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外交特点与应对全球挑战论题旨趣研究
1
作者 李梁小娟 宋超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在互动机制主要在于科学与外交催化协同,符合超循环规律;作为一种发展新趋势,数字技术推进科学外交智慧化,逐步具有虚实融合、安全高效、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特性。科学外交应对全球挑战,主要论题包括解决核扩散、气候变化与极地治理、灾害防治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当前学界、政界重视科学外交显在形式,对潜在形式和实践局限性缺乏重视。运用科学学、政治外交、科技与社会等理论方法,系统探讨科学外交特点和应对全球挑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外交特点 应对全球性挑战 论题旨趣
下载PDF
“山河日暮”下的海力王府、永寿寺与好德歌沁
2
作者 王小丰 李梁小娟 季静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68-171,177,共5页
清末,位于乌兰召村的海力王府是敖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海力王府改设学校。文革期间被拆毁,同时被拆毁的还有海力王府的家庙永寿寺。乌兰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德歌沁”诞生在永寿寺,并且薪火相传。好德歌沁... 清末,位于乌兰召村的海力王府是敖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海力王府改设学校。文革期间被拆毁,同时被拆毁的还有海力王府的家庙永寿寺。乌兰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德歌沁”诞生在永寿寺,并且薪火相传。好德歌沁作为海力王府和永寿寺文化传承的具体呈现方式,对清末内蒙古赤峰地区的乌兰召古村落的地方政权,以及乌兰召民间文化均是最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力王府 永寿寺 好德歌沁
下载PDF
史学视域下的锦鸡儿栽培考释
3
作者 季静 王小丰 +1 位作者 李梁小娟 韩美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10,共6页
锦鸡儿种群的发现、栽培是中国植物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锦鸡儿因其食用、医用、饲用等方面的价值备受青睐。关于锦鸡儿的记载散见于中国古代农书上,未有系统的专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加强了对锦鸡儿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为锦鸡儿的... 锦鸡儿种群的发现、栽培是中国植物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锦鸡儿因其食用、医用、饲用等方面的价值备受青睐。关于锦鸡儿的记载散见于中国古代农书上,未有系统的专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者加强了对锦鸡儿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为锦鸡儿的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从史学视域出发,从起源、分布变迁等方面入手,探讨锦鸡儿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视域 锦鸡儿 栽培
下载PDF
明清闽粤沿海养蠔技术演进历程与特点考论
4
作者 宋超 刘佳星 李梁小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4,共13页
闽粤沿海是中国海耕文明与养蠔业主要分布地区,北宋始有“插竹养蠔”。随着明清闽粤沿海居民对蠔的生物习性认识发展、市场需求拉动、人多地少矛盾加剧、环境与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土流失、冬冷寒害频发,促使养蠔技术不断演进。其历程如下... 闽粤沿海是中国海耕文明与养蠔业主要分布地区,北宋始有“插竹养蠔”。随着明清闽粤沿海居民对蠔的生物习性认识发展、市场需求拉动、人多地少矛盾加剧、环境与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土流失、冬冷寒害频发,促使养蠔技术不断演进。其历程如下:明代“插竹养蠔”技术发展,发现瓦片、瓷片是理想附着基,蠔田分采苗区与生长区,出现“二区养蠔”;清代早期始有石块烧红散投采苗和“一岁两种”制度,以泥橇行进采苗、打蠔及管理;清代中后期始有育肥区,形成“三区养蠔”技术体系,将石块曝数十日后砌畦采苗,以疏插、间苗等方法管理。明清闽粤沿海养蠔有以下特点:符合中国传统农学“三才”思想原则;具有实用性、适应性、移植性、先进性和传统农业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特质;对当代建设海洋牧场与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广东沿海 养蠔技术演进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