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层活性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对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的解析
1
作者 李法计 程敦公 +10 位作者 余晓丛 闻伟锷 刘金栋 翟胜男 刘爱峰 郭军 曹新有 刘成 宋健民 刘建军 李豪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7,共11页
【目的】冠层活性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发掘小麦冠层活性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为解析产量遗传结构和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66份国内外小麦品种为材料,将其种植于河南安阳和安徽濉溪,结合已构建的包含... 【目的】冠层活性是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发掘小麦冠层活性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为解析产量遗传结构和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66份国内外小麦品种为材料,将其种植于河南安阳和安徽濉溪,结合已构建的包含326570个来源于小麦90K和660K SNP芯片标记的高密度整合物理图谱,对苗期和花后10 d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S和NDVI-10)及花后10 d旗叶叶绿素含量(Chl-10)进行关联分析,并与前期利用相同材料得到的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DVI-S、NDVI-10和Chl-10在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间变异方差均达极显著(P<0.01)差异,广义遗传力(hb2)分别为0.81、0.81和0.91。分别检测到13、12和15个与NDVI-S、NDVI-10和Chl-10显著相关的位点,其中,有12、11和12个为新位点,5个位点与2个以上性状有关。166份小麦品种含有NDVI-S、NDVI-10和Chl-10优异等位基因数变幅分别为4-11、3-11和4-12,且随着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增加其对应表型值呈递增趋势。NDVI-S与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显著正相关(P<0.01);Chl-10与产量和旗叶宽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和穗下节长显著负相关(P<0.01)。检测到7个同时与产量和冠层活性相关的多效性位点。【结论】NDVI-S可用于品种产量性状的选择,检测到的稳定位点和多效性位点可在开发标记后用于育种材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活性 产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叶绿素含量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三种限水灌溉水平下中麦175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特性解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法计 徐学欣 +3 位作者 何中虎 肖永贵 陈新民 王志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385,共12页
【目的】中麦175是中国北部冬麦区水浇地和黄淮旱肥地大面积种植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研究旨在明确其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节水高产机理,为培育水旱兼用的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和评价指标。【方法】在河北吴桥和北... 【目的】中麦175是中国北部冬麦区水浇地和黄淮旱肥地大面积种植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研究旨在明确其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节水高产机理,为培育水旱兼用的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和评价指标。【方法】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个试验点,以中麦175和京冬17为试验材料,在3种限水灌溉(W0,全生育期不灌溉;W1,灌拔节水75 mm;W2,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共150 mm)水平下,比较两个品种群体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等性状及其对供水的响应特征。【结果】两个品种的产量均在W2水平最高,随着灌水量减少产量降低;W0主要降低单位面积粒数(每平米穗数减少47—67穗,穗粒数减少1.6—5.1粒),W1主要降低千粒重(降低0.6—1.5 g)。水分亏缺显著降低蒸散量(ET)和群体生物量,但显著促进了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适度水分亏缺(W1)提高WUE。在3种灌溉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及其稳定性均优于京冬17,表现为穗数、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收获指数(HI)均较高,灌浆期反映群体性能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冠温差(CTD)指标值及反映品种抗旱性能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WSC)含量均较高,全生育期ET和WUE较高,大部分产量性状的水分敏感性较弱。穗粒数和生物量对水分的敏感系数(WS)与产量对水分的WS呈密切相关性,而灌浆前期群体NDVI和CTD对水分的WS也与产量对水分的WS高度相关。【结论】前期干物质积累快、群体库容量大及花后群体性能稳定性强可能是中麦175节水高产的主要原因。不同供水条件下灌浆期群体NDVI和CTD的差异性可作为小麦品种对水分敏感性的快速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敏感系数 可溶性糖含量 产量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法计 常鑫 +3 位作者 王宇娟 宋全昊 田芳慧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初步判断小麦重要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定位的性状,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7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株高、叶面积、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穗下节间直径、穗... 