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装帧”到“设计”——论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中的传统美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根蔓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由古至今,书籍装帧艺术历经传统工艺和审美的高峰,也接受着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是集哲学观念、文化思潮、装帧技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蕴含着中和、象意、美善等传统美学观念,表现了古人处理书籍与人、书籍与自然、... 由古至今,书籍装帧艺术历经传统工艺和审美的高峰,也接受着工业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是集哲学观念、文化思潮、装帧技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蕴含着中和、象意、美善等传统美学观念,表现了古人处理书籍与人、书籍与自然、技术与艺术的智慧,有显著的民族传统和人文关怀。近十年来,面对设计中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传统文化当代诠释的兴起,设计师不断尝试构筑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设计语言,并将“间性”“意”与“生命体验”引入现代书籍的整体设计,这不仅使现代书籍设计呈现出更具民族特征的美学品格,也对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以及装帧工艺的传承改良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籍 装帧艺术 传统美学 现代书籍设计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造型设计的美学思考探究——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根蔓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11期17-18,共2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孕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美学元素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增加文化氛围,调节读者身心。通过分析湖北大学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孕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美学元素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增加文化氛围,调节读者身心。通过分析湖北大学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造型艺术设计 美学
下载PDF
试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
作者 李根蔓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27-28,共2页
审美素质是审美主体发现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体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更需要社会施教群体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与鉴赏的能力,并帮... 审美素质是审美主体发现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体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更需要社会施教群体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与鉴赏的能力,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学生成"人"和学校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素质 综合素质 审美素质教育 培养与提高
下载PDF
论老子的“反”在中国美学中的意义
4
作者 李根蔓 范明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5,共10页
“反”是道自身的特性也是老子思想道、言说道的方式。在老子的思想中,“反”既是哲学范畴也是美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的“反”已经得到学界相当的重视,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反”却常处于隐而不显的位置。在中国美学中,“反”的美学意义在... “反”是道自身的特性也是老子思想道、言说道的方式。在老子的思想中,“反”既是哲学范畴也是美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的“反”已经得到学界相当的重视,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反”却常处于隐而不显的位置。在中国美学中,“反”的美学意义在“道”的美学阐释以及“道”与“艺”结合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反”既是“艺”成为精神和审美层面的路径,也是“道”落实到艺术和感性层面的关键。作为思想方式的“反”要求审美主体构建“虚静”的审美心胸,作为言说方式的“反”启发了艺术创造中重“虚”、尚“意”的表现方法,作为道自身特性及运动规律的“反”使艺术表现的最终目的指向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淡、朴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中国美学 自然美
下载PDF
论《老子》“反”的三重意蕴
5
作者 李根蔓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反”是《老子》的核心范畴之一。“反”在客观上是道的基本特性,而在主观上则表现为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和言说的基本特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老子》中“反”的三重意蕴。其中,作为道的特性的“反”具有矛盾性、否定性、回返性等三重属性,... “反”是《老子》的核心范畴之一。“反”在客观上是道的基本特性,而在主观上则表现为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和言说的基本特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老子》中“反”的三重意蕴。其中,作为道的特性的“反”具有矛盾性、否定性、回返性等三重属性,并直接影响到老子思想道和言说道的方式;作为思想方式的“反”要求人们以一种不同于世俗为学的方式来直觉道,包括“涤除玄览”“绝智弃辩”“致虚守静”三个方面;作为言说方式的“反”被道的“反”的特性和“反向”的思想方式所规定,体现为不言或少言、否定的语言、比喻的语言。在这三重意蕴中,作为道的特性的“反”是最根本的;作为思想方式的“反”一方面通达道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导致语言层面的“反”;而作为语言方式的“反”虽然表现为看似被动的“反言”,但正是这种“反言”才使作为思想方式的“反”和作为道的特性的“反”得以显明,并进而使道的内涵得到更进一步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下载PDF
传统写意画在当下的教学思考──基于写意画的基础训练教学
6
作者 胡智勇 张春海 李根蔓 《美术文献》 2019年第6期38-40,共3页
中国写意画历史悠久,传统写意画的教学是师承式的。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传入我国,影响了中国传统写意画及写意画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徐悲鸿先生的倡导下,将素描作为一切造型的基础,改变了传统写意画'重意轻形'... 中国写意画历史悠久,传统写意画的教学是师承式的。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传入我国,影响了中国传统写意画及写意画的教学方式。尤其在徐悲鸿先生的倡导下,将素描作为一切造型的基础,改变了传统写意画'重意轻形'的观念,一直到当代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中,这种观念的利弊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在吸收外来艺术的同时,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可完全照搬西方绘画方法,一定要将写意画的写意性置于主导地位,取长补短,才能长久地发展。例如,在造型训练中,素描、速写的训练一定要注意人物的神以及线条的质量;在写意画的表现训练中,要做到表现手法与个人情感的相对统一;在创作训练中,要注重个人的生活体验及感受,以感受为主导的作品,感情真切才能感动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画 当下 教学思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