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蒙
王兴华
+4 位作者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4,共16页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甲藻5目13科17属50种,按类群分类赤潮甲藻可分为25种,其中有毒赤潮甲藻占13种;3个水期共计优势甲藻10种,其中9种为赤潮甲藻,有毒赤潮甲藻占5种;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第一优势甲藻均为赤潮甲藻,分别为凯伦藻(Karenia sp.)、四齿多甲藻(Peridinium quadridentatum)和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同一站点不同水期水环境因子波动较小,空间上无机氮磷营养盐两端站点质量浓度高,中间站点质量浓度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NO_(3)^(-)-N及NO_(2)^(-)-N是影响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优势赤潮甲藻分布与水温、盐度、无机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总体而言,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尤其是优势赤潮甲藻,对无机氮磷营养盐响应最为密切。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作为三亚湾浮游甲藻种类分布统计数据的补充,并为分析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监测该海域甲藻赤潮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水环境因子
赤潮
三亚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2
作者
赵茜
王兴华
+3 位作者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高于冬季;全年优势种共18种,夏冬季共有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直链藻(Melosira sp.);夏冬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44、0.73、3.33和3.84、0.67、2.93;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更替和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夏冬两季优势种的演替规律表现为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e)-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处于围填海状态的S1站位(109.37°E,18.29°N)、S6站位(109.48°E,18.21°N)都与处于海上浅桥下的S4站位(109.48°E,18.27°N)差异性显著,S1、S6站位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低于S4站位;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盐度(S)、酸碱度(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氨氮(NH3-N)。总体而言,2021年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亚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的脱酸处理研究
3
作者
李格乐
王润霖
+2 位作者
吴小康
王颖
翦英红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酸值的影响问题,对餐余地沟油进行脱酸处理研究.通过综合考虑地沟油的脱酸和固化效果,确定最佳的脱酸条件为:针对50 mL地沟油,加入2 mL浓硫酸做催化剂,控制搅拌温度45℃,在地沟油、无水乙醇进料比为13的条件下...
针对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酸值的影响问题,对餐余地沟油进行脱酸处理研究.通过综合考虑地沟油的脱酸和固化效果,确定最佳的脱酸条件为:针对50 mL地沟油,加入2 mL浓硫酸做催化剂,控制搅拌温度45℃,在地沟油、无水乙醇进料比为13的条件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餐余地沟油的酸值可从21.5 mg/g下降到4.1 mg/g,基本消除了酸值对油脂固化的影响.采用脱酸后的餐余地沟油制备固体燃料块,固化产量最高可达101.5 g,相应的燃烧残留率仅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余地沟油
酸催化酯化法
脱酸
酸值
固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餐厨垃圾油制备油脂类固体燃料块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润霖
李格乐
+3 位作者
应宇轩
扬林林
秦慧芳
翦英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87,96,共5页
利用餐厨垃圾油为原料,采用硬脂酸与固体石蜡组成的混合固定剂,通过催化酯化法,将餐厨垃圾油制备成燃烧性能良好的油脂类固体燃料块。通过条件优化,最终获得燃料块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混合固定剂、餐厨垃圾油、与乙醇的最佳反应比为0.16∶...
利用餐厨垃圾油为原料,采用硬脂酸与固体石蜡组成的混合固定剂,通过催化酯化法,将餐厨垃圾油制备成燃烧性能良好的油脂类固体燃料块。通过条件优化,最终获得燃料块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混合固定剂、餐厨垃圾油、与乙醇的最佳反应比为0.16∶1∶5;催化剂NaOH的最佳加入量为7.5 g,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0 min。在最优条件下,利用食堂的餐厨垃圾油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固体燃料块,产量最高可达103.6 g,燃烧残留率为6.5%,平均燃烧时间为94.0 s/g,均优于市场上常见的酒精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油
混合固化剂
催化酯化法
油脂类固体燃料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脂样品过氧化值的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鑫超
吴振鹏
+4 位作者
王鹏
杨朔
王润霖
李格乐
翦英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4期7-7,10,共2页
采用国标GB/T 5538-2005中的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对食用油与地沟油进行检测。其中食用油的过氧化值≤7.5mmol/kg,均满足国家油脂标准值。但地沟油的过氧化值范围为98.32mmol/kg^132.54mmol/kg。两种油脂的过氧化值差别较大,故可采用过氧...
采用国标GB/T 5538-2005中的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对食用油与地沟油进行检测。其中食用油的过氧化值≤7.5mmol/kg,均满足国家油脂标准值。但地沟油的过氧化值范围为98.32mmol/kg^132.54mmol/kg。两种油脂的过氧化值差别较大,故可采用过氧化值指标鉴定食用油及其相应的餐余地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值
食用油
餐余地沟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王兴华
李格乐
+1 位作者
吴小芳
殷安齐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8期42-45,共4页
基于2011年-2015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础数据,应用基础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且5月水质略优于8月;海南岛北部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受...
