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从敏 程泓 +2 位作者 李柄佑 金荣疆 郑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5-352,共8页
目的:观察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LPP)的时空模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5例PSPD病人纳入实验组,15例... 目的:观察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LPP)的时空模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5例PSPD病人纳入实验组,15例正常受试者纳入对照组,评定两组ERP-LPP时空模式特征。结果:对照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颞枕叶皮层中度兴奋,稍向颞叶左部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及右部皮层中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降低,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皮层中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升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的中部及左部皮层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PD病人存在额叶调控情绪能力紊乱,可考虑将ERP-LPP运用于PSPD病人的情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应用于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从敏 程泓 +3 位作者 李柄佑 王正 金荣疆 杨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基于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感觉-运动皮层功能的理论,探讨SEP评价Tourette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作为试验组,另取3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组。两组均... 目的基于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感觉-运动皮层功能的理论,探讨SEP评价Tourette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Tourette综合征患儿作为试验组,另取3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组。两组均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定,测量SEP。结果两组SEP的N20峰潜伏期、峰-峰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P22峰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t=2.356,P〈0.05),峰-峰波幅降低(t=2.507,P〈0.05);YGTSS评分较正常组明显升高(t=3.012,P〈0.01)。SEP的P22峰潜伏期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01),P22波幅峰-峰波幅与YGTSS评分呈负相关(r=-0.180,P〈0.001)。结论 Tourette综合征患儿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调节环路对感觉/运动冲动的抑制缺陷。可考虑将SEP作为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客观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体感诱发电位 P22
下载PDF
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从敏 张洁 +4 位作者 王正 李柄佑 王悦 金荣疆 张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3-55,69,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6周后,治疗组对纤维肌痛综...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治疗,通过量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6周后,治疗组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睡眠、抑郁等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抗抑郁药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抗抑郁药 纤维肌痛综合征
下载PDF
从精神疾病脑非对称性变异论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四) 被引量:7
4
作者 郑重 邹可 +6 位作者 杨从敏 李柄佑 金荣疆 陈洪佩 兰蕾 白新刚 郭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基于精神疾病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提高左半球活跃性和/或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抑郁症;同样,通过r TMS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焦虑障碍;反之,通过r TMS抑制抑郁症左半球活跃性则加重... 基于精神疾病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提高左半球活跃性和/或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抑郁症;同样,通过r TMS抑制右半球活跃性可治疗焦虑障碍;反之,通过r TMS抑制抑郁症左半球活跃性则加重抑郁症状,通过r TMS兴奋焦虑障碍患者右半球活跃性则加重焦虑症状。r TMS和t DCS在改变半球活跃性的同时,也可改变与之相关的视-听注意偏向。针刺治疗抑郁症可发挥类似r TMS和t DCS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左、右单侧肢体经穴针刺增高或降低同侧半球运动皮层兴奋性的效应与人体气机左升右降方向一致,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和实践上,脑功能非对称性假说与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 精神疾病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针刺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大脑半球功能非对称理论对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柄佑 姜贵云 +1 位作者 金荣疆 郑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治疗同B组,并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2日,总共治疗15次。分析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运动阈值(MT)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P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高于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且PSPD患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低于正常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PSPD患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与正常受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周、6周治疗后A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降低(P<0.05),右侧大脑半球MT值升高(P<0.05);B组仅在治疗后6周右半球MT值降低。经过3周、6周治疗后,A、B两组HAMD、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A组HAMD评分低于B组评分(P<0.05);治疗后3周A组NR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6周A、B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对PSPD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舍曲林及舍曲林联合rTMS均能缓解PSPD患者疼痛症状、改善PSPD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阈值
下载PDF
从精神疾病脑非对称性变异论中医气机升降理论(三)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重 邹可 +6 位作者 杨从敏 金荣疆 陈洪佩 兰蕾 白新刚 李柄佑 郭鸿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
中医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脑是精髓汇聚和神明生发之处,府精神明有赖于气机推动、经络调畅、脏腑做功、精血生养、升清降浊。情志为狭义之"神明",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 中医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脑是精髓汇聚和神明生发之处,府精神明有赖于气机推动、经络调畅、脏腑做功、精血生养、升清降浊。情志为狭义之"神明",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分属五行于心、肝、脾、肺、肾。"思"是认知过程,位于其余情绪之中央和归宿。情志与气机升降关系最为密切,喜、怒、惊主动为阳,气机升发外散;悲、忧、恐、思主静属阴,气机内收下沉。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在接受正性和负性情绪信息时左、右半球发生非对称性激活,其激活程度与情绪强度有关。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右半球激活程度的非对称性则发生过度、降低或反转的异常变化。中医"思(脾土)中心"论和"阴阳喜怒"学说与现代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关系、情绪两极性等观点不谋而合。