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
1
作者 曹帆帆 王海明 +2 位作者 徐莉敏 王莹 李波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279-328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 目的分析血清标记物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抑郁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96例GERD患者作为GERD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2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GERD组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检查,根据抑郁程度不同分为无抑郁、轻度、中度、重度四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及不同程度抑郁GER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指标、神经营养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VD)水平,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指标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GERD组患者的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别为(101.66±25.77)μg/L、(4.18±1.94)mg/L、(13.28±3.43)pg/mL、(22.02±6.8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3±9.76)μg/L、(1.87±0.31)mg/L、(9.65±1.66)pg/mL、(13.97±2.6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患者的VD、脂肪因子瘦素(LEP)、精氨酸加压素(AV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8.63±8.60)ng/mL、(4.58±2.10)μg/L、(98.59±10.42)mg/L、(13.90±7.72)ng/mL、(556.14±102.3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21±8.41)ng/mL、(7.13±4.98)μg/L、(250.44±23.75)mg/L、(27.54±4.03)ng/mL、(619.43±78.4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CRP、TNF-α、IL-1β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而VD、LEP、AVP、BDNF、VEGF水平随着患者抑郁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r、CRP、LEP、BDNF、VEGF、TNF-α均为GRED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BDNF、CRP预测GERD患者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值较高,分别为0.925、0.881,其中BDNF敏感度最高为98.77%,CRP特异度最高为93.33%。结论GERD抑郁患者CRP、BDNF与患者抑郁程度密切相关,并且联合用于预测GERD患者抑郁状态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抑郁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神经营养指标 免疫炎症指标 代谢指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其复发的临床评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波静 聂志红 +4 位作者 韦庭炫 朱庆云 李传元 田涛 谢平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发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愈合质量及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随访观察72例T2DM伴发PU患者和74例同期诊断明确的非糖尿病PU患者,并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活动期溃疡合并幽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伴发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愈合质量及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随访观察72例T2DM伴发PU患者和74例同期诊断明确的非糖尿病PU患者,并进行对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活动期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复合性溃疡共96例患者接受8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50例患者接受6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抗H.pylori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胃镜检查和H.pylori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T2DM组Sc期溃疡愈合率低于非T2DM组(P<0.01);H.pylori根除者溃疡高质量愈合率明显高于H.pylori未根除者(P<0.01)。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T2DM组的溃疡年复发率高于非T2DM组(P<0.05);H.pylori根除者溃疡年复发率低于H.pylori未根除者(P<0.01)。结论虽然H.pylori根除后溃疡可获得高质量愈合,且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但T2DM伴发PU溃疡愈合质量差,溃疡年复发率高。应重视对T2DM伴发PU患者H.pylori和胃镜的随访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杆菌 愈合质量 复发
下载PDF
107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24 h pH阻抗监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波静 田涛 +4 位作者 石益海 张志玲 张洁 卜勤煜 聂志红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24 h pH阻抗监测(multiple channel intraluminal pH-impedance reflux monitoring,MII-pH)特点。方法:收集首次行MII-pH监测的成年NERD(胃镜检查已排除其他食管器质性... 目的:分析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24 h pH阻抗监测(multiple channel intraluminal pH-impedance reflux monitoring,MII-pH)特点。方法:收集首次行MII-pH监测的成年NERD(胃镜检查已排除其他食管器质性疾病)患者107例,分析24 h pH阻抗监测的pH通道和阻抗通道的各主要反流指标的阳性率。结果:pH通道的阳性率为27.6%,其中De Meester积分的阳性率为27.1%,酸反流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12.8%。阻抗通道监测的阳性率为55.6%,其中反流总次数的阳性率为12.1%,液体酸反流和非酸反流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液体酸反流和气体反流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食团暴露时间百分比的阳性率为46.6%;症状相关性的阳性率为48.6%。MII-pH监测的总阳性率为61.7%。结论:MII-pH监测通过pH通道和阻抗通道可显著提高NERD的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组织纤维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波静 王兴鹏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肥大细胞被激活后 ,释放多种介质 ,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参与多种组织纤维化的发生。而抑制肥大细胞的作用可阻止纤维化的发生 。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纤维化 肥大细胞稳定剂 糜酶 类胰蛋白酶
下载PDF
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和内皮细胞与胃癌的关系
5
作者 李波静 曹凡凡 +4 位作者 徐莉敏 聂志红 韦庭炫 张林根 张登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7-469,共3页
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动员入血,能够到达肿瘤组织,并在局部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ECs),共同参与血管生成[1]。由于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EPCs和ECs备受关注。
关键词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 内皮细胞 外周血 胃癌 肿瘤组织 血管生成 EPCS ECs
下载PDF
