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瘅”“疸”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75-1079,共5页
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关于"瘅"和"疸"的相关记载,以形、音、义三方面为基础,对早期文献的论述进行详细考察。经考释,"瘅"有3种含义:一指一类由于虚劳导致气逆的病证;一指风邪侵袭手足所致疾... 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关于"瘅"和"疸"的相关记载,以形、音、义三方面为基础,对早期文献的论述进行详细考察。经考释,"瘅"有3种含义:一指一类由于虚劳导致气逆的病证;一指风邪侵袭手足所致疾病;一指火瘅,为小儿病,或同"火丹"。"疸"为酒食过度导致脾胃湿热瘀结,热气郁蒸所致的病证,表现为目黄、身微黄、齿黄、爪甲黄,并伴身痛。早期医籍中记载的"瘅"和"疸"的主要区别在于"瘅"以虚劳为前提,以气逆为基本病机,此气为胆气、全身阳气或五藏之气等;而"疸"为湿热蕴脾所致,其所郁蒸之气则为脾气。后来由于通假混用及其病证表现上的某些相似之处,二者在医籍中的病因病机、病证表现、证治方药等都出现了混同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考释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尔雅》“疵”“瘥”“痱”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3期310-315,共6页
在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对《尔雅》"疵""瘥""痱"三字进行疏释的基础上,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三者的含义作进一步考释。"疵"既可指灾病,又可指一种表现为皮肉... 在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对《尔雅》"疵""瘥""痱"三字进行疏释的基础上,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三者的含义作进一步考释。"疵"既可指灾病,又可指一种表现为皮肉中生出黑毛的疮疡,引申泛指黑斑、斑点;"瘥"本义泛指灾病,又作为"差"的后起本字指病愈,且两义读音不同,为同形字;"痱"有四层含义:其一,其本义泛指疾病、病害;其二,"痱"又指一种由风邪引起的病证,有肢体活动障碍的表现;其三,"痱"又为"疿"之异体字指皮肤上因热邪所致的细小疮疹;其四,"痱癗"则指皮肤上肿起的小疙瘩,为风邪与热气共同作用所引发。在对这三者的疏释中,余云岫或先入为主,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辞书中的一些材料,或对同字异义的解释牵强附会,或对释义和古注的理解有误,使其在该词的考释上有所误判,今天医学词汇考释研究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释
下载PDF
“×參”本草名释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本草名物词以"×參"格式构词的具有相当的数量。"×參"式本草名含义与人參无绝对关系,其以"叅"取义,特指根茎肥厚或粗壮的植物,又引申泛指植物的根茎。"叅"为本字,又写作"參"... 本草名物词以"×參"格式构词的具有相当的数量。"×參"式本草名含义与人參无绝对关系,其以"叅"取义,特指根茎肥厚或粗壮的植物,又引申泛指植物的根茎。"叅"为本字,又写作"參","蔘""薓"皆为后起本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參 本草名 释义
下载PDF
“盲”“矇”“瞽”“摀”“瞍”“瞎”等疾病词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46-849,共4页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指没有眼球而看不见,得名于"叟"所包含的"损坏、破坏"的特征义;"盲"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得名于"亡"所包含的"没有"的特征义,后又引申泛指眼睛看不见,为眼睛看不见之统称;"摀"指眼睛凹陷,"瞎"本作"陷,",指黑睛枯陷导致眼睑黏合而看不见,得名于"曷"所包含的"败坏"和"竭尽"的特征义。六者本义有别,但后世渐不加以区分,均用于泛指眼睛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咸]) 考释
下载PDF
疾病词“癘”“痱”“脪”“瘘”等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303-1306,共4页
对"癘""■""痱""■""脪""瘘"等6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相关材料,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补充了某些疾病词... 对"癘""■""痱""■""脪""瘘"等6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相关材料,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补充了某些疾病词的书证,增补或订补了某些词的义项,纠正了某些词的注音及释义,明确了某些词之间的字际关系,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正
下载PDF
古医籍“洒洒”及相关词汇试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286-1290,共5页
"洒洒"为"洒"的变形重叠形式,"洒淅"则为顺向变声重叠词,以"灑"取义,指颤动不定,可用于形容因寒冷、发热、惊恐、疼痛等原因引起的肢体颤动。"啬啬"则是形容程度之轻。其他一系列词... "洒洒"为"洒"的变形重叠形式,"洒淅"则为顺向变声重叠词,以"灑"取义,指颤动不定,可用于形容因寒冷、发热、惊恐、疼痛等原因引起的肢体颤动。"啬啬"则是形容程度之轻。其他一系列词义相关的词都由"洒"或"啬"派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洒洒 啬啬 词义
下载PDF
《正续一切经音义》中病症名称义疏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于雷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正续一切经音义》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病症名称,这些名称大部分在书中多次出现,而注释不尽相同,可资对照佐证,相互补充。即使只出现一次者也有相当的价值。通过书中对一些疾病和症状名称的疏解,证明该书中保存了... 《正续一切经音义》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病症名称,这些名称大部分在书中多次出现,而注释不尽相同,可资对照佐证,相互补充。即使只出现一次者也有相当的价值。通过书中对一些疾病和症状名称的疏解,证明该书中保存了许多病症名称俗称、正俗字、借用字等资料,为病症名称探源提供了参考。将这些资料与古医籍相互对照,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某些病症的认识,对我们了解唐代及唐以前古病症名称及其演变都有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续一切经音义 病症名称 学术探讨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说文》“齺”“齱”“齵”“龉”等疾病词考释