为了初步判断小麦重要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定位的性状,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7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株高、叶面积、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穗下节间直径、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抽穗期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穗下节长性状符合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叶面积、穗长和抽穗期6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穗下节间直径性状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无多基因存在;穗下茎长性状则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株高、穗长、抽穗期和穗下节间直径等4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32%、75.75%、81.98%和91.04%,可能含有较大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法计 徐学欣 +2 位作者 肖永贵 何中虎 王志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3-186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对不同施氮处理的响应。2013—2014和2014—2015连续两年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地种植两品种,观测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处理下...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对不同施氮处理的响应。2013—2014和2014—2015连续两年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地种植两品种,观测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处理下,冬小麦的群体特性、产量相关性状,以及氮素吸收效率(NUp E)和氮素利用效率(NUt E)。在吴桥点设0、60+0、120+0、120+60、120+120、120+180 kg hm^(-2)(基肥+拔节肥)6个处理,在顺义点仅设前5个处理。在总施氮量0~240 kg hm^(-2)(吴桥)和0~180 kg hm^(-2)(顺义)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冠温差(CTD)提高,群体总粒数和成熟期生物量增加,进而产量提高;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会导致粒重、开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贡献率、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和稳定性均优于京冬17,表现出穗数多、穗粒重稳定性好、群体活力持久、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高和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氮素吸收效率高,这可能是其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产量回报和经济效益,推荐中麦175和京冬17在黄淮麦区(北片)施氮量为180~240 kg hm^(-2),在北部冬麦区施氮量为120~180kg hm^(-2)。灌浆中后期,NDVI和CTD与穗数、产量和生物量相关性高,可作为快速评价品种氮肥敏感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利用效率 干物质 高产 稳产
下载PDF
京411及其衍生系苗期氮和磷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法计 肖永贵 +4 位作者 金松灿 夏先春 陈新民 汪洪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为了研究小麦苗期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的遗传差异,以骨干亲本京411及其14份衍生后代为材料,在3个氮处理(Ca(NO3)2含量分别为0、0.05和2.0mmol·L-1)和3个磷处理(KH2PO4含量分别为0、0.005和0.25mmol·L-1)条件下分析不同基因... 为了研究小麦苗期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的遗传差异,以骨干亲本京411及其14份衍生后代为材料,在3个氮处理(Ca(NO3)2含量分别为0、0.05和2.0mmol·L-1)和3个磷处理(KH2PO4含量分别为0、0.005和0.25mmol·L-1)条件下分析不同基因型苗期营养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并结合90kSNP芯片分析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相关遗传区段,以及京411携带的重要区段的传递和分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京411和CA0958的氮吸收量和农学效率较高,北京0045、中麦175和CA0816R的氮利用效率较高,09抗1027、CA9722、中麦415和CA1133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09抗1027、北京0045和CA1133的磷吸收量较高,中麦175和CA9722的磷利用效率较高,CA0958和北京0045具有较高的磷农学效率,中麦175和CA1055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A和B染色体组在小麦苗期氮和磷吸收及利用中的作用可能大于D染色体组。3B和4B染色体上各存在一个在低磷和高磷条件下对苗期磷利用效率均有影响的位点,1B和2A染色体上各存在一个在不施磷和低磷条件下均表现较强耐低磷能力的位点。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背景。中麦175与骨干亲本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相同位点较多,且含有较多的正向效应位点,同时在苗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其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高产且水肥利用效率高,是京411的优良衍生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骨干亲本 衍生系 氮和磷利用效率 SNP标记
下载PDF
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 被引量:18
6
作者 何中虎 陈新民 +8 位作者 王德森 张艳 肖永贵 李法计 张勇 李思敏 夏先春 张运宏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94-3403,共10页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17,氮肥施用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小。良好的根系为肥水高效利用提供保障。(4)籽粒软质,面筋强度中等偏弱、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锌高效吸收运转使籽粒锌含量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5)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b、肥水高效、抗寒、耐高温和抗病性等为中麦175的广适性和跨区域种植提供保障。本研究为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中麦175 高产潜力 水肥高效 广泛适应性
下载PDF
