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湾泥沙运移与冲淤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朝新 刘焱光 +3 位作者 刘振夏 胡泽建 边淑华 刁少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4,共9页
运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泉州湾泥沙净输运趋势,借助210Pb测年法测定湾内北水道的沉积速率,并通过海图对比计算海湾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泉州湾总体处于淤积之中,但湾内冲淤分布不平衡:北水道淤积程度重,其中上游是湾内的... 运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泉州湾泥沙净输运趋势,借助210Pb测年法测定湾内北水道的沉积速率,并通过海图对比计算海湾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泉州湾总体处于淤积之中,但湾内冲淤分布不平衡:北水道淤积程度重,其中上游是湾内的现代沉积中心;南水道是泥沙输运出湾的主通道,局部略微侵蚀。湾内涨、落潮流路的平面分异和地形条件的制约是北水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强劲的落潮流以及径流是南水道成为泥沙输运主通道的主要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趋势分析 泉州湾 泥沙运移 冲淤变化
下载PDF
泉州湾泥沙运移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朝新 刘振夏 +2 位作者 胡泽建 谷东起 边淑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1,共7页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 (1994 年 6 月和 2001 年 12 月) 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 (1994 年 6 月和 2001 年 12 月) 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外海逐渐降低。高值区出现在水道和河口,冬季高于夏季,大、中潮高于小潮。泉州湾沉积物分布与水动力强弱环境呈很好的对应关系。晋江携带入海的泥沙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海岸侵蚀来沙与湾外来沙也提供了部分物源。南、北水道分别属于落潮槽与涨潮槽两种不同性质的水道。北水道沉积物较细,以沉积作用为主,其入口处淤积程度较轻,而在上游淤积程度相对较重;南水道流速较大,沉积物较粗,是泥沙输运主要通道,地形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悬浮泥沙 沉积速率 泥沙运移
下载PDF
渤海底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探讨 被引量:97
3
作者 乔淑卿 石学法 +6 位作者 王国庆 杨刚 胡宁静 刘升发 刘焱光 朱爱美 李朝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7,共9页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渤海湾中部和南部,并呈条带状向辽东湾方向延伸;细粒级沉积物分选较粗粒级沉积物好,偏态系数较低;渤海细粒级沉积区为渤海的现代沉积中心,周边沉积物有向这个沉积中心汇聚的输运趋势。这种沉积物分布格局和输运趋势主要受潮流和渤海环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河 沉积物 粒度趋势分析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丰爱平 夏东兴 +2 位作者 谷东起 吴桑云 李朝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
采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1958-2004年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8-198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平均侵蚀后退速率为27m/a,0m等深线后退速率为27~65m/a,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2.1cm/a。1984-2004年,莱州湾南... 采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1958-2004年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8-198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平均侵蚀后退速率为27m/a,0m等深线后退速率为27~65m/a,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2.1cm/a。1984-200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位置基本无变化,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1.04cm/a,水深5m以浅的区域表层沉积物变粗。海面相对上升、入海泥沙量减少和风暴潮是研究区海岸侵蚀主要原因,三者对海岸侵蚀影响权重比为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 海岸侵蚀 侵蚀过程 影响因素 权重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净输运模式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升发 刘焱光 +2 位作者 朱爱美 李朝新 石学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 根据对东海内陆架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运用Gao-Collins"粒度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内陆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以分为两类:细颗粒(>5Φ)和粗颗粒(<5Φ);细颗粒分布于研究区的大部分区域,而粗颗粒主要分布在闽江、瓯江等入海河流口门以及马祖等海岛附近;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等粒度参数对应性较好,总体特征为粒径越粗,分选越差,偏态更正偏,而粒径越细,分选越好,偏态也较低;粒径趋势分析显示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的运移模式总体为NE—WS方向运移,而研究区边缘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向左右两侧的偏移,南部闽江河口区沉积物由近岸向海方向辐射运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模式主要受控于流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区 