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防气窜剂DA34L的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望军 周成裕 +1 位作者 廖易波 廖清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注水泥后水泥浆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此过程中水泥浆由于胶凝失重而容易导致气窜现象。针对此现象研制一种新型防气窜剂,目的在于缩短水泥浆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提高水泥石的早期及最终强度,优化水泥浆的失水、自由液及稠化过渡时间,改善... 注水泥后水泥浆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此过程中水泥浆由于胶凝失重而容易导致气窜现象。针对此现象研制一种新型防气窜剂,目的在于缩短水泥浆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提高水泥石的早期及最终强度,优化水泥浆的失水、自由液及稠化过渡时间,改善水泥石结构,最终避免气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气窜 过渡时间 候凝时间 直角稠化
下载PDF
基于移动视窗法的红河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望军 彭明春 +3 位作者 潘怀忠 王崇云 彭泽瑜 秦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455-4457,共3页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先后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得红河流域的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梯度分布特征,生成了景观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各指数分布很不均衡,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温...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先后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得红河流域的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梯度分布特征,生成了景观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各指数分布很不均衡,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斑块数多,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有关。就横向和纵向梯度变化而言,两样带上各个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不同幅度的上下波动,SHID、LSI、ED和PD 4个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AREA_MN、CONTAG和LPI指数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流域 移动窗口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配浆转速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望军 王军朝 王嘉昕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1639-1642,共4页
为了研究恒速搅拌器不同配浆转速对水泥浆密度、流变、失水、自由液、强度、稠化等性能的影响,室内分别模拟了2000、4000、8000、12000 r·min-1等4个不同转速下的配浆速度,对水泥浆的各项常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室内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恒速搅拌器不同配浆转速对水泥浆密度、流变、失水、自由液、强度、稠化等性能的影响,室内分别模拟了2000、4000、8000、12000 r·min-1等4个不同转速下的配浆速度,对水泥浆的各项常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配制的水泥浆密度、自由液、失水3项性能几乎无影响,但是流变、抗压强度、稠化时间有较大影响。因此,室内试验时,要注意配浆转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浆 转速 抗压强度 稠化时间
下载PDF
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鼓包现象的室内研究
4
作者 李望军 周成裕 +2 位作者 陆永伟 廖易波 黄强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290-1293,共4页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逐步向深海挺进,深井数量不断增加,深井油气层具有埋藏深、井温高、封固段长等复杂情况,对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的性能提出了耐高温、防气窜、稠化时间可调、稠化曲线平缓无鼓包、过渡时间短等要求。而聚合物胶乳水泥...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逐步向深海挺进,深井数量不断增加,深井油气层具有埋藏深、井温高、封固段长等复杂情况,对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的性能提出了耐高温、防气窜、稠化时间可调、稠化曲线平缓无鼓包、过渡时间短等要求。而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在110~130℃左右存在"鼓包"、"台阶"等突变现象,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施工的需求。研究了突变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和分析,优选铝酸三钙含量大于2%的水泥能够有效抑制聚合物胶乳水泥浆突变现象。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已经多次成功应用于南海东部海域深水井,现场应用表明:聚合物胶乳水泥浆体系现场易配浆,浆体流动性良好,水泥浆气泡少,现场操作方便,水泥浆密度控制均匀,未发现窜漏,现场固井质量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耐高温 防气窜 鼓包 水泥浆体系
下载PDF
防包心搬土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5
作者 李望军 陆永伟 周成裕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3期48-50,共3页
普通的搬土水泥浆体系存在强度不高、稠化曲线包心等弊端。为了有效解决搬土水泥浆包心及强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优选了一种防包心搬土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以搬土为主剂,辅以消泡剂、降失水剂、纳米硅以及缓凝剂配制而成。室内研究表明... 普通的搬土水泥浆体系存在强度不高、稠化曲线包心等弊端。为了有效解决搬土水泥浆包心及强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优选了一种防包心搬土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以搬土为主剂,辅以消泡剂、降失水剂、纳米硅以及缓凝剂配制而成。室内研究表明,防包心搬土水泥浆体系配方简单,易于调节,失水可控,强度较高,稠化曲线平缓。防包心搬土水泥浆体系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南海东部惠州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心 搬土 水泥浆体系
下载PDF
页岩压裂用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成裕 萧瑛 李望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968-1971,共4页
