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对包围
1
作者 李沙铃 《党风廉政(陕西)》 2001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面对包围》 中国 当代 李沙铃 杂文
下载PDF
查志华有个“小文世界”
2
作者 李沙铃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2-63,共2页
从长安作协回来那天下午,顺路去看陕西教育出版社《作文精选》副主编高信,他答应给我近作《周原明月》散文集作封面,不知操作到了什么程度。
关键词 明月 作协 散文集 副主编 天下 周原 长安 教育出版社 作文 封面
下载PDF
我心中的刘绍棠
3
作者 李沙铃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2-53,共2页
我清楚的记着,刘绍棠同志从事文学创作到今年为整整四十年,和共和国同龄,与新纪元同步。可歌可贺,可忆可论。突然我想到,时间这个怪物,好象一把大伞,把人们都覆盖在它的羽翼之下,谁也挣脱不得。可是,有的人,却是强者。也有的人,则是弱... 我清楚的记着,刘绍棠同志从事文学创作到今年为整整四十年,和共和国同龄,与新纪元同步。可歌可贺,可忆可论。突然我想到,时间这个怪物,好象一把大伞,把人们都覆盖在它的羽翼之下,谁也挣脱不得。可是,有的人,却是强者。也有的人,则是弱者。刘绍棠没有作时间的俘虏,倒是他俘虏了时间。他是战士,时间是战俘。这位今年刚跨入53岁生涯的知天命者,在文学的大田里,已经耕耘了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四十年 知天命 五十年代 文学现象 人民共和国 战士 作品 乡土文学
下载PDF
小草变石头——记马桂英
4
作者 李沙铃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6,共1页
当她出现在《咸阳杯》慰问演出的舞台上时,我感到陌生,经人在台下介绍,我才知道她是马桂英。她早年学艺五一剧院,隶属部队文艺系统,后来才归了西安市,剧团的资历不算浅了,她也有了三十多年的从艺生涯。她家在长安——村前杨柳,村后绿田... 当她出现在《咸阳杯》慰问演出的舞台上时,我感到陌生,经人在台下介绍,我才知道她是马桂英。她早年学艺五一剧院,隶属部队文艺系统,后来才归了西安市,剧团的资历不算浅了,她也有了三十多年的从艺生涯。她家在长安——村前杨柳,村后绿田,渠水纵横,远近炊烟,风景是很美的。那儿的庄稼人,特别喜爱秦腔,可爱的、天真的童男童女们,自幼便进入了秦腔这个“大剧院”,熏也把幼儿的兴趣熏上来了。马桂英的舅舅很有些名气,对秦腔尤其热爱,常常一个人或者对着别人,哼着,说着,讲述着,也陶醉着。她当时很小,只有八九岁,由于秦腔大环境的影响,戏,便不知不觉地进了她的思想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石 童男童女 秦腔 大剧院 戏剧界 庄稼人 双重心理 开始知道 闪光呢 女西服
下载PDF
秦腔名流录(二)
5
作者 李沙铃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3-58,共6页
见了肖若兰,就想起了《藏舟》.看了《藏舟》,又不由想起肖若兰.我说不清她是从什么时候起把《藏舟》演红的.只记得在西安读书时,易俗社的水粉戏板上,常常出现她的名字.一时间,成了气候,许多人在路上行走时,往往脱口地哼出:"假若还... 见了肖若兰,就想起了《藏舟》.看了《藏舟》,又不由想起肖若兰.我说不清她是从什么时候起把《藏舟》演红的.只记得在西安读书时,易俗社的水粉戏板上,常常出现她的名字.一时间,成了气候,许多人在路上行走时,往往脱口地哼出:"假若还我和他结成亲眷……"这一句唱,就是学肖若兰的.她的维妙,使人神怡,也使人莫测.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有人竟敢和别人打赌,说谁能学会肖的那一句唱,就给谁一座楼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若兰 易俗社 雷开元 在路上 肖玉玲 郭明霞 李爱琴 西府 人神 慰问演出
下载PDF
丁涛犹在
6
作者 李沙铃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27,共2页
丁涛的名字,实际是播音艺术家对自身播音艺术事业的涵概和说明。他本名张玉贵,避了俗气,自取丁涛。丁者,小也。涛者,涌也。仅凭这名字,就可以看到奔腾的形象,又可以听到奋进的声音,——那么的风景无边,意境无穷,真是漫天大海,沿着曲曲... 丁涛的名字,实际是播音艺术家对自身播音艺术事业的涵概和说明。他本名张玉贵,避了俗气,自取丁涛。丁者,小也。涛者,涌也。仅凭这名字,就可以看到奔腾的形象,又可以听到奋进的声音,——那么的风景无边,意境无穷,真是漫天大海,沿着曲曲弯弯的海岸,意无反顾地穿行,从早到晚,总也没有个间歇。 就是这“方寸之土”,把世界揽进自己怀里,又把自己交给了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太空中打发岁月。三十多次桃花开谢,三十多次莲藕出泥,三十多次桐叶铺地,三十多次大雪纷飞,他都在向世人诉说大地的情怀,星月的妩媚,花草的芬芳,还有那凄凄怜怜哀哀悲悲的故事。 听得次数太多了,于是,丁涛的名字也就记在心里了。 走遍陕西黄土,甚至湖北、成都、河西走廊、山西太原、洛阳郑州,人都知道陕西有个丁涛,丁涛有副好嗓音,大凡荒漠风沙,小桥流水,坊上人家,华灯仪表,全从他的空中舞台传了出来,很是受用。 许多荡人胸怀的新闻,情真意切的通讯,潺潺流水的散文,如汔如诉的诗章,也都是他送到了田野,送到了床边,送到了母亲缝补衣裳的灯下。 确切地说,我不认识丁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涛 艺术事业 桐叶 热爱生活 路遥 杜鹏 天问 死而无悔 施光南 热爱生命
