,起到保苗壮苗、降低感病程度的作用,且促进增产,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种衣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花生生长与后熟进程的影响
15
作者 宋兆锋 张志民 +7 位作者 李美君 丁红 赵跃 孙日丹 陈小姝 李春雨 赫思聪 高华援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30,共11页
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影响作物后熟作用和休眠的两大主要植物激素。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ABA、GA以及两者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共5个处理:A(0.1 mmol/L ABA)、G(0.2 mmol/L GA)、AG... 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影响作物后熟作用和休眠的两大主要植物激素。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ABA、GA以及两者不同浓度比的混合溶液共5个处理:A(0.1 mmol/L ABA)、G(0.2 mmol/L GA)、AGⅠ(ABA:GA=1:1)、AGⅡ(ABA:GA=2:1)、AGⅢ(ABA:GA=1:2),研究不同处理对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指标、不同收获时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收获时间花生种子的萌发特性,筛选促进花生生长及花生种子后熟的最适方案。结果表明,与CK相比,GA单施处理均能增加花生结荚期前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及光合速率,除ABA单施处理对叶面积具有增加作用外,ABA单施及二者不同比例混施处理均对其他农艺性状及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各处理下花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表现趋势不同,但GA单施处理能够增加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与CK相比,无论是否提前收获,GA单施处理均能增加三个不同收获时间的花生产量,提高籽仁品质,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9.20%、5.18%和16.83%。GA单施处理下三个不同收获时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由此表明,0.2 mmol/L GA单施处理是最佳激素施用方案,能促进花生前期生长发育,影响花生体内各时期抗氧化酶活性,促使其成熟,提高花生产量及品质。单施GA能在早收的情况下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加快花生种子的后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脱落酸 花生 生理生化 产量 后熟作用
下载PDF
猫杯状病毒的分离纯化及遗传进化特征分析
16
作者 马增贤 张娜 +5 位作者 卢琳琳 李春雨 杨勃 孙子龙 牛胜 张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7-1714,共8页
猫杯状病毒(FCV)作为导致猫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猫科动物健康。为了解山西省FCV分离株变异水平及遗传发育特征,使用猫肾细胞(CRFK)分离、纯化山西省FCV分离株,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测定病毒半数感染量(TC... 猫杯状病毒(FCV)作为导致猫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猫科动物健康。为了解山西省FCV分离株变异水平及遗传发育特征,使用猫肾细胞(CRFK)分离、纯化山西省FCV分离株,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测定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_(50))和生长曲线,基于结构蛋白VP1分析猫杯状病毒基因、氨基酸变异水平与遗传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试验纯化得3株山西省FCV分离株(SX-2021-1、SX-2021-2和SX-2021-3),病毒大小约为40 nm,TCID_(50)为10^(-8.43)/mL,FCV感染CRFK细胞的6~72 h中,在24 h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SX-2021-3)。SX-2021-1与SX-2021-2株的VP1基因同源性为99.8%,SX-2021-3株VP1基因呈现较高的变异性,与其他两株的同源性约为77%。FCV山西分离株与已公布FCV毒株同源性为70.7%~83.9%,其中SX-2021-1、SX-2021-2与我国黑龙江分离株(HRB-SS)同源性最高(83.9%),SX-2021-3与我国上海分离株(SH1)同源性最高(80.5%)。FCV山西分离株VP1蛋白在E区5′高变区和3′高变区均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其中SX-2021-3株与其他两株的VP1蛋白氨基酸差异性明显。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CV山西分离株与疫苗株和VSD毒株亲缘关系均较远,SX-2021-1、SX-2021-2与我国黑龙江地区分离株(HRB-SS、WZ-1和XH)亲缘关系较近;SX-2021-3与上海毒株(SH1)处于同一分支。综上,本研究阐明了山西省FCV分离株变异水平及遗传发育特征,为FCV病原及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山西省 同源性 遗传进化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4株生防菌株的诱变改良及抑菌机制初探
17
作者 杨迪 杜婵娟 +5 位作者 张晋 潘连富 蒋尚伯 李春雨 邓国仙 付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9-1669,共11页
香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持久抗病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防病高效、作用机制多样的生防菌株是香蕉枯萎病生物防... 香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持久抗病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防病高效、作用机制多样的生防菌株是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已获得的4株不同种类的生防菌进行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了具有良好防效的诱变菌株,抑菌活性最高提升186.24%,防治效果最高提升46.54%。对得到的4株诱变株的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菌株Ba62v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同时还可以诱导香蕉苗中SOD活性;菌株Blz02v对香蕉苗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同时可以诱导香蕉苗的POD和SOD活性;菌株Bc11v对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PO、CAT和SOD活性;菌株Pt05v对病菌的产孢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OD、PPO和SOD活性。4株生防菌诱变株对病原菌和寄主的主要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存在复配增效的生防潜力,为今后抗病复合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菌株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诱变改良 生防机制
