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疗愈写作:抵御创伤的文学实践
1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3,共8页
中国文学研究对创伤理论的场外征用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意味,与此同时,创伤理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缺失”和“实践缺失”。对此,疗愈写作携创意写作关注个体、祛魅创作的学科意识,作为一种指向个体的实践回应即时出场。20世纪以来,... 中国文学研究对创伤理论的场外征用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意味,与此同时,创伤理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缺失”和“实践缺失”。对此,疗愈写作携创意写作关注个体、祛魅创作的学科意识,作为一种指向个体的实践回应即时出场。20世纪以来,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心理学说的诞生、西方频发的系列战争以及心理咨询中写作治疗的发展,为疗愈写作的登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实践雏形和专业化的应用情境。对疗愈写作进行本质性的追问后发现,它与传统的文学四要素存在着极大不同。新的四要素“作者”“疗愈师”“世界”以及“文本/作品”构成疗愈写作在作者主体身份、“作者—疗愈师”的主体间性、受疗内容、情境与文本二者的特殊性和公开化四个方面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写作 创伤 创意写作 文学实践
下载PDF
创意写作的疗愈之维——早期创意写作的疗愈价值及其历史化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现代学术体制下的创意写作学科建制均以“创意性”为核心,而忽视了它在发轫之初所具有的“疗愈性”蕴含。19世纪初,爱默生受到浪漫主义诗论影响提出首次提出“创意写作”一词,其中已经蕴含了宏观的疗愈意识。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师... 现代学术体制下的创意写作学科建制均以“创意性”为核心,而忽视了它在发轫之初所具有的“疗愈性”蕴含。19世纪初,爱默生受到浪漫主义诗论影响提出首次提出“创意写作”一词,其中已经蕴含了宏观的疗愈意识。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师温德尔所主持的英语写作课程作为创意写作的开端,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了对人的内在心灵的强烈关注,初步奠定了疗愈价值在创意写作学科内的地位。1920年代,默恩斯在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下所进行的创意写作教育实验,则明确了创意写作作为对人的内在表达需求的满足、个性自我的完善的疗愈性目标与作用,打开了创意写作疗愈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空间。建构有中国气派的创意写作,应当既要坚持创意写作“创意性”的“向上机制”,也应当重视“疗愈性”的“兜底机制”,做到二者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性 创意写作学 历史化
下载PDF
创意写作学视野下的“文本细读”研究——作为教学法的“创意型细读” 被引量:3
3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9-64,97,共7页
“创意型细读”是为推进中国创意写作教学而提出的一个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育者”、“被教育者”、“文学文本”关系的“创意化”互动,促进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创意型细读”的基本构想。在“创意型细读”建构过程中... “创意型细读”是为推进中国创意写作教学而提出的一个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育者”、“被教育者”、“文学文本”关系的“创意化”互动,促进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创意型细读”的基本构想。在“创意型细读”建构过程中,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话语资源,“科学型细读”、“文献型细读”、“审美型细读”和“作家型细读”需要建构者在批判分析的基础上予以扬弃。“捕捉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借助摹仿突破写作障碍”、“对文本进行科学化分析,汲取创作技巧并结合自身创作个性开始创作”、“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指导下反思创作并进行修改完善”是“创意型细读”三个基本步骤。“创意型细读”的核心特征是“作者直面文本”、“与文本互动中激发创作欲望”、“工坊交互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自觉 创意型细读 创意写作 直面文本 激发创意
下载PDF
文化振兴视域下徽州楹联价值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国武 李枭银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119-121,140,共4页
徽州楹联作为徽州地区重要的文化产物之一,在儒家文化、宗法制度等交互的作用下,形成了自我、社会、自然三方面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审美文化形态。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宏大语境下,徽州楹联在公共空间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乡村旅... 徽州楹联作为徽州地区重要的文化产物之一,在儒家文化、宗法制度等交互的作用下,形成了自我、社会、自然三方面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审美文化形态。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宏大语境下,徽州楹联在公共空间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对其进行相应的价值阐释对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徽州楹联 价值阐释 乡村旅游
下载PDF
疗愈写作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疗愈写作是以“写作治疗”为方法的创意实践活动,它以人的自我和解为追求,助力每一个体走向美好生活。梳理2010年至2020年世界疗愈写作重要研究成果可见,英语世界中的疗愈写作研究已慢慢从心理学范畴中的“写作治疗”走向“创意写作”,... 疗愈写作是以“写作治疗”为方法的创意实践活动,它以人的自我和解为追求,助力每一个体走向美好生活。梳理2010年至2020年世界疗愈写作重要研究成果可见,英语世界中的疗愈写作研究已慢慢从心理学范畴中的“写作治疗”走向“创意写作”,得到愈来愈系统化的研究。中国的疗愈写作发展后发于欧美,但近十年的学术译介与本土实践也逐渐呈现出“后发优势”的可能性。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意写作学的中国化发展为疗愈写作中国学派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突破传统文科“从话语到话语”的内循环学术生产机制、强调“理论与实践”双循环模式,是中国疗愈写作学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写作 写作治疗 创意写作 新文科
下载PDF
