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末年“天人感应”的两种趋向——以严遵、扬雄为例
1
作者 李梓亭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天人感应”思想是盛行于汉代的重要学术思潮,两种不同的学派趋向于汉末形成。以严遵为代表,趋向道家的“天人感应”观认为,人要顺乎自然之天,天没有自己的意志;以扬雄为代表,趋向儒家的“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能够相互感应,神圣... “天人感应”思想是盛行于汉代的重要学术思潮,两种不同的学派趋向于汉末形成。以严遵为代表,趋向道家的“天人感应”观认为,人要顺乎自然之天,天没有自己的意志;以扬雄为代表,趋向儒家的“天人感应”观认为,天人之间能够相互感应,神圣之天具有自己的意志,能够影响人。西汉末年的“天人感应”思想呈现出儒道混融的局面,在人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又进一步强调人与上天的连接。从本质上看,“儒道混融”的天人感应观是对于汉末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感应 儒道 自然 神圣 严遵 扬雄
下载PDF
道教“坐忘”即“端坐而忘”
2
作者 李梓亭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0,共5页
"坐忘"的本义为庄子对于人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随着时代变迁,关于"坐忘"的解释也随之发生变化,渐渐地理解为"端坐而忘"。本文从道教的修行方法入手,认为"端坐而忘"的修行方法... "坐忘"的本义为庄子对于人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随着时代变迁,关于"坐忘"的解释也随之发生变化,渐渐地理解为"端坐而忘"。本文从道教的修行方法入手,认为"端坐而忘"的修行方法并不是从成玄英时首次出现,道教对"坐忘"的理解,一直保持着"炼形"与"养神"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忘 端坐而忘 外炼 修行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生命境界——庄子人生观解读
3
作者 李梓亭 《汉字文化》 2017年第15期69-70,共2页
中国哲学在整个哲学大学科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观念等一些内在概念的关联最为紧密。文章旨在通过描述庄子的人生观,探究中国哲学的重要意义。失去了中国哲学,人生便不再柔软。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人生 内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