下载PDF
不同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抑菌活性评价
18
作者 黄永丰 项丹丹 +2 位作者 江振兴 李春雨 胡位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 【目的】探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有效植物资源。【方法】选取大黄、穿心莲等29种中草药,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草药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应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TR4)的抑制作用,使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大黄的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悬滴法测定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观察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29种中草药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大黄、穿心莲、苦参、野菊花4种提取物对Foc TR4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佳,6 mg/mL大黄提取物的抑菌率为48.57%,对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6.68 mg/mL,抑制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4.60 mg/mL;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黄提取物对Foc TR4菌丝具有一定破坏作用,使菌丝产生大量分枝和黏连并造成菌丝生长不均匀等现象;大黄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个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其浓度为1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可达85.68%;大黄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Foc TR4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16 mg/mL。【结论】从29种中草药提取物中筛选出了抑菌效果较好的大黄提取物,并进一步明确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oc TR4的主要有效抑菌成分在乙酸乙酯萃取组分中,可为研发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新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植物 提取物 分离组分 香蕉枯萎病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19
作者 刘燕 董晶晶 +3 位作者 裴文博 徐方胜 贾晋太 李春雨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 目的 观察前锯肌浅、深层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择期全麻下初次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随机分为前锯肌浅层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深层平面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与D组分别于麻醉前超声引导下识别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并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注药后30 min利用针刺法测定痛觉减退的范围;C组直接行全身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记录3组术前、术后24和48 h恢复质量,拔管即刻及术后2 h、6 h、12 h、24 h和48 h安静和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有3例剔除,共纳入17例。S组和D组均可产生锁骨中线~腋后线、第3~6肋节段痛觉阳性区域,但均未超过前正中线;在相同节段D组阳性例数多于S组。与C组相比,S组和D组在切皮后3 min MAP和心率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12 h和24 h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升高(P<0.05)。安静时,S组和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咳嗽时,S组拔管即刻、术后2 h和6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D组拔管即刻、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2 h和24 h VAS评分低于S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锯肌浅层和深层平面阻滞均能为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围术期镇痛,且与浅层平面阻滞相比,深层平面阻滞在超声下操作更易建立,对手术操作影响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前锯肌平面阻滞 麻醉和镇痛 血流动力学 疼痛测定 恢复质量
下载PDF
农药生产废渣燃烧/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春雨 蒋旭光 +3 位作者 安春国 费振伟 池涌 严建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5-50,共6页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重阶段基本重合。利用Achar法求得了农药废渣燃烧和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函数,以及表观动力学参数。分析发现热解与燃烧第1阶段的反应机理函数相同。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30℃/min升温速率下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气体析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热解过程中,有大量的SO2析出,SO2的析出集中在300~600℃区间内,在此区间内,还有少量的CO2和H2O析出,CO的析出主要在高温段发生。对燃烧条件下的FTIR分析表明,氧气的存在使得SO2的析出提前,农药废渣中的N在较低温度下以NH3的形式释放,而在热解条件下,农药废渣中的N的释放主要是高温区生成的H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废渣 热解 燃烧 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活化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