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45区块扶余油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世忠 秦旗 +1 位作者 李朋芸 王名巍 《非常规油气》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为进一步挖掘朝阳沟油田45区块开发潜力,对其主力产层扶余油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取样井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研究区储层物性数据、沉积相数据等进行了扶余油层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分析。绘制层间砂... 为进一步挖掘朝阳沟油田45区块开发潜力,对其主力产层扶余油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取样井岩心样品分析化验,研究区储层物性数据、沉积相数据等进行了扶余油层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分析。绘制层间砂岩平均孔渗分布图,对研究区储层层间物性差异进行了宏观分析。储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极差参数等分析发现储层单砂体非均质程度自上而下呈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非均质性最强,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次之;层间非均质程度受物性因素影响较大。通过综合评价确定了剩余油富集层位。在平面微相及单砂体研究基础上,弄清了朝45区块扶余油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明确微相控制的剩余潜力分布区域。为油田下一步挖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扶余油层 朝阳沟油田45区块 剩余油
下载PDF
控因法研究有效储层分布规律
2
作者 秦旗 李朋芸 +2 位作者 许方哲 秦明 李汝斌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1823-1825,共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120井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盒8段为目的层段。通过测井资料整合数据,将气层、含气层、气水层三类储层厘定为有效储层,并进行有效储层厚度统计,人机联作从井控、砂控、构控等方面进行控因分析,将井区内部有效...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120井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盒8段为目的层段。通过测井资料整合数据,将气层、含气层、气水层三类储层厘定为有效储层,并进行有效储层厚度统计,人机联作从井控、砂控、构控等方面进行控因分析,将井区内部有效储层平、剖面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可对各小层油气相对储量以及油气的平、剖面分布规律进行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盒8段各小层平面有效砂岩展布,盒8下亚段为主要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油田 盒8段 有效储层
下载PDF
稠油油藏试油测试实践与分析
3
作者 张博 李朋芸 《国外测井技术》 202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为增强稠油流动性,提高稠油井采收率,有效开发稠油油藏储层,(方法)通过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对压力数据及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得出不同黏度下井底压力恢复情况和不同温度下井内稠油流动情况。经过对稠油油藏试井评价分析发现,稠油油... 为增强稠油流动性,提高稠油井采收率,有效开发稠油油藏储层,(方法)通过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对压力数据及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得出不同黏度下井底压力恢复情况和不同温度下井内稠油流动情况。经过对稠油油藏试井评价分析发现,稠油油藏独有的压力恢复曲线表现为台阶式恢复方式、试井双对数曲线表现为交叉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原油黏度有关。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参数,采用高穿深射孔弹、多相位角,以及高孔密大孔径射孔枪,有效改善稠油井产能,增加探测半径,改善井筒附近稠油流动形态。(结果)只有将原油黏度降到可以流动状态,才能取得成功的测试资料。(结论)优化后的射孔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高稠油流动性,为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试油测试 试井评价 射孔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