粒度特征 趋势分析 输运模式 东海内陆架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贞 李珍 +4 位作者 张卫国 李杰 孟宪伟 刘乐军 李朝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对广两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 对广两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egiceras锐减,反映出红树林滩衰退的特征;60年代和70年代,钦州湾西海岸线明显向内陆迁移,高潮滩环境向低潮滩演化;而80年代始,东海岸线由于钦江流域来沙的迅速堆积,沉积速率较高,岸线向海推移明显,沉积物中木本植物花粉和禾本科均有所增加,这和围垦修堤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低潮滩向高潮滩演化有关。钦州湾总体表现出西向扩张,东向缩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210PB 粒度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焱光 杨刚 李朝新 方习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6,共10页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流系格局的影响,其中近岸区域主要受控于河流入海物质和闽浙沿岸流;而台湾暖流、闽浙沿岸上升流则对远岸区域影响较大。研究区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海水浊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达0.91,这为通过水体浊度来反演区域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悬浮体质量浓度 浊度 台湾暖流 沿岸流 上升流
下载PDF
东海和凯尔特海潮流沙脊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振夏 余华 +1 位作者 熊应乾 李朝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东海潮流沙脊与凯尔特海沙脊均为开阔陆架上的大型深水沙脊,它们都形成在冰后期海面上升时期。目前仍然经受现代潮流和风暴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处于活动沙脊和衰亡沙脊之间的发育过程,属于准活动沙脊。与东海比较,凯尔特海的动... 东海潮流沙脊与凯尔特海沙脊均为开阔陆架上的大型深水沙脊,它们都形成在冰后期海面上升时期。目前仍然经受现代潮流和风暴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处于活动沙脊和衰亡沙脊之间的发育过程,属于准活动沙脊。与东海比较,凯尔特海的动力作用更强。东海沙脊横剖面大多呈向西南方向倾斜的前积层理,偶见波浪侵蚀面,反映以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凯尔特海沙脊剖面呈现复杂的交错层理,内部有较多的波浪侵蚀面,这是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凯尔特海 潮流沙脊 准活动沙脊
下载PDF
48ka以来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焱光 石学法 +3 位作者 SUK Bong-Chool 李朝新 王昆山 李小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6,共13页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般具有纹层和纹层状构造,并且与我国内陆的千年尺度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纹层沉积物也具有千年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夏季风波动应该是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暖期,在东亚夏季风降水相对增强的影响下,低温、低盐的东海沿岸水对日本海表层水体的贡献要大于对马暖流的贡献,日本海水体间的交换减弱,最终造成缺氧的海底沉积环境。在冷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冬季风增强)加快了日本海西北部深层水的生成,Ulleung海盆南部的底层水含氧量高,相应地沉积了具均质构造的浅色沉积物;在末次盛冰期最低海平面时,日本海成为一个封闭的海盆,降雨量高于蒸发量,水体出现分层,底层水处于停滞缺氧状态。自距今17.5 ka(日历年,下同)以来底层水含氧量较高,对马暖流逐渐成为影响日本海海洋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的含氧量在YD期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东海沿岸水的短暂强盛制约了深层水的流通。自距今10.5 ka以来对马暖流强盛,日本海海底处于富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对马暖流
下载PDF
海水光衰减变化与颗粒有机碳估算——以菲律宾海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建伟 方习生 +2 位作者 石学法 杨刚 李朝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0-467,共8页
2004年夏季在菲律宾海进行了上层水体光衰减(660nm)剖面测量和海水取样分析,提出了海区悬浮颗粒有机碳的光学统计模型。根据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得到了菲律宾海上层水体高分辨率颗粒有机碳断面,对颗粒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 2004年夏季在菲律宾海进行了上层水体光衰减(660nm)剖面测量和海水取样分析,提出了海区悬浮颗粒有机碳的光学统计模型。根据大量的现场观测资料,得到了菲律宾海上层水体高分辨率颗粒有机碳断面,对颗粒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菲律宾海上层水体颗粒有机碳和叶绿素a的比值约为400~2000,浮游植物现存量与颗粒有机碳现存量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光衰减 悬浮体 菲律宾海
下载PDF
胶州湾潮汐通道地貌体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边淑华 夏东兴 李朝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胶州湾属基岩海湾型潮汐通道,湾口内、外发育较为典型的涨、落潮流三角洲,地貌体系较为完整。总的说来,胶州湾涨潮流占优势,但涨、落潮优势流路平面分异明显:落潮流三角洲中央以落潮优势流为主,两侧涨潮流占优势;涨潮流三角洲中部以涨... 胶州湾属基岩海湾型潮汐通道,湾口内、外发育较为典型的涨、落潮流三角洲,地貌体系较为完整。总的说来,胶州湾涨潮流占优势,但涨、落潮优势流路平面分异明显:落潮流三角洲中央以落潮优势流为主,两侧涨潮流占优势;涨潮流三角洲中部以涨潮优势流为主,两侧落潮流占优势,涨、落潮优势流在内、外汊道口之间发生交叉。由于水流的非正向入射,潮汐通道地貌体系不对称,潮流三角洲在湾内东侧发育、在湾外东北侧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通道 地貌体系 涨、落潮优势流
