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例汗腺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1
作者 郑娇 李长新 +2 位作者 孟思宏 李沁娜 王功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8例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1.4岁(25~66岁)。发病部位:头部及四肢各3例,躯干2例。临床表现为皮... 目的:探讨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8例皮肤汗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1.4岁(25~66岁)。发病部位:头部及四肢各3例,躯干2例。临床表现为皮下孤立、生长缓慢的囊性和(或)实性结节,7例境界清楚,1例界限不清。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该肿瘤主要由多边形鳞状细胞样细胞和透明细胞组成,8例均可见导管分化,4例透明细胞变性,2例鳞状分化,1例见顶浆分泌现象。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主要表达细胞角蛋白(CK)、CK5/6、p63和P40;汗腺导管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阳性。结论:皮肤汗腺瘤是一种少见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表现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背部弹力纤维瘤44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郑娇 李长新 +2 位作者 孟思宏 李沁娜 王功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4例中,女性37例、男性7例,年龄45~84岁(平均60.1岁)。所有病变均...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4例中,女性37例、男性7例,年龄45~84岁(平均60.1岁)。所有病变均位于肩胛下角,31例(70.5%)为单侧病变,13例(29.5%)为双侧病变。所有病例均存在明显肿块,14例伴有疼痛,6例伴有功能受限,5例伴有酸胀感。大体上,所有肿物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其中1例(2.3%)有囊性变。镜下,肿物均由大量胶原纤维和串珠状、锯齿状或者球形结构的异常弹力纤维构成,其间见岛状脂肪组织和血管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病例Vimentin阳性,SMA、Desmin及S-100均阴性;弹力纤维染色所有病例均阳性。44例(共52处)行肿物完整切除术,18例(40.9%)术后见并发症,其中14例(31.8%)伤口积液。随访时间3~90个月(中位时间20.3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弹力纤维性肿瘤样病变。典型病变部位、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弹力纤维染色有助于确诊,但须警惕对侧病变易漏诊。手术局部切除效果良好,术后注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纤维瘤 临床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脂质代谢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长新 周滔 +8 位作者 牛柯敏 陈誩 危北海 王佳 孟思宏 李沁娜 郑娇 申青艳 陈瑞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 ml·100 g-1·d-1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在肝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SD雄性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SD雄性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和自噬相关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长新 周滔 +8 位作者 牛柯敏 陈誩 危北海 王佳 孟思宏 李沁娜 郑娇 申青艳 陈瑞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90-293,322,共5页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MRLS)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清洁级)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MRLS)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清洁级)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ml/100g/d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后,分别采集大鼠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1)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250,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21,P <0. 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法 大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BECLINL
下载PDF
Beclin1、LC3B在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长新 周滔 +3 位作者 郑娇 孟思宏 王佳 李沁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及周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Beclin1、LC3B及Hp的表达。结果:Beclin1、LC3B在胃腺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及周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Beclin1、LC3B及Hp的表达。结果:Beclin1、LC3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62.1%(54/87),与在慢性胃炎组织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Beclin1、LC3B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有较高的高表达率[70.3%(45/64),73.4%(47/64)],而在低分化胃腺癌中高表达率[47.8%(11/23),30.4%(7/23)]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胃腺癌细胞内出现LC3B蛋白点状阳性表达与对应腺癌细胞自噬高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01)。Beclin1、LC3B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01)。Beclin1、LC3B蛋白在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79.59%,75.51%)明显高于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44.74%,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Hp阳性患者与胃腺癌组织中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6,P<0.05;r=0.298,P<0.05)。结论:Beclin1和LC3B在胃腺癌中表达增高,特别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提示Beclin1和LC3B共同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进展及胃腺癌分化的过程;Hp感染和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Hp感染可诱导胃腺癌细胞自噬活性升高,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LIN1 LC3B 胃腺癌 HP
下载PDF
病理活检在评估结肠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探讨分析
6
作者 孟思宏 李沁娜 杜燕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与分析病理活检在评估结肠肿瘤良恶性的价值,为促进早期检出结肠恶性肿瘤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结肠肿瘤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内镜下病理活检,记录活检特征。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手... 探讨与分析病理活检在评估结肠肿瘤良恶性的价值,为促进早期检出结肠恶性肿瘤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结肠肿瘤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内镜下病理活检,记录活检特征。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判断病理活检结肠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在60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判断为良性结肠肿瘤580例,恶性结肠肿瘤20例。良性结肠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直径、体重指数、血压等与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活检病灶个数、病灶形态、病灶边缘光滑、病灶颜色等与良性肿瘤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在600例患者中,病理活检诊断为恶性结肠肿瘤19例,良性结肠肿瘤581例,病理活检在评估结肠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5.0%(19/20)和100.0%(580/580)。结论 病理活检在评估结肠肿瘤良恶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依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活检 结肠肿瘤 良恶性 敏感性 特异性 病灶边缘光滑 病灶颜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