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峡及周缘的小震震源参数
1
作者 李普丽 严尊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年第3期21-26,共6页
本文利用地震P波波谱测定了长江三峡及周缘地区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和震源参数。该区Q值约在40-80之间,平均应力降约7.4bar,属低Q值、低应力降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介质存在的低Q值普遍现象提供了又一佐证。本文同时讨论了该区各震... 本文利用地震P波波谱测定了长江三峡及周缘地区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和震源参数。该区Q值约在40-80之间,平均应力降约7.4bar,属低Q值、低应力降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介质存在的低Q值普遍现象提供了又一佐证。本文同时讨论了该区各震源参数间的经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长江三峡 地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巴东地区波速比(Vp/Vs)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俊华 甘家思 +3 位作者 李普丽 薛军蓉 李峰 李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6期12-14,42,共4页
采用固定台站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ML2.0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值,并给出了各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巴东地区地震波速比值变化与水库地震的震源浅,裂隙发育,水的渗入作用等有关,并存在扩容期间波速比降低,震前波速比回升... 采用固定台站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ML2.0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值,并给出了各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巴东地区地震波速比值变化与水库地震的震源浅,裂隙发育,水的渗入作用等有关,并存在扩容期间波速比降低,震前波速比回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巴东地区 水库诱发地震 固定台站法 波速比
下载PDF
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严尊国 李普丽 薛军蓉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6-91,共16页
在中国近震震级标度系统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观测资料,本文通过震级残差统计分析和近震最大震相平均衰减形态的研究,确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R_(LE)(Δ)和R_(LW)(Δ),并约定了它们的使用区域... 在中国近震震级标度系统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实际观测资料,本文通过震级残差统计分析和近震最大震相平均衰减形态的研究,确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R_(LE)(Δ)和R_(LW)(Δ),并约定了它们的使用区域。 中国东部地区:(Δ≤120km) (Δ≥120km) 中国西部地区:(Δ≤120km) (Δ≥120km) R_(LE)(Δ)和R_(LW)(Δ)的确立,突出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和地壳介质的地区性差异,是对中国近震震级标度系统的完善,它保持了近震震级测定的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它的应用将减少震级测定值的离散度,提高区域台网测定近震震级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近震 量规函数
下载PDF
未来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严尊国 杨福平 +4 位作者 周昕 廖武林 狄莉莎 薛军蓉 李普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做好未来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实践的技术准备 ,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殊性和三峡地区的区域性特点 ,主要论述了测震学方面部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应变蠕变曲线形态方法、小震活动“密集 -平静”等常用方法和序列频度衰减系数 h... 为做好未来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实践的技术准备 ,根据水库诱发地震的特殊性和三峡地区的区域性特点 ,主要论述了测震学方面部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应变蠕变曲线形态方法、小震活动“密集 -平静”等常用方法和序列频度衰减系数 h值、震级 -频度关系系数 b值、波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长江三峡 预测方法 应变蠕变曲线 测震学 B值 震级 波速比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地震活动性的定量研究
5
作者 李普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1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利用湖北省台网观测报告,计算了1959—1989年共31年的湖北及邻区地震活动性指数。选用不同震级下限计算的A(b)值随时间变化形态基本同步,均表明1970—1974年连续5年本省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1973年A(b)值极大。本文还讨论了A(b)... 本文利用湖北省台网观测报告,计算了1959—1989年共31年的湖北及邻区地震活动性指数。选用不同震级下限计算的A(b)值随时间变化形态基本同步,均表明1970—1974年连续5年本省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1973年A(b)值极大。本文还讨论了A(b)值在同一时段内的分区效应,鄂东、西地区A(b)曲线相差一个位相后,两条曲线的波峰、波谷基本重合。鄂西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3年为最高、1975年最低;鄂西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9年最高、1978年最低。本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水平与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平静期与活跃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定量分析 分区效应
下载PDF
中国近震震级量规函数检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严尊国 李普丽 薛军蓉 《华南地震》 1995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文献[1]得到的新区域性量规函数RLE(△)(适用于我国东部地区)和RLW(△)(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地震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同时考察应用RLE(△)和RLW(△)对现行... 在文献[1]得到的新区域性量规函数RLE(△)(适用于我国东部地区)和RLW(△)(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地震观测资料,通过震级残差统计方法,检验其合理性。同时考察应用RLE(△)和RLW(△)对现行近震震级系统的稳定性和其它方面的影响。研究证实:(1)RLE(△)和RLW(△)分别在反映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壳的地区性特征上效果良好,大大改善了目前不同台网测定同一地震震级存在偏差较大的混乱状态。我国东部地区,不同台网测定同一地震震级平均偏差从0.10下降至0.03震级单位,西部地区从0.20下降至0.05;(2)关于RLE(△)和RLW(△)的实用分区约定是合理的;(3)应用RLE(△)和RLW(△)将能够保持我国现行近震震级系统的稳定性。并且,震级测定的平均离散度和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量规函数 中国 地震 近震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期的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严尊国 李普丽 +1 位作者 狄莉莎 薛军蓉 《华南地震》 1996年第2期10-15,共6页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个340年左右的主要分期,目前处在1400年以来的第二活动期。本文充分注意到70余年的次级分期影响,分析表明,第二活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平静和释放两个阶段,释放阶段存在两个... 东南沿海地震带(含台湾海峡地区)地震活动存在一个340年左右的主要分期,目前处在1400年以来的第二活动期。本文充分注意到70余年的次级分期影响,分析表明,第二活动期可以简单划分为平静和释放两个阶段,释放阶段存在两个应变释放高潮时段,自1986年进入第二高潮时段,1994年9月台湾海峡7.3级地震是其主要标志之一,预计这一高潮时段将持续至2040年左右,其间可能会有数次M≥6级地震发生,并且不能排除继续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带 地震周期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地震调制比分析
8
作者 李普丽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探寻未来震源区及高应力集中区,用地震调制比方法对三峡库区2000~2005年ML≥2.0地震进行时空扫描发现,地震调制比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均未出现异常,表明该区地壳介质分布较均匀,总体应力水平不高,处于较稳定状态,不存在高应力集中区。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地震调制比 异常 高应力集中区 地壳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