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忆与救赎——评《陶庵梦忆》
1
作者 李汇群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陶庵梦忆》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张岱所作。在《陶庵梦忆》中,张岱详细记述以往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爱和思念。回忆救赎了自我,也建构了主体,书中的记忆碎片,具有文化、文明、文学等多种价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回忆 救赎
下载PDF
如何以连续出版打造出版品牌——以《红楼梦日历》为例
2
作者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2023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本文从《红楼梦日历》系列连续出版这个现象出发,整理了2015—2023年九年间该日历书的出版概况,从封面设计、时间顺序、板块设计、配图选择、版本选择、编者撰者等六个层面梳理了九版的差异,分析了日历书所连接的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对... 本文从《红楼梦日历》系列连续出版这个现象出发,整理了2015—2023年九年间该日历书的出版概况,从封面设计、时间顺序、板块设计、配图选择、版本选择、编者撰者等六个层面梳理了九版的差异,分析了日历书所连接的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对连续出版的意义,并探究了《红楼梦日历》符号的六类伴随文本及其对出版品牌建构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日历》 连续出版 时间 伴随文本 品牌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红楼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7,共9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红楼梦》课程建设面临更多挑战。本文提出《红楼梦》课程建设需要把握因应时代需求、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个前提,并结合《红楼梦》教学实践,从新主体、新内容、新平台三个层面进行思考... 在新文科背景下,《红楼梦》课程建设面临更多挑战。本文提出《红楼梦》课程建设需要把握因应时代需求、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个前提,并结合《红楼梦》教学实践,从新主体、新内容、新平台三个层面进行思考,探讨未来《红楼梦》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红楼梦课程 新主体 新内容 新平台
下载PDF
清代中期七部南京狭邪笔记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汇群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0-269,共10页
清代中期,以南京为背景的狭邪笔记,表现出了较强的地缘色彩。本文对清代中期的七部南京狭邪笔记作了初步的梳理考证,包括版本、作者、唱和文人等。
关键词 清代中期 南京 狭邪笔记
下载PDF
中国故事再生产:《红楼梦》移动有声阅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汇群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69,共4页
移动有声阅读的兴起,带动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小说有声阅读热。口述性是传统小说的特点,从说书人到主持人,移动有声阅读产品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特点。但这种重新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媒体产品,却在个人性、交往性、批判性等方面,展... 移动有声阅读的兴起,带动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小说有声阅读热。口述性是传统小说的特点,从说书人到主持人,移动有声阅读产品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特点。但这种重新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媒体产品,却在个人性、交往性、批判性等方面,展示了它内在的现代性气质。和视觉文化相比,听觉文化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移动有声阅读产品以陪伴疗愈了当代都市听众的现代性焦虑,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更多来自传统文化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有声阅读 中国故事 传统文化 《红楼梦》
下载PDF
四十年来《红楼》剧——《红楼梦》电视剧改编刍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1975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第一部《红楼梦》电视剧,拉开了《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序幕。到2010年,总共有9部《红楼梦》故事电视剧播出,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地域更跨越了香港、台湾等地区。本文拟对近四十年来《红楼梦》电视剧的改编状况... 1975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第一部《红楼梦》电视剧,拉开了《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序幕。到2010年,总共有9部《红楼梦》故事电视剧播出,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地域更跨越了香港、台湾等地区。本文拟对近四十年来《红楼梦》电视剧的改编状况做梳理,特别针对1987版《红楼梦》和2010版《红楼梦》展开分析,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经典传播的意义,以及其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电视剧 改编 经典传播
下载PDF
《红楼梦》图像传播的三个阶段——以黛玉图像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77,共13页
从乾隆辛亥(1791)年程高本问世至今,《红楼梦》的图像传播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经历了手绘和印刷媒体时期、影视媒体时期、网络媒体时期三个阶段。从文人士大夫对《红楼梦》图像创作的掌控,到精英和大众共同构建《红楼梦》影像,再到网络... 从乾隆辛亥(1791)年程高本问世至今,《红楼梦》的图像传播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经历了手绘和印刷媒体时期、影视媒体时期、网络媒体时期三个阶段。从文人士大夫对《红楼梦》图像创作的掌控,到精英和大众共同构建《红楼梦》影像,再到网络大众以狂欢的姿态参与到《红楼梦》角色的扮演中,《红楼梦》的图像传播史折射出传播媒介变迁在塑造新形式、创造新意义、凝聚新认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以黛玉图像为研究对象,梳理两百余年的《红楼梦》图像传播史,并探究传播媒介变迁之于经典传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图像传播 黛玉图像 三个阶段
