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结构及生成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朦 李智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2,共10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双碳”目标已步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协同统筹作用尤为关键。本文选取北京市2020—2023年减污降碳政务数据,一方面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纵向行政主体和横向行政机关所形成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构建政策执行“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环境”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政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效果的生成路径。结果表明:(1)纵向行政主体协同结构主要特征呈现“自上而下”宏观指导与“自下而上”政策协同,其中,区人民政府发挥主要枢纽作用;(2)横向行政机关少数部门形成核心合作关系,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挥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中心作用;(3)政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主要生成路径共有三条,分别为“达标赛”考核型、“直通赛”竞逐型与高质量发展型,其中,高注意力分配是所有路径的共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社会网络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39例:同一机构2年资料回顾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智成 王长涛 +3 位作者 薛冰 吕一峰 熊健 王冬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55-4159,共5页
背景:肋骨骨折是否需要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何种情况下需要植入物固定及固定技术达成共识均不多。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2年中39例胸部钝性创伤患者采用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胸部钝性创伤患者39例,... 背景:肋骨骨折是否需要植入物内固定治疗,何种情况下需要植入物固定及固定技术达成共识均不多。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2年中39例胸部钝性创伤患者采用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胸部钝性创伤患者39例,男32例,女7例,平均年龄(47.8±13.8)岁;其中有连枷胸无肺挫伤4例,有连枷胸有肺挫伤10例,无连枷胸无肺挫伤15例,无连枷胸有肺挫伤10例。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可首先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或急症剖胸同时行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结果与结论:患者经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胸壁稳定,胸壁塌陷畸形接近矫正,疗效满意。然而,1例68岁有连枷胸有肺挫伤患者,因肺炎、脓毒症,进而出现感染性休克于术后26d死亡。其余患者胸壁塌陷、胸廓畸形在置入内固定治疗后都得到满意矫正。术后胸片或胸部CT复查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区肋骨复位好,无松脱移位,双侧胸廓大致对称,患侧与固定前相比胸廓塌陷畸形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因此,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不论是否连枷胸及有无伴发肺挫伤患者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骨折 胸部创伤 置入固定 肋骨板 医学植入体 硬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大体和电子显微镜下病理改变。结果10只绵羊心力衰竭诱导成功。绵羊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心排血量从3.74±0.48L/min降低至2.02±0.51L/min(P<0.01),平均动脉压从116.10±14.15mmHg(1kPa=7.5mmHg)降低至68.10±14.72 mmHg(P<0.01),中心静脉压从7.10±2.18mmHg升高至10.70±3.50mmHg(P<0.05),右心室舒张期末压从6.10±3.57mmHg升高至9.90±4.41mmHg(P<0.05),左心房压从8.10±2.13mmHg升高至12.00±4.57mmHg(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压从8.50±4.17mmHg升高至13.10±10.64mmHg(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相对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心脏辅助装置的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大动物 模型 心肌梗死 心室起搏
下载PDF
搏动性导管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CA)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绵羊11只,致室颤心搏停止后行心脏复苏,序贯分为三组:无辅助组(n=3)、延迟辅助组(n=2)和即时辅助组(n=6),比较三组复苏持续时间及成功与失败的例数比。分别于复苏后5、60... 目的探讨搏动性导管(PUCA)泵对绵羊心脏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绵羊11只,致室颤心搏停止后行心脏复苏,序贯分为三组:无辅助组(n=3)、延迟辅助组(n=2)和即时辅助组(n=6),比较三组复苏持续时间及成功与失败的例数比。分别于复苏后5、60、180 min监测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无辅助组、延迟辅助组和即时辅助组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38.3±5.8)、(43.5±9.2)和(48.7±23.8)min,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成功/失败例数比分别为0/3、0/2和5/1(P<0.05)。复苏成功的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液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在辅助180 min与5 min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停止中,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辅助循环 左室辅助装置 导管泵 绵羊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绵羊搏动性导管泵辅助肾缺血-再灌注后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9期7695-7698,共4页