小麦旗叶长、宽及面积的QTL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常鑫 李法计 +4 位作者 张兆萍 张晓晨 刘路平 阳霞 孙道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6-901,共6页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 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 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并利用172个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对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9个旗叶长QTLs位于1A、4A、3B、5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0%~16.44%的表型变异;10个旗叶宽QTLs位于1A、3A、5A、7A、3B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63%~14.24%的表型变异;12个旗叶面积QTLs位于1A、4A、3B、2D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25%~22.67%的表型变异。(2)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QTLs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3)同一性状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和在不同年份,相同地点下检测到的QTLs有的相同,但有的差异明显。(4)有些控制不同性状的QTLs在染色体的同一标记区间,表现一因多效。研究表明:位于1A和5D染色体上的2个加性QTLs都同时控制旗叶长、宽和面积,且前者为主效基因,后者遗传贡献率也较大,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形态性状 QTL RIL群体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芳慧 阳霞 +3 位作者 刘路平 李法计 宋全昊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651,共5页
为了解新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对产量的影响,以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南片的4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TS标记对Vrn-A1、Vrn-B1、Vrn-D1、Vrn-B3四个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供... 为了解新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对产量的影响,以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南片的4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TS标记对Vrn-A1、Vrn-B1、Vrn-D1、Vrn-B3四个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探讨春化基因显隐性组成与品种的冬春性、抽穗期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均含有光周期非敏感型等位变异Ppd-D1a。各显性春化基因中,Vrn-D1的出现频率和含有其的品种(系)数最高(38.1%和16);Vrn-A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B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春化基因组合中,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小麦可以正常成熟的前提下,对产量等性状有正向作用的最佳春化基因型组合为Vrn-A1+vrn-B1+vrn-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地区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两种施肥环境下冬小麦京411及其衍生系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永贵 李思敏 +5 位作者 李法计 张宏燕 陈新民 王德森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3-1342,共10页
明确高产广适性与肥料高效利用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对培育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京411及其衍生后代共15个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正常施肥和1个常年不施肥环境下研究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理性状,结合90K SNP芯片,解析骨... 明确高产广适性与肥料高效利用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对培育优良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京411及其衍生后代共15个品种(系)为材料,在4个正常施肥和1个常年不施肥环境下研究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理性状,结合90K SNP芯片,解析骨干亲本携带的产量和生理性状等位基因信息,探讨优异基因对高产品种的贡献。结果表明,正常施肥环境下,京411衍生后代的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随世代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收获指数增加较为显著(P<0.05)。冠层温度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P<0.05),而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对收获指数有显著贡献(P<0.05)。两种施肥条件下中麦175具有较高且稳定的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主要与其较高的肥料吸收效率有关。控制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区段主要分布在A和B基因组上,2B、3A和5A染色体分别携带控制穗粒数、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的位点。京411携带31个对产量和生理性状为正向效应的等位基因,衍生品种CA0958和中麦175携带的正向效应区段最多,分别占正向效应位点总数的53.85%和51.35%。中麦175的高产潜力和广适应性可能与其携带较多有利等位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衍生品种 肥料利用效率 生理性状 SNP标记
下载PDF
小麦穗部发育多效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全昊 刘路平 +2 位作者 李法计 田芳慧 孙道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8,共6页