下载PDF
《风月梦》: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汇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9-53,共5页
《风月梦》是第一部城市狭邪小说。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点,即对扬州城市风貌的展现、三次画舫冶游的意义以及《风月梦》和当时狭邪笔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风月梦》 城市 狭邪小说
下载PDF
论“忆语”散文写情的突破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汇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4-69,共6页
"忆语"散文是指有清一代直至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悼亡散文。与此前的悼文散文相比,它在写情上有很大的突破:它填补了中国婚恋文学中自传性"婚前爱情"描写的空白,并且将描摹的笔触大胆地伸向了夫妇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忆语”散文 写情 突破
下载PDF
刀与菊:禁忌与膜拜——浅析《聊斋》中的三类女性形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汇群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1-24,共4页
《聊斋志异》中 ,蒲松龄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 ,建构了一个奇妙虚幻的女性世界。然而 ,浮现在这个女儿国中的 ,不仅有天使 ,还有魔鬼 ;不仅有善良美丽的菊花仙子 ,还有泼辣淫荡的悍妇妖女。但不论是刀还是菊 ,不论是禁忌还是膜拜 。
关键词 古代小说研究 悍妇 妖女 天使 男权意识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汇群 《对外传播》 2021年第4期11-14,共4页
尊重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平等对话是国际舆论场的共识。脱贫攻坚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话题,可以尝试在对话、交互、共享等三种跨文化传播语境中,设置通用框架和特殊框架等双重框架,讲好中国的脱贫攻坚故事。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语境 框架 脱贫攻坚 故事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的非洲传播刍议
12
作者 李汇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162,共2页
2011年,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带动非洲的"华流"热升级。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坦桑尼亚,特意提到该剧"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1强调了电视剧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带动非洲的"华流"热升级。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坦桑尼亚,特意提到该剧"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1强调了电视剧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影像产品为媒介搭建沟通桥梁,早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互动沟通 影像产品 沟通桥梁 国产剧 文化交流 合作拍摄 影视文化 家庭生活 蓝色生死恋
下载PDF
女性人物传记出版的新思考
13
作者 李汇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162,共2页
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一直是出版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男性和女性人物混辑"、"多个女性人物合编"、"单个女性人物为主"①。其中,以单个女性人物为主的形式最为常见。女性人物传记的出... 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一直是出版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男性和女性人物混辑"、"多个女性人物合编"、"单个女性人物为主"①。其中,以单个女性人物为主的形式最为常见。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对总结女性成长经验,推动女性发展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人物 人物传记 出版界 女性成长 文化建设 女性发展
下载PDF
北京曹红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研究——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
14
作者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2021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本文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小道作为符号所连接拓展的现实空间、文本空间、历史空间、数字空间等四重空间,分析了小道通过建设差异空间、日常空间、交流空间等,对同质空间、抽象空间... 本文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小道作为符号所连接拓展的现实空间、文本空间、历史空间、数字空间等四重空间,分析了小道通过建设差异空间、日常空间、交流空间等,对同质空间、抽象空间、隔离空间所进行的有效抵抗,探究了北京曹红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实践,及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曹红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曹雪芹小道
下载PDF
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及中国国家形象分析——以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为研究对象(2018-2019)
