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收敛性
1
作者 李欠男 叶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71-176,249,共7页
运用EBM-Super-Malmquist指数法对2004—2018年玉米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玉米生态效率的时间演变和地区分布特征,并运用收敛性方法检验玉米生态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玉米生态效率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地区之间... 运用EBM-Super-Malmquist指数法对2004—2018年玉米主产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玉米生态效率的时间演变和地区分布特征,并运用收敛性方法检验玉米生态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玉米生态效率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全国及四大区域玉米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地区差异不会无条件地缩小;全国及四大区域玉米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受灾率、财政支持力度、人力资本是影响玉米生态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态效率 EBM-Super-Malmquist指数 时空差异 收敛性
下载PDF
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谷成 李欠男 +2 位作者 范丽霞 叶锋 丁逸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2-59,115,共9页
高质量发展是指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五个维... 高质量发展是指导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及其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衡量与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中下游地区领先于上游地区;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和开放维度发展比较突出,而农业协调、创新和共享维度发展相对滞后;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差异是其地区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熵值法 泰尔指数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雪 李欠男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将产业结构优化具体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基于2001—2016年中国26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 将产业结构优化具体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基于2001—2016年中国26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二者的影响程度随分位数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随分位数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产业结构高级化则随之增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将可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此,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侧重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1 位作者 高雪 尹朝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6,共9页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 I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距 空间收敛性 Moran′s I 指数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1 位作者 尹朝静 刘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5-852,共8页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以河北省142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松弛的(slacks-based measures,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局参比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以河北省142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松弛的(slacks-based measures,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局参比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测算2000—2016年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42%,主要依靠绿色前沿技术进步驱动,如考虑环境因素,或可实现农业“波特‘双赢’假说”;(2)从地区分布来看,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其中冀北地区增长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冀中与冀南地区增长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3)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但空间相关性呈减弱趋势;(4)河北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明显地理集聚特征,热点区向冀中、冀东南地区扩张,冷点区由冀北“一翼”向冀北“两翼”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ricultural GTFP) GML指数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1998-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27
6
作者 郭健 李谷成 李欠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8.0%、6.3%和2.3%;农机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升了玉米和稻谷等易于机械种植品种的播种比例,农机总动力每增加1%,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0.34%和0.17%;地区非农经济比例通过对农作物的产品替代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对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园艺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有显著正影响,对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比例有显著负影响;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有向分品种地区集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要素替代 产品替代 农作物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尹朝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3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链方法考察其增长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3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链方法考察其增长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0%,且呈现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主要由超变密度引起;全国及七大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表现出两极化或多极化趋势;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转移受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呈现“高带动低、低抑制高”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距 分布动态演进 空间Markov链
下载PDF
“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吗?——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谷成 李欠男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 基于2002—2017年湖北和湖南的县域面板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应用基于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BM-GML)对其进行核算,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评估“两型社会”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政策对农业绿色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路径发挥作用;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效应,但会长期持续下去;试验区政策可以通过改善通讯基础设施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对“两型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试验区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8,177,共9页
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兴起,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EBM Super-Global-Malmquist(EBM-SGM)指数对2002—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农业... 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兴起,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EBM Super-Global-Malmquist(EBM-SGM)指数对2002—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20%,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2)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和东部地区;(3)互联网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效率
下载PDF
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欠男 程沅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4-288,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使用产地集中度系数、生产集中度和生产规模指数分别从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考察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0—2013年其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综合使用产地集中度系数、生产集中度和生产规模指数分别从产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考察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0—2013年其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业总体生产布局比较集中,玉米生产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东北和华北分布最为集中,且生产集聚的省份主要在东北及华北地区;成灾率、有效灌溉比例、劳动力投入、化肥施用量、非农收入比例、城镇化率、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状况和科技进步等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其中有效灌溉比例、城镇化率对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布局 产地集中度系数 生产集中度 生产规模指数
