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条焕 李晓 王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1期1771-1772,共2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于南阳豫西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91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提取腹水培养,分析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药敏...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于南阳豫西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91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提取腹水培养,分析患者腹水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91例患者腹水中共分离出106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菌)56株,革兰阳性菌(G+菌)47株,真菌3株,分别占比52.83%、44.34%、2.83%;G-菌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其次为阿米卡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为阿米卡星,其次为亚胺培南;G+菌中,屎肠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次为利奈唑胺,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为利奈唑胺,其次为万古霉素。结论 G-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SBP主要致病菌,敏感抗生素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G+菌中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腹水PCT、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条焕 李晓 王洋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SBP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45例... 目的:探讨腹水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SBP组;并收集同期收治的45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非SBP组。比较两组腹水PCT、IL-6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BP组腹水PCT、IL-6水平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腹水PCT、IL-6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25、0.829,且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PCT、IL-6水平检测诊断SBP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取1.155 ng/mL、81.895 pg/mL。结论:腹水PCT、IL-6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腹水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脓液中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条焕 李晓 王洋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1期12-13,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43例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4株,占55.81%,肺炎克雷伯菌13株,占30.23%。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他唑...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43例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4株,占55.81%,肺炎克雷伯菌13株,占30.23%。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因此临床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糖尿病 细菌分布 药敏分析
下载PDF
检验科开展新项目的总结和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条焕 谢英豪 李晓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0期132-132,134,共2页
随着临床新业务的发展,检验科新项目的开展成为必要。本文从开展新项目应遵循的原则、新项目开展的实际操作、新项目开展中的问题3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检验科新项目开展的经验。
关键词 检验科 新项目 开展
下载PDF
临床动态循证抗感染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鸿慈 刘培峰 +4 位作者 孙丰润 李晓 李小伟 李条焕 刘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细菌性病因发病特点和动态循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细菌群相同步培养系统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法,对住院病例的血和(或)尿进行培养和测试,选同一敏感抗感染药物,单品种、足剂量,由静脉缓慢给药,配合免疫双向调节剂... 目的探讨银屑病细菌性病因发病特点和动态循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细菌群相同步培养系统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法,对住院病例的血和(或)尿进行培养和测试,选同一敏感抗感染药物,单品种、足剂量,由静脉缓慢给药,配合免疫双向调节剂辅助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40例患者血培养计336例次,细菌L型生长,厌氧菌和需氧菌均未生长,培养次数最多23次,最少4次,平均10.1次;尿培养81例次,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鉴定72株,细菌不稳定L型回复成细菌型鉴定27株。住院时间最长266 d,最短45 d,平均132.2 d。痊愈14例(35%),基本痊愈17例(42.5%),好转9例(22.5%)。结论银屑病是以细菌稳定L型感染为主要特点的、内源性复数菌感染病,在机体天然免疫功能失调下,引发的全身性皮肤损害表象。在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准确休整配合下,动态循证选择敏感抗感染药物由静脉给药和免疫双向调节剂辅助治疗,可按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细菌群相同步培养系统 复数菌直接药敏试验 临床动态循证抗感染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直接显微镜检查真菌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谢英豪 王洋 李条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2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深部感染真菌 实验室诊断 显微镜检查 应用 白假丝酵母菌 细胞器 细胞核 微生物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条焕 王洋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L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3d、入院后7d、出院时检测患者血清SAA、SOD水平...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LI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于入院时、入院后3d、入院后7d、出院时检测患者血清SAA、SOD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并根据预后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0)和预后良好组(n=6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SAA、SOD水平,并分析LI患者预后与入院时血清SAA、SOD的关系.结果:入院后各时点,LI患者血清SAA水平降低,血清SOD水平升高,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90d,80例LI患者,预后不良占25.00%(20/80);预后良好者占75.00%(60/80).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SAA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OD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LI患者预后与入院时血清SAA、SOD水平异常有关,入院时血清SAA过表达、SOD低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I患者存在血清SAA过表达、血清SOD低表达的情况,随着治疗有一定改善,但SAA的异常过表达、SOD异常低表达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