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吸附对石墨烯、BC_3、C_3N电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学杰 贾颖 +2 位作者 姜永军 李沛艾 任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56-7061,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Li在未掺杂和B(N)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的石墨烯表面最稳定位置的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本征石墨烯及B(N)掺杂石墨烯吸附Li前后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和结合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Li在未掺杂和B(N)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的石墨烯表面最稳定位置的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本征石墨烯及B(N)掺杂石墨烯吸附Li前后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和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B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可显著提高石墨烯的Li吸附能,N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减弱了石墨烯的Li吸附能。吸附Li后的石墨烯、BC3和C3N体系均显示出金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B(N)掺杂石墨烯 Li吸附 电子结构
下载PDF
Li在石墨烯、BC_7及C_7N表面吸附与迁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学杰 李沛艾 +2 位作者 贾颖 任元 贾桂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6-822,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Li在本征石墨烯及BC7、C7N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与本征石墨烯相比,硼含量为12.5at%时提高了Li的吸附能,而氮含量为12.5at%时减弱了Li的吸附能,这归因于掺杂物种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Li在本征石墨烯及BC7、C7N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与本征石墨烯相比,硼含量为12.5at%时提高了Li的吸附能,而氮含量为12.5at%时减弱了Li的吸附能,这归因于掺杂物种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通过NEB方法计算了Li在本征石墨烯、BC7、C7N表面的迁移。结果表明,相比于本征石墨烯,硼含量为12.5at%的石墨烯减弱了Li的扩散,而氮含量为12.5at%的石墨烯促进了Li的扩散,有助于提高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表面吸附 扩散
下载PDF
Li在石墨烯、BC_3及C_3N表面吸附与迁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刘学杰 李沛艾 +2 位作者 贾颖 任元 贾桂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100-16105,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在本征石墨烯及BC3、C3N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与本征石墨烯相比,硼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提高了Li的吸附能,而氮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减弱了Li的吸附能,这归因于掺杂物种具有不同...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在本征石墨烯及BC3、C3N表面的吸附和迁移行为。与本征石墨烯相比,硼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提高了Li的吸附能,而氮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时减弱了Li的吸附能,这归因于掺杂物种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通过NEB方法计算了Li在本征石墨烯、BC3、C3N表面的迁移,结果表明,相比于本征石墨烯,硼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的石墨烯减弱了Li的扩散,而氮掺杂浓度为25%(原子分数)的石墨烯促进了Li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掺杂石墨烯 第一性原理 吸附能 扩散
下载PDF
石墨烯形核初期Cu(111)面上C_xH_y团簇生成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刘学杰 刘锋 +1 位作者 任元 李沛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9-774,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我们研究了Cu(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生长过程中CxHy小团簇的吸附和生成行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氢原子饱和度、氢原子个数的增大,CxHy团簇的形成能减小,碳原子与铜表面的平均距离增加,C-C键的平...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我们研究了Cu(111)表面上石墨烯成核生长过程中CxHy小团簇的吸附和生成行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氢原子饱和度、氢原子个数的增大,CxHy团簇的形成能减小,碳原子与铜表面的平均距离增加,C-C键的平均键长呈增大趋势.然而,当生成的CxHy团簇具有空间对称结构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上述规律性.令人惊奇的是,形成的C3H4和C3H5对称团簇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空间结构,这类结构可能在石墨烯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单晶石墨烯 CxHy团簇 形成能 生长机理
下载PDF
Li吸附对石墨烯、BC_7、C_7N电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刘学杰 贾颖 +2 位作者 姜远涛 李沛艾 任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3-829,851,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Li在本征石墨烯、BC7和C7N表面最稳定位置的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本征石墨烯、BC7和C7N吸附Li前后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和结合能。结果表明,B掺杂浓度为12.5%(原子分...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Li在本征石墨烯、BC7和C7N表面最稳定位置的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了本征石墨烯、BC7和C7N吸附Li前后的能带结构,态密度,电荷转移,差分电荷密度和结合能。结果表明,B掺杂浓度为12.5%(原子分数)时可显著提高石墨烯的Li吸附能,N掺杂浓度为12.5%(原子分数)时减弱了石墨烯的Li吸附能。吸附Li后的graphene-Li、BC7-Li和C7N-Li体系均显示出金属性,且Li与石墨烯、BC7和C7N体系间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Li吸附 电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