15
作者 李汇群 胡晓梅 《对外传播》 2020年第8期55-57,共3页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土耳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土耳其的传播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界此类研究较少,并且缺少从总体层面对土耳其媒体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展开的研究。...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国家,土耳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在土耳其的传播现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学界此类研究较少,并且缺少从总体层面对土耳其媒体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展开的研究。本文拟以土耳其媒体涉华报道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土耳其媒体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涉华报道 热点事件 一带一路 传播现状 土耳其 值得关注 重要支点
下载PDF
帮闲与帮衬——谈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两类人物形象
16
作者 李汇群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帮闲与帮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常见的两类人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他们对女性 ,尤其是风尘女子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而也正由于这种侮辱与尊重的区别 ,使他们在妓院这个奇特的女性世界中受到了迥然不同的待遇。
关键词 古代 白话小说 人物形象 帮闲 帮衬 妓女 女性世界 态度 待遇 《金瓶梅》
下载PDF
沉默的螺旋 民意的彰显——“刺马”故事的百年传播解读
17
作者 李汇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42-43,共2页
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改编自清末奇案——"刺马"案。从"刺马"案发生到《投名状》上映,其间有近140年时间的跨度,受"沉默的螺旋"舆论影响,该事件从单纯的刺杀官员血案衍变为马新贻"渔色负... 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改编自清末奇案——"刺马"案。从"刺马"案发生到《投名状》上映,其间有近140年时间的跨度,受"沉默的螺旋"舆论影响,该事件从单纯的刺杀官员血案衍变为马新贻"渔色负友"的故事传说,折射出晚清以来民间社会丰富且复杂的民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马”案 沉默的螺旋 民意
下载PDF
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雷跃捷 李汇群 《对外传播》 2018年第7期37-3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多次发布理论阐释,为具体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理论建构和方向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必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多次发布理论阐释,为具体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理论建构和方向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强调,必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以请教于专家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思想 习近平 意义 实践 国家文化软实力 对外传播工作 价值 中国故事
下载PDF
PMU数据在控制中心的集成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则梅 陆进军 +2 位作者 闪鑫 徐春雷 李汇群 《江苏电机工程》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文中分析了我国电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调度运行的角度对PMU数据深化应用研究的项目内容和综合智能报警的设计思想及应用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综合智能告警的总体架构,以信息支撑平台为基础,实现风险预警、事故分析和辅助决策... 文中分析了我国电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调度运行的角度对PMU数据深化应用研究的项目内容和综合智能报警的设计思想及应用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综合智能告警的总体架构,以信息支撑平台为基础,实现风险预警、事故分析和辅助决策,以提升调度员的在线分析和紧急事故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U 智能报警 故障分析 集成分析
下载PDF
《红楼梦》音频节目传播研究——以《蒋勋细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璠 李汇群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融媒时代,“互联网+音频”使得声音的记录与传播空前便捷,《红楼梦》的改编形式也开始向听觉传播转变。文章以《蒋勋细说〈红楼梦〉》音频节目为个案,分析其取得播放量“神话”的原因。具体可归为蒋勋个人品牌的打造、音乐与语声的恰当... 融媒时代,“互联网+音频”使得声音的记录与传播空前便捷,《红楼梦》的改编形式也开始向听觉传播转变。文章以《蒋勋细说〈红楼梦〉》音频节目为个案,分析其取得播放量“神话”的原因。具体可归为蒋勋个人品牌的打造、音乐与语声的恰当搭配营造了“声音大观园”、节目以新角度讲述了《红楼梦》三点。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红楼梦》音频节目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节目内容的分众化、节目用户的年轻化、主持人个人品牌的突出化、节目解读方式的语境化等四点。此外,《红楼梦》音频节目还存在节目内容质量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完播率偏低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传播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节目 红楼梦 听觉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