下载PDF
一目知天下——贺《西北消息报》10岁生日
7
作者 李沙铃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6-37,共2页
日子过得真快,扣纽之间,《西北信息报》创刊十年了。五年为小关;十年为大关。如果是儿童,十年则是一个“壮志少年”了。 古人有“十荡十决”之说。意在说明十次战斗,十次冲杀,均破敌阵。形容每战必胜。又有“十年磨一剑”之说。这一剑... 日子过得真快,扣纽之间,《西北信息报》创刊十年了。五年为小关;十年为大关。如果是儿童,十年则是一个“壮志少年”了。 古人有“十荡十决”之说。意在说明十次战斗,十次冲杀,均破敌阵。形容每战必胜。又有“十年磨一剑”之说。这一剑磨出了成功,磨出了影响,也磨出了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报 十荡十决 消息报 十年 青海经济 天山南北 汽车工业 经济发展 乡村发展 以文
下载PDF
聊《金秋》
8
作者 李沙铃 《今传媒》 2009年第5期34-34,共1页
我经常引以为乐的是,读物“朋友”很多,诸如《作家》、《收获》、《随笔》,各种报纸等等。但“贴身”的不很多。《金秋》却是从创刊到当下没有一期离开过我,这倒没有别的原由,只是第一,过去,在一个楼上办公,也时不时地约我写点... 我经常引以为乐的是,读物“朋友”很多,诸如《作家》、《收获》、《随笔》,各种报纸等等。但“贴身”的不很多。《金秋》却是从创刊到当下没有一期离开过我,这倒没有别的原由,只是第一,过去,在一个楼上办公,也时不时地约我写点稿子,很熟。第二,我也进入了老年大本营,成为《金秋》所管辖的自然兵员了。当然要和“家”亲近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秋》 “朋友” 《作家》 《收获》 《随笔》 “家” 报纸 创刊
下载PDF
冰川风林见闫沫
9
作者 李沙铃 《统一论坛》 1996年第6期60-61,共2页
闫沫,31岁年纪,留点小胡须,头发自来黑密,不大爱说话,嘴巴多时闲着,坐在会场一角,素描般一动不动,只是听别人言谈。原以为是扎一种姿势,之后走进他的生活,其形容与会场几乎无异,这便是一个真闫沫了。年轻人,包括年轻作家画家演唱家书法... 闫沫,31岁年纪,留点小胡须,头发自来黑密,不大爱说话,嘴巴多时闲着,坐在会场一角,素描般一动不动,只是听别人言谈。原以为是扎一种姿势,之后走进他的生活,其形容与会场几乎无异,这便是一个真闫沫了。年轻人,包括年轻作家画家演唱家书法家,我见过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风 作家画 书法家 素描 会场 头发 长安 姿势 自来 胡须
下载PDF
《西北风情大观》序
10
作者 李沙铃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2,共2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已将此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40周年国庆献礼作品,于1989年9月出版。该书顾问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白立枕(回族)、青海省副省长班玛丹增(藏族)、青海省政协常委李见... 陕西人民出版社已将此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40周年国庆献礼作品,于1989年9月出版。该书顾问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白立枕(回族)、青海省副省长班玛丹增(藏族)、青海省政协常委李见颂(女)。序言撰写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常委 李见 陕西人民出版社 副部长 铁木 达瓦 中共陕西省委 班玛 丹增 文成公主庙
下载PDF
不会不看好
11
作者 李沙铃 《报刊之友》 2002年第3期4-4,共1页
关键词 报刊 连续出版物 世间 媒体
下载PDF
面前走着美丽
12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9年第2期36-37,共2页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当太阳走到中叶的时候,局势来了一个大变化,全国各大区局撤销,支援边疆,同时充实各省建设。当下我在的单位是共青团西北工委,属西北局系统,理应在撤销之列。