基于2011年-2015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础数据,应用基础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且5月水质略优于8月;海南岛北部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受较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其中,毗邻工业基地,且周边水产养殖业、工程作业密集的儋州洋浦湾污染最为严重;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因子主要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以及橡胶初加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污染因子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海南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7
作者
王兴华
吴小韵
+2 位作者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43-44,77,共3页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藻
形态特征
海棠湾
海南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蒙
王兴华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4,共16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HYjg2023-15)。
文摘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甲藻5目13科17属50种,按类群分类赤潮甲藻可分为25种,其中有毒赤潮甲藻占13种;3个水期共计优势甲藻10种,其中9种为赤潮甲藻,有毒赤潮甲藻占5种;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第一优势甲藻均为赤潮甲藻,分别为凯伦藻(Karenia sp.)、四齿多甲藻(Peridinium quadridentatum)和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同一站点不同水期水环境因子波动较小,空间上无机氮磷营养盐两端站点质量浓度高,中间站点质量浓度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NO_(3)^(-)-N及NO_(2)^(-)-N是影响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优势赤潮甲藻分布与水温、盐度、无机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总体而言,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尤其是优势赤潮甲藻,对无机氮磷营养盐响应最为密切。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作为三亚湾浮游甲藻种类分布统计数据的补充,并为分析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监测该海域甲藻赤潮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甲藻
水环境因子
赤潮
三亚湾
Keywords
dinoflagellate
water environment factor
red tide
Sanya Bay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2
作者
赵茜
王兴华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出处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RHDYC-202123)。
文摘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高于冬季;全年优势种共18种,夏冬季共有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直链藻(Melosira sp.);夏冬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44、0.73、3.33和3.84、0.67、2.93;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更替和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夏冬两季优势种的演替规律表现为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e)-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处于围填海状态的S1站位(109.37°E,18.29°N)、S6站位(109.48°E,18.21°N)都与处于海上浅桥下的S4站位(109.48°E,18.27°N)差异性显著,S1、S6站位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低于S4站位;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盐度(S)、酸碱度(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氨氮(NH3-N)。总体而言,2021年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亚湾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factor
Sanya Bay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的脱酸处理研究
3
作者
李格乐
王润霖
吴小康
王颖
翦英红
机构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0-74,共5页
基金
吉林化工学院重大科技项目(2018015)。
文摘
针对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酸值的影响问题,对餐余地沟油进行脱酸处理研究.通过综合考虑地沟油的脱酸和固化效果,确定最佳的脱酸条件为:针对50 mL地沟油,加入2 mL浓硫酸做催化剂,控制搅拌温度45℃,在地沟油、无水乙醇进料比为13的条件下反应1 h.在此条件下,餐余地沟油的酸值可从21.5 mg/g下降到4.1 mg/g,基本消除了酸值对油脂固化的影响.采用脱酸后的餐余地沟油制备固体燃料块,固化产量最高可达101.5 g,相应的燃烧残留率仅为16.7%.
关键词
餐余地沟油
酸催化酯化法
脱酸
酸值
固化
Keywords
waste cooking oil
acidic catalysed transesterification
deacidification
acid value
solidification
分类号
X799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餐厨垃圾油制备油脂类固体燃料块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润霖
李格乐
应宇轩
扬林林
秦慧芳
翦英红
机构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87,96,共5页
基金
吉林化工学院重大科技项目(2018015)。
文摘
利用餐厨垃圾油为原料,采用硬脂酸与固体石蜡组成的混合固定剂,通过催化酯化法,将餐厨垃圾油制备成燃烧性能良好的油脂类固体燃料块。通过条件优化,最终获得燃料块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混合固定剂、餐厨垃圾油、与乙醇的最佳反应比为0.16∶1∶5;催化剂NaOH的最佳加入量为7.5 g,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0 min。在最优条件下,利用食堂的餐厨垃圾油成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固体燃料块,产量最高可达103.6 g,燃烧残留率为6.5%,平均燃烧时间为94.0 s/g,均优于市场上常见的酒精块。
关键词
餐厨垃圾油
混合固化剂
催化酯化法
油脂类固体燃料块
Keywords
waste cooking oil
mixed solidified agent
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oil solid fuel briquette
分类号
TQ64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脂样品过氧化值的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鑫超
吴振鹏
王鹏
杨朔
王润霖
李格乐
翦英红
机构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4期7-7,10,共2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发展项目"地沟油检测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20120410)
文摘
采用国标GB/T 5538-2005中的过氧化值测定方法,对食用油与地沟油进行检测。其中食用油的过氧化值≤7.5mmol/kg,均满足国家油脂标准值。但地沟油的过氧化值范围为98.32mmol/kg^132.54mmol/kg。两种油脂的过氧化值差别较大,故可采用过氧化值指标鉴定食用油及其相应的餐余地沟油。
关键词
过氧化值
食用油
餐余地沟油
Keywords
peroxide value
edible oil
after-meal gutter oil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王兴华
李格乐
吴小芳
殷安齐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8期42-45,共4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RHYjg2021-31,No.RHYjg2020-0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No.RHDYC-202123)资助
海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No.Hys2020-395)。
文摘
基于2011年-2015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基础数据,应用基础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且5月水质略优于8月;海南岛北部近岸海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受较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其中,毗邻工业基地,且周边水产养殖业、工程作业密集的儋州洋浦湾污染最为严重;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因子主要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以及橡胶初加工业。
关键词
水质
污染因子
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海南岛
Keywords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factors
inorganic nitrogen
active phosphate
Hainan Island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7
作者
王兴华
吴小韵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43-44,77,共3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RHYjg2020-07,No.RHYjg2021-31)
海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No.Hys2020-395)。
文摘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关键词
浮游甲藻
形态特征
海棠湾
海南岛
Keywords
Planktonic dinoflagellat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itang Bay
Hainan Island
分类号
Q949.24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王蒙
王兴华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赵茜
王兴华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餐余地沟油固化过程中的脱酸处理研究
李格乐
王润霖
吴小康
王颖
翦英红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餐厨垃圾油制备油脂类固体燃料块的技术研究
王润霖
李格乐
应宇轩
扬林林
秦慧芳
翦英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油脂样品过氧化值的测定与评价
赵鑫超
吴振鹏
王鹏
杨朔
王润霖
李格乐
翦英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因子研究
王兴华
李格乐
吴小芳
殷安齐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王兴华
吴小韵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