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出土乐舞陶俑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曰训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97-99,共9页
1990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为配合济(南)青(岛)公路建设工程,在章丘县绣惠镇西北的女郎山西坡取土场清理了一座战国中期大墓,出土陶俑等各类器物300余件,各种串饰6000余枚。章丘在战国时期属齐国,清乾隆《章丘县志》引《三... 1990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为配合济(南)青(岛)公路建设工程,在章丘县绣惠镇西北的女郎山西坡取土场清理了一座战国中期大墓,出土陶俑等各类器物300余件,各种串饰6000余枚。章丘在战国时期属齐国,清乾隆《章丘县志》引《三齐记》,传此墓为齐国大将匡章之墓。墓葬整体呈甲字形,东西长13.5、南北宽13.2米,南侧有一条宽1.8、残长4.5米的斜坡墓道。墓中间为主室,主室南北长5、东西宽4.6米。主室为重椁单棺,外椁上有一被肢解的殉人。主室随葬品分别放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关问题 山东章丘 战国墓 陶俑 战国时期 长袖舞 出土 文物考古 艺术风格 陪葬墓
原文传递
鲁中南汉墓出土铜镜的分类与分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曰训 《东方考古》 CSSCI 2012年第1期409-450,共42页
铜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发明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来映照面容及其衣冠。古代文献中还把铜镜喻为人品的象征,如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任贤》中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 铜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发明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来映照面容及其衣冠。古代文献中还把铜镜喻为人品的象征,如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任贤》中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古人对其用途评价之高。铜镜大约始生于夏代,兴起于东周,盛行于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政要 资料 文化 人品 青海 衣冠 分类 铜镜
原文传递
乐陵尹家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朱超(图/摄) +3 位作者 徐倩倩 孙波 李曰训 王建成 《海岱考古》 2017年第1期194-212,547-552,共20页
尹家遗址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郑店镇尹家村与张宝山村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7°31′28.5″,东经117°07′08.3″。其西北9千米处为马颊河,南距德惠新河约5千米(图一),连接尹家村与张宝山村的乡村公路西北一东南向穿过遗... 尹家遗址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郑店镇尹家村与张宝山村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7°31′28.5″,东经117°07′08.3″。其西北9千米处为马颊河,南距德惠新河约5千米(图一),连接尹家村与张宝山村的乡村公路西北一东南向穿过遗址中部。遗址地势较周边略高,呈南北向长方形,长200米,宽6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 粉砂土 喇叭形 岳石文化 泥质陶 夹砂陶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褐色
原文传递
临朐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重椁墓的清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朐县文物保管所 +2 位作者 李曰训 宫德杰 韩树鸣(绘图) 《海岱考古》 1989年第1期219-224,共6页
西朱封遗址位于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南一高台地上,俗称'银子崖'(图一)。弥河流经遗址的东南、东面。遗址高出周围地面2~3米,现存面积约54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4米。东部与西南部因平整土地和挖土,巳受到严重破坏。据调... 西朱封遗址位于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南一高台地上,俗称'银子崖'(图一)。弥河流经遗址的东南、东面。遗址高出周围地面2~3米,现存面积约54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4米。东部与西南部因平整土地和挖土,巳受到严重破坏。据调查,遗址东部和西南部均为龙山文化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朱封 弦纹 平整土地 弥河 村南 假圈足 平底盆 城南 盖豆 灰陶
原文传递
烟台市严因寺遗址发掘报告
5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吕凯 +3 位作者 朱超 孙波 李曰训 闫勇 《海岱考古》 2014年第1期274-278,314,279-313,501-502,共8页
一、位置及历史沿革严因寺遗址地处烟台市芝罘区最南部(图一),坐落于黄务街道办事处东珠岩村西约200米两山之间的缓坡台地上(图二)。该台地北、西、南三面环山,为山前东侧唯一一处相对平整的场所,于此处可一览山下东珠岩村全貌。
关键词 遗址 东珠岩村 台地 全貌 烟台市 黄务 东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