背景:有关心力衰竭辅助循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多,但在该背景下对肾脏组织的形态学分析却鲜有文献涉及。目的:建立绵羊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在此背景下于国内首次观察搏动性导管泵短期辅助后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设计... 背景:有关心力衰竭辅助循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多,但在该背景下对肾脏组织的形态学分析却鲜有文献涉及。目的:建立绵羊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在此背景下于国内首次观察搏动性导管泵短期辅助后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7/2004-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研究室完成。材料:搏动性导管泵由欧洲人工脏器协会主席、荷兰Groningen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搏动性导管泵发明者GerhardRakhorst提供。方法:取10只绵羊进行左心衰竭诱导,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成功后开始搏动性导管泵辅助,辅助持续3h。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心力衰竭前、心力衰竭时及辅助后每隔45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3h后取肾脏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10只绵羊中7只成功支持达到规定的时间。成功的7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接近正常的基线值。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轻度的急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血管扩张充血,肾曲管上皮水肿变性;肾髓质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结论:急性心力衰竭绵羊经短期辅助后虽恢复了血流动力学指标,但肾脏病理改变依然存在,提示在辅助循环期间,仅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来判断肾功能的预后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辅助循环 肾脏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连枷胸伴与不伴肺挫伤手术固定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智成 王长涛 +2 位作者 熊健 王冬冬 周昕 《健康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170-174,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和讨论连枷胸伴和不伴肺挫伤行胸壁固定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其效果,并明确肺挫伤的影响;方法 42例连枷胸手术内固定患者,男34例,女8例,年龄20~77(50.9±12.3)岁。根据患者有无肺挫伤,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有连枷胸... 目的分析和讨论连枷胸伴和不伴肺挫伤行胸壁固定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其效果,并明确肺挫伤的影响;方法 42例连枷胸手术内固定患者,男34例,女8例,年龄20~77(50.9±12.3)岁。根据患者有无肺挫伤,将4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有连枷胸无肺挫伤组(n=11);B组—连枷胸伴肺挫伤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肋骨骨折数、伴发伤、术前胸引数、肋骨固定数、住院时间、手术时机、ICU数、机械通气数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所有42例患者术后连枷胸消失,左右胸廓基本对称,未见反常呼吸和胸壁坍陷等征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肋骨骨折数、术前胸引数、肋骨固定数、住院时间、手术时机、ICU数、机械通气数和并发症等情况虽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B组患者有更高的ICU入住率和机械通气率。B组中有2例高龄男性患者分别死于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连枷胸伴发肺挫伤患者虽有更高的ICU入住率和机械通气率,但也适于手术胸壁固定,并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肺挫伤 肋骨骨折 胸部创伤 置入固定 肋骨板
下载PDF
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及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智成 王长涛 +4 位作者 薛冰 刘进军 吕一蜂 杨志武 邹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强调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探讨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例均有7根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入院后即时进行,另1例延迟进行。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 目的强调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探讨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例均有7根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入院后即时进行,另1例延迟进行。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必要性,患者年龄和骨折肋骨数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例患者术后胸壁稳定,胸壁塌陷畸形接近矫正。1例伤前具有特定共患病的老年患者,因肺炎、脓毒症,进而出现感染性休克于术后26天死亡,另1例年轻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尤其是骨折数在6根和以上,老年且伤前具有特定共患病的患者预后不良,应积极考虑采取内固定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肋骨骨折 内固定 年龄 肋骨骨折数 预后
下载PDF
搏动性导管泵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Y.John Gu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药物治疗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无效 ,只能通过机械循环支持才能存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短期辅助装置 ,辅助效果明显 ,但因辅助量太低 (1~ 1.5 L / m in)且必须依赖本身的左心室功能 ,以致有时不能充分地支... 药物治疗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无效 ,只能通过机械循环支持才能存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短期辅助装置 ,辅助效果明显 ,但因辅助量太低 (1~ 1.5 L / m in)且必须依赖本身的左心室功能 ,以致有时不能充分地支持心脏。如应用辅助量较大的搏动性血泵则需行大的开胸手术插管 ,对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无疑是一个损害 ,因此 ,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搏动性导管 (PUCA)泵的作用介于 IABP和高辅助量的心室辅助装置之间 ,能起到既减轻前负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IABP 导管 心脏 血性 急性缺血 前负荷 辅助量 支持 效果明显
