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行——李洱访谈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洱 房伟 《百家评论》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房伟: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对您的创作的影响?李洱: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1966年出生在河南济源。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它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与山西晋城相接,西临王屋... 房伟: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对您的创作的影响?李洱: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1966年出生在河南济源。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它位于黄河北岸,北隔太行与山西晋城相接,西临王屋山,南临洛阳,东接焦作,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与农村也一直保持着联系。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专业作家 小说集
下载PDF
“倾听到世界的心跳”——李洱访谈录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天真 李洱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访谈录 60年代 李洱 世界 70年代 年龄段 毛主席 语录 小孩 唐诗
下载PDF
遍地是生活,人人是主角——李洱、魏微对谈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洱 魏微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烟霞里》:沉潜十年,气象万千魏微:《烟霞里》真正写作的时间不长,从真正开始创作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从构思开始,花了十年时间。十年间,我一直在“养”这部小说。什么是“养”?就是把自己沉浸到情绪和情境里面。情境到了以后,主... 《烟霞里》:沉潜十年,气象万千魏微:《烟霞里》真正写作的时间不长,从真正开始创作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从构思开始,花了十年时间。十年间,我一直在“养”这部小说。什么是“养”?就是把自己沉浸到情绪和情境里面。情境到了以后,主人公才可以情境之中活动、言行。如果没有情境,没有氛围感,可能写作就进行不下去。这些年我一直在给自己营造一种氛围,其实是一种幻觉。虚构其实是一种幻觉,写作其实是在无中生有。这个东西怎么造出来?就是在自己的脑子里面造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微 情境 无中生有 十年 氛围感 幻觉
原文传递
从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说起(下)
4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2,共7页
三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可以说是王国维之后,最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之一。我们都知道,王国维之前的红学研究,我们通常称为“旧学红派”,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索隐派,就是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是在乾嘉时期... 三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可以说是王国维之后,最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之一。我们都知道,王国维之前的红学研究,我们通常称为“旧学红派”,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索隐派,就是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是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学派。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做烦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索隐派 比较文学研究 红学研究 考索 乾嘉时期 王国维 李辰冬
下载PDF
从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说起(上)
5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共12页
一感谢陈众议教授的邀请,很高兴能参加“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题论坛”。((1))题目中提到的李辰冬这个人,有些朋友可能还比较陌生,但他在红学界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其《诗经》研究也正在引起学界关注。我大胆预测一下,他也必将引起比... 一感谢陈众议教授的邀请,很高兴能参加“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题论坛”。((1))题目中提到的李辰冬这个人,有些朋友可能还比较陌生,但他在红学界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其《诗经》研究也正在引起学界关注。我大胆预测一下,他也必将引起比较文学研究界的关注,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关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史,你实在无法忽略这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研究界 《诗经》研究 红学界 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李辰冬
下载PDF
从《一千零一夜》开始
6
作者 李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1.《一千零一夜》,博尔赫斯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名。“一千夜”就是“永远”,“一千零一夜”就是“比永远还要远”,就是“永恒”。所以,英文里表达“永恒”用的就是“forever and a day”(永远零一天)。在写作意义上,“一千零一夜... 1.《一千零一夜》,博尔赫斯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名。“一千夜”就是“永远”,“一千零一夜”就是“比永远还要远”,就是“永恒”。所以,英文里表达“永恒”用的就是“forever and a day”(永远零一天)。在写作意义上,“一千零一夜”让整体变成个体,让模糊变得具体,让整体与个体相融,让模糊与具体交织。“一千零一夜”也让每一个夜晚变成“这一个”夜晚,让每一个故事变成“这一个”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写作意义 博尔赫斯 《一千零一夜》 整体与个体 书名 故事
