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辛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果营 钟建华 +2 位作者 饶孟余 江林 孙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东辛地区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成和发育与三角洲的规模和建设性、洼陷带的古地形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滑塌浊积扇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东辛地区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勇 钟建华 +2 位作者 陈昊 李果营 江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次生孔隙 铸模孔 有机质热演化 异常高压
下载PDF
满加尔坳陷北部满1井区泥盆系东河塘组沉积成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林 钟建华 +1 位作者 刘金华 李果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6期4-7,共4页
东河塘组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层,本次研究在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部探井岩心颜色、粒度、成分、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区东河塘组沉积成因的探讨,将其岩石学特征与沙雅地区和塔中地区进行对比,利用测井曲线、录... 东河塘组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层,本次研究在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部探井岩心颜色、粒度、成分、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区东河塘组沉积成因的探讨,将其岩石学特征与沙雅地区和塔中地区进行对比,利用测井曲线、录井岩性剖面的分析,以及地震解释地层等厚图等地质资料,揭示目标层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并进一步初步探讨了本区的沉积相模型。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干旱潮坪相,分为泥坪、砂坪、砂泥坪3个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沉积构造 沉积相 潮坪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应用
4
作者 孙钰 钟建华 +2 位作者 李世银 李果营 周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98-100,共3页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 为了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坳陷期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将坳陷期地层划为9个三级层序,其内部结构具有三分和二分两种。并分析了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其中二分层序以下生上储型油藏组合为主,三分层序以上生下储型油藏组合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各级层序界面(层序边界、初泛面、最大湖泛面)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中初泛面控制着低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最大湖泛面和层序边界控制着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特征 隐蔽油气藏 坳陷期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重力流滑塌机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晓光 李果营 +2 位作者 刘恭利 潘永 康荣 《甘肃科技》 2023年第12期95-98,共4页
基于国内外重力流滑塌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阐述了重力流的概念和分类,系统总结归纳了滑塌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提出了重力流滑塌的力学条件,并据此把重力流的滑塌机理分为两大类:内在机理和外在机理。内在机理主要包括2种因素:沉积物的... 基于国内外重力流滑塌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阐述了重力流的概念和分类,系统总结归纳了滑塌型重力流的触发机制,提出了重力流滑塌的力学条件,并据此把重力流的滑塌机理分为两大类:内在机理和外在机理。内在机理主要包括2种因素:沉积物的自身重力和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总结出了沉积物自身重力存在3种作用过程。外在机理主要有3种因素:地震作用、湖(海)平面变化、波浪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地震、湖(海)平面变化和波浪的作用过程。重力流滑塌机理研究对广泛开展重力流成因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滑塌机理 自身重力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 地震作用 湖平面变化 波浪作用
下载PDF
渤海南部火山岩发育区断裂—岩浆联合控藏机理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果营 杨波 +5 位作者 韩自军 杨海风 胡志伟 宿雯 邓辉 高雁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6,共10页
长期以来,渤海南部火山岩发育区的勘探存在诸多挑战:地震资料品质差,有利圈闭目标刻画难度大;储层埋深大,优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薄弱;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机理认识不清。针对上述地质难题,通过系统开展新生界火山岩三维定量精细刻画和... 长期以来,渤海南部火山岩发育区的勘探存在诸多挑战:地震资料品质差,有利圈闭目标刻画难度大;储层埋深大,优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薄弱;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机理认识不清。针对上述地质难题,通过系统开展新生界火山岩三维定量精细刻画和火山岩发育区变速构造校正成图,真实还原了火山岩下构造原貌,为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开展火山岩发育区成藏地质条件精细解剖,提出"断裂—岩浆"联合控制坡隆构造带的形成及规模性圈闭的发育、岩浆活动时空有序分布有利于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断裂—岩浆"时空有序配置控制火山岩发育区的油气差异富集。