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于嗅裂的骨外尤文肉瘤侵及颅底误诊1例
1
作者 刘玉娟 王志远 李永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ES)是一种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属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通常出现在四肢的长骨中,称为骨尤文肉瘤,少数则出现在躯干及四肢的软组织中,称为骨外尤文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EES),EES较多位于下肢软组织...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ES)是一种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属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通常出现在四肢的长骨中,称为骨尤文肉瘤,少数则出现在躯干及四肢的软组织中,称为骨外尤文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EES),EES较多位于下肢软组织、椎旁组织、胸壁和腹膜后,头部和颈部少见[1],原发于鼻腔鼻窦的EES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嗅裂侵及颅底的EES患者,该患者先后被误诊为鼻窦炎及嗅神经母细胞瘤,结合患者诊疗过程总结误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尤文肉瘤 小圆细胞肿瘤 鼻窦炎 下肢软组织 嗅裂 鼻腔鼻窦 EWING
下载PDF
右耳血管性搏动性耳鸣术后4年发生左耳搏动性耳鸣1例
2
作者 赵海 郑聪 +1 位作者 毕瑶 李永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搏动性耳鸣是由于患者头颈部血管、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感知的一种节律性耳鸣,其中大多由血管因素产生,称血管性搏动性耳鸣[1-2]。乙状窦相关病变是近年来发现的引起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病因之一,主要有3种类... 搏动性耳鸣是由于患者头颈部血管、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感知的一种节律性耳鸣,其中大多由血管因素产生,称血管性搏动性耳鸣[1-2]。乙状窦相关病变是近年来发现的引起静脉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病因之一,主要有3种类型:乙状窦憩室、乙状窦骨壁缺损和横窦乙状窦交界区狭窄[3]。治疗上主要采用乙状窦骨壁重建术,通过重建乙状窦骨以恢复血管壁正常形态及加强对血流声的屏蔽能力,适用于乙状窦憩室和/或乙状窦骨壁缺损患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 搏动性耳鸣 静脉性 横窦 血管性 重建术 交界区 节律性
下载PDF
低分化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3
作者 刘玉娟 李永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黏液表皮样癌通常发生在唾液腺,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极少原发于甲状腺^([1])。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TME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以恶性鳞状细胞和黏液... 黏液表皮样癌通常发生在唾液腺,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极少原发于甲状腺^([1])。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prim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TME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通常以恶性鳞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混合为特征^([2])。国内暂无相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高度恶性TMEC,同时结合国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甲状腺恶性肿瘤 文献总结 鳞状细胞 唾液腺 黏液细胞 诊疗方法
下载PDF
甲状旁腺腺瘤并功能亢进长期误诊分析
4
作者 刘栋 姚静 +1 位作者 李永团 王宁宁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232-233,共2页
患者周××,女,74岁,因头晕不适3个月,于2013年10月在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自诉每天头晕、易睡,无呕吐,非旋转性晕。专科检查右侧鼓膜松弛部穿孔,有痂皮附着,眼震阴性;纯音测听右侧混合性耳聋,CT检查可见右侧上鼓室、鼓窦及乳突软... 患者周××,女,74岁,因头晕不适3个月,于2013年10月在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自诉每天头晕、易睡,无呕吐,非旋转性晕。专科检查右侧鼓膜松弛部穿孔,有痂皮附着,眼震阴性;纯音测听右侧混合性耳聋,CT检查可见右侧上鼓室、鼓窦及乳突软组织影,听小骨部分缺失。以“中耳胆脂瘤”收住院准备手术。既往史:患有泌尿系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余,一直在多家医院用药治疗。入院情况:患者搀扶入院,诉纳差、腹胀,神情淡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腺瘤 混合性耳聋 中耳胆脂瘤 入院情况 听小骨 眼震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鼻中线区巨大囊肿致视力下降1例
5
作者 杨慧冰 李永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8-100,共3页
鼻中线区囊肿多为鼻窦来源,也可来源于鼻部中线骨质气化并囊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早期无不适,随着囊肿增大,可有颅眼相关并发症。因肿物生长于鼻部中线区,应与发育畸形、炎性肿块及肿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鼻部中线区囊肿患者... 鼻中线区囊肿多为鼻窦来源,也可来源于鼻部中线骨质气化并囊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早期无不适,随着囊肿增大,可有颅眼相关并发症。因肿物生长于鼻部中线区,应与发育畸形、炎性肿块及肿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鼻部中线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能为鼻部中线区肿物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以左眼视力下降伴鼻塞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原因感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伴双侧鼻塞,无嗅觉下降、流涕、鼻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眼视力 巨大囊肿 发育畸形 肿物生长 炎性肿块 双侧鼻塞 鼻部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豚鼠上半规管切除对内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团 迟晓艳 +5 位作者 董频 蔡敏 李晓艳 王强 王国良 王文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观察上半规管切除对豚鼠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1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切除单侧上半规管,观察手术后动物行为及听性脑干反应,并于手术后7d 和28d 处死试验动物,硝酸银染色耳蜗基底膜铺片和石蜡切片了解内耳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2~3d ... 目的观察上半规管切除对豚鼠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16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切除单侧上半规管,观察手术后动物行为及听性脑干反应,并于手术后7d 和28d 处死试验动物,硝酸银染色耳蜗基底膜铺片和石蜡切片了解内耳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2~3d 内,豚鼠头向术侧倾斜,行走不稳,以后恢复;术后即刻 ABR 阈值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4wk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病理切片检查壶腹嵴毛细胞、耳蜗各阶形态和 Corti 器正常,切除部位有炎性细胞和纤维组织形成。手术前后基底膜铺片内外毛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上半规管切除对豚鼠耳蜗及前庭感受器功能的影响不大。(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50~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手术 听力 毛细胞