8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8期847-849,共3页
在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疏释的基础上,收集其他相关材料,对"■""齺""齱""齵""■""■""龉"等词的字形、含义、命名理据、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等进行更深... 在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疏释的基础上,收集其他相关材料,对"■""齺""齱""齵""■""■""龉"等词的字形、含义、命名理据、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经考释,"■""齺""齱""齵""■""■""■""龉"几字虽然都有牙齿参差不齐之义,但其中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是牙齿参差不齐之统称;"齺"为有些牙齿断折缺失而导致的牙齿参差不齐;"齵""齱"之参差不齐是以牙齿重迭生长为前提;"■""龉""■齖"突出上下牙之间的关系;而"■"则强调牙齿偏斜、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释
下载PDF
疾病词“皴”“皰”“疣”“癤”等考证
9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7期749-752,共4页
对"皴""皰""疣""■""■"""■"癤"等七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的文字材料,尤其是对疑难俗字、异体字、亡佚古辞书中的文字材料等的收... 对"皴""皰""疣""■""■"""■"癤"等七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的文字材料,尤其是对疑难俗字、异体字、亡佚古辞书中的文字材料等的收载及其所反映出的常用词演变发展线索,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中的记载,对相关文字进行整理分析,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提前或补充了"皴""疣""■""■""■""■""癤""■"等疾病词的书证,增补了"■""■""■""■""■"等疾病词的条目,增补或订补了"■""■"等疾病词的义项,明确了"■"与"■"之间的字际关系,同时也厘清了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俗字、异体字的演变发展轨迹,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和探讨,以期对该书的日臻完善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艮] 补正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说文》“■”“瞥”“眛”“眜”“眢”等疾病词考
10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qu...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两字的字序颠倒;"眢"本义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其亦可作为"葾"的通假字指枯萎、干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睘] 考释
下载PDF
JCI标准下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关系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叶丽娟 黄辉萍 +6 位作者 张世阳 邱丽心 秦维霞 林文斌 叶玉真 李曌华 林硕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目的以医院创建JCI学术医学中心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促进手卫生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实施一系列手卫生依从性促进机制,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 目的以医院创建JCI学术医学中心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促进手卫生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实施一系列手卫生依从性促进机制,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60.16%上升到71.10%,临床科室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从6.81 ml上升到7.97 ml,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从3.32 ml上升到5.41 ml,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下降(P<0.001)。结论采取系列手卫生改进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佛经汉译影响与“癀”之词源词义考
12
作者 李曌华 文磊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3期5-10,20,共7页
受汉唐时期佛经翻译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类有色黄体征的黄疸病与印度阿输吠陀医学中与胆汁(pitta)有关的、基本性质为热的黄病曾经一度混同,直到南宋《圣济总录》中才明确指出二者的不同。由于这种混同和区分的并存,致使南宋以后,... 受汉唐时期佛经翻译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类有色黄体征的黄疸病与印度阿输吠陀医学中与胆汁(pitta)有关的、基本性质为热的黄病曾经一度混同,直到南宋《圣济总录》中才明确指出二者的不同。由于这种混同和区分的并存,致使南宋以后,作为“黄”之异体字的“癀”便逐渐分化出两种义项:在官修辞书中多为黄疸病之总名,在民间使用多表示含有热毒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汉译 词源 词义 黄疸
下载PDF
“蚀肬”的本草名物简考
13
作者 张秀平 王育林 李曌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307-1309,1324,共4页
古代文献中"蚀肬"既是桑螵蛸的异名,又是螳螂的异名,但桑螵蛸与螳螂是两种药品。文章根据《千金翼方》资料,结合古代辞书、文献及药物学著作中的内容,从本草名物训诂角度对"蚀肬"进行考释。结论为:"蚀肬"... 古代文献中"蚀肬"既是桑螵蛸的异名,又是螳螂的异名,但桑螵蛸与螳螂是两种药品。文章根据《千金翼方》资料,结合古代辞书、文献及药物学著作中的内容,从本草名物训诂角度对"蚀肬"进行考释。结论为:"蚀肬""食肬""龁肬(疣)"三者义同,互为同物异名关系,均可指螳螂;"蚀肬"最初应仅为螳螂或桑螵蛸一方的异名,后又混用为另一方的异名,至《本草纲目》始对二者有所区分;"蚀肬"得名于其能治疗恶疮疔肿一类的病症,对李时珍认为"‘蚀肬’,生者能蚀疣目"的说法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肬 桑螵蛸 螳螂