记忆诗学视域下《祝福》再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枭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发现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一个病态怪圈:道德化的“超我”与本能化的“本我”趋同,生命自由抗争的异化成为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隐患”。在围绕“再嫁”与“丧子”所遭受的系列创伤,祥林嫂的记忆呈现严重...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发现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一个病态怪圈:道德化的“超我”与本能化的“本我”趋同,生命自由抗争的异化成为祥林嫂精神世界中的“隐患”。在围绕“再嫁”与“丧子”所遭受的系列创伤,祥林嫂的记忆呈现严重扭曲,其表征为反复回忆与日常健忘。祥林嫂之死,首先是因为她自己精神世界的崩溃造成的,同时也是鲁镇社会中所有人物无意识的合谋,鲁迅凭借其深刻的同情与深邃的批判所建构的创伤叙事,造就了《祝福》文本的经典性,使得祥林嫂形象成为民族特有的集体记忆。文化反思和底层关怀是祥林嫂这一具有创伤性质的记忆遗产所给予当代社会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创伤叙事 记忆扭曲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奇异性美学”视域下对《球状闪电》的分析
7
作者 李枭银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2期106-106,178,共2页
对《球状闪电》的文本分析可以拓宽学界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接受视野。鉴于小说的科幻性质以及"球状闪电"自身的神秘性,本文拟借助詹明信的"奇异性美学"理论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中的叙事逻辑、空间建构、科技伦理等... 对《球状闪电》的文本分析可以拓宽学界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接受视野。鉴于小说的科幻性质以及"球状闪电"自身的神秘性,本文拟借助詹明信的"奇异性美学"理论进行文本解读,阐释其中的叙事逻辑、空间建构、科技伦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闪电》 奇异性美学 叙事逻辑 空间建构 科技伦理
下载PDF
共通感——全球化时代审美共同体建构
8
作者 汪一辰 李枭银 《黄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5-50,共6页
"共通感"是审美活动中主体想象力自由游戏产生的自由愉悦感,它是审美交流发生的内在机制。共通感从理论层面回答了艺术鉴赏中共鸣的产生、审美教育的进行以及文化(审美)共同体的建构等问题。当下审美范式的现代转型使得共通... "共通感"是审美活动中主体想象力自由游戏产生的自由愉悦感,它是审美交流发生的内在机制。共通感从理论层面回答了艺术鉴赏中共鸣的产生、审美教育的进行以及文化(审美)共同体的建构等问题。当下审美范式的现代转型使得共通感面临着解构与狭义化误读的挑战,使得审美退化为不可交流的个人活动和成为进行社会区分的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保卫共通感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通过在创作方法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观,在审美态度上以"包容"为审美前提、以"自由愉悦"为理想追求两个具体维度保卫共通感,进而论证在全球化时代建构人类审美共同体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通感 审美交流 自由愉悦 审美共同体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理论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197,共7页
创意写作学科发展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理论自觉之路,基于已有的世界及中国经验,总结、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创意写作理论话语体系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立足于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创生语境及其学科发展史,创意写作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奠基于... 创意写作学科发展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理论自觉之路,基于已有的世界及中国经验,总结、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创意写作理论话语体系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立足于创意写作学科的中国创生语境及其学科发展史,创意写作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奠基于“创意本体论”,并以“人人能写作”为基本圭臬。基于“人人能写作”这一信条,创意写作将摆脱传统精英主义文学观的桎梏,在创意写作教育、创意产业市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完成读写权利重铸,实现对个体创作的平等赋权。以此为基础,中国创意写作学不仅需要完成创意实践本体论的写作学基础理论创构,也需要为创意社区、创意城市、创意国家的建设提供实践及理论支持;创意写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建构也将为中国文学理论的整体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学 新时代 创意本体论 人人能写作
原文传递
程庸诗歌论
10
作者 葛红兵 李枭银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9,共7页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其中,“群”是交流、交互、交融的意思。若是用一个字总括程庸诗歌的根本旨归,“群”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通过“群”的透镜,我们可以看到程庸以诗为中介,穿梭于中西文坛的摆渡者形...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其中,“群”是交流、交互、交融的意思。若是用一个字总括程庸诗歌的根本旨归,“群”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通过“群”的透镜,我们可以看到程庸以诗为中介,穿梭于中西文坛的摆渡者形象;通过“群”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渡者 《论语·阳货》 折射
原文传递
“创意徽学”与“徽州故事”的现代讲述
11
作者 汪一辰 李枭银 《徽州社会科学》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徽学研究应当具备“今中”立场,即它应当以深厚的文化资源为讲好徽州故事奉献学术力量,基于这一问题意识,“创意徽学”应运而生。马伯庸的“徽州叙事”有效地沟通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它以一种创意性的方式让三个作为“老问题”的徽... 徽学研究应当具备“今中”立场,即它应当以深厚的文化资源为讲好徽州故事奉献学术力量,基于这一问题意识,“创意徽学”应运而生。马伯庸的“徽州叙事”有效地沟通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它以一种创意性的方式让三个作为“老问题”的徽州历史“学案”焕发了“新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力量 徽学 创意性 学案 新生机 徽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