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文琪 许金超 +7 位作者 闵峰 郭碧虹 洪美珠 吴卫兵 叶会丽 范荣华 张丽 李柏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在64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人员,使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 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Ch...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在64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人员,使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 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分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ICGR15为(28.5±18.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1.2)%,P<0.05];随着CTP分级升高,肝硬化患者ICGR15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97,P<0.05);ICGR15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650,P<0.05),与肝血流量或血浆清除率呈负相关(r=-0.715、r=-0.817,P<0.05);不同ICGR15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LT、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4、F=14.05、F=33.63、F=25.3、F=10.58、F=23.51,P<0.05),ICGR15与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37、r=0.487,P<0.05),与前白蛋白、白蛋白和ALT呈负相关(r=-0.498、r=-0.497、r=-0.272,P<0.05),其中与凝血酶原时间和前白蛋白相关性最强。结论 ICG清除试验能够较准确地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使用ICGRl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Child-Turcotte—Pugh分级
下载PDF
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评估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文琪 许金超 +6 位作者 闵峰 洪美珠 吴卫兵 叶会丽 范荣华 张丽 李柏丽 《肝脏》 2014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人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30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检测129例CHB及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人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30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检测129例CHB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的含量及ALT水平,同时结合临床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低于肝硬化组,但当ALT>800 IU/L时,CHB重度组血清HA、LN、Ⅳc、PCⅢ并不低于肝硬化组。结论上述四项血清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对全面评估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情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 人Ⅲ型前胶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柏丽 黄文琪 许金超 《肝脏》 2016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特征,筛选与显著性组织学损伤相关的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方法分析2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ALT水平的病理特征。进一步分析组织学变化与常规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221例,不同AL...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病理特征,筛选与显著性组织学损伤相关的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方法分析2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同ALT水平的病理特征。进一步分析组织学变化与常规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221例,不同ALT水平的显著性炎症发生率为ALT≤1 ULN组18.6%(8/43)、ALT1-2×ULN组40.26%(31/77)、ALT〉2×ULN组81.19%(82/101);而显著性纤维化发生率为ALT≤1 ULN组20.93%(9/43)、ALT1-2×ULN组37.66%(29/77)、ALT〉2×ULN组62.38%(63/101)。ALT〉2×ULN组患者显著性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发生率均较ALT≤1 ULN组和ALT1-2×ULN组的显著增高(P均≤0.00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LT、AST、Alb与显著性肝脏炎症相关,ALT、AST预测显著性肝脏炎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0.854±0.03);而AST、GGT、AKP和PLT与显著性肝纤维化相关。APAG(AST、PLT、AKP、GGT)模型及APRI指数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0.874±0.03)。结论 1.ALT正常或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显著性改变较常见。2.APAG(APAG=0.034×AST-0.02×PLT+0.02×AKP-0.016×GGT)是预测HBV相关性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 生化指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联合CIK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金超 黄文琪 +8 位作者 王少扬 闵峰 邱育淼 洪美珠 吴卫兵 叶会丽 范荣华 张丽 李柏丽 《肝脏》 2015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CIK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CIK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24、48周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数据处理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检验,两组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基线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ALT、AST均明显改善,ALT的复常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83.3%,AST的复常率治疗组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24、48周治疗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45%、65%、80%,对照组为40%、60%、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33.3%,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组为45%、对照组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轻度头痛或关节酸痛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后续随访肾功能和血常规均无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CIK免疫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好,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