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书“尚法”之因素管窥
1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8-71,共4页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 “尚法”是唐代书法突出的时代特征。唐帝国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切都逐渐走上了正轨 ,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书法家 ,必然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寻找法则、建立法式 ,并以此来指导书法创作。这应该是唐书“尚法”的最基本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法” 时代特征 唐代书法 书法法则 因素
下载PDF
从《送高闲上人序》看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
2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76-77,共2页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和声望极高的文坛领袖,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韩愈所作《送高闲上人序》一文入手,对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韩愈 书法 情感 自然
下载PDF
写作教学改革刍议
3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215-217,共3页
教学改革喊了多少年,但是,就大学写作教学看,似乎并未真心触及其根本。本文针对当前大学中文系写作课教学的现状,从写作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以及习作批改等三个方面陈述了对写作教学改革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写作教学改革 大学写作教学 写作课教学 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 写作技能 作文批改方式 创造力 高等教育
全文增补中
简淡诗歌的意象组合
4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302-304,共3页
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诗歌的意境正是从意象与意象之间特殊的组合关系中生成的。古今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创作中常常将精心选择提炼的多个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组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密集而又精致的意... 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诗歌的意境正是从意象与意象之间特殊的组合关系中生成的。古今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创作中常常将精心选择提炼的多个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组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密集而又精致的意象群,便于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地表现主观情思和客观事象,从而增强诗歌的内涵,丰富诗歌的整体审美效应。读者则可以通过诗作中意象组合而呈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鲜活的画面去揣摩和领悟诗人的用心、意图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象组合 文学创作 美学原则
全文增补中
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观初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从书法艺术与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具有何种关系的角度,以古代书论为依据,将古代书法关学规划分为“再现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体系.同时,作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书法是一门高度弘扬主体生命意识、情感意蕴、审美理想独特... 本文从书法艺术与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具有何种关系的角度,以古代书论为依据,将古代书法关学规划分为“再现主义”和“表现主义”两大体系.同时,作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书法是一门高度弘扬主体生命意识、情感意蕴、审美理想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具有高度表现力的表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法 美学观 书法艺术 书法美学 书法作品 情感意蕴 魏晋南北朝 书法家 表现艺术 美学思想
下载PDF
《非草书》价值管见
6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43-44,共2页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论著浩如烟海.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论文竟然是以竭力抨击书法(草书)为目的而流传于世的,这便是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宇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非草书》一...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论著浩如烟海.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论文竟然是以竭力抨击书法(草书)为目的而流传于世的,这便是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宇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非草书》一文大约写于汉灵帝定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以前.赵壹写作此文的目的非常明确;“余慎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很显然,赵壹针对当时人们热衷草书(这里的草书,是指草书这种书体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产物—一章草.下同),孜孜以求的现实状况,惧怕人们学习草书“背经而趋俗”,不能“弘道兴世”,因而对之进行非难、抨击.在赵壹看来,草书“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治所吐,中非圣人所造”,与他心目中的仓颌、史籀之古文宇对比,深感草书不具备人道(儒道)之特点:草书“非圣人之业也”,与他所崇尚的“圣人”是无缘的.“草书之人,盖使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一句话,草书“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意思是说,提倡草书对巩固政权没有什么好处,废除草书对治理国家也并没有什么损害.在赵壹看来,“草书之人”不过是一些“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们虱,不暇见天”的效颦者.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草书》 书法艺术 赵壹 书法论文 章草 书写者 书体 书写能力 自觉时代 巩固政权
下载PDF
甲骨文书法艺术浅析
7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契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残片,于清朝末年最先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掘问世至今,已先后出土了十五、六万片,除去一再重复的字外,仅单字就达四千六百多个,其中,可辨识解读的尚不足两千个,但就从这些能辨识解读的文字,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 契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残片,于清朝末年最先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掘问世至今,已先后出土了十五、六万片,除去一再重复的字外,仅单字就达四千六百多个,其中,可辨识解读的尚不足两千个,但就从这些能辨识解读的文字,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殷商人的刀笔文字”(刘鹗《铁云藏龟·自序》语)在字体结构上,远远超越了原始图画文字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 文字 章法 线法 中国书法艺术 偏旁位置 兽骨 契文 残片 刘鹗
下载PDF
《非草书》价值管见
8
作者 李沅和 《书法艺术》 1994年第4期37-38,共2页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论著浩如烟海。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论文竟然是以抨击书法(草书)为目的而流传于世的,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非草书》...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论著浩如烟海。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论文竟然是以抨击书法(草书)为目的而流传于世的,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非草书》一文大约写于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以前,赵壹写作此文的目的非常明确:“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很显然,赵壹针对当时人们热衷草书(这里草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壹 杜度 古隶 书写者 文大 张芝 结体 元叔 结字 书论
下载PDF
点染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9
作者 李沅和 《湖南教育(上旬)(A)》 1992年第6期42-43,共2页
点染,原专指画家点笔染翰,后被诗人词家借用过来,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一文中论点染的话是颇为精辟的:"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点染,原专指画家点笔染翰,后被诗人词家借用过来,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一文中论点染的话是颇为精辟的:"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词家 清秋节 晓风残月 熙载 艺概 诗词创作 耆卿 情景相生 古代诗词
下载PDF
书法欣赏的模糊性
10
作者 李沅和 《怀化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309-311,共3页
书法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混茫神奇,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由于书法固有的模糊性,造成了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模糊性可以说是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欣赏的一个极其重要... 书法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混茫神奇,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由于书法固有的模糊性,造成了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模糊性可以说是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欣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欣赏 模糊性 文字符号 艺术美 艺术境界 书法作品 创作风格
全文增补中
简谈书法欣赏的模糊性
11
作者 李沅和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对文字的依附性以及创作中源于创作主体精神、意识、情感的特殊性,使得它成为一门高度弘扬创作主体精神、具有抽象意味的艺术。因而,对书法的艺术特征,对书法艺术的美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唐代著名书法家、... 书法艺术的抽象性、对文字的依附性以及创作中源于创作主体精神、意识、情感的特殊性,使得它成为一门高度弘扬创作主体精神、具有抽象意味的艺术。因而,对书法的艺术特征,对书法艺术的美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唐代著名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欣赏 模糊性 书法艺术 主体精神 抽象意味 艺术特征 语言准确 《书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