色甘酸钠对大鼠胰腺纤维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李波静 王兴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84,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AT1)和2(AT2)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经逆行胰胆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用...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AT1)和2(AT2)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经逆行胰胆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40只,分别用色甘酸钠(色甘酸钠组)、MC激动剂48/80复合物(48/80复合物组)及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进行干预,并于第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于5个不同时间点取胰腺组织标本,置液氮中冻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腺组织ANGⅡAT1和AT2的表达及分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胰腺组织ANGⅡAT1和AT2mRNA表达结果。结果 各组第3天时可见胰腺组织AT1及AT2蛋白表达阳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上述各项指标阳性表达逐渐增强,至第4周时最强。与对照组比较,色甘酸钠组大鼠胰腺组织AT1及AT2蛋白阳性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而48/80复合物组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色甘酸钠组各时间点AT1及AT2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值均<0.05),48/80复合物组则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 色甘酸钠可能通过下调ANGⅡAT1和AT2的表达,减轻胰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纤维化 色甘酸钠 肥大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三硝基苯磺酸
下载PDF
TLR4在内毒素导致组织损伤过程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波静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6期630-633,共4页
TLR4是内毒素激活信号转导的受体。LPS信号转导依赖于TLR4与LPS的直接作用。TLR4基因突变易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对TLR4的研究有望给内毒素休克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并从阻断内毒素致病途径设想内毒素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组织损伤 TLR4 信号转导 内毒素
下载PDF
胃苏颗粒联合舒肝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涛 卜勤煜 李波静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舒肝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GERD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舒肝片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道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GERD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苏颗粒联合舒肝片,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1.15%(χ~2=9.934,P=0.002);治疗后,两组患者反流、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蠕动波传导速度及湿咽成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酸反流总次数、酸反流大于5 min的次数、总计p H低于4的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及De Meester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舒肝片治疗GER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食道动力,减少酸反流,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苏颗粒 舒肝片 胃食管反流病 食道动力 酸反流
下载PDF
共伴侣分子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复合体解离中ATP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曹帆帆 张登海 +3 位作者 徐莉敏 池永斌 王莹 李波静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ATP导致共伴侣分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从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复合体解离的可能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共沉淀法(IP)捕获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中HSP90复合体后,进行以下实验:(1)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经过ADP、17-烯丙基胺格尔德霉素(17-AAG)、亚胺二磷酸腺苷(AMPPNP)、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的Cdc37含量,并分别与经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单纯由ATP结合导致还是依赖ATP水解;(2)用FCM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后复合体中Cdc37和其他共伴侣分子中S期激酶关联蛋白1 G2等位基因抑制因子(Sgt1)、HSP70相互作用蛋白(HIP)、FK-506结合蛋白(FKBP5)、应激诱导蛋白1(STIP1)、热休克蛋白90腺苷三磷酸酶同系物1激活剂(AHSA1)的变化情况,并用IP-westernblot(IP-WB)进行验证,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其他共伴侣分子解离;(3)用IP-WB检测对照组及ATP处理组复合体中HSP90、Cdc37及共伴侣分子Sgt1的磷酸化水平;用FCM检测对照组、ATP组及蛋白激酶抑制剂组复合体中的Cdc37及Sgt1的含量。研究ATP导致Cdc37从HSP90复合体解离是否伴随HSP90、Cdc37及其他共伴侣分子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TP处理后HSP90复合体中Cdc37含量显著下降,而ADP、AMPPNP及17-AAG处理对Cdc37无影响;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导致复合体中Cdc37解离,伴随复合体共伴侣分子Sgt1含量降低;HSP90复合体中加入ATP后,复合体中Cdc37、Sgt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而在HSP90复合体中加入蛋白激酶抑制剂后,会阻断ATP导致的Cdc37及Sgt1与复合体解离。结论HSP90复合体中ATP导致Cdc37解离的可能机理是:(1)ATP结合HSP90导致该复合体构象改变;(2)ATP导致Sgt1与该复合体解离,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Cdc37与Sgt1的磷酸化增加。特异性抑制Cdc37和HSP90结合,是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方向之一,研究Cdc37与HSP90解离机制是此类药物开发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90热休克蛋白质类 腺苷三磷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免疫沉淀法 解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明 徐莉敏 +2 位作者 田涛 石益海 李波静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反流性食管炎胃镜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选取(GerdQ)量表评分≥8分的391例反流性...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反流性食管炎胃镜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数据库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选取(GerdQ)量表评分≥8分的39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者组)与4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胃镜下洛杉矶分级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轻度组(LA-A级)和中重度组(LA-B级、LA-C级、LA-D级)。胃镜检查前1天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统计方法分别比较对照组和患者组;反流性食管炎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的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LR对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NL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升高,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Lym)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172、1.580、4.762、2.614、5.129;P值均<0.001);与反流性食管炎轻度组相比,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重度组的NLR、RDW、Neut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95、2.614、2.163;P值均<0.05);ROC分析显示,当NLR的截断值为1.92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70、66%、48%。结论NLR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有关,NLR可作为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胃镜检查 ROC曲线
下载PDF
食管裂孔疝33例内镜下漏诊原因分析
11