在小麦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一种穗部发育萎缩且花器官明显退化,但茎、叶等其他器官发育正常的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 atrophy 1)。用显微镜观察突变体sda1的花器官,用碘-碘化钾鉴定其小孢子育性;以‘陕麦94’为父本,突变材料sda1... 在小麦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一种穗部发育萎缩且花器官明显退化,但茎、叶等其他器官发育正常的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 atrophy 1)。用显微镜观察突变体sda1的花器官,用碘-碘化钾鉴定其小孢子育性;以‘陕麦94’为父本,突变材料sda1为母本构建F2群体,调查各主要农艺性状,灌浆期测定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旗叶光合性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微卫星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BSA)和群体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定位,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1)小麦突变体sda1雄蕊发育畸形,雌蕊发育萎缩,小孢子几乎全部丧失育性。(2)对突变体sda1原株系中表型正常植株的后代分离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命名该基因为SDA1。(3)在F2群体中,突变株抽穗期较正常株延迟4d;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正常株30.6%和11.0%,但突变株与正常株的抽穗持续时间(均为8d)和光合性能无显著差异。(4)经基因定位分析初步确定SDA1位于小麦6B染色体WMC398和BARC136标记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和2.1cM。推测认为,SDA1是一个控制抽穗期与器官发育的多效基因,且该基因突变影响植株的糖分转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发育突变体 SDA1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豪圣 李法计 +4 位作者 程敦公 刘建军 付雪丽 刘爱峰 宋健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0-195,共6页
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CTD)的差异,探讨气冠温差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高产品种(系)选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灌溉条件下,选用28个强筋型和27个中筋型冬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和花... 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CTD)的差异,探讨气冠温差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高产品种(系)选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灌溉条件下,选用28个强筋型和27个中筋型冬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和花后28 d的气冠温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强筋型与中筋型冬小麦品种间的CTD在各个测量时期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筋品种花后21 d的CTD与产量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TD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主要通过粒重途径实现的。强筋型品种与中筋型品种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1.72%和63.45%,其中,花后21 d的CTD分别在强筋品种第2主成分和中筋品种第1主成分表现CTD差异越大,产量越高,贡献率分别为16.91%和36.95%。根据因子得分,筛选出CTD综合表现差异大,籽粒产量高的强筋品种(系)有济南17、鲁0540258、鲁0540261、鲁056479和鲁0540252;中筋品种(系)有济麦22、鲁055359、鲁055282、鲁0540319和鲁055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冠温差 强筋类型 中筋类型 产量性状
下载PDF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粒重基因TaGS5-A1的等位变异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12
作者 李静雯 董亚超 +5 位作者 肖永贵 李法计 杨舒蓉 李鸣 夏先春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0,共9页
为明确粒重基因TaGS5-A1的育种应用价值,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对119个不同遗传背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进行TaGS5-A1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并结合3年2点6个环境的农艺性状表型数据,比较携带等位基因TaGS5-A1a和TaGS5-A1b的... 为明确粒重基因TaGS5-A1的育种应用价值,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对119个不同遗传背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进行TaGS5-A1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并结合3年2点6个环境的农艺性状表型数据,比较携带等位基因TaGS5-A1a和TaGS5-A1b的品种千粒重、粒长、粒宽、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长等性状。结果表明,检测品种中有91个含TaGS5-A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76.5%,有28个含TaGS5-A1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3.5%;在6个环境下含TaGS5-A1b品种的千粒重(43.4 g)和粒宽(3.4 mm)均极显著高于含TaGS5-A1a等位基因的品种,增幅分别为6.6%和3.0%,而含TaGS5-A1b等位基因品种的株高显著低于含TaGS5-A1a等位基因的品种,降幅为6.6%,含不同等位基因品种的粒长、穗长、穗下节长均无显著差异;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和河北5省检测材料中TaGS5-A1b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88.1%、81.8%、66.7%和66.7%。本研究为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分子育种提供了材料和高通量的功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GS5-A1 等位变异 KASP
下载PDF
小麦1BL/1RS和7DL·7Ag易位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阳杰 田芳慧 +2 位作者 宋全昊 李法计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615,共6页