以此为指导,首次在黄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带火山岩发育区发现了渤中34-X大型优质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火山岩发育区 坡隆构造 控藏机理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应斌 薛永安 +1 位作者 王广源 李果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6,共9页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 石臼坨凸起油气勘探历经40余年,是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最长的地区之一。该区在经历多年的勘探沉寂之后,近年在其浅层新近系发现大中型油气田。通过回顾该区油气勘探历程,综合钻井、地化、地球物理等勘探资料,系统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浅层油气藏的构造、油源及储盖组合等特征,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新思路指导下的创新地质认识是取得老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1低幅构造背景与岩性体的有效叠合匹配是浅层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2重新认识凸起区构造特征,特别是对北西向隐伏断层的成功确认,在凸起内部低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因分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3多凹包绕型凸起带油源的有效判识有助于提高勘探成功率。石臼坨凸起重获油气发现的勘探启示可为渤海海域特别是凸起带探索出浅层油气藏的综合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凸起 浅层 新近系 低幅构造 油气成藏 勘探启示
下载PDF
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油气优势输导体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钱赓 牛成民 +3 位作者 杨波 涂丹凤 李果营 高文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1,50,共9页
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压力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输导体系的特征、分布、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有效性,进一步揭示莱西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断裂体系、输导层与盖层,油气输导格架3要素研究其... 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压力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渤海南部莱西构造带新近系输导体系的特征、分布、时空配置关系及其有效性,进一步揭示莱西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分析莱西构造带新近系:断裂体系、输导层与盖层,油气输导格架3要素研究其特征与空间匹配关系并进行静态评价,发现除前人总结的馆陶组一明下段v油层组外,明下段I-III油层组也是新近系油气运移优势输导层。在调节断层分割与泥岩盖层分隔下,两个优势输导层重组并构成了菜西构造带新近系“千层糕”式油气输导格架。结合含氮化合物浓度、地层压力、荧光录井与砂体刻画对油气输导路径进行动态追踪与运移通道刻画,证实“T0^3-T0^2-T0^1泥岩盖层组”分隔新近系油气输导格架为上、下两套油气输导体系,后者输导通道以馆陶组一明下段V油层组块状砂砾岩体为主,前者主要由明下段I-III油层组相互叠置连通的南北向河道型砂体构成,油气沿两个优势通道以横向输导为主,并伴有差异成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莱西构造带 油气输导格架 优势输导体系 油气输导方式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波 胡志伟 +1 位作者 李果营 杨海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9,共8页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利用斜坡坡度值动态演化和地震反射结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受区域伸展-走滑复合应力驱动及重力不均衡沉降影响,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纪经历...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利用斜坡坡度值动态演化和地震反射结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进行了分析。受区域伸展-走滑复合应力驱动及重力不均衡沉降影响,莱州湾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纪经历了4期构造抬升而形成现今高角度翘倾型斜坡,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分段和南北分带的特征。南部斜坡带不同位置发育的圈闭类型不同,多期构造抬升控制了断裂发育和砂体展布,断裂、骨架砂体和构造不整合面形成了复式油气输导网络。南部斜坡带具有内外分带、差异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其中斜坡内带为断裂垂向输导近源充注的自生自储型成藏模式,斜坡外带为不整合面+砂体横向运移、断裂调节分配的远源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斜坡外带断裂发育,油气运移通畅,油藏埋深更浅,成藏层系更加丰富,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倾型斜坡带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特征 油气成藏规律 南部斜坡带 莱州湾凹陷 渤海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走滑断裂分段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柳永军 朱文森 +4 位作者 杜晓峰 武强 李果营 柴永波 王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6-10,4,共5页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走滑断裂 分段性 走滑坡折带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莱北低凸起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孝辕 黄江波 +3 位作者 杨海风 邓辉 李果营 郭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北低凸起 构造演化 共轭走滑断层 块体旋转 沉积坡折带
下载PDF