下载PDF
部分迷路切除的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团 陈瑛 +2 位作者 董频 荣宝刚 张寒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入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方法对20个成人湿尸头行显微解剖,按部分迷路切除方式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观察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测量有关数据。结果砧骨窝-耳道后上嵴5.07mm,后半规... 目的探讨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入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方法对20个成人湿尸头行显微解剖,按部分迷路切除方式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观察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测量有关数据。结果砧骨窝-耳道后上嵴5.07mm,后半规管-乙状窦前缘9.53±3.04 mm,面神经垂直段-乙状窦8.37±2.90 mm,总脚-岩上窦5.15±1.37 mm,乙状窦宽度10.57±1.78 mm,面神经-颈静脉球外侧壁5.57±3.37 mm。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规管的迷路部分切除术入路能显露桥小脑角、岩尖和部分内听道,可保留面神经和蜗神经功能,脑组织牵拉轻。结论建立在迷路后入路基础上的部分迷路切除术扩大了暴露范围,兼具迷路入路的一些优点,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手术入路应用于桥小脑角、内听道或某些岩尖部占位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切除 迷路后入路 应用解剖 研究 半规管
下载PDF
基因转移在内耳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团 董频 李克勇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病因调查发现受听力困扰的人群 ,或源于遗传因素和 (或 )源于环境因素 ,大约 1 10 0 0~ 1 2 0 0 0儿童患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聋 ,其中遗传性聋占 2 0 %~ 6 0 % ,包括噪声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在内的所有感音神经性聋 ,目前尚缺乏有... 病因调查发现受听力困扰的人群 ,或源于遗传因素和 (或 )源于环境因素 ,大约 1 10 0 0~ 1 2 0 0 0儿童患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聋 ,其中遗传性聋占 2 0 %~ 6 0 % ,包括噪声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在内的所有感音神经性聋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防护和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基因工程的发展 ,利用基因治疗内耳疾病已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内耳疾病 综述 基因工程 载体
下载PDF
部分迷路切除的应用解剖学观察及意义
9
作者 李永团 陈瑛 +2 位作者 董频 荣宝刚 张寒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3期175-176,1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个成人湿尸头经乳突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再向深部削除岩部骨质,观察对岩尖、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 结果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 目的探讨经部分迷路切除手术到达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个成人湿尸头经乳突分别切除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再向深部削除岩部骨质,观察对岩尖、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区暴露情况。 结果选择性切除上半规管或/和后半规管的迷路部分切除术可到达岩尖和暴露部分内听道,不损及面神经和蜗神经,桥小脑角区显露改善。结论部分迷路切除人路可用于某些岩尖、桥小脑角或内听道占位病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迷路切除 应用解剖学 蜗神经 桥小脑 面神经
下载PDF
Ad-GFP基因经半规管转导对豚鼠内耳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永团 迟晓艳 +4 位作者 董频 李晓艳 蔡敏 王文栋 王国良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24-227,F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半规管途径转导豚鼠内耳基因的可行性,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内耳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红目健康纯种豚鼠24只,将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5μl经显微手术自前半规管灌入豚鼠内耳,同法注入人工外淋巴... 目的:探讨经半规管途径转导豚鼠内耳基因的可行性,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内耳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色红目健康纯种豚鼠24只,将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5μl经显微手术自前半规管灌入豚鼠内耳,同法注入人工外淋巴液5μl作对照,另一组经圆窗膜注入5μlAd-GFP基因,分别在手术后7、14、21、28d处死,0.5%硝酸银灌注耳蜗基底膜铺片显微镜观察内外毛细胞缺失,全耳蜗铺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基因导入前后及处死前测定脑干诱发电位。结果:实验组耳蜗铺片内外毛细胞缺失计数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下见术侧半规管、前庭、耳蜗均有荧光表达,术后7d表达最强,以后减弱,术后28d还有表达;经半规管组前庭区表达强于耳蜗区,主要分布在前庭及外淋巴间隙;经圆窗组耳蜗区表达强于前庭区。对侧耳蜗及对照组动物呈阴性表达。手术前后脑干诱发电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半规管转导基因主要分布在前庭器官及外淋巴间隙,对耳蜗功能影响不大,是一种可行的途径;腺病毒载体携带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时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豚鼠 荧光蛋白质示踪 基因
下载PDF
岩骨手术及手术入路的应用选择
11
作者 李永团 陈瑛 董频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 ,岩骨手术及经岩骨手术入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有关岩骨手术的名称、种类繁多 ,现作一综述 ,以概括其特征。
关键词 岩骨手术 手术入路 临床应用 颅底外科 乳突切开 迷路后入路