下载PDF
Hemopump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Y.John Gu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Hemopump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形术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移植 左心支持 主动脉内气囊反博
下载PDF
胸部创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智成 王长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222-225,232,共5页
总结不同胸部创伤对机体的影响、诊断和处理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其在创伤外科和重症监护医学中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连枷胸 肺部创伤 穿透性胸部创伤 血气胸
下载PDF
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6 位作者 范关荣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Gu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154-159,共6页
目的 模拟临床病人,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大动物缺血性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 16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麻醉后开胸并建立有创测压管,监测心输出量(CO)、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 模拟临床病人,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大动物缺血性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 16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麻醉后开胸并建立有创测压管,监测心输出量(CO)、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右室舒张末压(RVEDP)、左房压(LA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旋支中段,使其部分狭窄,同时心电监测.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后,开始心脏逐步快速起搏(120~180次/min),监测血流动力学.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须符合如下两项:(1)CO减少到基线值的75%以下;(2)MAP减少到基线值的75%以下.结果 10只绵羊心力衰竭诱导成功,2只绵羊在PUCA泵导管植入时因技术问题出现大出血而死亡,另外4只在部分阻断左旋支结合快速起搏后发生顽固性室颤,复苏失败.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CO和MAP明显下降,CO从3.74±0.48L/min减至2.02±0.51L/min(p<0.001),MAP从116.10±14.15mmHg降到68.10±14.72mmHg(p<0.001),CVP从7.10±2.18mmHg升至10.70±3.50mmHg(p<0.05),LAP从8.10±2.13mmHg升至12.00±4.57mmHg(p<0.01),LVEDP和RVEDP虽然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旋支中段结合心脏逐步起搏建立了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相对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心脏辅助装置的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绵羊模型 心肌梗死 心室起搏
下载PDF
心室辅助装置和全人造心脏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Y.John Gu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3年第6期331-333,共3页
机械循环支持是严重心衰病人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近几年来心室辅助装置(VAD)和全人造心脏(TAH)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可利用的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并结合近几年的应用经验阐述其支持指征和优缺点,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全人造心脏 研究 临床应用 终末期心脏病
下载PDF
微型辅助泵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智成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4期216-218,共3页
随着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微型辅助泵也得以不断发展,本文介绍几种当今世界上正在使用和研究的微型辅助泵,结合微创冠状动脉外科阐述其应用。
关键词 微型辅助泵 微创 心脏外科 应用 体外循环 辅助循环
下载PDF
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成少飞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15-416,450,共3页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7只绵羊进行模拟开胸心脏手术,分别于开胸前、外科操作结束时及结束后2 h采血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7只绵羊手术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显著减少(P<0.001);与操作完成时相比也显...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手术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7只绵羊进行模拟开胸心脏手术,分别于开胸前、外科操作结束时及结束后2 h采血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7只绵羊手术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显著减少(P<0.001);与操作完成时相比也显著降低(P=0.005);操作完成时与开胸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251)。术中出血量多的绵羊,不但操作完成后2 h与开胸前和操作完成时相比血小板显著降低(P<0.001),而且操作完成时与开胸前相比血小板也明显减少(P=0.033)。结论开胸心脏手术可引起血小板明显的减少,避免血小板的大量消耗,关键是熟练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心脏手术 出血 血小板
下载PDF
旋叶式压缩机气体状态基础理论计算模型研究与仿真
15
