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两文三语”格局: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楚成 梁慧敏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1期46-58,共13页
二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推行“两文三语”政策时,面对了各种语言和社会挑战,多语言格局的发展并不均衡。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结合香港的现实状况,在教育政策和支持措施方面提出可触可及的愿景和务实可行的建议,期望将来各方作为加深认识... 二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推行“两文三语”政策时,面对了各种语言和社会挑战,多语言格局的发展并不均衡。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结合香港的现实状况,在教育政策和支持措施方面提出可触可及的愿景和务实可行的建议,期望将来各方作为加深认识和有效实践整体语文政策的参考,致使教育当局最终能恰当地部署人力和资源来实现“两文三语”的长远目标,让香港的语文发展迈向另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文三语 语文政策及规划 第二语言习得 教学语言 学前学习者
下载PDF
“怀疑”及“有人”:试论香港粤语新闻语篇中语法和语用之间的两种冲突
2
作者 李楚成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74,共19页
本文讨论了香港地区中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粤语高级变体时存在的两种句法和语用冲突。第一种是关于动词/形容词“怀疑”(waai4j4,suspect)的用法。此用法具有英文表达式“ItissuspectedthatNP…”的相同功能,旨在淡化报道行为... 本文讨论了香港地区中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粤语高级变体时存在的两种句法和语用冲突。第一种是关于动词/形容词“怀疑”(waai4j4,suspect)的用法。此用法具有英文表达式“ItissuspectedthatNP…”的相同功能,旨在淡化报道行为的实施者。若动词前的NP指人时,则可能产生语义分歧。因为主语位置上的NP在语义上既可以是行为人,也可以是受施或不便指明身份的任何人。第二种冲突是关于不定指称“有人”(jau5jan4)(someone)的用法。“有人”通常被用来模糊地指代某些刑事案件或政治冲突中的“首要嫌疑人”,而这些嫌疑人一般通过上下文就可以轻易地推断出来。上述的两种冲突现象表明香港新闻报道中影射当事人,暗涉其话语或行为的作法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本文将详细展示这两种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篇 影射 被动 欧化
下载PDF
汉文笔谈——一个以纸笔做缄默交谈的近古传意模式
3
作者 黄得森 李楚成 《辞书研究》 2021年第1期82-90,I0002,I0003,共11页
古代东亚虽言语不通,儒生却可以文房四宝做缄默互谈,此类记载千载以前已见之,是为“汉文笔谈”。这种传意模式可上溯隋唐,于清季尤盛极一时,文献甚丰,甚至出现以此做跨文化越国界的多人会议,笔谈者来自中日朝越,多为士大夫及外交官。话... 古代东亚虽言语不通,儒生却可以文房四宝做缄默互谈,此类记载千载以前已见之,是为“汉文笔谈”。这种传意模式可上溯隋唐,于清季尤盛极一时,文献甚丰,甚至出现以此做跨文化越国界的多人会议,笔谈者来自中日朝越,多为士大夫及外交官。话音声波一瞬即逝,笔谈墨宝却可千载流传。这种互动沟通以书写为本,他方典籍似未尝见之,希腊语、拉丁语亦然。汉文笔谈曾于汉字文化圈中生气勃勃,惟今已遭遗忘。文章先述这一社会语言学现象之历史背景,后指出可按Brown和Yule(1983)对层见迭出之笔谈语境分为“互动传意”“问讯传意”两类,亦会略述东西方学者对是课题之出版研究,最后提出汉文笔谈没落之因、今日仅见之残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笔谈 缄默交谈 传意模式 近古东亚 历史文献
下载PDF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楚成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通过实际语料阐述香港粤语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的形式及诱因。语码转换以句内语码转换为主。语码转换的诱因很多 ,且相当复杂 ,如词汇或语意的不对称、经济原则、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带来的学习效应 ,以及作为显示社会地位的手段等。粤... 本文通过实际语料阐述香港粤语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的形式及诱因。语码转换以句内语码转换为主。语码转换的诱因很多 ,且相当复杂 ,如词汇或语意的不对称、经济原则、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带来的学习效应 ,以及作为显示社会地位的手段等。粤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已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未受回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语码混合 社会语言学
原文传递
香港粤语“单音节促发论”分析——语言接触下的新视角
5
作者 李楚成 梁慧敏 +1 位作者 黄倩萍 黄得森 《中国社会语言学》 2015年第1期96-108,共13页
本文旨在以香港粤语语境下的报章副刊为主的实际语料为研究材料,验证"单音节促发论"(facilitation of transference of monosyllabic words)和"知觉显著性"(perceptual salience)的可信度,探讨中英语码转换分别在... 本文旨在以香港粤语语境下的报章副刊为主的实际语料为研究材料,验证"单音节促发论"(facilitation of transference of monosyllabic words)和"知觉显著性"(perceptual salience)的可信度,探讨中英语码转换分别在词汇、语音和句法上的促发诱因(facilitation),以期开阔语码转换研究的视野。研究结果显示,克莱恩(Michael Clyne 2003)的理论为粤语和英语之间的移转,提供了合适和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粤语 语言接触 单音节 诱因 英语借词
原文传递
香港报章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
6
作者 李楚成 梁慧敏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8年第1期243-247,共5页
一、引言,语码转换是香港语言生活中常见的复杂语言现象.所谓“语码转换”,在口语方面是指在粤语句内插入英文单词或词组的现象,书面方面则指在中文行文中间插入英文单词或词组(多出现在非正式书面语),这种现象在教育程度高的香港人中... 一、引言,语码转换是香港语言生活中常见的复杂语言现象.所谓“语码转换”,在口语方面是指在粤语句内插入英文单词或词组的现象,书面方面则指在中文行文中间插入英文单词或词组(多出现在非正式书面语),这种现象在教育程度高的香港人中尤为普遍.这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但近乎矛盾的现象:民众极不愿意全用英语交谈,但在他们的粤语中,却经常插入或长或短的英语单词或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方面 香港 语言 词组 语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