下载PDF
高眼慈心李敬泽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李敬泽 编辑 文学批评 治学精神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光和影
8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9,共26页
关键词 《光和影》 李洱 中篇小说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李敬泽话语
9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2022年8月25日,封闭了两周之后,我搭乘朋友的车从怀柔山谷返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刚刚评出,于半个小时之前向媒体公布,各种喧闹已应声而至。李敬泽暂时留在山谷,有些棘手的事情还等着他应对,正所谓“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而且,评奖这... 2022年8月25日,封闭了两周之后,我搭乘朋友的车从怀柔山谷返京。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刚刚评出,于半个小时之前向媒体公布,各种喧闹已应声而至。李敬泽暂时留在山谷,有些棘手的事情还等着他应对,正所谓“怀柔百神,及河乔岳”。而且,评奖这一古老的游戏,除了接受苍老的历史幽灵的追问,还要接受现实的审视。李敬泽是罕见的想得开也放得下的人,尽管如此,那个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仍然会作用于他。算下来,他具体操办国家级文学奖评选已有12年之久,他总是期望从中选出真正的人才和作品——凿开冰面,等待鱼儿跃出,似乎已经成为他的日常工作。只是这一次,他是高兴还是失望,还是喜忧参半?我不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李敬泽 乔岳 怀柔 责任感
下载PDF
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洱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37-46,共10页
感谢主持人邵老师的介绍。很高兴与朋友们做个对话。确实是对话,不是客套。熟悉我的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在小说中设置多种对话关系。
关键词 贾宝玉 对话关系 主持人 朋友 小说
下载PDF
梁鸿之鸿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洱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这题目模仿的是梁鸿的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鸿者,大雁也。选择一个名字,就是选择一种命运。如果连续两次选择一个名字,那就是认定了一种命运。梁鸿原名海青。海青,也是一种大鸟。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海青就是海东... 这题目模仿的是梁鸿的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鸿者,大雁也。选择一个名字,就是选择一种命运。如果连续两次选择一个名字,那就是认定了一种命运。梁鸿原名海青。海青,也是一种大鸟。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海青就是海东青,袭天鹅,搏鸡兔。因为天鹅以珠玤为食,食蚌后藏珠于嗉囊,所以人们常常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以取珍珠。有趣的是,大雁其实也属于天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鸿 长篇小说 天鹅 李白诗 大雁
下载PDF
在场的失踪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6,共2页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 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踪 在场 《天涯》 张承志 惜春
下载PDF
因为欣赏,所以批评——浅谈贺绍俊先生
13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46,56,共4页
2004年,我出版了小说《石榴树上结缨桃》,不久看到一篇书评,是那本书的第一篇书评,署名贺绍俊。我认真拜读了,觉得是一篇非常实在的导读文章,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序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贺绍俊上来就把主人公孔繁花竞选村长与小布... 2004年,我出版了小说《石榴树上结缨桃》,不久看到一篇书评,是那本书的第一篇书评,署名贺绍俊。我认真拜读了,觉得是一篇非常实在的导读文章,完全可以拿来作为序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贺绍俊上来就把主人公孔繁花竞选村长与小布什竞选美国总统竞选做了个比较,说书中描写的乡村选举很有意思,又冷酷又温情脉脉,反正比美国总统竞选有趣。还有一句话,似乎很容易带来销量,大意是说,读者朋友啊,与其看美国总统选举,还不如看这部小说呢。这篇书评确实引起了我对写作过程的一些回忆。那部小说是在"非典"期间写的,当时我住在香山脚下,每天除了写小说,就是看凤凰卫视,电视里经常播的就是小布什与克里竞选总统。本来还有两章要写的,可当中接到《收获》程永新先生的电话,说差不多就行了,先寄过来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竞选 凤凰卫视 美国总统选举 写作过程 书评 小布什 《收获》 石榴树
下载PDF
文学是个野餐会
14
作者 李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129,共1页
《应物兄》出版以后,编辑要把样书送我。我说,别跑了,见面了再给不迟。我是在首发式上,与媒体朋友同时看到样书的。在场的朋友问我,对读者有什么要求。我说:“我写了十三年,读者如果能读十三天,我就满足了。十三天不行,三天行不行?三天... 《应物兄》出版以后,编辑要把样书送我。我说,别跑了,见面了再给不迟。我是在首发式上,与媒体朋友同时看到样书的。在场的朋友问我,对读者有什么要求。我说:“我写了十三年,读者如果能读十三天,我就满足了。十三天不行,三天行不行?三天不行,三个小时行不行?读了三个小时,如果你觉得没意思,那就扔了它。”写作,仿佛是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其中的艰辛,你虽然不比别人少,但也不比别人多。所以我总觉得,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觉得苦,觉得累,不写就是了,又没人逼你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不行 编辑 十三年 媒体 首发式 朋友 读者
下载PDF
《应物兄》后记
15
作者 李洱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2,共1页