为了解染色体易位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以豫农982(1BL/1RS易位系)和wheatear(7DL.7Ag易位系)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对F2群体进行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类型的分子检测,并对F2群体及F2∶3家系的主要农艺性... 为了解染色体易位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以豫农982(1BL/1RS易位系)和wheatear(7DL.7Ag易位系)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对F2群体进行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类型的分子检测,并对F2群体及F2∶3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调查(F2群体的农艺性状仅作参考,重点分析F2∶3家系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STS标记Lr19130与SSR引物Xgwm428联合使用可作为共显性标记鉴定纯合与杂合的7DL.7Ag易位,完善了7DL.7Ag易位的分子检测方法;(2)1BL/1RS易位可显著降低株高,提高穗粒数与小穗数;(3)7DL.7Ag易位在籽粒千粒重和饱满度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7DL.7Ag易位的穗粒数显著低于非7DL.7Ag易位,且有延迟小麦成熟和增加株高的趋势;(4)1BL/1RS和7DL.7Ag双重易位可同时提升小穗数和千粒重,但穗粒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1RS 7DL·7Ag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小麦易位系1BL/1RS×7DL. 7Ag的F_2分子检测及其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彬 胡阳杰 +4 位作者 王宇娟 宋全昊 田芳慧 李法计 孙道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82-2189,共8页
以‘豫农982’(1BL/1RS易位)和wheatear(7DL.7Ag易位)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对F2群体进行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类型分子检测,调查分析F2群体及F2∶3家系的农艺、产量性状(F2群体的农艺性状仅作参考,重点分... 以‘豫农982’(1BL/1RS易位)和wheatear(7DL.7Ag易位)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为实验材料,对F2群体进行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类型分子检测,调查分析F2群体及F2∶3家系的农艺、产量性状(F2群体的农艺性状仅作参考,重点分析F2∶3家系的性状),并探讨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STS标记Lr19130与SSR引物Xgwm428联合使用可作为共显性标记鉴定纯合7DL.7Ag易位与杂合7DL.7Ag易位,完善了7DL.7Ag易位的分子检测方法。(2)在农艺和产量性状方面,1BL/1RS易位可显著降低株高,有助于提高穗粒数和小穗数;7DL.7Ag易位在籽粒千粒重和产量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7DL.7Ag易位的穗粒数显著低于非7DL.7Ag易位且有延迟小麦成熟和增加株高的趋势;1BL/1RS和7DL.7Ag双重易位可同时提升小穗数和千粒重,但穗粒数减少。(3)在品质性状方面,1BL/1RS易位主要影响沉淀值、稳定时间、弱化度、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等主要反映蛋白质质量的性状,使面筋质量显著降低,而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主要反映蛋白质数量的性状影响较小;7DL.7Ag易位显著提高沉淀值和面团拉伸品质参数,对小麦粉质参数和糊化参数贡献不大。由此推测,将7DL.7Ag易位应用于小麦品种选育,有望突破产量瓶颈并可较好地提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BL 1RS 7DL 7Ag 分子检测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高产优质兼顾的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曹新有 程敦公 +12 位作者 刘爱峰 宋健民 赵振东 王利彬 王灿国 刘成 郭军 翟胜男 韩冉 訾妍 李法计 李豪圣 刘建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4-1069,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培育了一系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在当前小麦较高产量水平下,如何培育品质和产量协同提高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是育种者面临的新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目标明确、背景清晰、优优组合”的亲本选配原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培育了一系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在当前小麦较高产量水平下,如何培育品质和产量协同提高的强筋小麦新品种,是育种者面临的新挑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目标明确、背景清晰、优优组合”的亲本选配原则、“抓住抗冻抗倒主要矛盾、平衡其他次要矛盾、汰劣选优”的选择方法,成功育成了济麦44等一批高产优质兼顾的强筋小麦新品种(系)。本文详细论述了这些选育方法,以期为全国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优质 强筋 选育方法
下载PDF
黑小麦新品种济紫麦1号的选育与体会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新有 王利彬 +14 位作者 戴海英 解树斌 程敦公 刘爱峰 宋健民 赵振东 王灿国 刘成 郭军 翟胜男 韩冉 訾妍 李法计 李豪圣 刘建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21-23,共3页
济紫麦1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周黑麦1号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特色黑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8%,湿面筋含量34.26%,吸水率62.7%,面团稳定时间6.3min,花色苷含量0.2... 济紫麦1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周黑麦1号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特色黑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8%,湿面筋含量34.26%,吸水率62.7%,面团稳定时间6.3min,花色苷含量0.2662mg/kg;2017—2019年试验,平均产量为7905.75kg/hm^2。本文对济紫麦1号的亲本选配、杂种后代选育、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特别是选育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期望对特色小麦品种选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紫麦1号 黑小麦 品种选育 体会