采用表面活性大单体法,在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疏水基团,合成AM—AA.DM共聚体系,应用到页岩气压裂液中。考察了引发温度、引发剂用量、疏水单体含量等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的最佳条件为:引发温度40℃,引发剂... 采用表面活性大单体法,在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引入少量疏水基团,合成AM—AA.DM共聚体系,应用到页岩气压裂液中。考察了引发温度、引发剂用量、疏水单体含量等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的最佳条件为:引发温度40℃,引发剂含量0.1%,单体总浓度25.0%。在此条件下,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112万左右,粒度主要分布在0.4—1.0μm之间,合成产物均一性较好;合成产物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压裂 疏水缔合聚合物 合成 剪切可逆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望军 贺访文 冯图 《科学咨询》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和建设过程中,...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和建设过程中,培养致力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阐述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探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以期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态文明教育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一种防窜直角稠化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易波 李望军 +1 位作者 周成裕 黄强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6期76-79,共4页
深水高压油气井在固井作业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因素,如油气水层易互窜,界面胶结质量差,水泥柱上下温差较大,井眼压差大易发生气窜,钻井费用高,钻井周期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水泥浆稠化过渡时间长,固井后发生环空气窜所导致。为了有效避免... 深水高压油气井在固井作业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因素,如油气水层易互窜,界面胶结质量差,水泥柱上下温差较大,井眼压差大易发生气窜,钻井费用高,钻井周期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水泥浆稠化过渡时间长,固井后发生环空气窜所导致。为了有效避免气窜现象的发生,优选了一种具有防窜直角稠化水泥浆体系。防窜直角稠化水泥浆体系已多次成功应用于南海东部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井 气窜 直角稠化 水泥浆体系
下载PDF
深水表层固井水泥浆体系的优选 被引量:2
9
作者 廖易波 李望军 +3 位作者 范鹏 刘玉杰 陆永伟 闫许峰 《科技视界》 2019年第23期5-7,4,共4页
最近几年中,深水油气发现占全球油气发现总量逐步增大,深水油气资源已成为未来全球石油战略接替的重点,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深水固井技术的发展,笔者团队结合室内研究与现场实际应用,总结了一套适用于超水表层固井的低密全液早强水泥浆体系... 最近几年中,深水油气发现占全球油气发现总量逐步增大,深水油气资源已成为未来全球石油战略接替的重点,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深水固井技术的发展,笔者团队结合室内研究与现场实际应用,总结了一套适用于超水表层固井的低密全液早强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配方简单,采用全液体添加剂,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防气窜性能及沉降稳定性.该体系低温下水泥石强度发展好,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控失水性能强.目前该低密全液早强水泥浆体系成功应用于南海多口深水井中,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现场易配浆,浆体流动性良好,水泥浆气泡少,现场操作方便,固井作业时未发现浅层气窜漏,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低密度 全液体 早强 水泥浆体系
下载PDF
论领导用人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望军 刘立祥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从成功领导者的用人艺术中可以启迪出领导用人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选才时扬长避短识人才,因事设人,量才任职;管人时该宽要宽,该严要严,及时给予表扬,讲究批语的艺术性;授权时用人不疑,收放自如,把握监督环节;激励时灵活运用薪... 从成功领导者的用人艺术中可以启迪出领导用人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选才时扬长避短识人才,因事设人,量才任职;管人时该宽要宽,该严要严,及时给予表扬,讲究批语的艺术性;授权时用人不疑,收放自如,把握监督环节;激励时灵活运用薪资激励,不可忽略精神激励,注重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用人 企业管理 成功领导 选才 管人 用人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
11
作者 李望军 贺访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119-123,共5页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结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特征,针对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结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特征,针对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设计的教学软件选用、教学内容及课时设置、教学方法优化选择、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等环节展开探索,以期为高校环境生态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教学探索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云南巧家药山珙桐群落主要树种种间联结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瑞伍 彭明春 +2 位作者 王崇云 罗雪娟 李望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2013年8月,在云南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两块乔木样地,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Jaccard(JI)指数以及点相关系数(φ)检验巧家药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程度不高,... 2013年8月,在云南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两块乔木样地,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Jaccard(JI)指数以及点相关系数(φ)检验巧家药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程度不高,有17种对呈现显著正联结性。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度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珙桐与白楠、野茉莉之间存在显著正联结性;珙桐与川冬青、领春木之间存在显著负联结性。八角枫与8种植物之间存在正联结性,说明八角枫对群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川冬青与野八角、野茉莉、云南枫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表明川冬青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珙桐与常绿树种成正联结性的较多而与落叶树种成负联结性的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种间联结 巧家药山 联结系数 χ^2 检验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下载PDF