下载PDF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瑛 王天铎 +4 位作者 荣宝刚 丁元萍 李永团 刘亦清 张寒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Bax、Survivin及Liv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珠 辛露 +2 位作者 常宏 李永团 孙海敏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14-916,9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生存素(Survivin)及L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Bax、Survivin及Livin的阳性表达,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生存素(Survivin)及L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甲状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Bax、Survivin及Livin的阳性表达,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Ba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Survivin及L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ax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Survivin及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Survivin及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甲状腺癌组织中Bax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1),Bax与Livin的表达也呈负相关(r=-0.551,P﹤0.01),Survivin与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8,P﹤0.01)。结论Bax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Survivin及Livin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 生存素 LIVIN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和生物因子对喉癌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频 李晓艳 +4 位作者 金斌 於子卫 李永团 王强 王文栋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8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喉癌患者 手术方法 预后 生物因子 恶性肿瘤 生物学检测 手术治疗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鼻内镜下真菌性蝶窦炎手术治愈搏动性耳鸣1例
15
作者 高娴 李姣 +2 位作者 侯贺健 程楷 李永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0-1142,共3页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律(与心跳、脉搏同步)的耳鸣,一般认为,是由患者头颈部的血管或者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被感知。虽然根据搏动性耳鸣的症状特点,临床诊断不难,但是搏动性耳鸣病因繁杂、发生部位多、累及范...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律(与心跳、脉搏同步)的耳鸣,一般认为,是由患者头颈部的血管或者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被感知。虽然根据搏动性耳鸣的症状特点,临床诊断不难,但是搏动性耳鸣病因繁杂、发生部位多、累及范围广,明确其病因仍是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本文将报道一例通过手术证实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后治愈的搏动性耳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真菌性蝶窦炎 鼻内镜手术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下载PDF
数字化资源在光合作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波 李永团 刘文成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49,共2页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光合作用”一节为例,介绍了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于教、学和评的全过程,以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实验资源 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学
下载PDF
口咽侧后壁癌1例
17
作者 李永团 董频 +1 位作者 万夷 李克勇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28-328,共1页
关键词 口咽侧后壁癌 溃疡 淋巴结转移 鳞状细胞癌 手术治疗 术后放疗
下载PDF
南非《生命科学》教材10年级中“探究”栏目的特点分析
18
作者 李悦宸 李永团 刘杨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南非《生命科学》教材10年级中共设有21个“探究”栏目,主要探究内容是与章节匹配的生物学科学探究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栏目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生物学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生命科学教材 探究栏目 特点分析 南非
下载PDF
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实施的困境与突破
19
作者 刘波 李永团 刘文成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9-62,共4页
在基础生物教学中,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是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新向标,而对于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认识的浅表化,以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离散化、实验教学评价的错位化、数字化实验教学培训的同质化等现象,都与实现高质量生物学数字化实验... 在基础生物教学中,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实施是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新向标,而对于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认识的浅表化,以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离散化、实验教学评价的错位化、数字化实验教学培训的同质化等现象,都与实现高质量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旨趣相背离。为突破困境,应当以单元实验教学为统领,正确处理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构建“备·教·学·评·研”一体化数字化实验教学支撑体系,以“数字化实验+”和“跨学科数字化实验”为核心,利用数字化实验操作系统,实施循证化教学测评与反馈,重构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的生物学数字化培训范式,从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和科学思维品性的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数字化实验 数字化实验教学
下载PDF
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栾绍敏 李永团 +1 位作者 王亚飞 纪晓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6期325-326,共2页
近年来鼻腔鼻窦原发肿瘤有增长趋势,为进一步了解鼻腔鼻窦肿瘤临『末及病理特点,我们初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情况。
关键词 鼻腔(Nasal Cavity) 鳞状细胞(Carcinoma SQUAMOUS Cel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端粒酶(telomer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