2005年春天,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我动手写这部小说。当时我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进展非常顺利。我清楚地记得,2006年4月29日,小说已完成了前两章,计有十八万字。我原来的设想是写到二十五万字。我觉得,这是一部长篇小说... 2005年春天,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我动手写这部小说。当时我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进展非常顺利。我清楚地记得,2006年4月29日,小说已完成了前两章,计有十八万字。我原来的设想是写到二十五万字。我觉得,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合适的篇幅——这也是《花腔》删节之前的字数。偶尔会有朋友来聊天,看到贴在墙上的那幅字,他们都会笑起来。那幅字写的是:写长篇,迎奥运。我不喜欢运动,却是个体育迷。我想,2008年到来之前,我肯定会完成这部小说,然后就可以专心看北京奥运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北京奥运会 后记 《花腔》 体育迷 楚地
下载PDF
九十年代写作的难度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鸿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86,共13页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写作 个人化 阎连科 经验 对话 小说 回忆
下载PDF
关于莫言的看与被看——在“莫言的这十年和四十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7
作者 李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关于莫言,人们已经谈论很多。我本人参加过三次关于莫言的研讨会,一次在鲁迅博物馆,时间是2006年11月,是林建法先生召集的会,那时候我还在河南工作。一次在北师大,是人文社和张清华教授召集的会,时间是2020年10月,那已是莫言获得诺奖多... 关于莫言,人们已经谈论很多。我本人参加过三次关于莫言的研讨会,一次在鲁迅博物馆,时间是2006年11月,是林建法先生召集的会,那时候我还在河南工作。一次在北师大,是人文社和张清华教授召集的会,时间是2020年10月,那已是莫言获得诺奖多年之后的事了。最近的一次是在首师大,时间是2022年1月,是张志忠教授召集的会。加上这一次,算是第四次了。我相信,这样的研讨会不仅跟莫言有关,也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博物馆 林建法 张志忠 张清华 看与被看 莫言 学术研讨会 首师大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诗学命名与建构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洱 梁鸿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4-68,共15页
日常生活的诗学空间 梁鸿:早在1998年,你就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小说是对日常生活的奇迹性的发现。在那些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小说找到了它的叙事空间”。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一新的叙事空间并非只是主题的转换。... 日常生活的诗学空间 梁鸿:早在1998年,你就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小说是对日常生活的奇迹性的发现。在那些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小说找到了它的叙事空间”。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一新的叙事空间并非只是主题的转换。而是一种深刻的美学变革和哲学变革。当意识形态的道德性和合法性开始遭到质疑——它曾经安排我们生活的秩序和价值取向,赋予每件事物明确的善与恶、是与非——历史、道德、制度突然呈现出可怕的面目,一切不再具有单一的“真理性”.而变得模棱两可.无法解释。小说家失去了建构整体世界的自信和基础,“日常生活”一改它的平淡乏味,而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或诗学意义。这是否意味着。“日常生活”,而不是“价值生活”,更能代表当代经验,更具有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诗学意义 哲学变革 现代小说 叙事空间 价值生活 意识形态 整体世界
下载PDF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51,共7页
主持人的话:记得《花腔》出版不久,在沪上的研讨会结束时,李洱只说了一句“谢谢大家!”颇出乎我们的预料。此后,我们曾在京相遇,李洱的学识、视野和健谈给我们印象很深。李洱是他们这一代作家中博览群书而又能有所贯通的一位,他的思考... 主持人的话:记得《花腔》出版不久,在沪上的研讨会结束时,李洱只说了一句“谢谢大家!”颇出乎我们的预料。此后,我们曾在京相遇,李洱的学识、视野和健谈给我们印象很深。李洱是他们这一代作家中博览群书而又能有所贯通的一位,他的思考与写作始终散发着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李洱的《导师死了》、《午后的诗学》等对九十年代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书写,在今天看来,只是他关于知识分子历史书写的一部分。李洱一直在读“知识分子”这本历史书,而且读出了“疼痛”来。在“历史”之中,知识分子与“革命”和“后革命”的关系,永远纠缠称为知识分子的人,因为它关涉“知识分子”的来龙去脉。李洱用“诗学”的方法考述了知识分子的“历史”,特别是“革命史”,《花腔》因此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及语言,都显示了李洱写作的智慧。新文学以来,可以与“知识分子”并列的文学“主人公”,应该是“农民”,而非其他什么阶层、阶级,所以,当李洱似乎突然写出了《石榴树上结樱桃》这样的“乡土小说”时,我们在一愣之后便会发现,“知识分子”和“农民”其实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这根“藤”用李洱的话说是“知识分子”和“农民”“在现代性的旅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若是从大的方面讲,我们不妨注意一下这之间的联系。“乡土小说”一直是新文学的“保留剧目”,李洱让“石榴树”结了“樱桃”,另辟路径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许就是“怀疑之后的冒犯”。重新“想象中国”以回应西方的“现代性”,当然还有语言的问题。同样曾经是“先锋小说家”的李洱,和格非一样,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中国文学的叙事资源问题。请读者诸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大学 “小说家讲坛” 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洱 梁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75,共13页
关键词 小说世界 情感教育 语境 怀疑 虚无 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古典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