关键词 共青团 五十年代 青年 二十世纪 边疆 青海 建设 撤销 祁连山 西北
原文传递
给美好留一条通道
13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7年第10期30-31,共2页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叶,我参加了革命,成为共青团大本营的一兵。记得发展我作青年团员时,很是机密。一个黄昏时分,上面来了两个年轻人,男的叫陈守谦,山西口音;女的叫刘云,西安口音。对我说。
关键词 青年人 通道 自行车 陕西 爱国 革命 西安 采访 年轻 机关
原文传递
挫它几挫
14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6年第1期54-54,共1页
又一次失足跌伤了,我真想对上天大哭一场,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史铁生年轻轻的在延安插队时丢了两腿,回到北京靠轮椅过日子,多次在大园子里想死,没有死成,七磨八撞,撞出了一个小说家。他对母亲遗像哭着说,妈,我刚能拿点稿酬了,咱的日子有... 又一次失足跌伤了,我真想对上天大哭一场,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史铁生年轻轻的在延安插队时丢了两腿,回到北京靠轮椅过日子,多次在大园子里想死,没有死成,七磨八撞,撞出了一个小说家。他对母亲遗像哭着说,妈,我刚能拿点稿酬了,咱的日子有了转机,您却去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小说家 跌伤 延安 插队 母亲 轮椅 主意 稿酬 转机
原文传递
请勿激动
15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6年第7期56-56,共1页
真没料到,我老得这么快啊,而且又病得这么重啊!人老是自然的,病亦不足为怪的,但这两者之于我,似乎都显得太苛刻,太残酷,太不讲人情主义了。
关键词 激动 人情 是非问题 主义 自然 弯曲 前面 寓言 人道 尼采
原文传递
健身,从来都不晚
16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5年第2期53-53,共1页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我几乎不问"锻炼为何事",从早到晚忙于工作,开会,下乡,走访,究竟不懂休闲姓什么。到头来,碌碌无为,积劳成疾。终于生了一场大病……好了,"迷途知返"。挨过"
关键词 过去 养生 健身球 冠军 开始 下乡 开会 学走路 工作 休闲性
原文传递
唱歌 只为快乐
17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3年第3期9-10,共2页
美丽的故事,就在我的身边发生。这儿曾是共和国诞生之后建造起来的一处"老革命"宿舍。几经变迁,几经翻新,现在倒也风光喜人,幽静而雅谧。置身其中,可以想象出,会有几多的缠绕思绪和几多的难弃倾情。
关键词 快乐 人民共和国 故事 翻新 综合征 变迁 缠绕 宿舍 建造 想象
原文传递
老年人的日子
18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3年第2期17-17,共1页
只要不是雨天,上午我下楼锻炼,傍晚我去街上散步,很规律的,几乎极少缺课。在锻炼和散步中,无意间认识了一些老人,有的可称兄长,有的可呼大姐,多是白发苍苍,颜面红润有色,一不知名,二不知姓,糊里糊涂地相见,又糊里糊涂地相散。天天如此... 只要不是雨天,上午我下楼锻炼,傍晚我去街上散步,很规律的,几乎极少缺课。在锻炼和散步中,无意间认识了一些老人,有的可称兄长,有的可呼大姐,多是白发苍苍,颜面红润有色,一不知名,二不知姓,糊里糊涂地相见,又糊里糊涂地相散。天天如此。这竟成为我胸中的一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锻炼 老人 规律 白发 太阳 认识 痛苦 清明上河图 朱自清
原文传递
一切都刚刚开始
19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2年第9期11-12,共2页
太阳升起的九时左右,或者是太阳落山的傍晚时分,一个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包括大姐大嫂们,有倚杖而行的,有小姑娘搀扶的,更有蹒珊挪步的,也有健步如飞的。
关键词 太阳 咳嗽 开始 列宁 时分 搀扶 半截 升起 年纪 不良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我言《金秋》
20
作者 李沙铃 《金秋》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我结识《金秋》是在它创刊不久,当时我们正好在一个楼上办公,我居三层,他们居四层,很方便,但由于彼此都忙,竟少有来往,然而我非常惦记和喜欢这家刊物。也曾应约写过一篇卷首小文《种植人生》。后来一次下去。
关键词 老人 人生 老年工作 维特 编辑部主任 烦恼 楼上 种植 世界 三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