作者 李波静 胡志伟 +3 位作者 石益海 田涛 吴继敏 汪忠镐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内镜下特点及漏诊原因,以提高内镜检出率。方法2017年1—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公利医院行胃镜检查共7204例,从中随机抽取513例首次胃镜检查未诊断HH者,结合Hill分级,重新阅胃镜电子影像记录...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HH)内镜下特点及漏诊原因,以提高内镜检出率。方法2017年1—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上海公利医院行胃镜检查共7204例,从中随机抽取513例首次胃镜检查未诊断HH者,结合Hill分级,重新阅胃镜电子影像记录评定有无HH漏诊。进一步对HH抽检阳性检出率、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HH抽检阳性检出率、不同资历操作者HH抽检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寻找HH胃镜漏诊原因。结果 513例复核阅片发现33例HH,检出率6.43%。33例中Hill分级Ⅲ级30例,Ⅳ级3例。漏诊原因分析显示:无痛胃镜检查漏诊率为2.20%低于普通胃镜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7,P<0.001);从事内镜工作≤5年医师的复核检出率为11.27%高于从事内镜工作> 5年医师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1,P<0.001)。结论 HH胃镜检查容易漏诊,重视镜下表现尤其是Hill分级,尽可能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同时加强内镜检查医师技术能力培训,有助于减少HH胃镜下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 内窥镜 漏诊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志红 李波静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A组)、消化性溃疡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B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C...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A组)、消化性溃疡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B组)及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C组)。检测各组EPC的数量及黏附、增殖、迁移能力。结果:A组和B组的EPC数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EPC数量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EPC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EPC的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低于B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EPC数量减少、功能受损;EPC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消化性溃疡 内皮祖细胞 数量 功能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观察
13
作者 沈佩玲 卢洁 +1 位作者 石益海 李波静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上比较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 目的上比较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合并糖尿病的CP组(PPDM-C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确诊的无CP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8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特征、人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胰腺影像学特征(胰腺萎缩、胰腺多发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及胰管梗阻)、糖尿病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与T2DM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22.06kg/m^(2)比24.40kg/m^(2))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34%比9.20%)显著下降(P值均<0.001),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33.00U/L比18.65U/L,P=0.021);更容易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较少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与CP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显著增高(22.06kg/m^(2)比21.18 kg/m^(2)),糖化血红蛋白(7.34%比5.70%)、空腹血糖(7.91mmol/L比5.31mmol/L)及谷丙转氨酶水平(33.00U/L比26.50U/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胰腺萎缩、胰管多发钙化、胰管梗阻发生率更高(P值均<0.05)。结论PPDM-C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出现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比CP患者更易发生胰腺功能受损。更多地关注PPDM-C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可以识别其潜在的风险患者,进行PPDM-C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糖尿病 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波静 王兴鹏 吴恺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经逆行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40只,分别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和MC激动剂48/80化合物及生理盐水进...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在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经逆行胆胰管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40只,分别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和MC激动剂48/80化合物及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并于第3、7、14、21 和28天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Van Gieson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纤维化情况;硫堇蓝染色观察大鼠慢性胰腺炎过程中MC分布、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慢性胰腺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2%TNBS胰管内注射后可于第4周引起典型大鼠胰腺组织纤维化,在胰腺纤维化区域可见大量Ⅰ型胶原沉积。在此过程中MC存在着活化及脱颗粒。胰腺组织α-SMA、TGFβ1、AT1和AT2 mRNA蛋白制模早期表达即为阳性,至第4周时最强。与对照(生理盐水)组比较,色甘酸钠组MC数量及脱颗粒现象明显减少,α-SMA、TGFβ1蛋白表达和 AT1、AT2受体mRNA表达明最减少:48/80化合物组MC数量及脱颗粒现象明显增多,上述各指标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MC参与TNBS诱导的大鼠慢性胰腺炎的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其机制可能与MC促进胰腺星状细胞活化,上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等介导了胰腺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纤维化 肥大细胞 三硝基苯磺酸 胰腺星状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原文传递
细胞角蛋白20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志红 李波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9期605-607,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判定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对47例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331枚淋巴结进行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判定是否有微转移的存在,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普通病理...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判定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对47例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331枚淋巴结进行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判定是否有微转移的存在,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普通病理染色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哨淋巴结及同组患者未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淋巴结两组微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者(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淋巴转移 细胞角蛋白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