下载PDF
北冰洋西部沉积物黏土的Sm-Nd同位素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华 李朝新 +2 位作者 孟宪伟 石学法 程振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及北部边缘地带、加拿大海盆)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黏土组分的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黏土组分的Sm-Nd同位素分异明显,可将沉积物划分为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等多个同位素物源区;(2)在楚科奇海,太平... 通过对北冰洋西部(楚科奇海及北部边缘地带、加拿大海盆)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黏土组分的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黏土组分的Sm-Nd同位素分异明显,可将沉积物划分为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等多个同位素物源区;(2)在楚科奇海,太平洋入流的向北输运自西向东形成了3个不同的同位素物源区,沉积物的c(147Sm)/c(144Nd)比值、εNd(0)值和TDM年龄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3)在研究区北部,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波弗特涡流将马更些河物质向西搬运至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高地,使该区沉积物εNd(0)值明显偏低,TDM偏大;(4)在楚科奇海北部外陆架、海台和陆坡区,太平洋水、大西洋水和波弗特涡流的相互作用使该区沉积物TDM年龄的标准偏差大,同时出现了南-北源和西-南源等同位素混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西部 表层沉积物 黏土组分 杉-钕同位素 沉积物来源
下载PDF
日本海的末次盛冰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焱光 邹建军 +3 位作者 李朝新 张伟滨 石学法 Suk Bong-Chool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63,共11页
日本海末次盛冰期的沉积层几乎都是以交替出现的深色纹层、浅色纹层状和均质沉积物为特征。根据日本海中部和南部两个岩心记录的末次盛冰期的沉积特征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讨论了低海平面时期东亚季风对日本海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24.2~... 日本海末次盛冰期的沉积层几乎都是以交替出现的深色纹层、浅色纹层状和均质沉积物为特征。根据日本海中部和南部两个岩心记录的末次盛冰期的沉积特征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讨论了低海平面时期东亚季风对日本海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24.2~17.8cal.kaBP,日本海南部纹层沉积的分布均对应了夏季风的相对增强,表明季风降水输入是引起该时期日本海底层水含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夏季风的控制下,低盐富营养的东海沿岸水的强弱变化使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海水温度也在24.2~17.8cal.kaBP期间出现低值并剧烈变化。30~24.2和17.8~15cal.kaBP,受增强的冬季风(夏季风减弱)影响,日本海水体的流通性较强,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对23~17.5cal.kaBP日本海的表层海水温度出现异常高值的原因存在很多争论,一般认为是由于季风降雨输入量大于蒸发量、表层水盐度普遍降低、水体出现密度分层、水层间的垂直交换受到限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东亚季风 末次盛冰期 日本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来自N-31柱样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艳 翦知湣 +5 位作者 石学法 程振波 陈志华 李朝新 吴永华 石丰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对南海北部N-3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鉴定、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测试以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和温跃层深度,揭示了该海区约55ka以来的古海洋环境特征。转换函数计算的表层海... 对南海北部N-3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鉴定、氧碳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测试以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和温跃层深度,揭示了该海区约55ka以来的古海洋环境特征。转换函数计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结果表明,夏季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7.0~29.6℃,变化幅度为2.6℃,冬季温度变化范围为18.2~27.0℃,变化幅度为8.8℃。与南海南部转换函数温度对比表明,南海南部的温度比南海北部要高,这种差异在冬季时表现更为突出。温跃层转换函数计算的温跃层深度结果表明,MIS3~MIS2期时温跃层深度没有大的变化,而从冰期向冰后期过渡时,温跃层深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洋环境 浮游有孔虫 晚更新世 南海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渠道混凝土面板机械化衬砌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朝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共4页