基于eCognition和ALOS影像的南盘江流域(云南段)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怀忠 彭明春 +3 位作者 王崇云 李望军 彭泽瑜 秦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467-4470,共4页
以2010年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在eCognition的支持下进行南盘江流域(云南段)的景观生态分类,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为43 276.52 km2,总斑块数为21 680个,分为17种景观生态类型;以暖温性针叶林、暖温... 以2010年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在eCognition的支持下进行南盘江流域(云南段)的景观生态分类,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为43 276.52 km2,总斑块数为21 680个,分为17种景观生态类型;以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旱地的面积最大,共占流域总面积的83.25%,为流域的景观基质;其中暖温性针叶林面积最大,为14 538.8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6%;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面积为12 720.131 km2,占29.39%;旱地面积为8 766.45 km2,占20.26%。流域内整体斑块密度为0.501个/km2,其中最大为旱地,为0.147 7个/km2;边界密度为27.72,景观形状指数为144.16,整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68,蔓延度指数为64.49;景观整体破碎度低,连通性较好,类型分布交错,景观格局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流域 景观生态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4
作者 李青 张姗 +5 位作者 何斌 李望军 邹顺 白晓龙 陈洋 薛晓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夏季对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的浮游植物有8门51科10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丰富,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为了解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夏季对贵州草海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的浮游植物有8门51科104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丰富,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8.82×10^(6) cell·L^(-1),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大;从浮游植物优势属和丰度看,均是蓝藻和绿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总氮(TN)、铵态氮(NH_(4)^(+) N)、硝态氮(NO_(3)- N)、总磷(TP)、有机碳(TOC)、悬浮物(TSS)等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草海湿地处于富营养状态,为中度污染水平,水体有发生微囊藻水华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聚酯纤维类暂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周成裕 叶仲斌 +2 位作者 陈柯 李望军 萧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一次酸压后的生产井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后将处于高含水阶段,其裂缝成为水的主要通道,所以提出在重复酸压工作液体系中添加酸溶性暂堵材料,形成酸压暂堵转向增产技术.为了提高暂堵效果,制备了纤丝状聚酯纤维类固体增强剂,配合颗粒状淀粉接... 一次酸压后的生产井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后将处于高含水阶段,其裂缝成为水的主要通道,所以提出在重复酸压工作液体系中添加酸溶性暂堵材料,形成酸压暂堵转向增产技术.为了提高暂堵效果,制备了纤丝状聚酯纤维类固体增强剂,配合颗粒状淀粉接枝共聚物、胶凝状共聚物这2类聚合物复配形成多组分、多形态的聚酯纤维类暂堵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NS3A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AFM)、Mastersizer 3000型激光粒度仪以及岩心流动仪等,对暂堵体系进行了玻璃化转变温度、暂堵剂的微观结构、酸溶率和暂堵及伤害评价等暂堵性能进行评价,得出该暂堵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为60~ 65℃,暂堵颗粒的包裹固定效果理想,粒径级配合理,酸溶率可达95%以上,暂堵率>99%,对储层渗透率影响小,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暂堵 酸溶率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望军 冯图 +4 位作者 周瑞伍 何斌 崔涛 邓芳芳 彭明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2,共6页
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构建Maxent物种潜在分布模型,预测了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区,明确了控制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的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和检验数据(Texting ... 本研究结合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构建Maxent物种潜在分布模型,预测了贵州省天然黄杉林的潜在分布区,明确了控制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的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和检验数据(Texting data)的AUC值分别为0.974和0.921,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年均降水量(Bio12)、和昼夜温差月均温(Bio2) 3个气候因子为影响和控制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3个主导因子的适宜范围依次为26-38mm、865-980mm、9.5-10.5℃,最适宜值依次为32mm、915mm、10.2℃;(3)贵州省天然黄杉林潜在适宜区域总面积21 558.35km^2,其中包含高度适宜区域10 113.97 km^2,中度适宜区域11 444.38km^2;(4)贵州省天然黄杉林高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47-2 622m,平均海拔1 319m,中度适宜区域的海拔范围为593-2 476m,平均海拔1 27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天然黄杉林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贵州省青冈林的潜在生境动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望军 冯图 +4 位作者 崔涛 杨婧 周瑞伍 陈丽 彭明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了解贵州省青冈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特征,基于现状分布数据,结合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RCP8.5情景,2070-2099年)构建Maxent潜在分布模型,预测贵州省青冈林的潜在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最冷季均温(bio11)、最冷月最... 