下载PDF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262’选育及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豪圣 程敦公 +11 位作者 刘成 韩冉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郭军 王灿国 刘建军 赵振东 翟胜男 訾妍 李法计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24-27,33,共5页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水旱兼用。在2010—2011年度济南和蒙阴水浇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和9.41%,均居第一位;在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10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该品种籽大饱满,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白度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抗干热风,中抗条锈病;株高67.2 cm,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佳,长方形穗,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 g,白粒,粉质。‘济麦262’于2016年2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无浇灌条件的旱肥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麦262’ 水旱兼用 特征特性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济麦6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豪圣 解树斌 +4 位作者 陈建友 陈康 程敦公 李法计 曹新有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222-224,共3页
济麦60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鲁农审20180023号)。该品种生产潜力大、节水能力强,2018年实打验收11 237.0 kg/hm2,山东省区域试验节水性鉴定结果,节水指数为1.0。笔者围绕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对其高产... 济麦60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鲁农审20180023号)。该品种生产潜力大、节水能力强,2018年实打验收11 237.0 kg/hm2,山东省区域试验节水性鉴定结果,节水指数为1.0。笔者围绕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对其高产栽培技术的规程做了阐述,以期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济麦60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下载PDF
济麦44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9
作者 程敦公 李豪圣 +4 位作者 曹新有 刘建军 刘爱峰 李法计 訾妍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0期246-247,262,共3页
济麦4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含有1,7+8,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其面粉适合加工高档烘焙食品。本文作者围绕其特征特性,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为生产优质的小麦种... 济麦44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含有1,7+8,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其面粉适合加工高档烘焙食品。本文作者围绕其特征特性,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为生产优质的小麦种子及粮食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小麦 济麦44 栽培技术规程
下载PDF
小麦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Lcye功能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翟胜男 郭军 +9 位作者 刘成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程敦公 李法计 何中虎 夏先春 刘建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5-1495,共11页
小麦籽粒黄色素是面粉及面制品黄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ε-番茄红素环化酶(LCYE)是小麦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前人对其研究多集中于QTL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开发,而基因功能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小麦籽粒黄色素是面粉及面制品黄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ε-番茄红素环化酶(LCYE)是小麦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前人对其研究多集中于QTL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开发,而基因功能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TILLING技术筛选EMS诱变群体,对Lcye功能及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以期深入认识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形成的分子机制。在2491份M2代EMS诱变群体中共检测到21个Lcye基因的点突变,包含6个错义突变,2个同义突变和13个内含子突变,Lcye基因在该诱变群体中的突变频率为1/266.1 kb。PARSENP软件预测分析显示,M090815(C2202T)和M091648(G3284A)两个错义突变可能严重影响蛋白质功能。MEME分析结果表明,M090815和M092230(G2195A)突变位点位于Lcye基因保守结构域内。6个错义突变植株与野生型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中,M090815突变位点显著降低籽粒黄色素含量,证实该位点对LCYE功能具有重要影响。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也显示,M090815突变位点显著降低Lcye基因表达水平,且Lcye-B1和Lcye-D1基因表达降低趋势相似,而Lcye-A1在花后14~28 d表现出补偿效应。本研究不仅验证Lcye基因功能,也为面粉及其制品颜色性状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S TILLING 面粉颜色 黄色素含量 遗传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