下载PDF
《千金翼方》本草异名考释举隅
14
作者 张秀平 王育林 李曌华 《中医药文化》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千金翼方》书中记载的许多药物今已少见,或已不用,其药品名实关系所指亦与今日有所差别,观药之名常不能明其确指。今选取部分《千金翼方》中有,而《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未载的药名,略加考释,希望能对学者有所裨益,于今后中药... 《千金翼方》书中记载的许多药物今已少见,或已不用,其药品名实关系所指亦与今日有所差别,观药之名常不能明其确指。今选取部分《千金翼方》中有,而《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未载的药名,略加考释,希望能对学者有所裨益,于今后中药类辞书的补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翼方》 药物名 异名 考证
下载PDF
三种《一切经音义》内科病证名研究
15
作者 王育林 李曌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三种《一切经音义》是解释佛经中难读难解字词的音义类训诂学著作,其中收录了许多内科病证名。作者对这些病证名的注释在内科疾病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关键词 训诂 音义 病名 证名 佛经 中医古籍
下载PDF
中医古籍中针灸治疗月经病相关疼痛的治法选穴规律探讨
16
作者 李天丽 詹艺容 +1 位作者 刘夏南 李曌华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7期37-40,50,共5页
气机失调导致的月经病相关疼痛适合针灸治疗,其主要治法包括补益肾气、疏肝理气、调理气血和疏通任脉,多取特定穴单穴治疗。除气冲穴单用针刺泻法、会阴穴单用灸法外,其余腧穴多为针灸并用。留针与否与病势缓急、病因寒热有关。
关键词 针灸 月经病相关疼痛 治法 选穴
下载PDF
“菴罗”“紫(鉚)”“阿魏”考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佛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外来药物,而佛经音义类著作则对这些外来药物进行了注释和说明,从中可以考察到“菴罗”“紫(鉚)”“阿魏”的植物药物特点,并得知这3种药物传入中土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菴罗”原产自西域,即今之芒果,其音义形式出... 佛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外来药物,而佛经音义类著作则对这些外来药物进行了注释和说明,从中可以考察到“菴罗”“紫(鉚)”“阿魏”的植物药物特点,并得知这3种药物传入中土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菴罗”原产自西域,即今之芒果,其音义形式出现的年代不晚于东汉,《汉语大词典》对“菴罗”的释文有误.“紫(鉚)”,文献中多作“紫矿”,《汉语大词典》释文应当补充.“阿魏”有木本阿魏和草本阿魏之别,具有药用价值的是草本阿魏,《汉语大词典》释义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菴罗 紫(鉚) 阿魏
原文传递
佛教医学影响与“痰饮”词义、病位的转移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曌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6-489,共4页
秦汉时期中医中的"饮"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痰饮"是饮病的一种,是水液停留在肠间的一种病证,属于下位概念。汉译佛经借鉴中医上"痰饮"的说法,新造"痰癊"一词用于指佛教医学理论"四大"... 秦汉时期中医中的"饮"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痰饮"是饮病的一种,是水液停留在肠间的一种病证,属于下位概念。汉译佛经借鉴中医上"痰饮"的说法,新造"痰癊"一词用于指佛教医学理论"四大"中的水大不调而出现的致病因素,为水液停留在胸腑,其中的"痰"是疾病的上位概念,"癊"是痰病的一种,属于下位概念。魏晋至隋唐时期,人们逐渐将两种医学概念混同,因此就出现了隋唐医书中既有"痰饮"指水液停滞肠胃,又有"痰饮"指水液停留在胸膈的不同说法。而佛教对汉语医学词汇的冲击不仅仅是词义上的变化,往往还会引发理、法、方、药的全面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佛教医学 词义转移 病位变化
原文传递
“欬”“瘶”及其相关病证名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09-811,825,共4页
“咳嗽”一词,《汉语大词典》解作“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这是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作为咳嗽解的“咳”“嗽”本字分别... “咳嗽”一词,《汉语大词典》解作“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这是西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作为咳嗽解的“咳”“嗽”本字分别作"欬""瘶",我们试图从本字本义、借字借义及古医籍记载等相关内容上探求古人对"欬""瘶"及其相关病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欬""瘶" 馨瘶 欬喘 考辨
原文传递
浅析三种《一切经音义》与汉语医学词汇中的复音词研究
20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56-462,共7页
三种《一切经音义》中包含了数以百计的人体词汇、病证词汇、药物词汇和症状描述语词等医学词汇资料,其中以复音词居多,其所反映的构词方式、命名理据、文字形式,以及由于这三个因素异同和变化造成的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的规律,在医... 三种《一切经音义》中包含了数以百计的人体词汇、病证词汇、药物词汇和症状描述语词等医学词汇资料,其中以复音词居多,其所反映的构词方式、命名理据、文字形式,以及由于这三个因素异同和变化造成的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现象的规律,在医学词汇考据、医学史、汉语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结合这一时期的古医籍,可以为中古时期医学词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立足中古,上溯秦汉,下至明清,为厘清医学词汇的源流和演变轨迹提供珍贵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经音义》 《一切经音义》 《续一切经音义》 汉语医学词汇 复音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