为了解贵州省青冈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特征,基于现状分布数据,结合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RCP8.5情景,2070-2099年)构建Maxent潜在分布模型,预测贵州省青冈林的潜在分布变化。结果表明,最冷季均温(bio11)、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和年均降水量(bio12)为控制贵州省青冈林潜在生境的主导气候因子;RCP8.5情景下贵州省青冈林的潜在分布面积相较当前气候条件增加,中度适宜生境增加19 419 km^2,高度适宜生境增加9 944 km2;中度适宜生境平均海拔较当前气候条件上升126 m,高度适宜生境平均上升85 m。总的来说,贵州省青冈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十分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青冈林 潜在生境
下载PDF
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望军 周瑞伍 +4 位作者 冯图 骆强 何斌 肖群英 彭明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植被潜在分布区的预测是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起点,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滇西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及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应用Maxent模型,预测了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 植被潜在分布区的预测是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起点,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滇西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及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的现状分布数据,应用Maxent模型,预测了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模型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的AUC值为0. 976,检验数据(Texting data)的AUC值为0. 973,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优秀水平; 2)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干月降水量(Bio14)和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等4个气候因子为影响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其中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最为关键; 3)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潜在分布区总面积9 233. 92 km^2,占滇西北地区总面积的13. 40%; 4)滇西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潜在分布区海拔分布范围为2 452~4 127m,平均海拔3 03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植被-气候关系 滇西北 寒温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 潜在分布
下载PDF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望军 贺访文 +1 位作者 冯图 何斌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7期139-142,共4页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工程、林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热门课程,针对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将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工程、林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热门课程,针对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将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基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开设的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探索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 生态监测与评价 课程思政 生态文明 课程改革
下载PDF
黔西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何斌 李青 +3 位作者 冯图 薛晓辉 李望军 刘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9-2157,共9页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在贵州省黔西县境内选取14、26、33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C和N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P含量表现为针叶>土壤>凋落物,ω(C):ω(N)比表现为针叶>凋落物>土壤,ω(C):ω(P)和ω(N):ω(P)比表现为凋落物>针叶>土壤,且3个库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林龄对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它们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土壤中的C、N、P含量呈增加趋势;凋落物中的N、P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是C含量则逐渐降低。随着林龄的增加,针叶和凋落物中的ω(C):ω(N)和ω(C):ω(P)比逐渐降低;土壤中的ω(C):ω(N)比则逐渐增加,ω(C):ω(P)比先降低后增加。(3)不同林龄针叶的ω(N):ω(P)比均小于14,表明研究区内马尾松的生长受N限制较严重,特别是26a生时最严重,且不同林龄间差异显著。(4)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生长过程中,针叶、凋落物、土壤中的P含量及ω(C):ω(P)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比C和N在叶片、凋落物、土壤3个库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ω(C):ω(P)比对3个库之间的养分转化关系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针叶 凋落物 土壤 林龄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