辽东凸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晓波 徐长贵 +2 位作者 王丽君 李果营 江尚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6,154,共4页
根据区域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辽东凸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辽东凸起潜山从古生代末期至今至少经历2期大规模构造运动,在古近纪末期基本定形,形成多个大面积的背斜和断块圈闭群,是油气聚集... 根据区域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辽东凸起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成藏模式。辽东凸起潜山从古生代末期至今至少经历2期大规模构造运动,在古近纪末期基本定形,形成多个大面积的背斜和断块圈闭群,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辽中凹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充足的油气供给、长期活动边界断层和良好储盖组合配置是潜山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辽东凸起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风化壳型、内幕型,其中风化壳型储集物性好,是今后该区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成藏模式 风化壳 辽东凸起 辽东湾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34-9油田火山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志伟 杨海风 +2 位作者 韩自军 李果营 黄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次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渤中34-9油田区火山岩属早喜山构造期中基性火山岩类,火山活动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中心式和裂隙式2种喷发模式,其中油田北区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油田南区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要素具有明显的改造或控制作用:①火山活动形成的坡隆古地貌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聚背景;②岩浆活动对周围地层和断裂的改造,形成了丰富的构造圈闭类型;③早期岩浆热液形成碱性环境,晚期生-排烃产生的有机酸流体形成酸性环境,早碱晚酸的成岩环境利于早期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晚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为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东一、二段广泛发育的溢流相玄武岩为深部油气富集成藏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渤中34-9油田具有岩浆喷发和断裂活动联合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富集层系的成藏特征,其成功发现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发育特征 控藏作用 渤中34-9油田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深层碎屑岩自生矿物成因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颖 杨波 +3 位作者 韩自军 李果营 吴庆勋 叶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90,共18页
自生矿物特征和成因机理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同位素、包裹体、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 自生矿物特征和成因机理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同位素、包裹体、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理及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硅质矿物、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3类;早期形成的硅质石英衬垫和碳酸盐胶结物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沿颗粒表面分布的早期硅质石英衬垫有效抑制了后期石英加大生长,并增强了岩石的抗压能力,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储层遭受溶蚀形成溶蚀孔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高孔隙储层形成;黏土矿物控制了储层渗透率差异,储层渗透率与自生高岭石体积分数呈正相关性,较高渗透率储层分布于侏罗系中段高岭石富集带内。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体积分数高、微晶石英衬垫发育的Ⅰ类有利储层和粒间溶蚀孔隙较发育、具显著表生成岩作用特点的Ⅱ类有利储层,二者孔隙演化存在明显差异。Ⅰ类有利储层主要受早—中成岩期微晶石英衬垫抗压实作用控制,浅层和深层均可发育高孔隙储层;Ⅱ类有利储层主要受表生期风化淋滤作用控制,可在风化壳附近形成优质储层,整体上Ⅰ类储层物性优于Ⅱ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矿物 成因机理 储层物性 歧南断阶带 侏罗系 深层碎屑岩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类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志伟 宿雯 +2 位作者 李果营 黄志 叶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8,共10页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宏观成盆机制和岩石断裂力学分析,对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南部受郯庐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影响,新近纪拗陷期断裂活动明显,大量小微断裂发育。新近纪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剪切应力... 根据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宏观成盆机制和岩石断裂力学分析,对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成因机制及控藏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南部受郯庐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影响,新近纪拗陷期断裂活动明显,大量小微断裂发育。