1工程概况北疆某供水渠道总长100余km。除去渠道外,该供水工程还有隧洞、渡槽、涵管、跨渠道路等渠系建筑物,其中渠道为梯形断面,底宽6 m,渠深4.8 m和4.6 m,边坡1∶2.5,纵坡1/10 000。渠道采用两布一膜防渗,聚乙烯土工膜厚0.6 mm,布重20... 1工程概况北疆某供水渠道总长100余km。除去渠道外,该供水工程还有隧洞、渡槽、涵管、跨渠道路等渠系建筑物,其中渠道为梯形断面,底宽6 m,渠深4.8 m和4.6 m,边坡1∶2.5,纵坡1/10 000。渠道采用两布一膜防渗,聚乙烯土工膜厚0.6 mm,布重200 g/m2,膜下为找平垫层,膜上为10 cm厚混凝土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检测 混凝土质量 思路
下载PDF
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朝新 《通讯世界》 202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为了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加快运行管理技术升级,对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思路与运行机制,并详细阐述了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其中包括发射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报警... 为了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加快运行管理技术升级,对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思路与运行机制,并详细阐述了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其中包括发射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音频系统、电磁屏蔽模块等。之后提出中波广播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策略,通过做好网络流畅程度检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设备控制优化改进、自动测试运行环境、信号干扰处理方法以及射频干扰故障处理等措施,切实提高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广播发射机 自动化控制 应用策略
下载PDF
交际教学法之我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朝新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6年第5期10-16,共7页
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交际能力,但同时也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主张忽视之。交际教学法力求达到语法教学和语义功能教学的统一,使学生不仅掌握外语的语法体系和语用规则,而且能够将其语法和语用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交际。交际教学法有其... 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交际能力,但同时也强调语法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主张忽视之。交际教学法力求达到语法教学和语义功能教学的统一,使学生不仅掌握外语的语法体系和语用规则,而且能够将其语法和语用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交际。交际教学法有其基本原则,但其实施应该与学习者的特殊性相结合,与不同国家的文化教学背景的特殊性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教学法的路子来,才能走出适应各地各学校特色的交际教学法的路子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教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 语法结构知识 交际能力
下载PDF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水轮机顶盖均压管汽蚀研究与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朝新 《四川水力发电》 2012年第3期97-98,共2页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阿萨汉河流域的第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90 MW,年发电量11.75亿kW.h。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于2009年12月投入运行,2011年7月,电站运行人员发现水轮机顶盖均压管出现漏水情况。后经检查分...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阿萨汉河流域的第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90 MW,年发电量11.75亿kW.h。阿萨汉一级水电站于2009年12月投入运行,2011年7月,电站运行人员发现水轮机顶盖均压管出现漏水情况。后经检查分析,均压管汽蚀严重,导致漏水并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2011年9月,对均压管汽蚀进行了更换改造处理,将材质为Q235普通钢的原均压管更换成不锈钢材质,并将均压管弯头由直角弯头改为70°弯头以改良均压管内的水流形态,减少汽蚀影响。经过改造,消除了均压管漏水现象,提高了均压管抗汽蚀能力,有效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汉一级水电站 均压管 汽蚀 漏水 改造
下载PDF
试述水利工程表面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朝新 《新疆水利》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就水利工程表面变形监测采用GPS徕卡1200和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进行监测的内业数据处理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工程表面变形 安全监测 内业数据处理 解决办法
下载PDF
大型水电站机电安装质量控制点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朝新 《发电与空调》 2012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介绍思林电站机电安装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点(H、W点)设置方法、设置重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机电安装质量控制点(H、W点)实施过程、程序以及实施优点,最后对机电安装质量控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电站 机电安装 质量控制点(H、W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