作者 李智成 宋立权 +1 位作者 赵学科 邹凯 《压缩机技术》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建立了旋叶式压缩机工作过程的气体状态数学模型,并利用编程手段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以指导深入的研究旋叶式压缩机工作状态为目的,对旋叶式压缩机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旋叶式压缩机 气体状态
下载PDF
顾氏外科治疗难愈性窦瘘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
16
作者 阙华发 王云飞 +13 位作者 王琛 叶媚娜 沈义婷 于敏 叶依依 尹璐 李淑娟 张亚旭 马先 陆晔辰 李智成 马维刚 邱芳 肖雨辰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6期59-62,66,共5页
对于难愈性窦瘘,顾氏外科提出气血壅滞经络为关键病机和主要的病理基础及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的学术观点。治疗分化管-祛腐-生肌三个阶段,以外治法为主,内外合治,采用滴灌、冲洗、拖线、置管引流、负压引流、中药熏蒸等特色疗法。顾氏外... 对于难愈性窦瘘,顾氏外科提出气血壅滞经络为关键病机和主要的病理基础及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的学术观点。治疗分化管-祛腐-生肌三个阶段,以外治法为主,内外合治,采用滴灌、冲洗、拖线、置管引流、负压引流、中药熏蒸等特色疗法。顾氏外科认为,临证必须重视辨证辨病,以局部证候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结合病因、病位、病性,精准把握祛腐与生肌时机,注重各种外治疗法的组合运用及外治法与内治法的联合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窦瘘 顾氏外科 外治特色疗法 学术流派
下载PDF
特高压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线性度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龙兆芝 章述汉 +3 位作者 刘少波 李文婷 肖凯 李智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2,共7页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设备冲击耐受试验的要求,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额定电压已升至7 000 kV左右,而目前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校准电压在1 000 kV以内,其校准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试验需要,所以测量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在1 000...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设备冲击耐受试验的要求,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额定电压已升至7 000 kV左右,而目前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校准电压在1 000 kV以内,其校准结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试验需要,所以测量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在1 000 kV以上的线性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现有的主要校准方法——直接比对校准、测量电容量,提出在1 000 kV内进行比对校准,1 000~5 000 kV采用增大电压等级逐级比对的实验方案,并以测量发生器效率变化的方法作为佐证,理论上该方案可基本满足7 500 kV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在1 000~5 000 kV范围内的工程试验需求。如果试验结果理想,可使用该方法建立一套传递标准,将全国所有特高压冲击测量系统进行比对。文章同时介绍了球隙、标准电容器、利用空间电荷、电场传感器等其他测量线性度的方法,讨论其各自的优缺点,如果投入实际应用,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度 弱阻尼电容分压器 冲击发生器 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效率变化 逐级比对 杂散参数 电晕
下载PDF
ABIOMED BVS 5000临床应用进展
18
作者 李智成 陈长志 Y.John Gu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心脏辅助装置 搏动泵 辅助循环
下载PDF
高磁导率比双铁芯电流互感器原理和误差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熊魁 岳长喜 +2 位作者 李登云 朱凯 李智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14-119,共6页
不管是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磁电流、直流输电运行产生的地中电流,还是新型非线性负载的接入都有使电网中产生直流分量,而直流会恶化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特性,最终影响到仪表测量和电能计量的准确度。文章中开展了气隙电流互感器抗直流性能和... 不管是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磁电流、直流输电运行产生的地中电流,还是新型非线性负载的接入都有使电网中产生直流分量,而直流会恶化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特性,最终影响到仪表测量和电能计量的准确度。文章中开展了气隙电流互感器抗直流性能和误差性能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气隙电流互感器和普通电流互感器的双铁芯电流互感器,建立双铁芯电流互感器的数学模型并阐述其误差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双铁芯电流互感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计量 电流互感器 直流偏磁 抗饱和能力 等效电路
下载PDF
任意缸体旋叶式压缩机的叶片型线设计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立权 赵学科 +3 位作者 李智成 刘静 张伟 邹凯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43-148,共6页
与缸体内壁相接触的叶片头部形状是旋叶式压缩机设计的关键之一。应用微分几何理论,研究出与各设计基本参数紧密相关、与缸体型线相匹配的叶片型线设计方法,从理论上保证旋叶式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为实现高效压缩的旋叶式压缩机设计提... 与缸体内壁相接触的叶片头部形状是旋叶式压缩机设计的关键之一。应用微分几何理论,研究出与各设计基本参数紧密相关、与缸体型线相匹配的叶片型线设计方法,从理论上保证旋叶式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为实现高效压缩的旋叶式压缩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拓宽设计理论。计算机仿真与试验表明,由设计理论获得的叶片具有很好的啮合特性,完全消除了'尖点滑移'和局部磨损现象,具有均匀相对滑动;型线的形状保证叶片头部与缸体内壁的运行可靠性;叶片头部具有最简单的型线形状,易于机械加工制造;与主型线光滑连接的前、后过渡修正圆弧,使叶片与缸体内壁啮合时,不成刀刃状,且利于形成油膜,改进润滑状况,同时降低缸体、转子及转子叶片和叶片槽的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式压缩机 设计理论 叶片型线 缸体型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