新近纪以来渤海南部海域剪切应力逐渐取代伸展应力占据主导地位,为小微断裂的大量新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高泥质含量、早成岩阶段的岩石介质属性决定了小微断裂带形成演化的介质基础;小微断裂具有剪切破裂机制主导下塑性泥质流侵入剪切-涂抹成核的发育演化模式。根据局部剪切应力的成因机制及构造特征,渤海南部海域小微断裂可分为横向调节型、垂向传导型和断间均衡型等3种类型。小微断裂精细识别与解释技术在渤中26-3、垦利9-1和渤中34-1等油田的成功应用对于渤海海域高勘探成熟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海域 小微断裂 成因机制 控藏类型 渤中26-3油田 垦利9-1油田 渤中34-1油田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垦利16油田混源油定量判析及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庆顺 杨海风 +2 位作者 郭涛 温宏雷 李果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80,共7页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 垦利16油田为莱州湾凹陷高含硫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现象,而原油混源程度及分布特征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饱和烃碳同位素法判识混源油,并对其混源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垦利16油田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平面上原油混源程度基本相当,纵向上原油混源程度与地层层位具有相关性,其中,沙三上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高,平均值为89%,而沙三下亚段咸化型原油混入比例最低,平均值为25%。垦利16油田混源油的发现,证实了莱州湾凹陷主洼沙四段咸化烃源岩的贡献,预示着主洼及南部斜坡带深层沙四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首次明确南洼生烃和供烃能力,进而有望打开南洼围区的勘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生物标志物 饱和烃碳同位素 烃源岩 定量判析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应斌 王强 +3 位作者 黄雷 张友 武强 李果营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2,共6页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因此,近期凸起或低凸起仍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也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新近系 构造圈闭 油气藏分类
下载PDF
实用地球物理技术在渤中探区岩性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志猛 杨海风 +2 位作者 王军 李果营 王思权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1期17-21,45,共6页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勘探 地层切片 90度相移 变速成图
下载PDF
辽中南洼东二段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期次
19
作者 黄晓波 徐长贵 +3 位作者 周心怀 金小燕 柴永波 李果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16-19,145-146,共4页
经过多年勘探,辽中南洼东营组东二段油气分布表现为显示好、厚度大、储量小的"贫化"特征,断层侧向封堵分析表明,圈闭有效性差导致东二段油气难以富集成藏。根据流体包裹体产状、储层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统计、显微荧光特征... 经过多年勘探,辽中南洼东营组东二段油气分布表现为显示好、厚度大、储量小的"贫化"特征,断层侧向封堵分析表明,圈闭有效性差导致东二段油气难以富集成藏。根据流体包裹体产状、储层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统计、显微荧光特征和显微测温分析,结合单井热演化史分析,辽中南洼东二段油气主要经历了两期充注成藏。第1期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早期,距今9.0~5.1Ma;第2期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晚期,距今4.0~1.3Ma。断裂活动性表明本区在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距今5.1Ma)经历一次强烈构造活动,导致东二段储层大部分与馆陶组对接,第1期形成的古油藏被破坏调整,形成了现今东二段油气"贫化"分布特征。辽中南洼油气沿断层向浅层运移并聚集成藏,新近系是油气富集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断层侧向封堵 东二段 辽中南洼
下载PDF
走滑应变椭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举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辉 李果营 +2 位作者 杨海风 温宏雷 张参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8-878,共11页
剪切带带内某些次级应变与现有走滑应变椭圆的7类应变要素(PDZ,R,R′,P,T,Y破裂及局部挤压变形)难以准确对应。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右行走滑为例,通过理论推导与试验模拟,深入研究次级应变表现出的应变性质,并据此提出包含所有应变性质组... 剪切带带内某些次级应变与现有走滑应变椭圆的7类应变要素(PDZ,R,R′,P,T,Y破裂及局部挤压变形)难以准确对应。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右行走滑为例,通过理论推导与试验模拟,深入研究次级应变表现出的应变性质,并据此提出包含所有应变性质组合(8类)的完全分类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单纯性质的应变带(纯右行走滑、纯左行走滑、纯挤压和纯伸展应变带)和4个复合性质的应变区(伸展兼右行走滑、伸展兼左行走滑、挤压兼左行走滑和挤压兼右行走滑应变区)。复合性质应变区中,越靠近单纯性质方向的应变,产生相应性质的动力就越强。该模型在理论上论证了传统走滑模型的合理性并弥补其空缺部分。同时,举3个渤海的研究实例说明该模型改进后的应用:①莱州湾凹陷东北洼挤压与伸展作用共控成圈,说明走滑带内的挤压与伸展应力场同步持续、相互垂直的时空关系,以及二者的统一而非矛盾的辩证关系;②渤海走滑转换带的研究成果,说明走滑带内伸展或挤压型转换带的应变走向规律;③渤海某潜山油田的有效裂缝研究成果,说明有效裂缝的走向与现今走滑应力场中的伸展应变区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应变椭圆 理论推导 试验模拟 应变要素 完全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