本文基于情志理论、气机升降理论、现代情绪心理学和脑研究成果,论述"情志—气机升降—半球间功能偏侧化"在精神疾病发病机理中的相关性,以扩大中、西医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气机升降 非对称性 精神疾病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认知性电位P300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鸿 白新刚 +3 位作者 杨从敏 李柄佑 金荣疆 郑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组)P300潜伏期、波幅、靶刺激反应时及反应准确率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HAMA)、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定症状严重程度,并探讨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导联P300(P3a、P3b)潜伏期延迟、P300(P3b、N2-P3b)波幅降低、靶刺激反应时延迟与反应准确率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S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焦虑、抑郁、疼痛影响PSPD患者的P300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认知电位 P300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柄佑 李树娟 +2 位作者 王贺健 任晓兰 勾丽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分析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及运动阈值(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S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且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PSSD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降低,且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治疗后药物组双侧大脑半球MT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F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两组FC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与PSSD患者发病密切相关;右佐匹克隆及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均能改善PSSD患者睡眠状况,且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层兴奋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POEMS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柄佑 王正 +2 位作者 杨从敏 张洁 金荣疆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期91-92,共2页
Crow-Fukase综合征又称为POEMS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综合征。该病具有五大临床特征:多发性神经病、器官肿大、内分泌疾病、M蛋白增多和皮肤改变。POEMS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累及系统较多,... Crow-Fukase综合征又称为POEMS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综合征。该病具有五大临床特征:多发性神经病、器官肿大、内分泌疾病、M蛋白增多和皮肤改变。POEMS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累及系统较多,极易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痿痹合病
下载PDF
不同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柄佑 杨从敏 金荣疆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0期3091-3093,共3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人技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成为继药物、手术、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后又一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同样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对治疗起决定作用的参数国际上...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人技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成为继药物、手术、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后又一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同样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对治疗起决定作用的参数国际上至今无统一的标准,甚至存在较大的争议,许多研究结果互相矛盾.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刺激方法,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物理治疗技术 大脑皮层/病理学 电生理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一例
11
作者 杨从敏 金荣疆 +3 位作者 李柄佑 郑重 白新刚 郭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57-759,共3页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双侧足跟疼痛20余年,左下肢疼痛、冰冷感6年,于2014年7月1日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内科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模糊,烦躁,定向力准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双侧足跟疼痛20余年,左下肢疼痛、冰冷感6年,于2014年7月1日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内科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模糊,烦躁,定向力准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充分,双眼闭目有力;伸舌稍右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经颅磁刺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潜在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正 李柄佑 +3 位作者 杨从敏 董超 杜亮 金荣疆 《现代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对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机接口 BCI技术 康复医学 应用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前注意加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李柄佑 王贺健 +1 位作者 李树娟 勾丽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前注意加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S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3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前注意加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S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3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右佐匹克隆药物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对其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DLPFC)给予5 Hz高频磁刺激,对右侧DLPFC区给予1 Hz低频磁刺激,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时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检测,以评估其前注意加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PSQI评分[(6.30±2.96)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7.93±5.73)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MMN波幅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潜伏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MMN波幅及潜伏期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SSD患者普遍存在前注意加工功能受损及抑郁情绪,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能显著改善PSSD患者前注意加工功能及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前注意加工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药辨证论治对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正 周艳 +3 位作者 杜亮 杨从敏 李柄佑 金荣疆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认识,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从中医药辨证论治对调节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良性作用机制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内分泌细胞因子 中医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式意 李柄佑 +3 位作者 王蕊 张金燕 王凯旋 勾丽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基础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基础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rTMS治疗(磁刺激频率包括1 Hz、5 Hz),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MT),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半球RMT值[68.78%(46.71%-74.30%)]明显降低(P<0.05),右半球RMT值[50.49%(42.42%-78.59%)]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两侧脑半球RMT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1±2.1)分]、HAMD评分[(10.3±3.0)分]、SDS评分[(51.40±5.7)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华祎辰 李柄佑 +2 位作者 王凯旋 郭华平 勾丽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及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高频组、低频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同时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高频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FMA、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较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能更显著改善病灶侧皮质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