下载PDF
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程沅孜 李谷成 李欠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9-15,共7页
基于生产集中度指标、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1993—2013年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变的实证表明:1993年以来中国油菜主产省虽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在主产省中的位次发... 基于生产集中度指标、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1993—2013年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变的实证表明:1993年以来中国油菜主产省虽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在主产省中的位次发生了变动,其中西南地区、华中地区油菜主产省的位次上升明显,西北地区、华东地区部分油菜主产省的位次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总体呈现"东减、北移、西扩"的特征;油菜产地集中度系数的波动上升表明,中国油菜产地集中度正在走向更高的水平,产地越来越集中。进一步测算三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大部分油菜主产省长期以来具有十分稳定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长江流域、北方春油菜区等传统油菜生产区域始终具备稳定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生产 空间布局 演变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收储制度改革能否推动玉米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锋 李谷成 李欠男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6,共11页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18年全国20个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的研究设计,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表征发展质量,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发展质量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并探...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稳步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18年全国20个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的研究设计,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表征发展质量,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发展质量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内呈现出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0%,且2016年后年均增长率为1.30%;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促进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主要原因在于收储制度改革初期玉米生产者补贴仍处于探索阶段,未能积极引导农户合理种植;收储制度改革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提升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支持制度改革,增进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合理性,补齐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中的短板,以进一步推动玉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孟晨 陈义 +4 位作者 姜刘志 李欠男 王石 胡月 梅立永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红树林作为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碳汇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红树林固碳功能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物种组成、温度、盐... 红树林作为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碳汇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红树林固碳功能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物种组成、温度、盐度、土壤沉积物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固碳功能和潜力的影响,并为我国红树林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固碳功能 固碳潜力 保护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尹朝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0-242,共13页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SBM-Global-Super模型对中国2000—2017年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考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上升...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SBM-Global-Super模型对中国2000—2017年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考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属于领先型,其他地区分布相对分散;2)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逐步上升态势,东北和中部区域内差异较小,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和区域内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3)全国及四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未呈现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特征,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Super-Global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收敛性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农业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郑凡 丁坤明 +4 位作者 李欠男 邱首哲 徐敏 刘国庆 刘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37-242,共6页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查阅国内关于数字农业的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视角,遵循数字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概念内涵、测度方法、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路...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查阅国内关于数字农业的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视角,遵循数字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概念内涵、测度方法、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展望了数字农业未来研究的深化方向,以期为未来数字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概念内涵 测度方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发展路径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转型发展的时空演进及问题区识别——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尹朝静 李兆亮 +1 位作者 李欠男 赵同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3-585,共13页
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进规律对于合理制定农业转型升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出重庆市37个县(区) 2000-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农业TFP的时空演... 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进规律对于合理制定农业转型升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出重庆市37个县(区) 2000-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农业TFP的时空演进特征,并识别出问题区域。研究表明:(1) 2000-2016年间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农业TFP指数呈"U"型和阶段性波动的变化趋势,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2)农业TFP指数增减趋势与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技术进步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3)从全市来看,农业TFP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且波峰高度持续上升,波峰形态由"单峰"分布向"多峰"分布转变,说明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在考察期内呈增大趋势。(4)依据TFP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关联关系,识别出三种类型的问题区域,并针对每类问题区域提出农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TFP 时空演进 核密度估计 问题区域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效应——来自江苏省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丽霞 李欠男 李谷成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8,23,共9页
撤县(市)设区是政府推进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其对农业的影响尚不明确。论文基于1996—2016年江苏省43个县域单位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曼奎斯特指数(EBM-GM)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然后利用2009年通州... 撤县(市)设区是政府推进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其对农业的影响尚不明确。论文基于1996—2016年江苏省43个县域单位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距离函数的全局曼奎斯特指数(EBM-GM)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然后利用2009年通州市撤县(市)设区政策变动作为的一次“准自然实验”,应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撤县(市)设区政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撤县(市)设区对通州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正向效应,这一结论在进行安慰剂检验以后仍然成立。该正向效应主要与撤县(市)设区政策所带来的要素配置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全托管”模式等因素有关,应进一步加强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市)设区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混合距离函数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